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2节 完全剩余系

第三章 第2节 完全剩余系
第三章 第2节 完全剩余系

第2节 完全剩余系

由带余数除法我们知道,对于给定的正整数m ,可以将所有的整数按照被m 除的余数分成m 类。本节将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

定义1 给定正整数m ,对于每个整数i ,0 ≤ i ≤ m ? 1,称集合

K i = { n ;n ≡ i (mod m ),n ∈Z }。

是模m 的一个剩余类。

显然,每个整数必定属于且仅属于某一个K i (0 ≤ i ≤ m ? 1),而且,属于同一剩余类的任何两个整数对模m 是同余的,不同剩余类中的任何两个整数对模m 是不同余的。

例如,模 5的五个剩余类是

K 0= { " , ?10, ?5, 0 , 5, 10, " },

K 1 = { " , ?9 , ?4 , 1 , 6 , 11, " },

K 2 = { " , ?8 , ?3 , 2 , 7 , 12, " },

K 3= { " , ?7 , ?2 , 3 , 8 , 13, " },

K 4 = { " , ?6 , ?1 , 4 , 9 , 14, " }。

定义2 设m 是正整数,从模m 的每一个剩余类中任取一个数x i (0 ≤ i ≤ m ? 1)

,称集合{x 0, x 1, ",x m ? 1}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或简称为完全系)。

由于x i 的选取是任意的,所以模m 的完全剩余系有无穷多个,通常称

(ⅰ) {0, 1, 2, ", m ? 1}是模m 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ⅱ) )(当m m m |22

,,1,0,1,,12}{""?+?或 )(当m m m |22

1,,1,0,1,,21}{/????"" 是模m 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

例如,集合{0, 6, 7, 13, 24}是模5的一个完全剩余系,集合{0, 1, 2, 3, 4}是模5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定理1 整数集合A 是模m 的完全剩余系的充要条件是

(ⅰ) A 中含有m 个整数;

(ⅱ) A 中任何两个整数对模m 不同余。

证明 留作习题。

定理2 设m ≥ 1,a ,b 是整数,(a , m ) = 1,{x 1, x 2, ", x m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ax 1 + b , ax 2 + b , ", ax m + b }也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证明 由定理1,只需证明:若x i ≠ x j ,则

ax i + b ≡/ax j + b (mod m )。 (1)

事实上,若

ax i + b ≡ ax j + b (mod m ),

ax i ≡ ax j (mod m ),

由此及第一节定理5得到

x i ≡ x j (mod m ),

因此x i = x j 。所以式(1)必定成立。证毕。

定理3 设m 1, m 2∈N ,(m 1, m 2) = 1,又设

},,,{},,,{212121m m y y y Y x x x X ""==,,

分别是模m 1与模m 2的完全剩余系,则

R = { m 2x + m 1y ;x ∈X ,y ∈Y }

是模m 1m 2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证明 由定理1只需证明:若x ′, x ′′∈X ,y ′, y ′′∈Y ,并且

