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二班仪式视域下的白鹿原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式视域下的《白鹿原》解读
摘要《白鹿原》可以说是一部由仪式串联而成的小说。仪式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显示着关中的风俗民情,承载着远古巫术宗教文化的深刻底蕴,鉴证着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风霜血雨的历史。本文将在人类学视角下,结合作品自身仪式书写特质,对仪式进行分类,并分析研究仪式在小说中的具体功能、意义。
关键词仪式,《白鹿原》,分类,功能
ABSTRACT
White Deer is a novella made up by different series of ceremonies,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and shows the customs of Guangzhong region, bears the rich heritage of the ancient witchcraft religious culture and witnessesthe historic changes from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is article, with a combination of ceremonial writte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work,will categorize ceremonies and analyze the specific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eremonies in the novella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KeyWords: Ceremony , WhiteDeer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绪论
(一)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研究《白鹿原》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从2000年到2014年共有2449篇文章,在研读这些文章后归纳出以下几种观点。
从《白鹿原》的主题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分析研究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白鹿原》的寻根主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例如赵录旺的《倾听并打开自己——读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有感》;一部分以历史和写实为观点,深入的研究了小说的写实主题的新历史主义特征。例如王芸的《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董长江的《<白鹿原>中的新历史主义锋芒》。
关于《白鹿原》中的人物分析研究。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个性生动的人物形象。研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品,从宏观上看主要集中于人物悲剧命运的分析上,例如董炜的《<白鹿原>人物悲剧命运研究》;从微观看主要以白嘉轩、田小娥、黑娃、白灵、朱先生进行分析研究,例如:林爱民的《好一个“大写”地主——试析<白鹿原>中白嘉轩形像的创新意义》,陈劲松的《田小娥悲剧命运及其文化反思——重读陈忠实<白鹿原>》,杨光祖的《田小娥论》,马向东的《多重人格的天使——解读<白鹿原>中的田小娥》。
关于《白鹿原》的意象解读主要集中在对“白鹿”意象的分析研究上。例如:李金砂《<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探析》;汤玲的《<白鹿原>中“白鹿”意象》;李俊美的《<白鹿原>中“白鹿精魂”》。
关于《白鹿原》的语言研究。小说中的语言极具特色,文本中使用了关中方言并融入了秦腔。一些研究《白鹿原》语言的文章从小说
中方言的使用和彰显文学表现力的关系,语言对人物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例如:韩承红的《关中方言与语言张力——<白鹿原>语言解读》;王鹏程的《秦腔对陕西当代小说的影响——以<创业史> <白鹿原><秦腔>为例》;王敬艳的《密码中的组合艺术——略论<白鹿原>中双关、婉曲修辞》;韩承红的《<白鹿原>中的关中语言》关于《白鹿原》文化研究。小说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家族文化,宗族关系,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关于小说文化方面研究的文章主要有:郑万鹏的《<白鹿原>研究》;周循的《<白鹿原>的关中文化特色探析》;张婷的《论<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金鸿雁的《论<白鹿原>中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
纵观《白鹿原》的研究史,从总体看对文本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向微观的转变过程,新的视角也在不断的出现。本文将在吸收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从仪式学的角度对文本中的仪式进行分类,并解读文本中的生活仪式,宗教仪式,政治仪式分析这些仪式的社会功能,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白鹿原》中的仪式类型
纵观人类学家对仪式的研究史,整合出学者们对仪式的分类有以下几中观点:涂尔干把仪式分为消极仪式和积极仪式。这样的仪式二分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他的神圣与世俗的基本理论。维克多·特纳侧重于对仪式的社会文化功能的研究,因此他把仪式分为生命危机仪式和减灾仪式。还有一种分类法把仪式分为工具性仪式和表述性仪式,这种分类法体现出对超自然的神秘巫术和无功利目的的膜拜仪式
的支持。凯瑟琳·贝尔的仪式分类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体现社会宇宙秩序或多或少有底蕴的行为;第二日常生活中近似仪式或“仪式化”的行为。谢克纳的仪式树将人类仪式分为社会仪式、宗教仪式、美学仪式,在社会仪式中又分为日常生活仪式、体育运动仪式、政治仪式。从仪式的分类梳理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仪式的分类体现出了对某种特定理论的支持。由于仪式的表述范围和内容在不断扩大,因此对仪式的分类形式越来越细致。
“早期的人类学家、宗教学家基本上把仪式置于宗教范畴”①宗教仪式是人类最原始的仪式。随着仪式范围的不断扩大,仪式开始涉足于世俗社会领域,并且表现出的功能侧重点不同。一些仪式重点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权力地位。一些仪式则重点体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感。
对《白鹿原》中的仪式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小说中有关仪式的书写有34处。其中丧葬仪式有7处,婚娶仪式有7处,祭祖仪式有5处,驱鬼仪式有3处,求雨仪式有1处,革命仪式有6处,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仪式,例如摆满月酒的通过仪式有2处,惩罚赌博抽烟通奸仪式有3处,学堂开馆仪式1处。这些仪式在作品中有些详细描写,有些一笔带过。但是无论详略,仪式总是故事的高潮,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呈现给读者中国的悠久历史,陕西的风俗习惯。以及特殊革命时期,权利的争夺转移。根据人类文化学家对仪式分类细致化的特点以及谢克纳的仪式分类法,结合《白鹿原》中仪式书写的自身特质对小说中的仪式进行分类,可分为:日常生活仪式,政治仪式,宗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