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色彩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色彩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摘要:本文的撰写目的是:通过研究产品配色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关系,得

出一般性的结论,来指导和启示产品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活动时在产品配色这一环节上做出正确的方案选择。本文中所介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通过查阅资料和结合自身经历与经验加以研究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在产品配色这一环节显的尤其重要,在对产品进行配色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的产品所针对的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学历水平等。

关键字:产品、色彩设计、消费者心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品味逐步得到提高。消费者们不再满足于产品本身的功能与质量,而是在保证功能与质量的前提下,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造型、色彩。产品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在某些产品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艺术性就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直接决定着服装的风格品味,产品的外在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则是产品艺术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就目前对产品配色的研究状况来看研究范围似乎很广,也比较成熟,但是色彩也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份,人们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会有所区别。把艺术设计中的产品色彩选择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我们的设计工作者来说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我们今后的设计工作极具指导性,这也是作本次研究的初衷所在。

2.色彩的物理本质

人的视觉系统是凭借光来感受到世界的绚丽缤纷。光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光也是一种物质,他具有一定的能量,光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就光的物理本质而言,光与我们所熟悉的无线电波没有区别。但是我们却能凭借肉眼看到光,而无线电波是不能被肉眼所看到的。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原来问题就在于这两者的波长(或频率)范围不同。科学研究发现,电磁波的波谱范围很广。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但仅在80nm--780nm这段很小的范围内的电磁波能给人的视觉系统产生色彩的感觉,这些可以被人的视觉系统感受到的光,我们称之为可见光。

人的视觉系统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比如波长为400nm的光,会让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紫色的色彩感觉等。如果一束光中只含有单一波长成分的光,我们就称之为单色光,如果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我们称之为复合光。复合光给人的视觉系统的刺激呈现为混合色。例如,等量的红光和蓝光,给人紫色的感觉。

3.色彩感觉形成的原因

3.1人眼的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包括:角膜、瞳孔、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人的眼睛近视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直径平均为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组织。瞳孔是虹膜上的开口,虹膜通过控制瞳孔的舒张和收缩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视镜,具有光学调节作用,能控制将不同距离的物体准确聚焦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中央有一个凹入部分,称为中央窝,它是感光细胞最集中的地方,具有分辨物体细节的作用。下图1为人眼的结构图。

眼睛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人眼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人类大脑中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

3.2视觉的形成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光感受器的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光感受器的形成,对于动物精确定向具有重要意义。最简单的感光器官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眼虫的眼点,使眼虫可以定向地作趋光运动。涡鞭毛虫眼点的结构更为完善,借

助这种眼点对光的感受可以捕食。多细胞动物的感光器官逐渐复杂多样。如水母的视网膜只是一种由色素构成的板状结构,这种结构可给动物提供光线强弱和方向的信息。随着动物的进化,出现了杯状或是囊状光感受器并具有晶状体,可使光线聚焦。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以及节肢动物常有纽扣状的眼或是凸出的视网膜。这类光感受器由许多叫做个眼的结构排列在体表隆起之上构成,仍位于小囊之内。小眼中的光感受细胞为色素所包围,光线只能由一个方向进入小眼,故而能感受光的方向。这种视觉器宫在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表现为特定的型式,如昆虫的复眼。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通常包括视网膜,相关的神经通路和神经中枢,以及为实现其功能所必须的各种附属系统。这些附属系统主要包括:眼外肌,可使眼球在各方向上运动;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晶体等),保证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3.3不同色彩对人眼的刺激

同学们知道光具有红、绿、蓝三原色,当他们以同等比例混合则显白色,以其他不同比例混合,则显出各种不同颜色。人眼对色彩的感知也是依据同样的道理建立的。视细胞可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杆细胞细小,核小而圆,且颜色较深。视杆细胞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细胞内含有一种被视为视紫红质的物质。视锥细胞形状大致与视杆细胞相似,视锥细胞的核大而染色浅,外侧突呈圆锥状。视锥细胞能感受强光和色觉。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具有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视色素,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波敏感。当它们同等地受到刺激时,来自各方面的神经冲动在视皮质的综合下即形成白色感觉;其中任一种单独受刺激时,即得相应的色觉;三种物质受到不同比例的合并刺激时,即可形成各种色觉。

人的视网膜内约有600~800万个视锥细胞,12000万个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不同部位。有人辨色能力低,也有人缺乏色觉,前者是色弱,后者是色盲。色弱多发生于后天,与健康状况有关,表现为辨别红、绿和蓝的能力低落。色盲又可分全色盲与部分色盲。全色盲极少见,表现为只能分辨明暗,部分色盲多为红绿色盲或蓝色盲。红绿色盲表现为只有红色觉或绿色觉,即不辨红绿,可能是由于缺乏感红视锥细胞或感绿视锥细胞。蓝色盲不多见,表现为对绿、黄、红感觉占优势,类似蓝色弱,与感蓝视锥细胞缺乏或稀少有关。色盲有先天性,也有后天的。先天性色盲是可遗传的,后天性色盲可由解除病因或补充营养,如增加蛋白质或维生素A、B等而改善。

4.关于色彩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