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情况与未来展望

深圳远洋公司李辉

大连海事大学李向文

一、我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分析与认识

1、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分类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市场化的交易平台和政府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市场化的交易平台:

锦程物流网、中国国际海运网、万联网等资讯、订舱平台比较成功,八卦来网、汇通天下、湖南天骄等车货交易平台成功运行并盈利。

政府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省际区域或园区物流信息平台,港口与口岸信息平台热闹得很,成功的不多,中国海关的电子口岸H2000系统、国检检验检疫局的国检 CIQ2000系统,属于行政命令强行推广使用。真正的跨区域、跨行业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国家级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还不多见。

2、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失败的因素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失败的因素方方面面,纷纭复杂,但是主要有三个原因:

信息平台方法论缺失,信息标准建设不到位。项目开始就意味项目的失败。信息标准化基础没有打好,不知道任何建立信息平台标准,特别是企业主导的信息平台,对信息平台标准重视不够,不能真正实现无缝连接与信息共享。

缺少战略层面的规划,主客体角色定位不准,商业模式不明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运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物流信息平台往往只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和功能规划设计,没有进行运营维护的规划设计,好大喜功,仓促上马,投资用完了,项目就结束了。

对对象的内在规律认识不深刻。对物流信息化、公共信息平台的特点了解不够,困难估计不足,没有处理好公共服务与市场交易、共性需求与个性化需求的关系,认为信息技术和市场需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人才缺乏的困境:物流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人才、即需要懂信息化技术,又需要有标准化工作的检验,还需要懂物流业务,缺一不可。

3、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

目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整体框架和体系结构五花八门,大多是功能子系统的堆积,没有理论依据和科学的逻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按照管理软件的体系结构可以简单抽象为五层:

●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信息交换平台

●基础数据共享平台,信息标准平台,数据中心平台

●业务逻辑平台,功能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门户平台,用户应用平台

●运营商的服务平台,SaaS软件服务平台

平台各层之间、各功能系统之间、各应用角色之间、各运营商平台之间都需要信息交换与查询共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成功建设与持续运营需要物流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理论、方法、工具的应用与支持。

二、国家交通运输与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1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简介

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一个管理中心(又称“物流电子枢纽”)、若干个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若干个物流通用软件组成。

系统管理中心负责对系统标准、注册用户、交换路由等进行管理;管理中心向社会发布数据交换软件,各区域物流平台或物流企业可以自行部署数据交换服务器。系统建成以后,在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设立互为镜像的系统管理中心,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省、区、市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可以建设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平台在管理中心规定的框架和标准上,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向社会提供物流信息服务。这些应用包括信息发布、SAAS平台、货物跟踪、信用、运输交易、行业监管、统计分析等。区域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器实现与其他平台以及通用软件的互联互通。

物流通用软件是物流软件开发商在系统框架和标准下为物流企业提供的普通运输、集装箱、物流基地、仓储、货代、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等企业应用软件。通用软件经过简单配置即可直接使用,不需要做个性化改造,通用软件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器实现和区域平台及供应链上企业数据互联互通。

总的来说,系统是以推广通用物流管理软件为切入点,以实现物流链信息数据交换为核心,以提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为手段,提升物流行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推动行

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行业系统工程。

政府推广通用软件,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扶上马,送一程”,然后交还给企业或行业协会;通过扶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商,为行业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而不会陷入车货交易等市场行为中。政府重点花钱是建好并管好数据交换管理中心和交换服务器软件。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系统的建设来提出标准、推广标准,同时通过管理中心来管理标准,这部分工作是政府应该做也是能做下去的。

2 推广情况

2011年7月6日至8日,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标准培训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指挥部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交职院)主办,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总工、省运管局副局长魏凤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王怡民院长参加了开班仪式,会议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分院院长边浩毅主持。培训会由省运管局魏凤副局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陈琪明研究员、大连海事大学李向文教授、平台标准组相关专家担任讲师,邀请了全国物流软件开发商,针对平台标准3.0版进行了培训和交流。本次培训设置了《物流信息系统及平台的标准化(理论编)》、《数据元》、《主要单证》、《代码及服务函数》、《升级维护》、《服务函数\测试》、《共建基础网络指导文件》、《服务应用指南》八个课程。

根据参会人员到会情况、三天现场反应以及参与人员的反馈来看,培训目的基本达到,参与培训的开发商和相关人员普遍对平台和标准有了具体了解,增加了对平台和标准的认知程度,多个开发商表示了进一步学习和合作的意愿。

3、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点评

在物流公共信息平的搭建上,国内外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浙江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做了大胆、有益的尝试。虽然平台真正为整个社会和业界所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市场的考验,但是经过六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是政绩工程还是真正能演变成未来物流业的电子枢纽,许多人还在观望,业界也有一些质疑之声。

浙江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初步成功有许多因素,如浙江是全国经济和物流大省与强省,中小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化有强劲的需求,省政府和交通与物流主管部门重视、交通运输部支持,有专家型的领导牵头,有颇具实力的物流软件服务提供商积极参与,等等。但是,笔者认为其成功的关键和值得我国区域和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借鉴的核心有以下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