m2x′+m1y′≡m2x′′+m1y′′ (mod m1m2),(2) 则

x′ = x′′,y′ = y′′。

事实上,由第一节定理5及式(2),有

m2x′≡m2x′′ (mod m1) ?x′≡x′′(mod m1) ?x′ = x′′,

再由式(2),又推出

m1y′≡m1y′′ (mod m1m2) ?y′≡y′′ (mod m2) ?y′ = y′′。

证毕。

例1(Wilson定理) 设p是素数,则

(p? 1)! ≡?1 (mod p)。

解不妨设p≥5。由例2容易推出对于2, 3, ", p? 2,中的每个整数a,都存在唯一的整数k,2 ≤k ≤p? 2,使得

ka ≡ 1 (mod p)。(6) 因此,整数2, 3, ", p? 2可以两两配对使得式(6)成立。所以

2?3?"?(p? 2) ≡ 1 (mod p),

从而

1?2?3?"?(p? 2)(p? 1) ≡p? 1 ≡?1 (mod p)。

第三节 简化剩余系

初等数论第二章同余 第三节简化剩余系 在模m的完全剩余系中,与m互素的整数所成的集合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我们要在这一节中对它们做些研究。 定义1 设R是模m的一个剩余类,若有a∈R,使得(a, m) = 1,则称R是模m的一个简化剩余类。 显然,若R是模的简化剩余类,则R中的每个整数都与m互素。 例如,模4的简化剩余类有两个: R1(4) = { , -7 , -3, 1 , 5 , 9 , }, R3(4) = { , -5 , -1 , 3 , 7 , 11 , }。 定义2对于正整数k,令函数?(k)的值等于模k的所有简化剩余类的个数,称?(k)为Eule r函数,或Eule r—?函数。 例如,容易验证?(2) = 1,?(3) = 2,?(4) = 2,?(7) = 6。 显然,?(m)就是在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中与m互素的整数的个数。 定义3对于正整数m,从模m的每个简化剩余类中各取一个数x i,构成一个集合{x1, x2, ,x?(m)},称为模m的一个简化剩余系(或简称为简化系)。 显然,由于选取方式的任意性,模m的简化剩余系有无穷多个。 例如,集合{9, -5, -3, -1}是模8的简化剩余系,集合{1, 3, 5, 7}也是模8的简化剩余系,通常称最小非负简化剩余系。 定理1整数集合A是模m的简化剩余系的充要条件是 (ⅰ) A中含有?(m)个整数; (ⅱ) A中的任何两个整数对模m不同余; (ⅲ) A中的每个整数都与m互素。 证明留作习题。 定理2设a是整数,(a, m) = 1,B = {x1, x2, , x?(m)}是模m的简化剩余系,则集合A = {ax1, ax2, , ax?(m)}也是模m的简化剩余系。 证明显然,集合A中有?(m)个整数。其次,由于(a, m) = 1,所以,对于任意的x i(1 ≤i≤?(m)),x i∈B,有(ax i, m) = (x i, m) = 1。因此,A中的每一个数都与m互素。最后,我们指出,A中的任何两个不同的整数对模m不同余。事实上,若有x', x''∈B,使得 a x'≡ax'' (mod m), 那么,因为(a, m) = 1,所以x'≡x'' (mod m),于是x' = x''。由以上结论及定理1可知集合A 是模m的一个简化系。证毕。 注:在定理2的条件下,若b是整数,集合 {ax1+b, ax2+b,, , ax?(m)+b} 不一定是模m的简化剩余系。例如,取m = 4,a = 1,b = 1,以及模4的简化剩余系{1, 3}。

第三章第2节

奎应"KieEMJ ------------------------- 1. _________ 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安培力方向的判定用 ______________ 定则: 伸出左手,四指并拢,使大拇指和其余四指 ___________ ,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 让磁感 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指向沿 _______________ ,则 所指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 的方向. 2?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 ___________ 时,导线不受力,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 ___________ 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与导线中的电流、导线 ___________ 及磁场 _________ 有关,其关系式为F 3. 下面的几个图显示了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其中正确的是 图1所示,已知B 的大小为1,试求出下列各图中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 I ? M K X X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安培力的方向 1. 把一小段通电直导线放入磁场中,导线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关于安培力的方 向,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安培力的方向一定跟磁场的方向相同 B ?安培力的方向一定跟磁场的方向垂直,但不一定跟电流方向垂直 C .安培力的方向一定跟电流方向垂直,但不一定跟磁场方向垂直 D .安培力的方向既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 2?画出图2中导线棒ab 所受的磁场力方向 第2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安培力 i * 1. 4 B t A X X X f X X ■I X X X X ■I X 1 X X C P * ? / 0-卜 4.关于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 、B 、I 三者必须保持相互垂直 B. F 必须垂直B 、I ,但B 、I 可以不相互垂直 C. B 必须垂直F 、I ,但F 、I 可以不相互垂直 D . I 必须垂直F 、B ,但F 、B 可以不相互垂直 5?将长度为20 cm ,通有0.1 A 电流的直导线放入一匀强磁场中, F 的方向, B 的方向和电流 I 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下 电流与磁场的方向如 ft X X

