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说油茶与养生(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油茶与养生 (一)
作者:神州乐天派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一、啥叫油茶
朋友,你对神奇的油茶懂得多少?可能许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未必知道它的妙用,太可惜了。

如果你有兴趣,我愿意和你共同探讨并共享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还有一些小故事。

在中国,“油茶”这个名词很令人费解,人们很容易被搞懵。

其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市场上有一种类似于“小吃”或“辅食”的油茶,多为甜味,呈粉状,用开水冲泡之则类似于稀粥,不用水冲泡则可作为干粮。

另一方面,野外有一种油料植物叫油茶,在英语里应该称之为camellia。

如此说来,本人窃以为:中国所谓的“油茶”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当属于广义的“油茶”,指上述那种类似于小吃或辅食的“打油茶”或“炒粉油茶”,是以茶叶、面粉、花生、葱花、生姜、芝麻、绿豆和酸辣椒等物混合炒制而成的一种食品,多呈甜味、粉状, 以水煎煮或冲泡之则为羹汤,不用水煎煮或冲泡则为干粮。

其中的茶叶并无特指,可以是各地不同的茶叶。

为了明确起见,我们一概称之为“炒粉油茶”。

第二类应该是狭义的“油茶”,专指野外的那种油料植物,一种多年生小乔木,即英语里的camellia。

这种特有的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几省,尤以湖南省和江西省之间的500里井岗山著称。

这种小乔木油茶一般树高在2至3米,最高可达4至六米,属油料树种。

用它的果实提炼出来的油称为茶油,可用于煎、煮、炒、拌各种菜肴的烹调。

经有关权威部门认证,这种茶油是高营养、低热量的高级食用油,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

在我国,无论是广义的“油茶”(即炒粉油茶)或狭义的“油茶”(即油茶树),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二、炒粉油茶的远古故事
据传,炒粉油茶在南方起源于神授,即来自一位仙人的指点。

数千年前,有一段时期南方一些部落的百姓遭遇普遍的饥荒,惊动了天上的一位仙女。

她特意下凡,教导饥民们到山间找到一些茶叶,加上一些杂粮、山果仁和佐料,制成一种美味可口而营养丰富的稀粥,帮助当地的饥民们度过了饥荒。

此后这种油茶食品便代代相传,烹饪手法渐趋成熟。

中国历史上的西南诸省部落曾被认为是未开化的野蛮人。

约公元2200年前的三国时代,诸葛亮带领蜀军深入南蛮,曾七擒南蛮首领孟获而故纵之,传为历史佳话。

其时蜀军不服当地水土,为瘴疬之气所困,染上头晕呕吐、腹泻腹胀之疾。

士兵们连行军都有困难,更别提战斗力了。

诸葛亮苦无良策,遍访当地的土著。

一位好心的老大妈来到军营查看了士兵的病情后随即升火制药。

她先将一些大米倒入锅内炒至焦黄,再加入茶叶炒出香味,再加入一定数量的水煎煮,辅以
姜、蒜等佐料制成称之为油茶的稀粥。

士卒服用后出了一身大汗,稍事休息后便恢复健康。

三军将士无不叹服油茶的神奇疗效。

据考证,那个在三国时代救了诸葛亮军士的神医来自瑶族,他们住在“千家洞”,与外界很少来往,数千年来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办法制煮油茶。

天高皇帝远,他们不知道历代的王朝轮替。

明朝朱元璋皇帝听说千家洞瑶人不交皇粮,派兵清剿他们。

大部份瑶族逃到了恭城,选择了较平坦的嘉会一带定居下来,嘉会位于茶江河边,除了交通便利,还可以在茶江上打渔。

他们建有唐黄庙,每三年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附近各族群众都来参加。

瑶族人都盛情接待来参加庙会的外族人,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习俗得以传开。

三、谁发明了炒粉油茶
油茶源自神授可能纯属虚构。

后来听说北方有一个人发明了油茶,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卖身葬父、娶七仙女为妻的那个董永。

那是在公元2000年前,在今河南武陟地带,刘秀与王莽争霸时,曾被追兵所迫藏身于苇荡之中。

在万分危急之时,碰巧董永路过此地,他花言巧语骗走了王莽的追兵,使他们朝另一个方向追去,从而救了刘秀一命。

董永邀刘秀到自己家里作客,但家徒四壁的董永没啥好款待他。

幸好,找遍屋里屋外的旮旯儿,还能拼凑一些茶叶、米粉、花生、葱花、生姜、芝麻、绿豆和酸辣椒等物。

董永便用这些东西胡乱地做成一种羹汤,饿极的刘秀尝后连呼:世上竟有此等美味!刘秀把一锅子这样的美味吃完了尚嫌不足。

他问董永这种美味叫什么,董永说:“我用米粉和茶叶炒出了油,再胡乱地和着那些调料加水泡煮,也不知道该叫什么名。

”刘秀的谋士祭遵眼珠一转,脱口而出“炒茶出油,泡茶为饮,就叫油茶吧!”。

后来刘秀的谋士祭遵进言道:主公,若把这种油茶粉用作军士随身所带之干粮,岂不是既方便又健体?刘秀依其言,这种油茶干粮便大大地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使刘秀最终打败了王莽,号称光武帝。

