三峡工程论证概述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方案论证

三峡工程方案论证

三峡工程方案论证首先,我们需要从项目的背景和目的来论证三峡工程方案的可行性。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三峡工程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和发挥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双重目的而进行的。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整体经济形势有着直接的影响。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水灾害,因而必须建立一项强大的水利工程来控制洪水。

同时,由于三峡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可以发挥重大的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支持。

因此,从项目的背景和目的来看,三峡工程方案是非常有必要和合理的。

其次,需要从三峡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进行论证。

三峡工程要求通过堰塞、大跨越和大布局,可以调节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可以为地区发展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峡工程将会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农田的耕地面积,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当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影响,甚至还会改变长江的水文情势和河道地貌。

这些影响将直接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而这些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又会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在进行三峡工程方案的论证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第三,需要从三峡工程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来进行论证。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会影响850万人的生活和安置。

当局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大力扶持和关怀这些受影响的人们。

基于这些措施,三峡工程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是可能得到缓解和减轻的。

同时,从长远来看,三峡工程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大支持。

因此,需要在进行三峡工程方案的论证过程中,充分考虑对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最后,需要从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进行论证。

三峡工程论证及纪实

三峡工程论证及纪实

三峡工程:反对派被要求服从大局“公案”一则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十年后,2002年5月16日,三峡总公司请来三峡工程最大的“反对派”——中组部原副部长李锐到建设现场考察,当时一团和气,事后却引起一段“公案”。

三峡总公司主办的《中国三峡工程报》和香港《文汇报》其后刊出报道称,李锐对三峡工程不无赞许,“能搞成这样很不容易,修好了将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看到报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同年6月21日写下日记,认为李锐“对三峡工程的认识有了一些变化”。

(引自《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下称《日记》)“毫无变化。

”93岁的李锐对此予以否认,他是在2009年11月23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作出这番表示的。

但他也证实,曾对枢纽工程质量表示满意,“从技术上看,能修这样一个大工程,了不起。

”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总负责人、83岁的两院院士潘家铮,向本刊记者回忆起李锐的那次考察,他记得李锐当时是这样说的:“我对三峡工程的态度是明确的,也难改变了。

但看了工地的建设后还是很高兴、放心的,希望尽量建好。

”李锐和潘家铮曾是水电系统的上下级同事,后来成为三峡论战的重量级“对手”。

“他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反三峡派的骨干和统帅,”潘家铮在《我所知道的李锐》一文中这样写道,“没有他,三峡之争绝难如此‘波澜壮阔’。

”争论归争论,交情归交情。

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三峡工程决议后,潘数次登门拜访李。

李欣赏潘的技术乃至文学才华,潘亦敬重李的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称李对三峡“居功至伟”。

