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章旅游知觉第2节教案
第三章 旅游知觉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
在的客观环境 。
二、知觉过程
三、感觉与知觉
•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 是对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 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产生的,与感觉有有机的联系。
四、感觉系统
1.视觉 2.嗅觉 3.听觉 4.触觉 5.味觉
第三章 旅游知觉
•对知觉的理解是学习旅游心理学的一 个重要开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 过程是解释各类行为的一把万能钥匙。
第一节 知觉
一、知觉世界与行为环境
•人的行为的产生首先有赖于他对他所生 活的环境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通过感 觉、知觉作用产生的。因此,也被称为 “知觉世界”或“认知世界”。
•这种直接影响人类行为的知觉世界
图3-3 相似原理
(三)接近原理 接近原理(principle of proximity)
是指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 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组 合在一起,构成知觉的对象。
图3-4 接近原理
(四)图形——场地原理 “图形——场地原理”(figure-
ground principle),又称背景原理,是指刺激
的一部分居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 退为背景。
图 3-5 图形——场地原理
(五)其他刺激因素 当刺激因素和人们所预料的差别较
大,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成为知觉 的对象。
二、个体因素
•兴趣 •需要和动机 •期望和经验
•个性 •社会地位 •其他个体因素
表3-1 美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一、刺激因素
(一)闭合原理 闭合原理(principle of closure)
旅游者的知觉
中间是13还是B?
女 人 和 鸟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 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 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三)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要因素
2、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
1)需要与动机
能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 物,往往会首先成为知觉对象。
2)知识和经验
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节约感知时间,扩 大知觉范围,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觉体验。
旅游实践表明,旅游者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 息主要来源于个人及周围亲朋好友过去旅游 的知识和经验,再结合个人不同的知识和经 验等,从而选定不同的旅游目标。
(三)对人际的知觉
1、空间距离的远近 2、交往的频率 3、态度的相似性 4、需要的互补性 5、人的个性
身体距离与人际关系
• 心理学家艾德沃迪霍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与双主的距离成正比。他将身体距离和人际关系亲 密程度分为4个空间段并加以分析。
• 亲密空间(40-50cm)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表情,甚至
感觉到对方的气息,并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拥抱或撕打都 属于这个空间段。
• 个人空间(50-120cm) 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并进行
对话,但感觉不到气息。
• 社会空间(2.7-3.6m)必须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
进行交谈,是处理公务或社交时所需的距离,也可称之为商 业空间。
• 公共空间(3.6m以上)指类似演讲场所、教室等适合向
——是指对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 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固定的、笼统 的、呆板而没有变通的印象,它 反映的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 一种群体现象。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知觉课件
加强员工对游客知觉心理的认识,提高服务质量,使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服务流程优化
根据游客的知觉需求和心理预期,优化服务流程,提 高服务效率。
反馈与改进
及时收集游客的反馈意见,针对游客的知觉需求进行 改进,提升游客满意度。
05 案例分析
旅游景点的知觉体验
旅游景点的色彩与知觉
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色彩感知会影响其对景点的整体印象和情感体 验,如蓝色让人感到宁静,绿色让人感到舒适。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知觉课件
目录
• 旅游知觉概述 • 旅游知觉的过程 •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 旅游知觉的应用 • 案例分析
01 旅游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1 2
知觉
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经过大脑加 工,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整体和意义的认识 和解释。
