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_社会团结_理论评述_兼谈其与_和谐社会_的异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涂尔干生活的时代, 由于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维系人们 成为社会整体的力量还相当的脆弱, 因而也就出现了一定程 度 上 的“失 范 ”, 即“对‘占 有 行 为 ’的 调 节 缺 少 规 范 和 制 度 化 程度差的社会, 常常处于缺少规范与丧失整合的状态。 ”[6]这 使得社会冲突和矛盾大量出现。
对于如何解决和防止社会失范, 涂尔干也开出了自己的 处方:“道德化”、“组织化”以及创建社会中间团体, 其 内 容 主 要 如 下 : 第 一 个 途 径 , 即“道 德 化“, 包 括 依 靠 社 会 权 威 , 制 定 各个阶段欲望与目标的上下界限: 以及培养普遍的道德意 识, 使人们尊重与接受社会确定的界限两个过程。第二个途 径 是“组 织 化 ”, 是 指 通 过 建 立 完 善 、理 智 的 组 织 把 个 人 整 合 于 社 会 架 构 和 群 体 之 中 以 控 制 社 会 的 经 济 活 动 。第 三 个 途 径 是创建政府与个人之间的中间团体以解决孤立的个人与全
首先, 从背景上看, 涂尔干提出社会团结理论是在欧洲 工业化时期, 社会转型并不是社会冲突根本原因, 根源于资 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是社会冲突的根本原 因 。 而“和 谐 社会”的提出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处于高潮时期,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
不过, 二者在背景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涂尔干时代的 欧洲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过程中, 社会转型带 来了大量的社会冲突与社会矛盾, 社会失范由此出现。而改 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大幅度调整, 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变化, 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冲突。社会 学的研究表明, 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 社会矛盾和冲突的 出现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探讨与争鸣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评述
— ——兼谈其与“和谐社会”的异同
王威海
(复旦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
不和谐现象, 这与社会学的产生在背景上具有相似之处。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典型地代表了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
我们所说的传统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我国封建社会的 一 些 比 较 鼎 盛 的 时 期 , 比 如 唐 朝 的“贞 观 之 治 ”等 , 它 在 社 会 基 础 、经 济 生 产 方 式 、政 治 和 社 会 的 管 理 体 制 乃 至 于 文 化 价 值观念等方面与涂尔干所说的机械团结存在着相类似的特 点, 比如专制的政治强权、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方式等等。同 样 , 现 代 的 和 谐 社 会 则 主 要 是 指 能 够 与 现 代 社 会 、现 代 经 济 和 现 代 生 活 相 适 应 的 一 种 良 性 运 行 的 社 会 状 态 。这 与 涂 尔 干 所说的有机团结又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涂 尔 干(Emile Durkheim)生 活 与 著 述 的 时 代 恰 值 西 欧 各 国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 工 业 化 的 进 程 推 动 了 经 济 结 构 、社 会 关 系 和 文 化 价 值 观 的 深 刻 变 迁 , 传 统 的 价 值 观 念 、信 仰 乃 至 社 会 关 系 与 社 会 秩 序 都 受 到 了 强 烈 冲 击 。如 何 重 建 社 会 秩 序 便 成 为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中心, 涂 尔 干 与 同 时 代 的 韦 伯(Max Weber)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可以说, 无论是韦伯的“诸神 之争”还是涂尔干的“集体意识衰落”都反映了西方社 会 在 工 业 化 的 过 程 中 所 出 现 的 深 刻 危 机 。尽 管 他 们 的 社 会 学 理 论 代 表了社会学的不同发展方向, 但都是为解决西方社会危机所 做的努力, 这些理论也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涂 尔干更被视为社会学真正的创始人, 他的社会团结理论也发 启了当代主流社会学的整合理论。此后, 消弭社会冲突、恢复 社 会 秩 序 、实 现 社 会 和 谐 就 成 为 社 会 学 的 主 题 , 这 使 得 社 会 和谐的问题与社会学的研究之间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的关 联。本文在对涂尔干的社会团结进行评述的同时, 讨论了社 会团结与和谐社会的异同。
显 然 , 在 社 会 分 工 日 趋 细 密 、个 人 分 化 趋 于 显 著 的 现 代 社会里, 机械团结实际上是没有可能出现的, 因为机械团结 是 以 建 立 在 强 烈 的 、共 同 的 集 体 意 识 基 础 上 的 , 集 体 意 识 影 响和左右了个人意识的大部分, 社会强制支配了社会生活和 个人生活的大部分, 因而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实际 上又可以区分为传统的社会团结和现代的社会团结。