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 1.(2011·上海高考)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能自由组合 D.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解析:F1(YyRr)自交时,可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目很多,且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D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①为形成配子的过程。 答案:A 3.(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 C.1/8 D.1/4 解析: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DD×dd→Dd(等位基因杂合),故只要其他四对等位基因纯合即可,则其比率是(1/2)×(1/2)×(1/2)×(1/2)=1/16。 答案:B 4.(2012·山东高考)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 .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 .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 .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 或AABb D .Ⅲ-2与基因型为AaBb 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推出当个体基因型中同时含有A 和B 基因时个体表现正常,当个体基因型中只含有A 或B 基因时或不含有显性基因时个体表现为患病。Ⅱ-2和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说明其子代基因型同时含有A 和B 基因,结合Ⅱ-2、Ⅱ-3的表现型,可判定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AAbb ,Ⅲ-1和Ⅲ-2的基因型为AaBb ;Ⅲ-2与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婚配,则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A_bb)+3/16(aaB_)+1/16(aabb)=7/16。 答案:B 5.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黄、绿用Y 、y 表示,圆、皱用R 、r 表示) (1)亲本的基因型:黄色圆粒豌豆是________,绿色圆粒豌豆是__________。 (2)杂交后代有____________种表现型,各种表现型及其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数量占总数的________。 (4)杂交后代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其中双隐性类型占重组类型的________。 解析:(1)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断亲本基因型如下: ? ????黄色∶绿色=1∶1?Yy×yy 圆粒∶皱粒=3∶1?Rr×Rr ?YyRr×yyRr (2)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Yy×yy →2种,比例1∶1;Rr×Rr →2种,比例3∶1。因此表现型种类数为2×2=4种,比例为(1黄∶1绿)×(3圆∶1皱)=3黄圆∶1黄皱∶3绿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N2、NO、NO2、HNO3的性质,能构建氮的家族知识体系。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会通过实验分析总结硝酸的性质。 3.激情投入,认识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73~76及80~82页,了解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划出硝酸的物理性质,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观察·思考”、“交流·研讨”栏目,明确硝酸性质的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习案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掌握NO和NO2的性质 2.俗语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家”,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对此“俗语”的认识。 3.分别举例说明你对“氮的固定”的认识。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氮及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O与O2反应生成NO2,不属于氮的固定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中的自然固氮 C.工业上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时,水作还原剂 D.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为防止其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探究案 探究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化学与生活】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植物需要大量氮。我们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你知道如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能被吸收的含氮化合物吗?浓硝酸为什么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实验室中为什么久置硝酸呈黄色?硝酸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 【方法导引】可从运用观察、分类、实验、比较的方法来预测硝酸的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预测。 认真阅读课本80页“观察·思考”,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硝酸的一系列化学性质,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思考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并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练习题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2、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4、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6、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7、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他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8、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9、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标准差系数越大,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10、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平均数。() 二、单选题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B众数 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 2、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该是() A大量的B同质的 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 3、在标志变异指标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A标准差系数B标准差 C平均差D全距(极差) 4、为了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5、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4.3和4.7,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 甲大于乙 B 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 无法判断 6、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7、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其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B平均数C全距D均方差8、平均数指标反映了同质总体的()。 A 集中趋势B离中趋势 C变动趋势 D 分布特征 9、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2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 增加25% B 减少25% C 不变化 D 无法判断 10、对下列资料计算平均数,适宜于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是()。 A 对某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求平均数 B 对一种产品的单价求平均数 C 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其平均数 D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时 11、SRL服装厂为了了解某类服装的代表性尺寸,最适合的指标是()。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12、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三、多项选择题 1、平均数的种类有()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 2、平均指标的作用是() A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 B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习题带答案详解