知觉过程
包括感觉登记、选择、组织和解释四个阶段。
旅游广告的策划
01
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游客的知觉特点,精准定位 广告的目标市场,制定符合目标 市场的广告策略。
02
创意与表现形式
03
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运用创意手法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突出旅游景点的特色和优势,吸 引潜在游客。
确保广告信息传递准确、清晰, 易于游客理解和记忆,提高广告 效果。
旅游服务的提升
影响因素
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等。
03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
刺激因素
外界给予的刺激,如旅游景点的特色、 旅游广告等,会影响旅游者的知觉。
环境因素
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景色、卫生状况 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旅游者的知觉。
主观因素
经验与知识
旅游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会影响其对旅游景点的知觉,如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等。
旅游心理学第二讲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
• 1、旅游刺激物特性较强 • 2、重复的次数越多——反复出现 • 3、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变化的旅游刺激 • 4、新奇独特旅游产品
容易引起人们的旅游知觉。
• 运用图例理解知觉整合原理
• 闭合原理 • 相似原理 • 接近原理 • 图形——场地原理
• (一)闭合原理 • 闭合原理(principle of closure) • 是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 • 失元素的倾向。
• 3、期望与经验 人总是感知他所期望的东西。 知识经验越丰富, 感知内容和深刻。
• 4、个性 影响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组织和感知方式。
• 5、情绪 良好的情绪会主动感 知,不良的情绪影响感知内容。
三、知觉的特性
• (一)选择性注意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1、选择性注意容量的有限性
•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是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知觉 的因素。重点旅游条件的知觉。
关键词:
• 旅游知觉、 • 知觉选择性、 • 知觉理解性、 • 距离知觉、 • 时间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二、影响旅游知觉的客观、主观因素 三、者的知觉 第四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第六章 旅游者的人格 第七章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 响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人的行为依赖于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看法。 看法是通过感觉、知觉作用产生的。 “知觉世界”或“认知世界”。
•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知觉的基本 原理和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知觉,以及知觉对旅游消费 决策的影响。
• 轮船:影响知觉的因素 • 轮船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 休闲娱乐设施 • 服务项目 • 服务员的态度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一)对他人的知觉
• 1、概念 •对人的知觉主要是指对别人的外表,言语、动 机、性格等方面的知觉。对人的正确知觉是建 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的依据,是有效开展活动的 首要条件。 •2、对人的知觉内容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2)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3)角色知觉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相似性原则
•相似法则(law of
•●●●●●●●●●●●
similarity)是指当感知对 •●●●●●●●●●●● 象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
时,人脑倾向于将在某方 •●●●●●●●●●●● 面(如大小、形状、颜色
等)有相似之处的刺激物 •●●●●●●●●●●● 归属为一类的现象。
•●●●●●●●●●●●
•●●●●●●●●●
•●●●●●●●●●●●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接近性原则
•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是指当感知对象的多种刺 激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辨别特征时,人脑倾向于将距离接 近的刺激物归为一类的现象。
• ab cd
ef
gh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闭合性原则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2、类似性的因素 • 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 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这种相似性越多 越接近就越能产生好感、相互吸引。
