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地图对于地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论文主要介绍地理图表的基本知识,地理图形的主题种类,探讨教师教学过程中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让学生养成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地图基本知识;图表主题种类;读图与析图;地理简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 (2016) 05-095-02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二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而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其试题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 的一大特点,整张文综试卷地理图表的图幅数量最多,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不刻都在与地图打交道, 然而,学生中大部分人对读图都感到惧怕,这就导致考试中主要失分往往就是读图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地理课本中地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地图多好啊!气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地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的,没想到却是事与愿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深深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一
些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儿点想法,说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交流。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地理名称、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而不仅仅的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其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都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都是通过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把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牵涉到作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这些知识应该适当做一些简单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多拿实际地形跟等高线地图做比较,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形与等高线地图之间的转换,还可以用塑料泡沫做一些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对着模型作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果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那就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等值线地图的学习中。
二、让学生明确中学地理图形的主题和种类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者往往对此比较模糊,
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如果在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往往无法找到答案,也就会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学习中地理图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山河、气候、资源、能源等自然地理分布图以及政区图、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地球公转图、热力环流图、森林减小风速示意图等主题地图。
3、剖面图。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如地形、地质、土壤等剖面图等。
4、地理模式图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理想大陆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的模式图等。
5、地理统计图用以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6、自然景观图如风蚀蘑菇、冰蚀地貌等景象图;波巴布树、纺垂树、树懒、鸭嘴兽、袋鼠等动植物图。
7、人文景观图。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如客家民居图、巳西狂欢节盛况图等。
8、地理漫画。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三、培养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一般过程
1、看地图的名称、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地图的名称包含了这
幅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读图时就经常忽略这一点,着急地去看图,在较难理解的图中就会搞不清楚图中的含义,其实只要看看图名, 许多东西就变得好理解多了,图名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比例尺, 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对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能帮助读图者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确定目标,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笔者认为这个步骤应该通过教师读图析图做示范,学生模仿来实现。例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不同风向的学习,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亚和南亚的海陆位置,再根据海陆气压差异和地转偏向力就可以得出东亚和南亚季风风向的差异,教师引导完之后,一定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自己动手,进行读图分析。当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时,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时,他的读图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又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 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读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平时让学生尽量多画一些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内容简明扼要,图面清晰醒目,而旦易画易用,是化文为图,变抽象为具体的快速反映工具。
在很多地理试题中,地理简图也可以起到很大的解题作用。如一张洋流模式图,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有关洋流的问题。学生在作图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弄清楚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作图,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画地理简图才会准确,而学生理解后也才懂得应用。很多同学就是简图懂得画, 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到它。如在画热力环流简图时,就应该让学生先理解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按照“冷热不均一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一水平气压产生高低差异一大气产生水平运动一热力环流”的逻辑顺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