1.下列物质中属于分泌蛋白的是( ) ①肠肽酶 ②抗体 ③载体 ④氧化酶 ⑤性激素 ⑥胰岛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⑥ D .只有①④ 解析:选C 。①②⑥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④氧化酶属于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分泌蛋白,载体也是在细胞膜上的成分。 2.下列结构中,不. 含磷脂的细胞结构是(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⑤⑦ D .②⑥ 解析:选D 。磷脂是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所以不含磷脂就不具有膜结构,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不含有膜结构的。 3.(2013·黄冈高一检测)将用3H 标记的谷氨酸注入胰腺的腺泡细胞后,合成物质X 并分泌到细胞外,如图,其中的①②及物质X 分别是( ) 核糖体―→①―→②――→物质X 细胞膜――→物质X 细胞外 A .内质网、高尔基体、胰岛素 B .内质网、线粒体、胰高血糖素 C .高尔基体、中心体、胰蛋白酶 D .高尔基体、线粒体、呼吸酶 解析:选A 。分泌蛋白在形成过程中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胰腺可以产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蛋白酶等物质。 4.(2013·江苏丹阳中学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 是指 ( ) A .高尔基体膜 B .叶绿体膜 C .内质网膜 D .液泡膜 解析:选C 。内质网向内连接外层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在需能旺盛的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5.关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化学反应所需的酶提供附着位点 B .各种生物膜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C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组成 D .各种细胞器膜之间毫无联系 解析:选A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组成,这些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三章 第2节 第2课时.doc

第2课时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 考点一利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极值问题多维探究 角度1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极值 【例1-1】已知函数f(x)在R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x),且函数y=(1-x)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A.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1) B.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1) C.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2) D.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2)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x<-2时,f′(x)>0;当-22时,f′(x)>0.由此可以得到函数f(x)在x=-2处取得极大值,在x =2处取得极小值. 答案 D 规律方法由图象判断函数y=f(x)的极值,要抓住两点:(1)由y=f′(x)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可得函数y=f(x)的可能极值点;(2)由导函数y=f′(x)的图象可以看出y =f′(x)的值的正负,从而可得函数y=f(x)的单调性.两者结合可得极值点. 角度2已知函数求极值 【例1-2】(2019·哈尔滨模拟)已知函数f(x)=ln x-ax(a∈R). (1)当a=1 2时,求f(x)的极值; (2)讨论函数f(x)在定义域内极值点的个数. 解(1)当a=1 2时,f(x)=ln x- 1 2x,函数的定义域为(0,+∞)且f′(x)= 1 x- 1 2= 2-x 2x, 令f′(x)=0,得x=2, 于是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2) 2 (2,+∞) f ′(x ) + 0 - f (x ) ln 2-1 故f (x )在定义域上的极大值为f (x )极大值=f (2)=ln 2-1,无极小值. (2)由(1)知,函数的定义域为(0,+∞), f ′(x )=1 x -a =1-ax x (x >0). 当a ≤0时,f ′(x )>0在(0,+∞)上恒成立, 即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此时函数在定义域上无极值点; 当a >0时,当x ∈? ? ? ??0,1a 时,f ′(x )>0, 当x ∈? ?? ?? 1a ,+∞时,f ′(x )<0, 故函数在x =1 a 处有极大值. 综上可知,当a ≤0时,函数f (x )无极值点, 当a >0时,函数y =f (x )有一个极大值点,且为x =1 a . 规律方法 运用导数求可导函数y =f (x )的极值的一般步骤:(1)先求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再求其导数f ′(x );(2)求方程f ′(x )=0的根;(3)检查导数f ′(x )在方程根的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特别注意:导数为零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角度3 已知函数的极(最)值求参数的取值 【例1-3】 已知函数f (x )=ln x . (1)求f (x )图象的过点P (0,-1)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g (x )=f (x )-mx +m x 存在两个极值点x 1,x 2,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1)f (x )的定义域为(0,+∞),且f ′(x )=1 x . 设切点坐标为(x 0,ln x 0),则切线方程为y =1 x 0 x +ln x 0-1. 把点P (0,-1)代入切线方程,得ln x 0=0,∴x 0=1. ∴过点P (0,-1)的切线方程为y =x -1. (2)因为g (x )=f (x )-mx +m x =ln x -mx +m x (x >0),