•心理学研究发现,要求指出个人最好朋友时,被提到 的人与指出者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观方 面很相似。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异性之间建立起像大多数同性 之间的那种友谊关系是很难也很少见的,友谊关系通 常建立同性之间。
旅游心理学_第三章旅游感知觉
在旅游活动中,感知往往比现实更重要。
从时间角度看,游客往往认为在路途中的时 间比在景点的时间更长、导游没有讲解的时 间比讲解的时间更长等。这就要求导游员安 排行程时要做到游览时间长于行路时间,在 一定的时间和距离内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审美 体验。
从空间角度看,旅游体验质量与旅游体验收 获成正比,与距离摩擦力成反比。导游人员 需要尽量提升游客体验收获,以此来提高旅 游体验质量。
第三章 旅游者的感知觉
知识目标
理解感觉和知觉各自的含义及其联系; 理解社会知觉及旅游者风险知觉的含义; 熟悉旅游活动中社会知觉的类型及风险知觉的类型; 掌握旅游感知的特性、社会知觉偏差、旅游风险知觉。
能力目标
能准确认知旅游者的需要; 能灵活应用有关知觉的心理学原理; 能区分各种知觉偏差及对旅游者知觉的影响; 能正确的进行自我知觉; 能准确认知旅游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产生原因和规避
1.感觉
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 两个阶段,其性质是不同的。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通过感觉可以反映刺激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如 颜色、气味、冷暖等,也可以反映自己体内所发生 的变化。
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通过感觉,人 们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如物体的颜 色、气味、软硬、光滑或粗糙等,而且也能知道身 体内部的状况和变化,如饥饿、寒冷等。在心理学 的研究中感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旅游者是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来感受旅游活动的。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不同感官对旅游行为的不同影响。
(1)视觉影响
据研究发现,人们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光输入 的,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客观现实接受信息有 85%是从眼睛输入的;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ppt课件(全)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第四节 旅游者的风险知觉 在知觉研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减少风险理论。
一、风险知觉的种类
实践证明,任何旅游决策都包含着风险和不可知因素。这些风险和不可 知因素常常会带来预料不到的后果,令人很不愉快。旅游者经常遇到的风 险有以下几种:
的重要因素。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 和自我知觉。
一、对人的知觉
1.对人知觉的主要内容
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角色知觉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2.影响对人知觉的心理因素
对人的知觉依赖于多种因素,如认知主体、认知客体以及环境等。 从认知主体心理方面看,存在一些社会知觉误区,它们的存在容易给 社会认知带来偏差。社会知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广泛搜集相关信息
进行认真的比较衡量
寻求高价位的消费
购买名牌旅游产品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本章小结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而旅游者知觉则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的整 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了旅游者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者知 觉的因素和旅游知觉的种类,搞清了旅游者在旅游中的社会知觉(包 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等),帮大家认清了旅游者对旅 游条件的知觉(包括对旅游点和旅游距离的知觉),同时还使大家明 确了旅游者的风险知觉,了解了消除风险的方法,从而能够在做出旅 游选择时有效地避开风险。
功能风险
资金风险
社会风险
心理风险
第三章 旅游知觉完整版
2、无聊的时间
• 等待的时间给人以空洞无聊的感觉,等待者无所 事事,似乎只能任凭提供服务者的摆布,而且等 待似乎将永远持续下去。没有人喜欢这种无聊的 时间。管理者必须以积极方式填充顾客等待的时 间,转移其注意力,尽量使等待时间令人愉快。 • 对于等电梯的客人,如果酒店在电梯间周围镶嵌 镜子,那么关于等电梯时间太久的抱怨就会减少 很多。等电梯时,客人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 己的服饰、打扮是否得体,还可以从镜子里偷偷 观察其它正在等电梯的人。 • 对于打电话占线的客人,一段音乐录音就足以填 补等待的时间,同时使客人知道电话还未接通。
案例分析:塑造忠诚顾客
——《旅游心理学》东北财经出版社P51
(2)晕轮效应
• 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总体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作用的现象。
• ‚一叶障目‛。 • 注重包装,反对过分包装。
• 战国时,弥尔瑕因为长得俊美,所以很受卫王的 宠爱,被任命为侍臣。 • 根据卫国的法律,私自使用国王马车者,将处以 割断双腿的惩罚。因为母亲生病,弥尔瑕就私驾 国王的马车回家探望。卫王知道后,不但没有处 罚他,反而称赞说:‚子瑕真孝顺呀,为了母亲 的病,竟然忘了刑罚。‛有一天,弥尔瑕陪同卫 王游果园,他摘了一个桃子,吃了一半,把另一 半献给卫王,卫王高兴地说:‚弥尔瑕真爱我呀, 把好吃的桃子献给我吃。‛ • 若干年后,弥尔瑕年老色衰,卫王不喜欢他了。 一次,弥尔瑕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卫王,卫王生 气地说:‚弥尔瑕曾经私驾我的车,还拿吃剩下 的桃子给我。‛在历数弥尔瑕罪状之后,就把他 免职了。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
