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涤纶色织平纹工艺设计摘要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染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摘要摘要
本文以200台织机为例,从织物的组织设计、规格计算,到设备选型以及配台计算,详细阐述了40支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最终按照络筒——整经——浆纱——织造的工艺流程投产。

作者:
指导老师:
40s polyester yarn-dyed poplin weaving process Abstract Abstract
In this paper, 200 looms, for example, from the fabric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size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units to the calculation described in detail 40s polyester poplin weaving process once the fin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nding - warping - pulp Yarn - Weav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ritten by:
Supervised by: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目录 (2)
第一章前言 (1)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
1.2质量标准与生产技术要求: (1)
1.3品种风格及用途 (2)
1.4纤维原料的性能 (2)
第二章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4)
2.1织物规格 (4)
2.2规格计算 (4)
2.3匹长和墨印长度 (5)
2.4每平方米无浆干重 (6)
2.5产量计算 (6)
第三章织物组织设计与工艺流程 (8)
3.1织物上机图: (8)
3.2织物布边设计 (8)
3.3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8)
第四章络筒工艺设计 (9)
4.1络筒的目的及要求 (9)
4.2络筒张力 (9)
4.3筒子的选择 (10)
4.4设备选型 (10)
4.5卷绕密度、绕纱长度及产量计算 (10)
4.6络筒机的防叠措施: (11)
4.7络筒张力 (11)
第五章整经工艺设计 (13)
5.1整经的目的与工艺要求 (13)
5.2设备选型 (13)
5.3整经轴数及每轴经纱数 (13)
5.4经轴绕纱长度计算 (14)
5.5整经张力影响因素及均匀片纱的措施: (15)
第六章浆纱工艺设计 (16)
6.1浆纱的目的与要求 (16)
6.2浆料的调配 (17)
6.3设备选型 (17)
6.4上浆率和浆液浸透、被覆的控制 (18)
6.5浆轴卷绕长度计算 (18)
6.6整经轴 (19)
6.7纱线覆盖系数 (20)
第七章穿织工艺设计 (22)
7.1设备选型 (22)
7.2停经片、综框、综丝及钢筘规格 (22)
第八章织造工艺设计 (24)
8.1设备选型:GD768型喷水织机 (24)
8.2织机的五大运动 (24)
第九章机器配备计算 (26)
9.1(定200台织机) (26)
9.2络筒配备的计算 (26)
9.3整经机生产工序机器配备的计算 (27)
9.4浆纱机生产工序机器配备的计算 (27)
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第一章前言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涤纶是世界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品种,目前涤纶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

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面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如过滤材料、绝缘材料、轮胎帘子线、传送带等。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地区涤纶短纤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

中国涤纶系列产品惊人的增长速度,迅速增长的产能,使得中国正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涤纶类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涤纶纤维面料的种类较多,除织制纯涤纶织品外,还有许多和各种纺织纤维混纺或交织的产品,弥补了纯涤纶织物的不足,发挥出更好的服用性能。

目前,涤纶织物正向着仿毛、仿丝、仿麻、仿鹿皮等合成纤维天然化的方向发展。

涤纶纤维是所有纺织纤维中加工总量最多的化纤品种,开发差别化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化纤工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产品差别化是涤纶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涤纶纤维生产企业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涤纶行业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1.2质量标准与生产技术要求
(1)在保证卷绕结构良好的条件下,准备工序尽可能降低纱、线张力,减少纱、线伸长,保持纱、线弹性。

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织造时的断头率,还可增进织物手感的柔韧性,提高织物的牢度。

(2)合理发挥络筒的清除作用,除去原纱的棉结杂质和有害疵点,以降低纱、织疵,改善布面质量。

(3)经纱张力的排列要求均匀,为降低经纱上机张力创造条件,否则会影响布面的平整,同时又可能造成经缩、跳纱等现象。

(4)尽可能降低经纱上机张力,使经纱在织造时易于屈曲,以达到纹路明显而突出,布面效果好。

1.3品种风格及用途
(1)结构特点:平纹组织是最简单的组织。

它是由经、纬纱线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组织交织点多,无浮长线,织物光泽较暗,质地坚牢,表面平整,反正面外观效果相同。