2 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系

§2 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系 定义 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0,1, ,1r K r m =- 表 示所有形如()0,1,2,qm r q +=±±的整数组成的集合,则称011,, ,m K K K -为模m 的剩余类. 定理1 设0110,,, ,m m K K K ->是模m 的剩余类,则 (ⅰ)每一整数必包含于某一个类里,而且只能包含于一个类里; (ⅱ)两个整数,x y 属于同一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od .x y m ≡ 证 (ⅰ)设a 是任意一个整数,则由带余除法,得,0a qm r r m =+≤<,故.r a K ∈ 故每一整数必包含于某一类里. 又设 ,r a K ∈且r a K '∈,这里0,0r m r m '≤<≤<,则存在整数,q q '使得 ,.a mq r a mq r ''=+=+ 于是,|,|.m r r m r r ''--但是0r r m '≤-<,故0,0,.r r r r r r '''-=-== (ⅱ)设,a b 是两个整数,并且都在r K 内,则存在整数12,q q 分别使得 12,.a q m r b q m r =+=+ 故()mod .a b m ≡ 反之,若()mod a b m ≡,则由同余的定义知,,a b 被m 除所得的余数相同,设余数都为()0r r m ≤<,则a 和b 都属于同一类r K . 定义 在模m 的剩余类011,,,m K K K -中, 各取一数,0,1,,1j j a C j m ∈=-, 此m 个数011,, ,m a a a -称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推论 m 个整数作成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m 个整数两两对模m 不同余. 证 充分性 设12,, ,m a a a 是m 个两两对模m 不同余的整数. 由定理1知,每个整数 i a 必在模m 的m 个剩余类011,,,m K K K -中某一剩余类里,且只能在一个剩余类里. 因 12,, ,m a a a 是m 个两两对模m 不同余的整数,故有定理1得,12,, ,m a a a 分别属于不同

第三章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三章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沪教课标版九年化学教材上册的第三章第2节,由元素与元素符号、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三大部分组成,本节课通过对元素概念的介绍,揭示了元素与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教材第一章初步介绍了物质由微粒构成,由元素组成;本章第1节介绍了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及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建立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的意义,物质分类概念打下了基础。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正确书写并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接下来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重要前提。物质的简单分类是下册酸、碱、盐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概念形成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对元素组成物质已经有了初步印象,识记了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并已有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在生物课和生活中已经知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导致疾病。从年龄段上看,九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素的定义及其简单分类,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基本概念。 3、认识自然界中常见元素,了解元素摄入量多少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形成元素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组成物质简单分类的理解和判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对科学家通过艰苦努力为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敬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元素定义、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 2、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四章(下) 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 补充作业

第四章 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补充作业 一、填空题: 1、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 为中心而左右波动,反映总体分布的 。 2、利用组中值计算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 分布的,计算结果只是一个 值。 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不决定于权数 的大小,而决定于权数的 大小。 4、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必须慎重选择权数,务必使各组的 和 的乘积等于各组的 。 5、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指标的一种,它是 的算术平均数的 ,又称 平均数。 6、几何平均数是 ,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 或 的现象,都可以适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7、平均指标说明变量数列中变量值的 ;而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值的 。 8、标志变异指标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的高低成 关系。 二、单选题: 1、某市2007年底总人口700万人,该数字说明全市人口( )。 ①在年内发展的总规模 ②在统计时点的总规模 ③在年初与年末间隔内发展的总规模 ④自年初至年末增加的总规模 2、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若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会( )。 ① 上升 ②下降 ③不变 ④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3、代表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是( )。 ① 众数 ②中位数 ③算术平均数 ④几何平均数 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①受各组次数f 的影响最大 ②受各组标志值x 的影响最大 ③只受各组标志值x 的影响 ④受各组标志值x 和次数f 的共同影响 5、机械行业所属3个企业2007年计划产值分别为400万元、600万元、500万元。执行结果,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8%、106%、108%,则该局3个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33.107%108%106%1083=?? ② %33.1073 % 108%108%106=++ ③%19.107% 108500%106600%108400500 600400=+ +++ ④ %2.107500600400500%108600%106400%108=++?+?+? 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 )。 ①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②作为权数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③各组标志的大小 ④权数的经济意义 7、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①接近与标志值大的一方 ②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③接近于大小合适的标志值 ④不受权数影响 8、标准差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①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②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③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④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9、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是( )。