•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 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 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 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 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 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 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 知觉的选择性。
第二编 旅游者心理 第三章 旅游知觉
(四)触觉
相对而言,对触觉刺激影响消费者行为效 果的研究较少,但日常观察表明这一感觉渠道 也很重要。 触觉信号具有象征意义。人们将织物及其 他产品的质地与产品属性相联系,通过对衣料、 寝具或室内装演品的材料感觉,来判断其华丽 程度及质量,是粗糙还是光华,是有弹性还是 无弹性。光滑的丝织品是豪华的代名词,而斜 纹棉布则被认为结实耐用。 例如:羽绒被VS棉被
案例3-1 精明的咖啡店老板
在日本东京,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则从色 彩对视觉的影响中发掘出了生财之道。 一次,他请来了30多位朋友,把相同的咖 啡倒在咖啡色、红色、青色、黄色四种颜色的 杯中,请大家品尝并提出意见。 结果,对青色杯中的咖啡,大家一致反映 太淡;对黄色杯中的咖啡,大家觉得浓淡正合 适;而喝了红色和咖啡色杯中的咖啡,大家普 遍觉得太浓了,特别是对红色杯中的咖啡,十 个中有九个觉得味道过浓。
综合思考
桂林王城,地处桂林市中心,是有名 的历史文化古迹(是全国明代藩王府保 存最好的一处),且其中的独秀峰更属 自然奇观,但这里的旅游业一直发展不 起来,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周围 景点过于接近而被忽略。试用格式塔心 理学的有关原理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 因,并提出你的建议。
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
桂林:独秀峰
桂林:王城
(四)图形-场地原理
“图形一场地原理”是指刺激的一部分居 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退为背景。 一幅照片中间的焦点物体(图形)总是清 晰明确,居于主导地位,一眼就可以看见。 轮廓部分是被视为图形,还是背景,会随 个人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如图3-5所示。 课本33页 图3-5 图形一场地原理
第三章 旅游知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知觉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完整版)第三章旅游知觉第2节教案
旅游者对人际知觉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通过观察交往距离的远近、交往频率的高低、类似性的多少、互补性的大小。
(1)交往距离的远近
交往距离是指交往双方在空间上的距离。人们常说:亲则近,疏则远。一般说来,交往双方在空间上距离越近,说明双方的情感越亲或可能变得越来越亲,相反则说明双方的情感越淡或可能变得越来越淡。据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研究,面对面交往距离常保持在亲密空间(0.46m以内)之内者,关系最为密切,如夫妻、父母、子女、恋人关系;常保持在个人空间(0.46m—1.22m)者,关系相当密切,如亲朋好友关系;常保持在社交空间(1.22m—6.1m)者,关系一般,如谈判对手关系;常保持在社交空间(6.1m以外)之外者,可视为临时关系,如讲演者与听众、表演者与观众关系。因此,交往距离的远近成为人们判别两者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途径。
(2)交往频率的高低
人们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称为交往频率。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可见交往频率也是判断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交往双方交往频率越高,说明双方的关系越亲密,或可能变得越来越亲密,相反则说明双方的关系越疏远或可能变得越来越疏远。比如,即使不在同一个游览团体,如果交往双方交往频率很高,人们仍会把他们视为好朋友。反之,如两个人很少接触或根本不相往来,即使同在一个团体内,人们也不会把他们视为好朋友。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的知觉
难点旅游知觉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手段
课外学习安排
你是怎样通过表情来观察别人的内心世界的?举例说明知觉中的某个心理定势在生活中的表现。
参考资料
《旅游心理学》,李祝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旅游知觉教案
《旅游知觉》教学设计一、教材理解《心理学》、《旅游心理学》都把“知觉”列为重要内容和基本知识概念,但由于“知觉”的内隐性与概念性,教材及其他绝大多数教材对“旅游知觉”语焉不详,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破解“旅游知觉”黑箱,描述“旅游知觉”过程,总结“旅游知觉”规律,讲授“旅游知觉”案例,是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建设项目,以及从教学工作站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的道路,其基本思路是:教学提出问题——科研理论探索——实践提炼方法——反哺教学解决问题。