而有机团结则是指出现在发达社会的团结, 是建立在社 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其特征主要 是: 社会上个人与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差异不断发 展; 社会分工错综复杂, 社会的基本任务以各种曲折的方式 由人们共同完成: 专门化分工发展导致相互依赖性的增长。
对于机械的社会团结与有机的社会团结之间的区别 , D· P·约翰逊总结如下: [8]
危机和动乱, 其中经济危机则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涂尔 干 进 一 步 指 出 , 现 代 社 会 的 这 些 矛 盾 和 问 题 都“来 自 与 高 度 分工相联系的正在增长的异质性与个性”。[3]P236- 237
不过, 涂尔干同时认为现代社会里的社会团结也是建立 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的, 因为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相互需要 和彼此协调是社会团结的基础, 对此, 涂尔干曾经这样发问 “为什么个人越变得自主, 他就会越来越依赖社会?为什么在 个人不断膨胀的同时, 他与社会的联系却越加紧密?尽管这 两者看似矛盾, 但它们亦步亦趋的活动却是不容辩驳的事 实。”涂尔干认为这种看上去非常明显的矛盾现 象 最 后 得 以 解决乃是“伴随着劳动分工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4]涂 尔 干 的逻辑是: 分工越细, 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就越深, 个人的行动 越专业化, 其个性也就越鲜明, 社会部分的个体化越鲜明, 社 会的整体性也就越大, 因此分工是社会团结的基础。
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了解社会团结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
涂尔干对两类社会团结的界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区别。
[关键词]社会失范; 社会团结; 和谐社会
[中 图 分 类 号 ]C 9 1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002- 7408(200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0046- 03
这两种理论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和谐社会”所具 有的基本特征与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
再者, 涂尔干把社会团结区分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而 我 们 则 依 据 和 谐 社 会 的 产 生 方 式 、存 在 基 础 等 把“和 谐 社 会 ”区 分 为 传 统 的 和 谐 社 会 与 现 代 的 和 谐 社 会 , 这 两 种 区 分 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所谓的机械团结是指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 特质基础上的社会联系。由于传统社会中人与人没有分化, 因而社会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相同性和相 似 性 , 也 就 使 得 个 人 的 行 动 总 是 自 发 的 、不 假 思 索 的 和 集 体 的 。机 械 团 结 是 建 立 在 社 会 中 个 人 的 相 同 和 相 似 性 特 质 的 基 础 上 的 一 种 社 会 联 系 。它 是 以 集 体 湮 没 个 性 为 代 价 的 。其 主 要特点是: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甚小, 集体成员具有类 似的特质, 情绪感受类似, 价值观类似, 信仰也类似; 由于人 与人之间没有分化, 因而社会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人与人之 间保持相似性和相同性是以集体湮没个性为代价的; 个人的 行 动 总 是 自 发 的 、不 假 思 索 的 和 集 体 的;相 互 依 赖 程 度 低 , 社 会纽带松弛; 社会与宗教结为一体, 宗教观念渗透了整个社 会;它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 是“镇压的权力”, 即对差别性、异 质性的强制压抑。
46 理论导刊 2007.2
探讨与争鸣
能的政府之间所可能发生的直接冲突。 (二)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在对社会团结的一般含义进行分析以后, 涂尔干进一步
把 社 会 团 结 区 分 为 机 械 团 结 和 有 机 团 结 两 种 类 型 。他 认 为 不 同的社会结构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社会团结, 简单而言, 传统 社会里出现的只能是机械团结, 而有机团结则只能出现于现 代社会。涂尔干对两类不同的社会团结进行了界定: [7]
总而言之,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 之上的, 其决定性的条件是集体意识的形成。在两类社会团 结中, 机械团结渊源于相似性, 而有机团结则来自于异质性, 两类社会团结的基础完全不同, 甚至根本对立。而涂尔干的 最终目的毫无疑问是在现代社会里实现有机的社会团结。
(三)和谐社会与社会团结的比较与启示