语文高三复习章节测试:第1部分第3章第2节检测

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 本报9月17日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他绝不会在一次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 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都有影响。战争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入伍。 后来,他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1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 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说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 伊万斯守护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 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蛮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 几分钟之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它能微弱的电离,离方程式为,可简写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为,25℃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升温时,水的电离平衡移动,c(H+)= c(OH-) 10-7mol/L, 100℃时,纯水中c(H+)= c(OH-)=10-6 mol/L,则K W = 。 2、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故升温,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降温,电离平衡向移动,降温时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 3、向水中加酸,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若加碱,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只要温度一定,K W ;向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温度不变则K W 。 4、常温下,酸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中性溶液中,c(H+) c(OH-) 1×10-7mol/L 碱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判断标准是。 5、pH可以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计算溶液pH的表达式为,反之,如果知道了溶液的pH,也可用pH来表示溶液中c(H+)和c(OH—),如c(H+)= ,c(OH —)= 。 6、100℃时,纯水pH=6,那么酸性溶液的pH ,碱性溶液的pH 。 7.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显酸性 B.溶液一定显碱性 C.溶液一定显中性 D.溶液可能是c(OH-)=0.1mol/L的溶液8.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9.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盐酸溶液中无氢氧根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氢离子 C.氯化钠溶液中既无氢氧根离子也无氢离子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c(H+)·c(OH-)=1×10-14 10.下列水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含氢离子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D.c(H+)>c(OH-)的溶液 11.下列试纸,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红色石蕊试纸B.蓝色石蕊试纸C.淀粉KI试纸D.pH试纸12.(1)25℃时, 0.05 mol/LH2SO4溶液的pH= ;0.05 mol/LBa(OH)2溶液c(H+)= 。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10-4mol/L,则溶液中c(OH-)= 。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第五章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统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综合指标,即平均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反映总体特征的另一指标,即标志变异指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重点要求是: 1、深刻理解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计算平均指标的各种方法及运用原则 3、对平均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影响平均指标大小的原因 4、明确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5、掌握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数的代 表性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重点掌握:1、平均制表的分析方法。 2、变异指标的计算意义。 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理论4学时,实训2学时 第一节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1、定义 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它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一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

平,或者反映某一总体、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发展的一般水平。 2、特点 第一,同质性,即总体内各单位的性质是相同的。 第二,抽象性,即总体内各同质单位虽然存在数量差异,但在计算平均数时并不考虑这种差异,即把这种差异平均掉了。 第三,代表性,即尽管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大小不一,但我们可以用平均数这一指标值来代表所有标志值。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1、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部门、单位(即不同总体)发展的一般水平,用以说明经济发展的高低和工作质量的好坏。 2、可以用来对统一总体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上进行比较,以反映该现象的发展趋势或规律。如对同一地区人均年收入逐年进行比较来反映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或规律。 1、可以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 2、可以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可以估算和推算其他有关数字 三、平均指标的种类 平均指标按其性质可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 静态平均数反映的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的一般水平, 动态平均数反映的是某一总体某一指标值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本章主要介绍静态平均数。 第二节平均指标的计算和确定 一、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公式是: 总体标志总量 算术平均数= 总体单位总量 使用这一基本公式应该注意公式中分子与分母的口径必须保持一致,即各个标志值与各单位之间必须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属于同一总体,否则计算出的指标便失去了意义,这也正是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不同的地方。强度相对指标虽然也是两个总量指标之比,但分子分母各属不同的总体,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有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之分。