“李锐在五十年代反三峡(工程)立了大功,那个时代没有能力、没有需要搞三峡(工程),草率上马,后果严重。

”潘家铮对《瞭望》新闻周刊说,“他八十年代仍然反对,这对三峡论证也大有好处,质疑有利于工作的改进。

”不符合“跃进精神”的决议“你知不知道南宁会议?林一山那个时候红得很啊。

”93岁的李锐向本刊记者忆起半个世纪前的南宁会议,口气很是自得,在那次会议上,他把三峡工程拉下马了。

浅谈对三峡工程一点认识

浅谈对三峡工程一点认识

四、水电站建筑物构成及布置
五、水力学有关问题
五、水力学有关问题
1. 泄水坝段旳整体水力学研究 2. 表孔、深孔、导流孔旳体型研究 3. 电站进水口研究 4. 厂、坝导墙水弹性力学研究 5. 深孔闸门止水问题
水力学有关问题
1. 泄水坝段旳整体水力学研究
整体水力学研究旳主要任务是,拟定枢纽 总泄洪能力,分析与改善在后期导流提前 发电期间和永久利用期泄洪坝段旳下游流 态、消能防冲措施以及运营调度等问题。
气蚀
概括地讲,掺气减蚀旳基本原理就是在泄槽高速水流区设 置掺气坎、槽,当水流经过掺气设施时产生分离,在其下 游形成掺气空腔,在高速水流旳紊动作用下,迫使大量空 气掺入水流中,对水流掺气,形成可压缩性旳水、气混合
体。当发电水轮机旳类型选择挑射水流重新回究竟板上 时,水流中抉带了大量旳空气,致使近壁水层自然掺 气。当近壁掺气浓度到达一定值时,在一段距离内旳 泄水建筑物过流表面可降低或防止空蚀破坏。
蓄清排浑”旳方式得到基本处理。“蓄清排浑”就是 利用三峡水库巨大旳入库水量,经过大坝设有旳23 个低高程、大尺寸旳泄洪深孔,在每年汛期水库水位 维持在145米时,将大量泥沙由深孔泄洪排出库外, 实现“排浑”;汛末,来水中含沙量降低,水库蓄水 至175米旳正常蓄水位,实现“蓄清”。
八、三峡发电水轮机旳类型选择
三、大坝选址及类型
图.重力坝
图.拱坝 图.拱坝工作原理
因为三斗坪坝址地形开阔,河谷宽达1000余m,右侧 有中堡岛顺江分布,两岸谷坡平缓。基岩主要为前震 旦纪斜长花岗岩,岩性均一、完整、力学强度高。
四、水电站旳构成建筑物
1、枢纽建筑物 挡水建筑物:坝、闸 泄水建筑物:溢洪道、泄水洞、溢 流坝 过坝建筑物:过船、过木、过鱼 2、发电建筑物 进水建筑物:进水口、沉沙池 引水建筑物:引水道、压力管道、尾水道 平水建筑物:前池、调压室 厂区枢纽:主厂房、副厂房、变电站、开关站等

三峡工程的论证

三峡工程的论证

三峡工程的论证钱正英(1992.1.12)198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6]15号通知,责成水电部负责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重新提出可行性报告。

部党组6月19日组成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论证工作。

经过三年的工作,完成了14个专题论证报告和重新编写的可行性报告,1989年9月由水利、能源两部联合上报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

1990年12月到1991年8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又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李鹏总理提出的有关议案后,4月3日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论证领导小组的任务胜利结束。

一、论证工作的背景三峡工程是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1942年国民党政府曾聘请美国的世界著名高坝专家萨凡奇博士查勘研究。

1944年萨凡奇提出一份高坝计划,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灌溉之利。

1954年长江大水之后,党和国家决定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研究,并聘请苏联专家帮助工作。

1958年2月周总理率有关领导和中苏专家进行查勘讨论后,当年3月,党的成都会议根据周总理的报告,专门通过《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并决定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

1959年长办上报三峡工程初设重点报告,建议蓄水位200米,除解决中下游防洪外,可装机2500万千瓦。

但工程规模太大,移民太多,与当时的国力不相适应。

60年代黄河三门峡水库发生严重淤积,同时又提出大水库的防空问题,使三峡工程的修建长期不能决定。

70年代初,决定先上三峡工程的航运梯级——葛洲坝工程,解决华中地区缺电问题,同时为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

80年代初,葛洲坝工程开始发电,根据长江防洪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兴建三峡工程又提到议事日程。

当时考虑蓄水位如果太高,移民负担太大,泥沙问题也比较复杂,因此将蓄水位降为150米,于1983年提出可行情报告。

1983年5月,姚依林、宋平同志主持召开了350多人的审查会进行审查并原则通过,但很多专家认为蓄水位太低。

三峡工程决策研究

三峡工程决策研究

三峡工程决策研究三峡工程是中国一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水利工程,其决策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涵盖了众多领域。

本文将简要介绍三峡工程决策研究的背景、历程和技术论证,并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背景三峡工程的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患问题,同时满足中国南方的电力需求。