(一)社会失范与社会团结 涂尔干认为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一个对 “占 有行 为” 缺少规范或者制度化程度差的社会, 经常处于社会秩序混乱 的状况, 涂尔 干 用 社 会 失 范(anomie)来 概 括 这 种 状 况 , 而 与 此 相 对 应 的 社 会 状 态 即 是 社 会 团 结 。涂 尔 干 的 社 会 团 结 是 指 人 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1]P31涂 尔 干 在《社 会 分 工 论 》等 著 作 中 集 中 探 讨 了 诸 如 众 多 的 个 人 如 何 构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如何达成社会生活的基 本条件— ——社会共识等问题。这些讨论面对的 是 社 会 失 范 , 目标则是社会团结。 涂 尔 干 从“个 人 与 社 会 ”关 系 的 角 度 讨 论 了 欧 洲 社 会 出 现失范的原因, 他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脆弱性是社会 失范的根源所在, 在对其所处的社会进行了深刻分析以后, 涂 尔 干 认 为 有 三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导 致 了 社 会 失 范 的 出 现 :[2]第 一, 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 这一方面是因 为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规范失去了约束作用, 另一方面则 是因为个人的发展, 会使得他们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何渴望 实现更理想的目标。第二, 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 望。第三, 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 使社会出现
其次, 从内容上看,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是较为纯粹 的 社 会 学 理 论 , 而 相 对 来 说 ,“和 谐 社 会 ”则 更 多 的 是 一 种 社 会发展的现实构想。二者相比,“和谐社会”理论 建 立 在 对 中 国现实社会的认识的基础之上, 其内容更为广泛, 目标更加 可 行 。而 涂 尔 干 的 社 会 团 结 理 论 则 建 立 在 对 欧 洲 社 会 在 社 会 转型中所出现的社会失范进行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具有更多 的学术意义。
当然涂尔干并不认为分工能自然而然地导致社会团结, 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分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同样会造成对社 会 团 结 的 威 胁 , 这 主 要 表 现 在 :“第 一 , 是 高 度 分 工 的 个 人 与 群体活动相互紧密配合不够。第二, 是与高度的分工相联系 的正在增长的异质性和个性。第三, 阶级制度与外在的不平 等 。”[5]如 果 由 社 会 分 工 所 产 生 的 力 量 不 能 够 有 效 地 解 决 这 些 威胁, 从而促使人们结合成为一个社会整体的话, 那么社会 团结便不会出现, 而且会出现“失范”。
目前,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对中国社会 转型中的社会失范的分析, 他对社会团结内涵的描述和类型 的划分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 借 鉴 意 义 。 显然, 分析社会团结与和谐社会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对于我 们 深 化 对“和 谐 社 会 ”内 涵 的 认 识 无 疑 具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对于如何解决和防止社会失范, 涂尔干也开出了自己的 处方:“道德化”、“组织化”以及创建社会中间团体, 其 内 容 主 要 如 下 : 第 一 个 途 径 , 即“道 德 化“, 包 括 依 靠 社 会 权 威 , 制 定 各个阶段欲望与目标的上下界限: 以及培养普遍的道德意 识, 使人们尊重与接受社会确定的界限两个过程。第二个途 径 是“组 织 化 ”, 是 指 通 过 建 立 完 善 、理 智 的 组 织 把 个 人 整 合 于 社 会 架 构 和 群 体 之 中 以 控 制 社 会 的 经 济 活 动 。第 三 个 途 径 是创建政府与个人之间的中间团体以解决孤立的个人与全
首先, 从背景上看, 涂尔干提出社会团结理论是在欧洲 工业化时期, 社会转型并不是社会冲突根本原因, 根源于资 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是社会冲突的根本原 因 。 而“和 谐 社会”的提出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处于高潮时期,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
不过, 二者在背景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涂尔干时代的 欧洲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过程中, 社会转型带 来了大量的社会冲突与社会矛盾, 社会失范由此出现。而改 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大幅度调整, 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变化, 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冲突。社会 学的研究表明, 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 社会矛盾和冲突的 出现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探讨与争鸣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评述
— ——兼谈其与“和谐社会”的异同
王威海
(复旦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
不和谐现象, 这与社会学的产生在背景上具有相似之处。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典型地代表了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
