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观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孔子的“君子”观

摘要:在孔子看来,圣人是至高的,只有像尧一样才可能达到,一般人是在君子和小人之见,而君子气度是社会风气的航标。在《论语》中所提到的“君子”达106次,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志道崇德、仪容庄重、慎言敏行才能称上君子。

关键词:孔子;君子;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郰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生于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感叹世态变化无常,便以复礼为己任,周游列国,但未实夙愿,忧劳而死。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在《论语》中把人划分为圣人、君子、小人等几类,在孔子看来,圣人是至高的,只有像尧一样才可能达到,一般人是在君子和小人之见,而君子气度是社会风气的航标。“君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无逸》:“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孔子在《论语》中的“君子”既是指士大夫、达官贵人,也是指有德性的人,而且有德性的君子,才是君子中的君子。在《论语》中所提到的“君子”达106次,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志道崇德、仪容庄重、慎言敏行才能称上君子。

一、志道崇德

孔子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孔子认为:“百工居肆而成事,君子学以致道。”(《论语·子张》)也就是说,君子与百工是不同的,“志于道”才是他们的学习目的,一般民众所求得的只是“成事”。“君子谋道

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这样谋道的精神是很高尚的,求道的道路是曲折的,清贫乐道之路又是何等的艰辛!只有像颜回那样忘掉眼前物质的利益,过着箪食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才能达到“学以志道”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道值得君子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去追求呢?孔子认为:“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雍也》)“君子所贵乎道着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君子还应具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的素养。道是“据于德,依于仁”的,所以说“形而下”的仁德是“形而上”之道的体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具体来讲,“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不施其亲,不使大臣然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以义为质,礼之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君子为政则“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矜而不争,群而不觉”(《论语·卫灵公》)。竞争是正常的,但要有序,孔子以与别人比射箭为喻,君子应“揖让而升,下而饮”。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把德性视为君子修身的核心。

二、仪容庄重

孔子认为:“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也就是说,君子必须通过恭敬庄重的仪容之礼来约束自己,这样才能体现君子之风度。但是这样的礼节不是拘泥于形式,孔子认为礼的核心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就是说,通过礼充分体现心中的真情。如,临丧要哀,祭礼时要亲自主持:“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君子要“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色思温,貌思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历”(《论语·季氏》),“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论语·子张》)。人之情动于心,表露于形,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从脸色、手势等肢体语言和语气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性情。如果,他在容貌和仪礼上对自己加以约束,又不断的反悟内心的真情实感,那么就能达仁德的境界。孔子又告诫君子:“少之时,血气未家,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他希望通过仪容去约束内心的躁动,从而达到人格的提升,进而完善自我。

三、慎言敏行

君子是仁德的达“道”之人,言谈举止都要严格律己,切勿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孔子认为君子在保持仪容庄重的同时更要慎言敏行。他认为“巧言乱德”,所以“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应该“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子为什么提出的“耻其言而过其行”?在孔子看来,首先,夸夸其谈之人,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谈天论地、谈古论今,极少时间去思考,事实上,人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悟道,巧言者只顾炫

耀自己,过度夸大个人能力,而不去“吾日三省吾身”,结果违背信诚的人格品质,降低自己的信任度。其次,言多必失,尤其君子,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亡国。孔子认为:“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慎言是指说话要有一定的度,决不是该说的不说,“时然后然,人不厌其言”(《论语·学而》),同时孔子提出要说话时注意的几个问题:“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言是行的先导,慎言必敏行。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亏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因为君子责任重大只有在勤于做事中完成使命,成就自己。

孔子以志道崇德、仪容庄重、慎言敏事等为鲜明特征的君子形象是与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面临这样状况,孔子从救世主的角度出发,赋予君子匡世扶正的重任,担当重任的君子虽历受磨难,仍要自强不息;要挺过各种灾难,必定具备良好的德性。孔子的君子观不但代表儒家的君子观,而且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君子成为中国人的偶像。虽然经历几次冲击,但是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仍在所不惜,这种前仆后继的精神,赫赫标识于史册。今天我们重温经典,既不是为了把先贤硕儒的言论一棒子打倒,也不是为吹捧先人而到处聒噪,而是通过诠释经典来指导自己,学会安身、立命、做人。

(作者简介:樊晓蕊(1991-),女,山东菏泽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史振卿(1977-),男,河南柘城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学术思想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