三峡工程的建设面临着众多的技术难题和生态环境挑战,因此决策研究在工程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三峡工程决策研究历程三峡工程决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初期的可行性研究到中期的详细设计,再到后期的施工和运行管理,决策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三峡工程技术论证三峡工程的技术论证是决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使三峡工程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可靠性方面,三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严格遵循了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经济性方面,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效地满足了中国的能源需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长远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三峡工程社会经济论证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论证是决策研究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首先,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得到了充分论证。

工程建设完成后,有效地防止了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保障了沿岸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三峡工程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满足了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

其次,三峡工程的合理性也得到了证明。

尽管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如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保护等,但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这些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改善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灌溉条件,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最后,三峡工程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和资源聚集到三峡地区,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理性分析三峡工程

理性分析三峡工程

理性分析三峡工程********摘要:(一)长江三峡不仅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二)在三峡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是一分为二来说这个问题:社会经济效益巨大,大坝安全可靠,环境影响深远,研究表明可控,加强软硬措施,实践长期检验。

对于不同的声音和质疑,应认真倾听,科学分析,落实措施,求得长治久安。

我觉得要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这些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工程简介: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后续增加的地下电站和升船机两个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届时,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全面竣工。

工程分析: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是世界“十大之最”。

三峡大坝的论证

三峡大坝的论证

一、为何三峡下游会出现干旱?如果说前段时间日本核泄漏是东电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干旱,其实就是长电的问题了。

这也恰恰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就是能源问题。

今年长江电力为了企业效益,资本家们不顾民生,提前把水抬得更高,于是引发了干旱。

其实早在09年9月份实验性蓄水到158米的时候,中下游就已经出现了干旱。

而今年5月份正值万物复发的春季,大坝就已经蓄水到175米,后果可想而知。

至于为何5月份蓄水到175米,背后是长江水电的利益所在。

而我们的专家教授像当年不是靠着良心说话的,都是靠别人的脸色谄媚,现在还四处掩耳盗铃,愚弄世人。

如果干旱只是因为气候原因,为何偌大的国家,三十几个省市,偏偏只有长江中下游的几个省市闹干旱呢?而且只集中在沿江地区。

让我们看看09年网易刊登《瞭望》新闻周刊的一篇三峡的新闻报道就是最有利的铁证。

《三峡蓄水致尴尬局面:上游地质灾情下游旱情》/09/1110/10/5NOI3PH3000125LI.html二、黄万里先生的预言是否正确?三峡建设之初,就引发了很多争议,其中声名最显赫的就是水利泰山北斗黄万里先生的意见。

先生生前奔走疾呼,反对三峡大坝匆忙上马,呼吁更多的论证考证。

然后先生多舛的命途,不由让人想起谋士田丰之刚。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

骑虎难下,里外难为。

先生以水文淤沙不适合建三峡当年奔走疾呼,甚至从国防、经济、民生、生态各个角度考辨工程的意义。

黄先生考证,在类似三门峡未更改前的方式运行,不足10年必将淤石将堵塞重庆港。

而今日的三峡大坝,采用了蓄清排浑的方式才使得淤石没有堵塞,同时也让三峡大坝形成鸡肋。

你知道为什么三峡要采用非常规大坝的“蓄清排浑”吗?蓄清排浑就是在枯水期蓄水,汛期排水,这样是为了防止水坝出现黄万里先生说的泥沙或卵石淤积的情况。

而三峡大坝原本的设计目的是汛期蓄水防洪发电,枯水期定量排水防旱滋润下游。

这样汛期前排完水,以足够的库容来存蓄多余的洪水,既可以不受干旱洪水的影响均衡地控制长江一年四季的水位流量,最大化利用水能发电,又能在干旱洪水发生时最大化发挥三峡防旱抗洪的作用。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峡项目可行性论证案例

三峡项目可行性论证案例

三峡项目可行性论证案例三峡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一、三峡项目的设想和建设必要性三峡项目经历了70年设想、40年论证、16年建设。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讲到“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第一次提出了利用三峡水能发电的设想。