我们所说的传统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我国封建社会的 一 些 比 较 鼎 盛 的 时 期 , 比 如 唐 朝 的“贞 观 之 治 ”等 , 它 在 社 会 基 础 、经 济 生 产 方 式 、政 治 和 社 会 的 管 理 体 制 乃 至 于 文 化 价 值观念等方面与涂尔干所说的机械团结存在着相类似的特 点, 比如专制的政治强权、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方式等等。同 样 , 现 代 的 和 谐 社 会 则 主 要 是 指 能 够 与 现 代 社 会 、现 代 经 济 和 现 代 生 活 相 适 应 的 一 种 良 性 运 行 的 社 会 状 态 。这 与 涂 尔 干 所说的有机团结又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涂 尔 干(Emile Durkheim)生 活 与 著 述 的 时 代 恰 值 西 欧 各 国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 工 业 化 的 进 程 推 动 了 经 济 结 构 、社 会 关 系 和 文 化 价 值 观 的 深 刻 变 迁 , 传 统 的 价 值 观 念 、信 仰 乃 至 社 会 关 系 与 社 会 秩 序 都 受 到 了 强 烈 冲 击 。如 何 重 建 社 会 秩 序 便 成 为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中心, 涂 尔 干 与 同 时 代 的 韦 伯(Max Weber)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可以说, 无论是韦伯的“诸神 之争”还是涂尔干的“集体意识衰落”都反映了西方社 会 在 工 业 化 的 过 程 中 所 出 现 的 深 刻 危 机 。尽 管 他 们 的 社 会 学 理 论 代 表了社会学的不同发展方向, 但都是为解决西方社会危机所 做的努力, 这些理论也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涂 尔干更被视为社会学真正的创始人, 他的社会团结理论也发 启了当代主流社会学的整合理论。此后, 消弭社会冲突、恢复 社 会 秩 序 、实 现 社 会 和 谐 就 成 为 社 会 学 的 主 题 , 这 使 得 社 会 和谐的问题与社会学的研究之间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的关 联。本文在对涂尔干的社会团结进行评述的同时, 讨论了社 会团结与和谐社会的异同。
显 然 , 在 社 会 分 工 日 趋 细 密 、个 人 分 化 趋 于 显 著 的 现 代 社会里, 机械团结实际上是没有可能出现的, 因为机械团结 是 以 建 立 在 强 烈 的 、共 同 的 集 体 意 识 基 础 上 的 , 集 体 意 识 影 响和左右了个人意识的大部分, 社会强制支配了社会生活和 个人生活的大部分, 因而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实际 上又可以区分为传统的社会团结和现代的社会团结。
而有机团结则是指出现在发达社会的团结, 是建立在社 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其特征主要 是: 社会上个人与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差异不断发 展; 社会分工错综复杂, 社会的基本任务以各种曲折的方式 由人们共同完成: 专门化分工发展导致相互依赖性的增长。
对于机械的社会团结与有机的社会团结之间的区别 , D· P·约翰逊总结如下: [8]
危机和动乱, 其中经济危机则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涂尔 干 进 一 步 指 出 , 现 代 社 会 的 这 些 矛 盾 和 问 题 都“来 自 与 高 度 分工相联系的正在增长的异质性与个性”。[3]P236- 237
不过, 涂尔干同时认为现代社会里的社会团结也是建立 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的, 因为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相互需要 和彼此协调是社会团结的基础, 对此, 涂尔干曾经这样发问 “为什么个人越变得自主, 他就会越来越依赖社会?为什么在 个人不断膨胀的同时, 他与社会的联系却越加紧密?尽管这 两者看似矛盾, 但它们亦步亦趋的活动却是不容辩驳的事 实。”涂尔干认为这种看上去非常明显的矛盾现 象 最 后 得 以 解决乃是“伴随着劳动分工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4]涂 尔 干 的逻辑是: 分工越细, 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就越深, 个人的行动 越专业化, 其个性也就越鲜明, 社会部分的个体化越鲜明, 社 会的整体性也就越大, 因此分工是社会团结的基础。
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了解社会团结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
涂尔干对两类社会团结的界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区别。
[关键词]社会失范; 社会团结; 和谐社会
[中 图 分 类 号 ]C 9 1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002- 7408(200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0046- 03
这两种理论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和谐社会”所具 有的基本特征与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
