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取舍之道-最新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取舍之道
22―0057―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多,学生吃不消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目标过分求全而忽略重点,教学内容过分求多而忽略精,教学方法求异而忽略实用性。
为此,许多教育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导简要,要回归语文的本色,要让教师轻轻松松地教语文,小学生简简单单地学语文。
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笔者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上几点,语文教师应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取舍。
一、教学目标的取舍
1.预设时的取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按照“字、词、句、章、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传统模式组织教学,千篇一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使得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学习索然无味。
其实,在一堂课中放弃一些知识目标,绝不是真正永久的放弃。
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学习目标比较重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有用的内容,暂时舍弃一些目标,这样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才能做到轻松教学,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才能愉悦学习,课堂才能变得既简约又有效。
2.生成时的取舍。
预设的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拟定的。
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即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考虑的是基本的要求。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是很复杂的。
教学本身是一个师生共同互动、创新的过程,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是预设目标加上生成目标。
如果仅限于知识性目标,那课堂教学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扼杀小学生的个性。
二、教学内容的取舍
在一堂课里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取舍。
要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对能突出中心、重点的内容保留;反之,对与主题无关的、不能为教学服务的、不能突出重点的内容加以舍弃。
对于课文难点的突
破,或抓重点词句,或抓经典评论,或抓意义深远的观点,或者抓课文中的插图、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进行拓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建议学生休息――拿出抽屉中的零食来吃――吃前把包装袋上的字仔细读一读――会读、认识的话才能吃东西。
在此环节中,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室里充满了学生识字的声音。
从表面上看,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很高,但要是仔细想想,本课教学内容的取舍并不恰当。
首先,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教材为基础,不能随意确定;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认识包装袋上的全部字,一堂课也根本解决不了那么多的问题。
所以,这就表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安排不当。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取舍
1.目标明确做到情境的取舍。
课堂中的良好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于是,教师尽情地创设情境,把竞争、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充分引入课堂。
但是课堂氛围热闹了,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却少了。
事实上,我们应该讲究情境的实在性、实用性和适宜性,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情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课堂充满活力而又不失语文的味道。
2.思维增值做到材料的取舍。
教学课件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其工具性,使用要适度、要恰到好处。
例如,写景的文章就可以采用优美的图片、好看的视频、舒缓的音乐来进行赏析;写人的文章可采用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和视频来教学等等。
3.重点突出做到时间的取舍。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合理利用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切不可向课外无止境地要时间。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时,教师应该珍视这种能力,不要在学生已经认知或者已经接受的知识点上花大力气,而应该把时间用于学生的实际学习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语文教学负载着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使命,因此,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多重功能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充
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成长规律,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