称帝后的刘秀不忘油茶的美味和功劳,把它带到了宫廷。

他命御厨对之多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致使油茶得到了历史的传承,遂成了今天的炒粉油茶,而刘秀则传为它的发明者。

居万乘之尊的刘秀有自知之明,其实炒粉油茶是董永由于家境贫穷没啥像样的东西招待自己而不经意间发明的。

所以刘秀总内疚地觉得自己这个“油茶发明者”的称号有剽窃之嫌。

为了不愧对董永,刘秀决定对董永作一定的补偿,即利用自己手中的王权给董永封了一个“孝子”的称号,最终成全了董永娶七仙女为妻的一段历史佳话。

四、油茶干粮的历史功绩
但刘秀之于炒粉油茶并非没有一点功劳,他真正的创举在于以炒粉油茶作为士兵的干粮,引得后来的兵家们争相仿效,使炒粉油茶成为中国步兵给养方面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深刻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不容小觑。

此后不久的三国时代,当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司马懿父子的怀川兵能长年累月地同诸葛亮周旋,靠的就是炒粉油茶干粮;最终诸葛亮被折腾得无功而返,死于五丈原。

诸葛亮到死都没有明白,司马父子的怀川兵的能耐是在于炒粉油茶干粮。

后来司马父子一鼓作气,相继灭蜀灭吴,成为三国鼎立最后的赢家!
惜哉,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应该早已知晓炒粉油茶的厉害。

因为他在七擒孟获时,部下曾被西南边陲的瘴疬之气折腾得死去活来,幸蒙当地的一位老妇教军士们制作炒粉油茶服用,才免予全军覆没。

炒粉油茶作为士兵干粮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你也许读过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想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后勤补给跟不上,部队里无米为炊的时侯,战士们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战斗,其实这里的“炒面”就是“炒粉油茶”。

试想,面对当时装备精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怎样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取得最后胜利的!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这种炒粉油茶曾帮助无数地区的饥民度过饥荒。

在那时候,更有些聪明的钓鱼爱好者用这种炒粉油茶粉做成“神奇饵”,它的香气在水下穿透力极强,对于鲫鱼、鲤鱼和草鱼极具诱惑力。

当国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的今天,炒粉油茶仍然是高级宾馆不可或缺的佳品,而武陟当地生产的炒粉油茶更是饮誉世界!
五、养在深闺无人识
如上所述,茶油是一种高级保健食用油,俗称为“东方橄榄油”。

但中国人对产自本土的“东方橄榄油”的认识却有一段漫长的渐进过程。

故事得从4300多年前中国的“养生始祖”彭祖说起。

相传他老人家活了880岁,深谙茶油的养生之道。

那时的部落首领是尧,尧由于亲临一线指挥抗洪救灾而积劳成疾,食不甘味。

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彭祖为他做了一道茶油煲鸡汤,病床上的尧远远闻到汤的香味就食欲大振,迫不及待地将其一饮而尽。

第二天他的病就好了,容光焕发,此后尧每日饮此汤,虽日理万机而百病不生。

在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权贵们对茶油情有独钟,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数“朱元璋油茶林遇险记”。

约650年前,时值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的决战时刻,朱元璋被陈友谅追杀到江西建昌的一片油茶林,遇到一位老农正在那里采摘油茶果。

好心的老农急中生智把朱元璋伪装成农夫同自己一起劳作,才使朱元璋逃过一劫。

老农发现朱元璋遍体鳞伤,便用茶油擦拭其伤口,几天后朱元璋的这些伤口都愈合了,红肿消退了。

在老农家休养一段时间后,朱元璋还发现自己的便秘有所好转。

他感激地称老农为“救命老表”,称油茶果是“上天赐给大地的人间奇果”。

此后朱元璋同茶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统天下后,便把茶油封为“皇宫御膳”用油。

明朝皇帝对茶油的喜好引起了各大神医的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

此后江西各地方官均把茶油作为上等贡品进献朝廷,博得皇帝们龙颜大悦,并进一步将其赐封为“御膳奇果汁,益寿茶延年”,足以显示享受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后来明皇朝为清皇朝所替代。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进贡了无数的山珍海味,吃得乾隆皇帝见食生厌,御厨顿时束手无策。

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皇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

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

至于乾隆皇帝为何胃口大开,那是因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那是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当地环境潮湿、瘴气阴重的特点,世代相传的一种保健饮品。

细究其原因,是由于茶叶中丰富的茶碱可调理全身机能;生姜能驱寒湿;
大蒜有消毒作用;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量元素能够补充能量。

为什么湖南人那样聪明,那样坚忍不拔?为什么湖南籍的开国元勋特多?为什么他们能在解放战争的决战时刻处变不惊、指挥若定?有人给出这样的答案:因为他们是吃湖南山茶油长大的。

自此以后,茶油才开始广为人知。

如果油茶在以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是朱元璋将其带出了深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