再者, 涂尔干把社会团结区分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而 我 们 则 依 据 和 谐 社 会 的 产 生 方 式 、存 在 基 础 等 把“和 谐 社 会 ”区 分 为 传 统 的 和 谐 社 会 与 现 代 的 和 谐 社 会 , 这 两 种 区 分 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所谓的机械团结是指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 特质基础上的社会联系。由于传统社会中人与人没有分化, 因而社会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相同性和相 似 性 , 也 就 使 得 个 人 的 行 动 总 是 自 发 的 、不 假 思 索 的 和 集 体 的 。机 械 团 结 是 建 立 在 社 会 中 个 人 的 相 同 和 相 似 性 特 质 的 基 础 上 的 一 种 社 会 联 系 。它 是 以 集 体 湮 没 个 性 为 代 价 的 。其 主 要特点是: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甚小, 集体成员具有类 似的特质, 情绪感受类似, 价值观类似, 信仰也类似; 由于人 与人之间没有分化, 因而社会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人与人之 间保持相似性和相同性是以集体湮没个性为代价的; 个人的 行 动 总 是 自 发 的 、不 假 思 索 的 和 集 体 的;相 互 依 赖 程 度 低 , 社 会纽带松弛; 社会与宗教结为一体, 宗教观念渗透了整个社 会;它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 是“镇压的权力”, 即对差别性、异 质性的强制压抑。
46 理论导刊 2007.2
探讨与争鸣
能的政府之间所可能发生的直接冲突。 (二)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在对社会团结的一般含义进行分析以后, 涂尔干进一步
把 社 会 团 结 区 分 为 机 械 团 结 和 有 机 团 结 两 种 类 型 。他 认 为 不 同的社会结构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社会团结, 简单而言, 传统 社会里出现的只能是机械团结, 而有机团结则只能出现于现 代社会。涂尔干对两类不同的社会团结进行了界定: [7]
总而言之,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 之上的, 其决定性的条件是集体意识的形成。在两类社会团 结中, 机械团结渊源于相似性, 而有机团结则来自于异质性, 两类社会团结的基础完全不同, 甚至根本对立。而涂尔干的 最终目的毫无疑问是在现代社会里实现有机的社会团结。
(三)和谐社会与社会团结的比较与启示
(一)社会失范与社会团结 涂尔干认为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一个对 “占 有行 为” 缺少规范或者制度化程度差的社会, 经常处于社会秩序混乱 的状况, 涂尔 干 用 社 会 失 范(anomie)来 概 括 这 种 状 况 , 而 与 此 相 对 应 的 社 会 状 态 即 是 社 会 团 结 。涂 尔 干 的 社 会 团 结 是 指 人 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1]P31涂 尔 干 在《社 会 分 工 论 》等 著 作 中 集 中 探 讨 了 诸 如 众 多 的 个 人 如 何 构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如何达成社会生活的基 本条件— ——社会共识等问题。这些讨论面对的 是 社 会 失 范 , 目标则是社会团结。 涂 尔 干 从“个 人 与 社 会 ”关 系 的 角 度 讨 论 了 欧 洲 社 会 出 现失范的原因, 他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脆弱性是社会 失范的根源所在, 在对其所处的社会进行了深刻分析以后, 涂 尔 干 认 为 有 三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导 致 了 社 会 失 范 的 出 现 :[2]第 一, 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 这一方面是因 为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规范失去了约束作用, 另一方面则 是因为个人的发展, 会使得他们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何渴望 实现更理想的目标。第二, 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 望。第三, 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 使社会出现
其次, 从内容上看,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是较为纯粹 的 社 会 学 理 论 , 而 相 对 来 说 ,“和 谐 社 会 ”则 更 多 的 是 一 种 社 会发展的现实构想。二者相比,“和谐社会”理论 建 立 在 对 中 国现实社会的认识的基础之上, 其内容更为广泛, 目标更加 可 行 。而 涂 尔 干 的 社 会 团 结 理 论 则 建 立 在 对 欧 洲 社 会 在 社 会 转型中所出现的社会失范进行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具有更多 的学术意义。
当然涂尔干并不认为分工能自然而然地导致社会团结, 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分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同样会造成对社 会 团 结 的 威 胁 , 这 主 要 表 现 在 :“第 一 , 是 高 度 分 工 的 个 人 与 群体活动相互紧密配合不够。第二, 是与高度的分工相联系 的正在增长的异质性和个性。第三, 阶级制度与外在的不平 等 。”[5]如 果 由 社 会 分 工 所 产 生 的 力 量 不 能 够 有 效 地 解 决 这 些 威胁, 从而促使人们结合成为一个社会整体的话, 那么社会 团结便不会出现, 而且会出现“失范”。
目前,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对中国社会 转型中的社会失范的分析, 他对社会团结内涵的描述和类型 的划分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 借 鉴 意 义 。 显然, 分析社会团结与和谐社会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对于我 们 深 化 对“和 谐 社 会 ”内 涵 的 认 识 无 疑 具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