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现行思政课考核模式在考试目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构成等方面存在弊端,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模式。

主要是实行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差异化、考核构成合理化,最终形成开放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改革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

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

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传统以笔试为主的单一考试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与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有着一定的关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的必要性
思政课现行考试模式存在弊端,影响了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改革势必进行。

其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核目的变异,背离思政课教育功能
考试的主要功能包括评价、督促、反馈和导向功能。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考试更应注重其督促和导向功能,使考试成为促进
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工具。

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考试,更重视的是考试的评价功能,把它看成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

学生的评奖、评优、入党、升学、就业等均与成绩挂钩。

这种导向助长了学生为分数而学,为分数而考,助长了考核目的功利化倾向。

出现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甚至还有些学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以至于考试作弊的现象屡有发生。

结果使考试与考试功能本身的要求相去甚远。

另外高校教育强调对学生创造性精神的培养,但现行的全校统一、整齐划一、标准答案的考试方式却是对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扼杀和钳制,没有承认和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不能使每个学生做到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地发挥其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观点。

(二)考核形式单一,功能片面
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多半采用的是笔试,闭卷形式。

闭卷考试主要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学生在做答的时候只要把记忆中的课本知识“复制”到试卷上就行了,而不需要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回答,一般记忆能力强的学生成绩好,文科生比理科生成绩好。

这种考试不仅及格率高,优秀率也很高,但考过之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教学效果无从体现,不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由于笔试成绩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造成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不重视平时学习,学生的理论分析水平、社会实践能力也根本无法从考试中体现出来,从而造成了学习与考试的严重分离,也出现了很多高分低
能的现象。

而且一次期末考试获得的分数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之间就划上了等号,这是及其不合理的,因为德育测试的一大困境就是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的背离。

传统单一的考试方式难以承担起评估学生道德水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任务。

(三)考核内容陈旧,无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考核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熟悉并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的问题,应是与课程中的基本观点相联系并有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余地的问题。

但目前的考试尽管题型多样,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材料分析、论述等花样较多,但考查的内容还是对课本知识的检验,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判断。

即便是材料分析和论述题这两种主观题,考查的目的也只是对教材内容的熟记与相关材料的重新组合,答案的标准直接参照课本,甚至要求批改试卷要严格按照答案标准,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这种考试只注意试题覆盖范围是否全面、试题是否囊括重要的知识点、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而没有注重通过试题的设置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全面统一考核,忽略了对学生理解力、判断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全面测评,没有很好地测试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全书本内容的考试,考试前老师划重点,学生突击复习,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可有可无,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影响了教学效
果,使课程开设流于形式。

(四)考核构成比例欠妥,不利提高思政课的实效
从目前大多数高校考核思政课成绩的构成来看,基本上都采取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比例。

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外作业等。

这种构成表面上看似科学,在平时成绩的基础上,兼顾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非期末考试一锤定音。

但仔细一分析,这种考核的构成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质,明显欠妥。

第一,思政课开设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平时成绩就是其思想政治素质的真实表现之一。

但不少卷面高分者平时表现极差,甚至高分是作弊所得。

思政课成绩的考核不能凭一纸高分为主,关键要看实际表现。

第二,思政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现行考核成绩构成中没有纳入社会实践的环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期末成绩的比重过高,助长了部分学生考前备战的学习态度,忽视了思政素质的提高是逐步实践积累的规律。

二、改革的原则
(一)坚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思政素质提高为指导思想,加强考核的导向、检查、激励、创新功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目标,使“考核型学习”转变为“学习型考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应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通过测评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促使其
不断进步,开发自身发展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努力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了解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动态和教学效果,测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分析和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考核方式既便于学生操作,又方便教师管理,易于组织实施,具有实践意义
考核内容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考核的形式要改变以往单一死板机械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实行考核形式多样化,最终形成开放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机制
考核形式要改变过去闭卷笔试或开卷笔试的单一刻板,采用多样的、灵活的考核方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不同学校和不同科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以下多种形式中作选择或组合,形成开放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机制。

(1)闭卷笔试考试。

笔试有形式统一、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等
优点,能有效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但在命题上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考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题目要有深化和拓展的空间,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对具有创新精神的答案要在分数上给予肯定。