在平纹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松紧组织,增加织物的透气性、光泽性等,使其较为轻薄,手感柔软,同时耐磨性好。

(2)织物种类:平纹组织织成的织物,在机织物中应用最为广泛。

如棉织物中的平布、府绸、帆布等;毛织物中的派力司、凡立丁等;化纤织物中的涤棉细纺;丝织物中的塔夫绸等都为平纹组织的织物。

在平纹的基础上添加其他组织,也可形成花式织物,例如花式府绸、朝阳格等。

(3)织物风格:织物结构紧密而挺括,质地坚牢。

平纹组织虽然简单,但在设计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原料、不同的线密度、不同的经纬密度、不同的纱线捻度及捻向、不同的经纬配色、添加其他组织等,或采用不同的上机条件,使得平纹织物手感和外观风格均不同。

(4)应用范围: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

例如涤纶仿麻织物,不仅外观粗犷、手感干爽、且穿着舒适、凉爽,因此,很适宜夏季衬衫、裙衣的制作。

涤纶仿鹿皮织物,具有质地柔软、绒毛细密丰满有弹性、手感丰润、坚牢耐用的风格特征,适合做女衣、高级礼服、茄克衫、职业西装上装等。

1.4纤维原料的性能
1、强度高。

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8.0cN/dtex。

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

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

2、弹性好。

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

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

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

3、耐热性好。

4、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

5、耐磨性好。

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

6、耐光性好。

耐光性仅次于腈纶。

7、耐腐蚀好。

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

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

8、染色性较差。

原料对织物的手感及服用性能影响是极大的。

涤纶强力高,吸湿低,其织物强力高,尺寸稳定性好,但有静电现象。

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织物经过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态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

第二章 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2.1织物规格
2.2规格计算
⎪⎭⎫
⎝⎛⨯+⨯=布边每筘穿入数布身每筘穿入数边纱根数成品经密成品幅宽总经根数-1
=150×543/10+48×(1-3/4)
=8157根
筘号 =
每筘穿入数
纬纱织缩率)
(经密-1⨯
=543×(1-7.5%)/3
=167.4 取整为167 选用167号筘(即167筘/10cm )
坯布幅宽=成品幅宽/(1-整理纬缩率)=150/(1-7.5%)=162.2cm 。

坯布经密(Pj )=成品经密×(1-纬织缩率)=543×(1-7.5%)=502根/10cm 坯布纬密(Pw )=成品纬密×(1-染整伸长率)=315×(1-1%)=312根/10cm
实际筘幅=
10)
1⨯⨯-
⨯-筘号
布身每筘穿入数布边每筘穿入数
布身每筘穿入数
(边纱根数总经根数
= 8157﹣48×(1-3/4)×10 3×167
=162.57cm
理论筘幅=坯布幅宽/(1﹣纬织缩率)
=162.2/(1﹣7.5%)=175.35cm
2.3匹长和墨印长度
(1)织物匹长:织物匹长以米或码为单位,有公称匹长和规定匹长之分。

公称匹长即工厂设计的标准匹长;规定匹长为叠布后的成包匹长,等于公称匹长加上加放布长。

加放长度一般加在折幅及布端处。

折幅处加放长度通常平纹细布为0.5-1.0%左右,粗号与卡其类织物为1.0-1.5%左右。

布边加放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织物匹长通常为30-40m 左右,采用联匹形式。

