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未来主义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是文化矛盾,即经济 领域的效益原则,政治领域的平等原则, 文化领域的个人主义之间的矛盾。“文化” 是人的困境。d/后工业社会将取代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成为未来的主要社会形态,表 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能者治国、知识成 为社会的核心、有计划的技术发展、条理 化智能化的决策手段。

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 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 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 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 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继而得出了要 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 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的结论。 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其结论和观点存在十 分明显的缺陷。但是,报告所表现出的对人 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以及对发展与环境 关系的论述,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它 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 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
第三章 未来主义思潮
丹尼尔· 贝尔(1919——)

贝尔(Daniel Bell)出生于纽约 一个东欧犹太移民家庭。出生不久, 父亲即离开人世。迫于生活,贝尔 被寄托在一家犹太孤儿院里。孤儿 院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低层生活的艰 辛促进了他心智的早熟。从少年时 期开始,贝尔就对马克思主义和社 会主义表现了极大的热忱。1935至 1939年,他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 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
阿尔文.托夫勒 (1928 —— )

生于1928年的托夫勒,最初在汽车厂当 了5年的工人,后来有机会成为记者,以其优 美的文笔为多家杂志撰稿,广受好评,最后 担任了著名杂志《幸福》的副主编。在记者 生涯的磨砺中,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人类向 何处去的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刻苦钻 研,终于成为知名的学者。作为杰出的未来 学家,托夫勒曾任罗素· 赛奇基金会特约研究 员,康乃尔大学特聘教授,洛克菲勒兄弟基 金会研究员,IBM和A托夫勒等跨国企业顾问, 从事未来价值体系及社会走向的研究
1976年罗马俱乐部的第二份报告 《人类处于转折点》中,形成了下述结 论:“我们的世界并非发达世界,我们 的世界实际上是过度发达的世界。在一 个存在欠发达地区的世界上,经济增长 基本上是与人类的社会成长、道德成长、 组织机构的成长和科学的成长背道而驰 的。在历史的这一时刻,我们正面临着 一个困难的决定。

托夫勒作为知识经济 的宣言人告诉人们—— 知识是人类力量三种形 式中的最重要也是最高 级的形式。知识是未来 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80年,托夫勒推出另一部力作《第三 次浪潮》,再一次风行世界,引起了血崩般 的评论,被称为是“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杰 作之一”,由此创造了充满虞智的术语 “The third wave(第三次浪潮)”,促成 了许多新产品、新公司,甚至新雕像、新交 响乐的诞生,影响了文化思想的各个层面。 在80年代国门初开的中国,《第三次浪潮》 是第一本西方思想的流行作品,其影响力是 空前的。 • 在《第三此浪潮》中,他将人类发展史划 分为第一次浪潮的“农业文明”,第二次浪 潮的“工业文明”以及第三次浪潮的“信息 社,给历史研究与未来思想带来了全新的视
• 3、 罗马俱乐部提出修正理论:“有机增长” 与“新人道主义” • 美国学者梅萨罗维克和德国学者彼斯 特尔提出第二份罗马俱乐部报告《人类处 于转折点》,提出“有机增长”说。要点 是:a/有机增长是注重多样性、差异性和质 量的增长;b/确定增长的地点、性质、内容 和过程,在规范层次即价值系统和人类目 标上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消费观和全球 伦理。

1935至1939年,他先后就读于纽约 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 业以后,贝尔积极参与社会:担任过杂 志社的主编、曾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 亚大学、哈佛大学担任社会学教席并任 职于许多公共机构。作为一名“介入型” 学者,贝尔密切关注并深入广泛分析了 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 现象和问题,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 著作。他的名字和“意识形态的终结”、 “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 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产生 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1973年 正式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一书。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 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在今 后30年至50年间,发达工业国 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
•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 • a/中轴原则,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中轴, 将社会分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以生产力为中轴,将社会分为前工为社会, 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b/资本主义的第二 种图景:新的银行体制、股份公司出现, 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白领阶层扩大,成 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
加利福尼亚风光
弗罗里达洲

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 家和经济学家等学者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 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其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 临的共同问题,使国际社会对人类困境包括社会的、 经济的、环境的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出 应该采取的能扭转不利局面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 制度。 • 受俱乐部的委托,以麻省理工学院丹尼斯· 米都 斯(Dennis L.Meadows)为首的研究小组,针 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 并于1972年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 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 1、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即将人和人的存在及其生活方式为中 心的发展; • 2、追求经济增长与适度管理并存, 在 相当时间内维持理想的增长形态。
• 2、 赫德森研究所和《下一个二百年》 • 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所长赫尔曼•卡恩提 出“没有极限的增长”理论,要点是:a/社 会发展观上的“大过渡”学说,下一个200 年是一个多人口、富裕的社会。b/ 全球性 环境问题是局部和暂时的现象,人口不会 爆炸,地球承载150亿人口的能力绰绰有余、 经济能够增长、有限增长是由人口需求决 定的、资源不会枯竭、环境污染可以得到 治理;c/增长是没有极限的,人类的前景是 美好的。
• • • • •
罗马俱乐部创始人、意大利学者奥雷利 奥•佩西的“新人道主义” a/用“发展”概念取代“增长”概念; b/文化是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局限; c/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d/“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需要构成危害的发 展。“需要”与“限制”并行的发展。