【襄樊五中】第三章第2节《气体摩尔体积》第1课时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本课要点 1.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物质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影响因素 3.气体体积,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二、课前思考 1.影响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 3.如何进行气体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及气体摩尔体积间换算? 三、同步训练 1.一定温度、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分子直径的大小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分子数目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 A.22.4L/mol B.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所占的体积 C.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D.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O2在20℃时的体积小于22.4L B.1 mol CO2和1 mol CO的体积相同 C.1 mol 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1 mol CO2和38g CO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4.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间的关系是() A.它们的密度一定不同B.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C.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同D.含有的分子数一定不相同 5.一个集气瓶的质量为20.0g,在相同状况下,装满O2时质量为21.0g,装满A气体时为22.0g,则A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16g/mol B.32g/mol C.64g/mol D.128g/mol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通常状况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71g氯气所含原子数为2N A C.1 mol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 A D.标准状况下,5.6L氮气所含原子数为0.5N A 7.14gN2所占的体积是() A.5.6L B.11.2L C.22.4L D.不能确定8.标准状况下A L氧气中含有n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2.34. 22n B. A n4. 22 C.2.4n D.An 9.下列各物质按所含原子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0.5 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③9ml H2O(4℃)④0.2mol磷酸 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10.通常状况下,CO、CO2、H2、N2四种气体以相同体积混合,则153g此混合气中H2的质量为() A.3g B.4g C.5g D.6g 11.下列各种物质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与3.2g氧气所含的分子数相同的是()A.1.8g水B.4.9gH3PO4C.4.9gH2SO4D.2.24L HCl气体1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钠作还原剂可提供电子N A个 B.标况下22.4L Cl2中所含的氯原子数为N A个 C.16g氧气中含N A个氧分子 D.18g水中所含电子数为8N A 13.质量相等的SO2和CO2,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_,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4.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________,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L,质量为3.5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含有的分子数_________。15.将同温同压下的下列气体:H2、CH4、SO2、O2、N2填入下面两题。 (1)如果等质量时,则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以上顺序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2)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_由______到_______的排列的,也是等___________时质量的排列顺序。

2019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 分子晶体语文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1课时分子晶体 1.了解分子晶体的概念及其结构。 2.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掌握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分子晶体的概念和性质[学生用书P39] 1.分子晶体的概念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概念 只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2)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晶体内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分子内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2.常见的分子晶体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硫化氢、氨、甲烷等。 (2)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氧(O2)、硫(S8)、氮(N2)、白磷(P4)、碳60(C60)等。 (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P4O6、P4O10等。 (4)几乎所有的酸,如H2SO4、HNO3、H3PO4、 H2SiO3等。 (5)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如苯、乙醇、乙酸、葡萄糖等。 3.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2)酸性氧化物都属于分子晶体。() (3)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会破坏范德华力,有些分子晶体还会破坏氢键。() (4)有些分子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 (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 (6)因水分子间存在着比分子间作用力更强的作用力——氢键,故水分子较稳定。() (7)沸点:H2O>H2S>H2Se。() 答案:(1)×(2)×(3)√(4)√(5)×(6)×(7)× 2.(2019·哈尔滨测试)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NH3、P4、C10H8 B.PCl3、CO2、H2SO4 C.SO2、SiO2、P2O5