一般厚织物采用2-3联匹,中厚织物采用3-4联匹,薄织物采用4-6联匹。

本文织物采用40×4=160 m 的联匹长。

(2)墨印长度=规定匹长×(1+缩放率)/(1-经纱缩率) =40×(1+0.7%)/(1-5%) =42.4m
2.4每平方米无浆干重
经、纬纺出标准干燥重量= Tt*100/1000*(1+公定回潮率)
=14.8*100/1000*(1+0.4%) =1.49g/100m
每平方米坯布经纱无浆干燥重量 G j=
100
11-110cm g 10cm 10⨯+-⨯⨯⨯经纱伸长率)经纱缩率)((经纱总飞花率)
()经纱纺出标准干重()经密(根N N
=83.6g/㎡
每平方米坯布纬纱无浆干燥重量 Gw=
100
-110cm 10⨯⨯⨯纬纱缩率)((纬密纺出标准干重)
)纬密(根N
= 50.7g/㎡
每平方米无浆干重=每平方米经纱无浆干重+每平方米纬纱无浆干重 =83.6 g/㎡+50.7 g/㎡
=134.3g/㎡
2.5产量计算
每米织物的经纱用量=经纱回丝率)
经纱伸长率)(经纱缩率)加放率)
(经纱线密度总经根数纱-⨯+⨯-+⨯⨯1(11(10001
=126.8(g/m ) 每米织物的纬纱用量=
纬纱回丝率)
(纬纱缩率)(加放率)
(纱线线密度布幅纬密-1-11000101⨯⨯⨯+⨯⨯⨯
=76.3(g/m )
每米织物的用纱量=每米织物的经纱用量+每米织物的纬纱用量 =1276.8g/m +76.3 g/m =203.1(g/m )
百米织物经纱用量=
经纱回丝率)
(经纱织缩率)(经纱总伸长率)()
自然缩率与放码损失率(总经根数经纱线密度-1-111014
⨯⨯+⨯+⨯⨯ =12.4kg
纬纱回丝率)
(纬纱织缩率)()
自然缩率与放码损失率(织物幅宽纬纱密度纬纱线密度百米织物纬纱用量-1-11015
⨯⨯+⨯⨯⨯=
=7.5kg
百米织物用纱量=百米经用纱+百米纬用纱
=12.4kg+7.5kg =19.9kg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第三章织物组织设计与工艺流程第三章织物组织设计与工艺流程
3.1织物纹版图如下:
通过照布镜对样品的观察,以及对布样的分析,得织物纹版图如下:
3.2织物布边设计
由于平纹组织的经纬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交织,因此纱线在织物中的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能使织物挺括、坚牢,因此我们采用平纹组织作为布边纱线的组织结构,平纹的每筘穿入数应控制在2~4入/筘之间,我们选择 4入/筘的形式使布边更加挺括、坚牢。

我们选用边经纱为48根。

3.3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经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经(插筘)——织造
纬纱:自然定捻——织造
第四章络筒工艺设计
4.1络筒的目的及要求
(1)目的:增大卷装容量,提高纱线外在质量。

(2)络筒是织前准备工序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对后道工序有直接的影响,对络筒工序的主要要求有:
①络纱张力均匀,筒子密度适当,以保证筒子质量。

②筒子结构合理、成形良好,有利于高速退绕。

③容纱量尽量大,以利于提高络筒和整经的生产效率。

④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以利于提高织造效率和成品质量。

⑤尽可能无接头,若有接头,接头要小而牢,保证纱线质量,以防脱节和断头等。

⑥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以利于提高织造效率和成品质量。

4.2络筒张力
适度的络筒张力要根据所加工织物的要求和原料的性能来定,一般可在下列范围中选定:
(1)棉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15%~20%
(2)毛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20%
(3)麻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10%~15%
(4)桑蚕纱:2.64~4.4cN/tex
(5)涤纶长丝:0.88~1.0cN/tex
在络筒过程中应尽量使络筒张力均匀,减少波动,从而使筒子卷绕密度达到内外均匀一致,筒子成形良好
4.3筒子的选择
圆柱形平行卷绕有边筒子,其稳定性好,容量大,密度大,适宜丝织、绢纺行业。

4.4设备选型
奥拓康纳(Autoconer )138-II 型自动络筒机:是德国赐来福公司设计制造的, 该机设计新疑、机构精巧、反应灵活、高速优质、全程监控、外观优美、优良耐用。