国民政府也曾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勘察并编写了“扬子江三峡计划之初步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三峡工程开始了大规模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

1959年所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三峡工程完工后将在防洪方面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在发电效益方面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主要供应华中和华东地区,小部分供应川东地区,每年可代替煤炭约4000——5000万吨;在航运方面可使万吨级船舶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等等。

二、三峡项目的实地调查和技术研究1958年4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其后经历了长时间的水文地质勘探,流域规划的基础工作,深入开展了规划设计与科研攻关。

1970年底,修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

1986年,水利电力部重新全面论证了三峡工程。

水利电力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400多位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14个小组,分地质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与航运,电力系统规划、水库淹没与移民、生态与环境、经济评价等10个专题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论证工作。

三、三峡项目的多方案及最优方案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工作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160、170、180m,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建设等三种类型工六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05三峡工程焦点问题及方案论证

05三峡工程焦点问题及方案论证

三峡工程焦点问题及方案论证第五小组一、构想阶段(一)孙中山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一节中提出:“自宜昌而上入峡行,……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 1924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作《民生主义》演讲时又讲道:“像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

有人考察由宜昌至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这是我国最早提出梯级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力发电的设想。

(二)“萨凡奇计划”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高坝专家、当时担任印度巴克拉大坝工程顾问的萨凡奇博士来华,在中国工程师陪同下查勘了三峡,随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这就是同年10月由美国白宫披露、轰动世界的“萨凡奇计划”。

该“计划”的坝址在南津关上游约2000米处,最大坝高2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高程,水电厂装机总容量1056万千瓦,单机容量11万千瓦,设船闸通航,万吨级船队可通达重庆,还可拦蓄洪水,估计投资9.35亿美元。

应当说,“萨凡奇计划”是第一个比较具体的、可以充分利用三峡水能资源的计划。

1945年5月,资源委员会组成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同年8月,在水力发电工程总处下成立了三峡勘测处,从美国租借了两台钻机和两名钻工,着手进行部分勘测和调查工作。

1946年4月,萨凡奇博士再度来华复勘三峡坝区。

同年 5月,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签订了由该局进行设计的技术合作协议,并先后派出54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去美国垦务局参加三峡工程设计、研究工作。

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明令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一、三峡工程的简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1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

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二、施工工期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论证始末与科学决策

三峡工程论证始末与科学决策

三峡工程论证始末与科学决策-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三峡工程论证始末与科学决策1、长江三峡工程的论证与决策过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学化:(1)对三峡工程的研究持续了漫长的时间,经过了多次的探讨、论证和提出多次可行性研究报告。

(2)在三峡工程决策初期,1958年1月毛泽东提出建设三峡工程要遵循“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1958年3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决议重申了该方针。

这表明当时最高决策者对三峡工程决策之慎重。

(3)在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前夕,1986年3月邓小平指出,兴建三峡工程关系千秋万代,政府要周密考虑,要在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能决定开工,决不应该草率从事。

(4)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围绕各界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新的建议,从技术上、经济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得出有科学根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组建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可行性报告,提出审查意见并报请国务院审核。

民主化:国务院在1984年原则批准三峡工程150米方案的可行性报告,成立14个专家组为了集各方人才,汇百家之言,14个专家组的正副组长和顾问,都是经与各有关方面充分协商,按专业需要,打破部门界限聘请。

1988年11月30日,14个专题论证报告均获论证领导小组通过,但除9个论证报告被专家组一致通过外,生态与环境防洪电力系统综合规划与水位以及综合经济评价5个专题论证报告,各专家组分别有1至3位专家或顾问因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而未签字这些不同意见均附于专家论证报告之后,与领导小组审议时讨论的发言,一并汇编上报,供中共中央决策时参考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最终在1992年4月3日由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以超过2/3的多数票通过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到,三峡工程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民主的决策程序2、结合此案例,讨论一下对关系到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应注意哪些问题(1)要注重民主决策,建立引入专家参与决策的制度保障。