最新高三化学练习题 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第3章第2节第1课时 1.下述对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嘚说明,正确嘚是 2.( ) ①钾嘚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嘚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嘚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嘚火焰 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嘚铁丝代替 A.仅有③不正确 B.仅有④不正确 C.仅有⑤不正确D.全对 解析:焰色反应由于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存在嘚实验,所以实验时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属丝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嘚颜色,否则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嘚真实焰色反应情况.观察钾嘚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嘚是为了滤去黄光. 答案:D 2.(2009·潍坊高三统一考试)将一块银白色嘚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嘚变化:表面迅 嘚是 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 (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嘚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嘚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嘚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嘚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钠在空气中嘚先后变化为:Na―→Na2O―→NaOH―→Na2CO3.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嘚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所以A对;“出汗”是因为生成嘚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嘚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故B对;钠在空气中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所以C对;但Na在空气中

嘚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a 2O ―→NaOH 就不是,故D 错. 答案:D 3.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 嘚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 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嘚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 解析:根据与水反应嘚方程式: 2Na +2H 2O===2NaOH +H 2↑ 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O 2↑ 溶质嘚物质嘚量为甲=丁<乙=丙,溶剂嘚量为:丁>甲=乙=丙,而质量分数w = m (溶质)m (溶质)+m (溶剂) ×100%,所以质量分数为乙=丙>甲>丁,选B. 答案:B 4.取a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嘚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嘚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 .下列物质中不. 能满足上述结果嘚是 ( ) A .H 2 B .CO C .C 6H 12O 6 D .C 12H 22O 11 解析:涉及Na 2O 2嘚有关计算可以采用方程式叠加法简化运算过程,根据选项A 嘚化学方程 式:2H 2+O 2=====点燃2H 2O,2Na 2O 2+2H 2O===4NaOH +O 2,叠加后推得Na 2O 2+ H 2===2NaOH ;同理可推得Na 2O 2+CO===Na 2CO 3;进而推得,凡符合形如分子式为(CO)m (H 2)n 嘚物质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嘚过氧化钠均可被Na 2O 2全部吸收,只有D 项不符合,故选D. 答案:D 5.(2009·全国Ⅱ理综高考)下列叙述正确嘚是 ( )

第三章第2节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需要用到但事先不需要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D.烧杯 解析:中和滴定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B、C,烧杯不需要。为防止酸、碱溶液浓度受到影响,A、B均需用所盛溶液润洗,而C(锥形瓶)不是测量体积的容器,只是作反应容器,所以不需润洗。 答案: C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 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 C.滴定前应首先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 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解析:A中为碱式滴定管,B项中右手操作锥形瓶,左手控制活塞;D中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答案: C 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20 mL量筒量取2.00 mL稀H2SO4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8.50 mL 1 mol/L的NaOH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50.50 g KCl固体 D.用pH试纸测出某NaOH溶液的pH为11.5 解析:量筒的精确度是0.1 mL,不能量取2.00 mL稀H2SO4;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称量50.50 g KCl固体;pH试纸标准比色卡上只有整数,不能测出pH=11.5。 答案: B 4.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正常人胃液的pH在0.9~1.5。某些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MgCO3、NaHCO3,此外,还可用酒石酸钠来治疗。这主要是由于() A.对人体而言酒石酸是营养品

B.Na+、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C.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D.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生成CO2,在服药后有喝汽水的舒服感 解析:碳酸、酒石酸是弱酸,它们的盐可以与盐酸反应。 答案: C 5.下列与滴定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NaOH滴定盐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 B.用KMnO4滴定亚硫酸钠溶液的实验中不需要另外加入指示剂 C.用滴定管准确量取20.0 mL盐酸 D.用NaOH滴定盐酸时,若滴定结束时俯视刻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解析:A项,氢氧化钠滴定盐酸时,还可以借助甲基橙,pH计等确定滴定终点,错误;B项,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颜色且消耗完后为无色,正确;C项,使用滴定管量取溶液时,数字记录应精确到0.01 mL,错误;D项,俯视刻度会导致读数偏小,结果偏低,错误。 答案: B 6.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1的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mL D.等于5 mL 解析:若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准确了解滴定管的刻度特征,如图: 滴定管下部无刻度线部分直至尖嘴底部体积大于20 mL,因此,需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20 mL。 答案: A 7.下面是一段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试剂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溶液液面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