4.5卷绕密度、绕纱长度及产量计算
筒子卷绕密度:0.5 g/ cm³
()
322
22
3022147184
14.34
cm w d D V =⨯-=
-=
)(π
式中:D ——筒子满管直径
d ——筒子直径 W ——筒子高度
卷绕重量:G =310-⨯⨯V γ=3022⨯0.5⨯3-10=1.5kg 理论绕纱长度:L 理论=
610⨯Tt
G
=101351m 筒子架容量织轴总经根数并轴数=
n K
M
=
=8157/768=10.6 取11轴 (采用本宁格ZW 型整经机,筒子架最大容量为768只) L 经轴n
L 理论
=
=101351/11=9214m L 实际=L 经轴×n+回丝长度 =9214⨯11+1000=102354 m
(回丝长度多取500~2000m ,本织物取1000m )
4.6络筒机的防叠措施:
1.周期性改变槽筒的转递
(1)间歇式防叠机构:有两种形式:电气式和摩擦式 (2)变频调速防叠机构 2.利用槽筒防叠
(1)槽筒沟槽中心线左右扭曲,或者沟槽边缘离其中心线忽近忽远,使纱线在筒子表面的卷绕位置有少量的自由活动,可以减少纱圈的重机会。

(2)将普通槽筒的V 形对称槽口改为直角槽口,减少槽口宽度,使重叠条带不容易嵌入沟槽,可减少严重重叠。

(3)在槽筒上设置虚槽和断槽。

4.7络筒张力
(1)构成:退绕张力,摩擦张力,附加张力。

(2)退绕张力影响络筒张力的因素:
①管纱卷绕结构对络筒张影响:①退绕一个层级时,随着管纱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
导纱点之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②整只管纱退绕时,随着管纱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导纱点之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

②络筒速度与络筒张力成正比。

③导纱距离对张力的影响:短距离和长距离导纱能减小张力波动,有利于均匀络筒张
力。

(3)均匀络筒退绕张力的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导纱距离(70mm以下的导纱距离或500mm以上的长导纱距离);
②安装气圈破裂器;
③用变频调速电动机自动调节络筒速度;
④降低摩擦和附加力的波动。

第五章整经工艺设计
5.1整经的目的与工艺要求
(1)目的:改变纱线卷装形式,由单纱卷绕的筒子形成多纱同时卷绕的具有织轴初步形式的经轴。

(2)工艺要求:①片纱张力均匀一致;②片纱排列均匀;③卷绕密度均匀;④整经长度、整经根数、纱线排列符合工艺要求;⑤接结良好,回丝少。

5.2设备选型
整经机型号:本宁格(Benninger)ZC型整经机(瑞士)
本宁格(Benninger)ZC型整经机工艺参数
5.3整经轴数及每轴经纱数
(1)一次并轴的经轴数n=M/K=8157/768=10.6≈11只
式中:M——织物的总经根数;
K——筒子架容量;
(n有小数时应进位取整数)
(2)每轴的整经根数
n=M/K=8157/768=10.6≈11只
m=M/n=8157/11=742
742×10+737=8157
前10只经轴每轴整经数为742根经纱,后1只经轴每轴整经数为737根经纱。

5.4经轴绕纱长度计算
经轴的最大绕纱体积()()[]46.3025.8116014.342
2
22--⨯⨯=-⨯⨯=d D H V m π
=676216.584 3cm
式中:D ——经轴最大绕纱直径(2-=O D D ) cm;
O D ——盘片直径 cm;
H ——经轴幅宽 cm;
D ——轴辊直径 cm;
经轴最大绕纱长度L 1=Vm ×γ×1000/Tt ×m
=676216.584×0.6×1000/14.8×742
=36946.34m
式中:γ——经纱卷绕密度 g/3cm ;
Tt ——经纱特数 tex;
m ——每轴整经根数,根
一缸经轴浆出织轴数n 1=L 1/L 2=36946.34/3817.2
=9.7≈10
式中:2L ——一只织轴的绕纱长度 m;
经轴实际绕纱长度L=[(L 2×n 1+L 3)/(1+ε)]+L 4
=37928.7 m
式中:4L ——了机白回丝长度 (取20m );
3
L——浆回丝长度 (取40m);ε——浆纱伸长率(取0.8%);
1000 1000⨯⨯
⨯=
纱线特数整经轴经纱根数
整经轴实际卷绕长度
整经轴实际卷绕重量
=37928.7×742×14.8/1000×1000
=416.5 kg
5.5整经张力影响因素及均匀片纱的措施:
影响因素:
(1)整经退绕张力:
①筒子退绕直径(越来越小);大筒子、小筒子退绕张力大于中筒子;
②整经速度;整经速度越大,整经张力越大;
③导纱距离:筒管顶端到张力装置导纱磁眼的距离;
(2)筒子分布位置对整经张力影响:
层:下层>上层>中层;
排:后排>中排>前排;
(3)张力装置产生的附加张力;
(4)空气阻力和导纱机件摩擦引起的张力。