三峡论证报告

三峡论证报告

三峡论证报告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国内的发展需求,中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能源项目,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然而,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本篇报告将探讨三峡工程的论证,旨在评估其成本与收益,为各方提供更客观的观点和思考。

一、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来看,三峡工程被认为是巨大的投资。

根据相关数据,三峡工程的建设总费用超过了1600亿元人民币。

然而,该工程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高达1000亿千瓦时,填补了中国电力供应的缺口,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此外,该工程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

然而,经济效益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工程建设期间面临的环保治理成本不可忽视。

对于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来说,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一度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指责。

此外,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导致了大量的生态破坏和灾害风险,这也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来进行治理和修复。

二、社会效益三峡工程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提供就业机会、减少洪涝灾害等。

在工程建设阶段,大量的人员被吸纳到工程建设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解决了部分贫困问题。

同时,三峡工程也为内陆地区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该工程的建设使得洪涝频发地区洪水的灾害程度和概率大大降低,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然而,也有人对社会效益提出了一些质疑。

一方面,虽然工程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但在建设完工后,大量人员需要重新就业,这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压力。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引发的迁徙、生态破坏等问题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因此,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在人民利益与工程建设之间进行平衡。

三、环境效益三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洪涝灾害,提高区域环境安全。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一.三峡工程概况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

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2.1.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三峡之的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峡之的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峡之的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峡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跨越湖北、重庆和四川三地。

这座巨大的建筑奇迹以其壮丽的景色、众多的功能和重大的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首先介绍三峡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探讨其水利功能,并分析三峡的综合效益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三峡工程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电和防洪问题而着手进行的。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内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因此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防洪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峡工程的建设旨在提供稳定可靠的水电能源,并有效控制洪水,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除了水利功能外,三峡还具有重要的航运功能。

三峡大坝的建设使得长江航道得到了改善和扩展,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此外,三峡还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了游客们喜爱的旅游胜地。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三峡,领略其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三峡的综合效益不仅体现在水利和航运方面,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长江流域带来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当地的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三峡的建设也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三峡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三峡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如何更好地适应能源产业的变革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三峡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水利和经济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其水利功能,三峡为长江流域的水电供应、防洪控制和航运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三峡的建设也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三峡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与时俱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文的整体组织结构,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三峡 前期论证

三峡 前期论证

三峡工程的前期论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2006年已全面完成了大坝的施工建设。

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远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截至2009年8月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514.68亿元。

自2003年实现135米水位运行之后,三峡工程已累计发电3500多亿千瓦时,三峡船闸累计通过货运量已突破3亿吨,超过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运行22年的总和,初步实现了发电和航运效益。

2010年10月26日,三峡水库水位涨至175米,首次达到工程设计的最高蓄水位,标志着这一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各项功能都可达到设计要求。

三峡大坝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危害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历史上,长江上游洪水频繁,每逢特大洪水,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都要进行分洪,但总会淹没乡村和农田。

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221亿库容是指汛期三峡水库有这么大的容量来拦洪。

这将使中下游2300万亩耕地、1500万人口的安全得到保障。

这是修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标。

应该说,修建大坝改善了原来的生态环境。

另外,由于有了这么高的大坝,我们可以得到清洁能源。

它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燃烧5千万吨煤碳。

由于用水替代了煤,可以每年少向大气层排放1亿2千万吨的二氧化碳。

还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

这不仅对中国环境是一个改善,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改善也是有意义的。

此外发电也产生巨大利益,其发电量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占全国水力发电的20%。

概述三峡工程

概述三峡工程

4
促进区域发展
A
三峡工程的建 设不仅带来了 防洪、发电和 航运的便利, 同时也促进了
区域发展
B
随着工程的推 进,当地的基 础设施得到了 改善,吸引了 大量的投资和
开发项目
C
这为当地经 济发展提供 了新的动力, 也创造了大 量的就业机

