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域中当代大学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9,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9期)
Total No .309
收稿日期:2012—06—11
作者简介:亢明铭(1987—),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改革。
论现象学视域中当代大学生的培养
亢明铭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现象学的学科理论是一门精深而富有价值的指导理论,现象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哲学思想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先验还原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地位;意向性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盈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生成的不竭源泉;生活世界激励着大学生勇敢地去追求其理想人格。
关键词:现象学;先验还原;意向性活动;充盈;生活世界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065—02
“现象学”源于希腊语的“现象”
(phenomenon )和“规律”(logos ),为布伦塔诺所推崇,之后名噪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运动。现象学通过还原事物、
体验生活、反思现象、充盈意识等方式,旨在发现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当代教育研究者应着力在现象学学科理论中汲取养料并生成智慧,以此培养新风貌的当代大学生。
一、先验还原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还原在现象学里指的是思想转变的方法。先验还原的具体内容是:人的意识从自然的思想态度转变到先验的、现象学的思想态度。自然的思想态度提出了认识论的基准:它承认外在事物是认识活动的前提条件;即使是人,他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在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中,自然的思想态度虽然为人们提出了规范的认识路线,但胡塞尔指出,“它只专注于认识的客体,而忽略了认识的主体。如果说它有时注意到了认识主体的话,它也是以对待客体的态
度,把认识的主体看作一个客体式的事物”。相对而言,先验的、现象学的思想态度所主张的
是唤醒人的意识,使周边的事物围绕人的需要来运转或活动,并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的崇高地位。伽达默尔曾说过,每一个体验都是在生活的延续性中产生,并同时与自身生命整体相联。先验还原将
世界的本原极为宏大地视为先验的自我并追本溯源
到“我”原初的情境,它要求体验者以新生婴儿的姿态直接地觉察和征服世界。先验自我倡导清晰地认
识自我,
但也要防止走向极端和异化。真理是常青的,每当其相对性逐渐完善、绝对性有所突破时,新
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便会应运而生。当代大学生要躬身实践、以“我思我为”来诠释世界,不要成为熟读公式定律的小老夫子,单调地重复先辈的感受与经验。
二、意向性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意向性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是经院哲学中的用语,后来在哲学词汇的演变中几近消失,它的意思是目的、意图。早期的心理学家布伦塔诺把它重新引进哲学和心理学,明确提出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区别就在于意向性。胡塞尔亦补充道,我们所理解的意向性是意识的特征,即意识总是关于什么的意识。
人们的表达和思想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赋予事件以意义的过程,现象学称之为意向性活动。由于思想、信念都是非物质形态,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文
字、声音等“物质外壳”来使生成的思想产物得以成功地显现。这种意义的表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胡
塞尔将其形象地描绘成
:“在任何一种现实的我思5
6
活动中,由自我放射出的射线总是瞄着与意识相关联的事物或对象。”射线只有指向感兴趣的方向,意识才能生成深刻的印象,即我们常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持久的注意力、健康的学习兴趣和坚韧的意志力)亦是如此:注意力的稳定与持久能保证能量和创意的射线源源不断地指向被思考物;执着而热烈地专注于某事物的过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据说著名数学家高斯曾被数学“抓住”过,诗人罗伯特·福罗斯特曾宣告发现“一首诗自己流出来”。当学习内容都能如此跃然纸上时,那么学生的厌学症早就逃之夭夭了。此外,意向性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意志的自觉、果断、坚韧和自制。
三、充盈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生成的不竭源泉
“充盈”在现象学中的含蕴使直观的图像或表象清晰而丰富,图像或表象在直观化的过程中,经过“充盈”的加工,将单纯的符号、图像赋予意义,形成生动的意向。这个过程不是简单机械地拼图、组装,这种体验与感觉就像是画家用深浅不一的线条逐一明晰地勾勒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一样。
由于人们在观察物体时所采用的充盈方式不同,因此,所生成的结果也可能是千姿百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经典范例。当教育者面对讲台下众多的观众时,也要促使学生构造出尽可能多的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体验不同,甚至想象能力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充盈中要适时地考虑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充盈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达成共识,用加括号的方式将以前的经验感受全部悬置起来,然后回到事物或事件本身中去,为充盈留有足够的创设空间;其次,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充盈热情,力争板书简单,语言生动,语调最好抑扬顿挫。教育者还要使学生懂得,并非发明才是创新,创新的前提是进步,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是创新,高效地规划和管理学习和生活也是创新。从点滴做起,厚积薄发,就一定会学会充盈,学会创新。
四、在“生活世界”中抉择,激励大学生勇敢地追求理想人格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指戏台上演员所戴的面具,《辞海》释义为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德的总和。杜威曾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从现象学角度研究,“人格”即他与周围世界的意向关系;胡塞尔如是说,“因为人格的自我是在人与其周围世界的关系中被发现的,人格的自我主动地与周围世界打交道,每个人格的自我在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能力、性格、态度和动机。”
“生活世界”是主体构造意义的生活场域,由日常起居、言谈交往等自由情景交织组成。杜威眼中的生活世界是“既包括人们所做的、所遭遇的事情,人们所追求的、所爱的、所相信的、所忍受的事情,也包含人们怎样活动和接受活动,人们行动和遭受、意欲和享受、观察、信仰、想象的方式”。所以说,生活世界的功能近似一个磁场,对人格的生成产生影响。它解放了人的精神,重塑了主体纯真的自我。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形象地比作“灌木丛”,其间由自然、社会、上帝、历史、当下、真假、美丑、是非等“枝节”所缠绕,人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就是在选择这些枝节的过程中被确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遭遇不同的生活情景与突发事件,在这些“枝节”的蔓延交错中逐渐形成人格。现代都市诱惑丛生,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在“枝节”的牵绊中迷失方向。因此,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不仅要制定规范、伸张正义,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自剪烂枝。当代大学生要汲取道德榜样作为积极意向的加工原料,用积极意向来遏制邪恶意向入侵意识,反对一切向钱看的扭曲的交往形式;防范及时行乐、不问道德的享乐主义式的传染;倡导自立自强的生活作风,耻于在“我爸是李刚”的祖荫下乘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境界。
现象学作为新颖的哲学思想,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教育者在生活世界中捕捉到的体验与感动是阐释现象学最精彩的话语。只有当深刻的理论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的生活时,教育才能凸显其悠久的感召魅力。
[参考文献]
[1](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美)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著,高秉江,张建华译.现象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李鹏程.胡塞尔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4]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伍麟,车文博.西方主流心理学意识观的现象学批判与重构[J].心理科学,2008(4).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