均匀片纱的措施:
(1)采用整经集体换筒方式及定长筒子;
(2)采用分段配置张力圈重量。

前排重于后排,中间重于上、下层。

(3)采用合理的后筘穿法;
(4)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机头间的距离,(一般采用3m)
(5)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

第六章浆纱工艺设计
6.1浆纱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改善经纱的织造性能,保证经纱顺利地与纬纱交织成优质的织物。

(2)织物特点:府绸织物上浆工艺掌握浸透被覆并重的原则。

府绸织物经纱上浆用“高浓度,低粘度,高温度,强分解,低张力,小伸长,重浸透,求被覆,回潮适中,均匀卷绕”等工艺要求。

涤纶是疏水性纤维,上浆后要求达到成膜好、耐磨高、伸长小,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浆纱毛茸贴服,开口清晰,光滑柔软,减少静电,有利于织造。

(3)浆纱要求:上浆工艺应符合“低张力,小伸长,低回潮,匀卷绕,浆液高浓低粘,压浆先重后轻,重浸透求被覆,湿分绞保浆膜”的要求。

A低张力小伸长: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经轴架部分:经轴架用自调中心式轴架;经轴退绕不加制动装置,减少意外伸长,
为防止最后两只经轴退绕时产生卷缩,可加装张力补偿装置。

校对千米(码)嵌纸条,以采取加油润滑轴承的方式调节。

②浆槽部分:引纱辊的有效直径应略大于上浆辊,使经纱浸浆时处于小张力状态。

两对上浆辊直径要求一致。

如有差异,应将直径较小的安装在靠烘房侧,使上浆纱线不牵引伸长。

③烘房部分:在保证烘燥效能的前提下,缩短引纱长度。

④车头部分:加强拖引辊包布的管理,控制较小的卷绕张力。

B低回潮匀卷绕:为保持卷绕密度在0.48g/cm3,宜适当加大卷绕张力。

C高浓度、低粘度、重加压:选用的化学浆,上浆率一般在9~11% 浓度掌握在7%以上,粘度为7s(漏斗粘度计水速为3.8s)。

为适应高浓度低粘度压浆辊,宜配置较大的压浆力。

靠经轴侧的压浆辊重量宜在150kg以上。

D重浸透求被覆:为求得上浆后的浆膜完整,毛羽贴服和纱身光滑,就必须有良好的被覆。

E保持浆膜完整:为求得浆膜完整,用三根湿分绞棒,并使湿浆纱分层进入烘房。

分层
的湿浆纱预烘长度要求在4m以上,然后经导辊并合。

浆纱出烘房后,增加干分绞棒凡在湿区与浆纱接触的部件,都应采取有效的防粘措施。

6.2浆料的调配
(1)确定浆液配方的原则
①浆料配合的种类以少为好。

②各组分之间不应发生化学反应。

一般来说,配方中所选用的浆料,要求它们能发
挥各自的特性(如柔软剂、浸透剂等),因此,浆料各组分应该是物理的混合过程。

(2)浆料的配方
6.3调制浆液的要求
(1).要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浆料;(2)做好调浆前的预处理工作;
(3)调浆时必须做到“六定”定投料质量、定调浆体积、定温度、定黏度、定pH值、定时间。

6.3设备选型
机型:Zell型高效联合式浆纱机(联邦德国)
6.4上浆率和浆液浸透、被覆的控制
(1)浆液的浓度、黏度和温度:决定上浆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浆液浓度的大小,要改变上浆率的大小,首先要改变浆液的浓度。

浆液的黏度,一般随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黏度增加,上浆率增大,浸透少,被覆多。

浆液的温度影响其黏度,温度增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浆液流动性能提高,粘度下降。