5
生态环境影响
然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带来 了一些生态环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制 定合理的搬迁和安置方案、加强 对受影响居民的补偿和帮助等
例如,大坝的建设可能导致当地
01
居民的搬迁和安置问题
03
7
经济效益
当然,三峡工程的建设 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

根据统计数据,三峡工 程的总投资达到了数千 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大 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

此外,工程的建成也促 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
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些效益对于中国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
重要意义
8
虽然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 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但 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
控制
结论
总的来说,三峡工程是一项具 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它对 于中国的防洪、发电、航运和 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大坝的建设也可能对周 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 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水库的建成可能导致下 游河段的水流减少,对水生生 物和渔业产生影响
为了缓解这些影响,中国政府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生 态补偿机制、加强对周边地区 的生态环境保护等
6
社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概述
一、论证过程
为什么要修建三峡工程?它有什么主要作用?修建三峡工程在技术上、经济上,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方面有些什么问题,能不能解决?它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些人们长久关注的问题需要科学的论证。

本着积极而慎重的态度,中共中央国务院1986年6月联合下发了《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发[1986]15号),决定30
多年来对三峡工程大量的勘测、科研、设计
工作的基础上,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
次对三峡工程涉及的一些问题和新的建议,
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研究、论证,力求更
加细致,精确和稳妥。

1986年6月,水利电力部成立了三峡
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
任组长;副部长陆佑楣任副组长;水电部总
工程师、中科院学部委员潘家铮为副组长兼
技术总负责人。

三峡工程论证划分为10个专题:地质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与航运、电力系统规划、水库淹没与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水位方案、施工、工程投资估算、经济评价。

论证领导小组聘请了全国各行各业第一流水平的412位专家、21位特邀顾问,分别组成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综合经济评价14个专家组,参加这一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少有的论证工作。

论证的程序是:正常蓄水位论证比150米、160米、170米、180米、一次建成、分期蓄水,两级开发等六个方案。

综合经济评价论证分两层次:一是上三峡工程与不上三峡工程,二是三峡工程是早上还是晚上。

为了更集中深入地进行综合评价,经过初步专题论证后,先选择一个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水位方案;然后各专家组围绕这个方案深入论证其可行性,并进行上不上,早上晚上的综合经
济评价;最后综合
14个专题论证的结
论重新编写可行性
研究报告。

根据以上部
署,14个专家组、
工作组的专家们以
对人民负责的严肃
精神和严格的科学
态度,在深入调查
研究,占有丰富的
基本资料的基础
上,反复分析讨论,
分别提交了专题论
证报告。

根据科学民主的原则,专家组的论证工作完全独立进行,不受干预;专家组内部则充分尊重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

14个专题论证报告有9个是一致签字通过的。

有5个专题报告分别有1-3位专家组成员(9位专家10人次)对专题报告的结论有不同意见未签字,并提交了书面意见。

论证的主要结论:关于三峡工程的水位方案,综合14个专家组的意见,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

主要结论为:三峡工程是难得的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经济效益是好的,建三峡工程的方案比不建三峡的方案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二、基本资料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2台,右岸14台,共26台(后追加6台地下发电机组,计划于2011年和2012年,地下电站各投产3台机组,届时,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2240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力约为1000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

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

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远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2006年已全面完成了大坝的施工建设。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约为900亿元(按1993年5月末不变价),动态投资约2000亿元(预测物价、利息变动等因素)。

截至2009年8月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514.68亿元。

自2003年实现135米水位运行之后,三峡工程已累计发电3500多亿千瓦时,三峡船闸累计通过货运量已突破3亿吨,超过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运行22年的总和,初步实现了发电和航运效益。

三峡工程历经17年的建设,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初步设计任务基本完成。

随着175米试验性蓄水的顺利推进,三峡枢纽工程进入全面运行期。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

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
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
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

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
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三
峡电站:世界最大的电厂
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
三、近百年大事回放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

这是中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

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

1955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员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
程的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