• •
《没有极根的增长》 ——赫德森研究所所长卡恩的反对观点
• 《增长的极限》这一报告的论点,也遭到许多人的 反对,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所长、物理学家、数学家 赫尔曼· 卡恩对此提出了大量的反对意见,被称为未 来研究乐观派的代表。卡恩的核心观点是“大过渡” 理论。他认为向美好世界的“大过渡”已经开始, 只是现在还处在中间阶段,一切都还很困难。但是 每个国家都将找到自己经济进步的道路。他认为, 以“前工业阶段”为出发点,以“后工业阶段”为 终点,从长达400多年的大过渡中,在技术进步作 用下, 大多数国家都将完成到达“后工业化”这个 阶段的任务。
b/ 地球系统无节制增长将导致恶性 循环和全球经济崩溃; c/全球均衡状态是惟一出路:出生率 等于死亡率、投资率等于折旧率, 实现人口和经济的“零增长”乃至 “负增长”。

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没有经济增 长,就会有经济危机,因而“零的增长 对策”是不可取的。经济的持续增长是 社会发展所固有的特征。许多自然科学 家也对《增长的极限》嗤之以鼻。在他 们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增 长的动力,没有必要杞人忧天。例如, 罗马俱乐部的报告,预言许多自然资源 将枯竭,但实际情况是:世界资源研究 所估计,从1975年以来,世界金属和矿 石的平均价格下降了40%,这说明这些 原材料更加丰富了。

பைடு நூலகம்
奥雷利奥· 佩西(1908一1984) 曾获经济学博士,并从事工业管理 达40年,他在1968年创办罗马俱 乐部,召集一批世界知 名的社会 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物理学、 生物学家、数学家、未来学家等, 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 多元的考察、研究,提出了不少警 示性的报告,唤起人类的危机意识。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首 次清晰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观,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 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 《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 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可持续发 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国 家所普遍认同。
c/第三次浪潮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社 会形态,表现为:知识成为财富的源 泉、知识资本的出现、生产的多样化 和分量化、创造性成为第一竞争力、 电子网络成为信息文明的基础设施、 时间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 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

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比斯特 认为,知识是经济社会的驱动力, 在这个社会上起决定作用的生产 要素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 价值的增长不再通过劳动,而是 通过知识,人们注意和关心的不 是过去,而是将来,在这样的时 代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 1、 罗马俱乐部和《增长的极限》 • 美国学者丹尼斯•米都斯根据全球系统 的五大因子(人口、经济、粮食、环境、 资源)之间的关系,描绘其反馈回路,形 成“零增长”结论,成果是1972年发表的 报告《增长的极限》。主要观点是:a/增长 的极限来自地球的有限性,地球人口以几 何级数增长每33年翻一番属无限制系统、 粮食以算术级数增长属有限系统、不可再 生资源在未来100年内达到极限,环境污染 以几何级数递增;
在西方学术界,托夫勒被认为 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未来学者”, “未来学研究因为他的杰出成就而 变得辉煌。在30年间,他的学说与 思想一次次地在学术界造成强大的 冲击。在这一专业领域,托夫勒达 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学术高度。
•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理论 • a/人类社会以生产力发展方式分为农业 文明浪潮、工业文明浪潮和信息文明浪潮。 任何文明都分为技术圈、社会圈、信息圈、 生物圈、权力圈和精神圈六大相关领域。 “浪潮”是技术变化导致社会剧变的术语。 农业文明以锄头为象征、工业文明以生产 流水线为代表,信息文明以计算机为代表, 这是一个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分散 化的社会。b/工业化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的共同特征,二者具有同质同构性,具有 共同的矛盾,面临同样的危机。
在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中,人类第 一次被要求进行自我克制去做自己 有能力做的事情,人类被要求节制 不要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继续前进, 或者至少将其引导到不同于从前的 方向上去;地球上所有未来的世世 代代子孙要求今天的人类与贫穷不 幸的人们共享自己的财富不是出于 慈悲而是出于必要。人类被要求从 现在起就集中精力,争取整个世界 系统的有机增长。”

奈比斯特曾描述西方1980年代的 多元化价值观:“六十年代末期的 社会动乱以及七十年代的平静变化, 把六十年代的价值观念传播到大部 分的传统社会,为八十年代的到来 铺平了道路,从而进入了一个空前 多样化的十年。” 他还指出家庭的 “多样化”发展:“八十年代美国 家庭的多种多样,犹如鲁比克发明 的魔方那样错综复杂。而且像魔方 一样,使它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实际 上等于零。”
• 3、 奈比斯特的“信息社会”理论 • a/“报纸新闻洞”:报纸(传谋)对新闻 的取舍反映出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未来 的信息社会具有五大特征。b/私有化是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同前景:全球经济形 成、高新科技发展,金融业成为最重要的 部门、中央集权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富利 制度因代价高昂而崩溃、个人价值的日益 增强。c/“自由市场的社会主义”必然兴起。 d/信息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劳动 价值被知识价值论所取代、信息成为重要 资本。e 、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