(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加压强度提高,挤压区液膜厚度减小,上浆率下降,浆液浸透少,被覆减少。

(3)浆纱速度:浆纱速度大小决定了液膜厚度。

过快的浆纱速度引起上浆率过高,且表面上浆。

过慢的浆纱速度则引起上浆率过低,纱线轻浆起毛。

6.5浆轴卷绕长度计算
相关参数:上浆率(%):10.5-11.5;
回潮率(%):0.6-0.8; 伸长率(%):0.8;
① 卷绕体积W d D V ⨯-=)(224
π
=13028964
14.322⨯-)(=1147314.13(3cm ) 式中:D ——浆轴满卷直径(一般比盘片直径小1-3cm )cm;
d ——浆轴轴心直径 cm;
W ——浆轴盘皮间距离 cm ;
②浆轴理论无浆经纱长度()10001⨯⨯⨯+⨯=Nt m b r V L z =3853m
式中:V ——卷绕体积 3cm ;
r ——卷绕密度 (取0.45g/3cm );
b ——经纱上浆率 (取11%);
z m ——总经根数;
③浆轴可容纳的联匹数 织物联匹的经纱墨印长度j
p
m a L L -=1=40×4/(1-5%)=168.42(m ) 浆轴可容纳的联匹数m
p L L
n ==3853/168.42=22.9 取23
式中:L ——浆轴的理论无浆经纱长度 (m )
m L ——织物联匹的经纱墨印长度 (m )
p L ——织物联匹的长度 (m )
j a ——经纱织缩率 (%)
p n ——浆轴可容联匹数 (m )
④浆轴实际卷绕长度’L n L L p m j +⨯==168.42×23+1=3874.7(m )
6.6整经轴 ①卷绕体积W d D V )(422-=π=160)6.303.81(414.322⨯-⨯=712570.23
cm
式中: W ——经轴盘片间距离(取160cm )
D ——经轴满轴直径(取81.3cm )
d ——经轴的轴心直径(取30.6cm ) ②织轴上含浆经纱的重量1000r V G ⨯==10006
.02
.712570⨯=427.54 kg
式中:r —织轴的卷绕密度(g/cm 3) (取0.6 g/cm 3) ③织轴上无浆经纱的重量j
J G
G +=1’=%11154
.427+=385.17 kg
式中: j J ——经纱上浆率(上浆率取11%) ④织轴上纱线最大卷绕长度’
G Nt n L j
j j ⨯⨯⨯=1000
1000
=(1000×1000/8157×14.8)×385.17
=3190.51(m )
式中: j n ——总经根数;
j Nt ——经纱特数;
⑤织轴最大可卷绕匹数=
浆纱墨印长度
织轴最大卷绕长度=3190.51/42.4=75.24 取76匹 ⑥每轴卷绕匹数=联匹数⨯墨印长度=4⨯42.4=169.6
织轴的实际卷绕长度=每匹经长⨯每轴卷绕匹数+上机回丝+了机回丝
=42.4⨯76+0.5+0.7
=334(m )
6.7纱线覆盖系数
纱线覆盖系数: 浆槽中纱线的排列密集程度以覆盖系数来衡量。

覆盖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00⨯⨯=B
M d K =0.0784×8157/173.4×100%
=37%
式中:K----覆盖系数;
M----总经根数;
d----纱线直径,mm ;
B----浆槽中排纱宽度,mm ;
纱线的覆盖系数是影响浸浆及压浆均匀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定的上浆条件下,上浆率与覆盖系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排列过密的经纱之间间隙很小,于是压浆后纱线侧面出现“漏浆”现象。

为改善高密条件下的浸浆效果,可以采用分层浸浆的方法,使浸浆不匀的矛盾得到缓解,“漏浆”现象有所减少。

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降低纱线覆盖系数,采用双浆槽或多浆槽上浆,也可采取轴对轴上浆后并轴的上浆工艺路线。

降低覆盖系数不仅有利于浸浆、压浆,而且对下一步的烘燥和保持浆膜完整也十分有效。

不同纱线的合理覆盖系数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认为,覆盖系数等于50%(即纱线之间的间隙与直径相等)时可以获得良好的上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