要在试题中融合年度内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2)开卷考试。

开卷考试是允许学生将教科书、学习笔记及各类学习资料带入考场供自己参考。

在这里更主张“一页开卷”,即学校向学生统一发放一页备考纸,学生可以于考试前在这张纸的正反面书写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学生可于考试时携带备考纸进入考场以便答卷时参考,备考纸上书写的内容和多少,由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但要求必须手写,不能复印或者打印。

学生在决定把什么内容写在纸上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将凌乱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把书读薄的过程,从而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探究意识及阐述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帮助。

1而且这种考试方法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背硬记和考试作弊的陋习,虽然考题难度提高了,但是却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考场气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3)机试。

机试是采用计算机为工具替代人类的手工出题、发题、身份验证、监考、收卷、阅卷、统分和试卷分析等过程,使考试更加严格、真实可信,降低考试成本,提高考试效率。

通过计算机简化了发卷、收卷、评卷等繁杂的考试过程,也可以利用软件
分析考生的答题情况,反馈指导教与学活动。

2
(4)口试。

口试要求学生当面回答问题,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备考、动口回答,可锻炼学生的胆量、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口试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场所与机会,也为学生毕业答辩和就业面试作了必要的演练和准备。

这里主要需要做好命题和组织两项工作。

(5)课堂参与。

课堂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聪明才智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模拟教学、课堂讨论、讲演、辩论、案例分析等,考核学生的分析判断、应变与口头表达能力,并根据学生参与的情况和次数,做好评价。

(6)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社会实践情况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成为考核的重要部分。

(7)学习小组活动。

以学生宿舍为单位或自愿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堂模拟教学ppt的制作和演讲、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进行和调研报告的撰写、课堂辩论辩题的准备等。

学习小组要有活动记录,小组成绩的高底取决于集体的努力,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8)操行考评。

由各系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出面,每学期期末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操行考察。

(二)实行考核形式区分化,尊重课程差异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四门课程组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每门课程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考试方式不能整齐划一,要区别对待,承认和尊重课程的差异性,这样才能符合教学规律,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原理”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中学理性最强、也是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一门课程。

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把握是必须要测评的,笔试是不可抛弃的,但在命题上要降低对机械记忆的要求,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力求突出教学内容的改革,反映新增知识点,注重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现实的理解与阐释。

另外考核形式要多样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以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这门课程与国家最新的政治理论、社会热点、民生现实关系最为密切,实践性最强。

笔试命题要淡化“书本主义”,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涉及时事热点、社会争论的焦点,引导学生关心天下大事、民众生活和社会变革。

另外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考核中提高实践考核的比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明白近代中国人民为什么做出三个选择
(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求知、慎思、明理。

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精心命题,侧重于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

课堂参与部分加强,课后撰写读书笔记、影视观后、课程论文等计入考核。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要落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很难承担起衡量和评估受教育者德育水平的任务。

这门课程设置考试目标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理想。

考核中应延长评价期限,体现考试的历时性影响力。

评价延伸到毕业前,只要在这期间有一次不小的违纪违法行为,该门课就不及格。

在考核中还可以把学生的操行评定和班集体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纳入到其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中来。

(三)实践成绩纳入考试环节,促进考核构成合理化
思政课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

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从本质上来说是个实践问题。

看一个学生接受思政课教育教学后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不能只考察他的认知水平,更要看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社会生活本身的无限丰富性与教育过程本身的有限性,使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学生所有的实践活动都纳入考核的范围。

但是,引入实践考核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

3所以,思政课的考试应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之外,
加入实践考核,并调整各自所占比例,弱化卷面成绩的“突击性”——临考时靠“背功”取得的暂时性成绩,使最后成绩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实践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有:课堂讨论、模拟教学、阅读研究、影视欣赏等。

课外实践有:参观访问、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网络调研、博文撰写等。

实践考核要把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和社会参与状态都纳入到考核的范围,拓展实践考核的空间。

在考核构成中,本人倾向于平时成绩10%,实践成绩40%,期末成绩50%。

这才能够体现思政课的教学特点,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学生在融会贯通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

考试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改革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光荣.吕高玉.王洪.“一页开卷”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吕健.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开放式考试模式的探索.[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3]杨泽宇.李维昌.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及其改革问题解析——兼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
办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10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思政课考试体系改革研究 ygj1030
作者简介:
刘芳(1975—),女,江苏睢宁人,徐州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