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查找文献、思考、讨论、撰写论文的形式予以回答,并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旅游企业合作的机会予以验证,总结出操作性方法,最后运用到教学中来,并在时机成熟时出版教材。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二年级下学期旅游管理旅行社方向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并通过专业实习等途径对旅游知觉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访谈,我发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面对生涩的概念知识的时候思路不开阔,思维不灵活,无法在课堂时间内理解概念。
同时,二年级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已经逐渐淡化,对实际问题更加重视。
鉴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利用原有知识储备与感性认识,重视应用方法的讲授,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与基本思路。
三、教学设计1、从实际问题引出教学内容2、从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3、用竞争+奖励激发参与热情4、用生活例子启发学生动“脑”5、用电影+故事促进课后学习四、手段方法1、启发式教学2、多媒体教学3、案例教学4、课外实践与小组讨论5、利用QQ群建立网上教学阵地五、教学理念1、体验式教学本科旅游教学应与时俱进、注重参与。
从课堂教学的本质出发,结合体验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法。
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备课相当于编写“剧本”,教具即是“道具”,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留下深刻印象,学到基本知识与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情是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探索这些心理活动的基本线索。目瞪口呆,反映一个人惊恐心理;眉飞色舞,反映一个人欢乐心理;愁眉苦脸,反映一个人情绪沮丧。在旅游活动中,游客观察到某服务员表情不自然,会认为该服务员是个新手;如果发现他不苟言笑,则会认为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
(4)行为方式
《旅游心理学》甘朝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学习效果评测
课堂提问
课外学习
指导安排
教学后记
第2节 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一、旅游者对他人的知觉
1、旅游者对他人知觉的含义
旅游活动中,人对人的知觉是普遍存在的,对人的知觉主要是指对别人的外表、语言、动机、性格等的知觉。旅游者对他人的知觉属于人对人的知觉,是指旅游者对他人的行为、心理及其附属物等现象的整体反映。这里的“他人”是指作为个体的“他人”,包括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其他旅游者;“他人的行为”是指他人的外显活动;“他人的心理”是指他人的内隐活动;“他人的附属物”包括他人的民族、国籍、职业、地位、角色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的知觉
难点旅游知觉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手段
课外学习安排
你是怎样通过表情来观察别人的内心世界的?举例说明知觉中的某个心理定势在生活中的表现。
参考资料
《旅游心理学》,李祝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辽宁科技学院教案
课题名称
第 3章 旅游者的知觉
课次
第( )次课
课时
2
课型
理论(√);实验();实习();、实务();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知觉的内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知觉的含义、途经与影响,了解旅游知觉的研究意义及旅游者对自我、距离的知觉,以便认识旅游者的知觉规律,为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心理依据。
(2)举止
举止是一个人姿态与气度,同样能够表达与反映个体某一方面的真实状况。以体态为例:摇头晃脑,表明十分得意、自信;手舞足蹈,表明高兴、愉悦;捶胸顿足,表明懊悔、痛苦;体如筛糠,表明惊慌、恐惧;点头哈腰,表明恭谦顺从;五体投地,表明崇拜之至。因此,观察举止也是旅游者知觉他人的重要途径。在旅游活动中,游客认为某服务员举止文明规范,是因为他观察到该服务员举止优雅得体,如果某服务员举止轻佻放荡,游客就会认为它不正经、不自重。
二、旅游者对自我的知觉
1、旅游者对自我知觉的含义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有两个层面:一是个体内部意识的自我,即作为主体追求目标的自我,是理想的自我。另一个是呈现于外部世界的自我,即与他人相对的自我,是社会化的自我。一般来说,自我的发展往往经历生理、社会、心理三个不同阶段。
自我知觉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认为:自我知觉是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其实,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心理,还包括自己的生理、行为及其所有物如衣着、名誉、才干等。所以,旅游者对自我的知觉,实际上是旅游者对自己生理、心理、行为及所有物等现象的整体反映。
行为方式也是形成一个人知觉印象的重要途径。“欲知其人,观其所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化结果,人的心理特点必然在其外部行为上有所反应。行为鲁莽,性情暴躁;行为谨慎,细心敏感。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发现某服务员服务行为拖泥带水、丢三落四,会认定他是一个工作不认真的人;相反,如果发现服务人员操作干净利落,娴熟细腻,会认为该服务员是个工作认真的人。
2、旅游者对他人知觉的途径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他人的知觉首先是通过感官去感知对方的言谈举止、神情仪表、行为方式,然后进行深入地了解、判断。所以,观察他人的言谈举止、神情仪表、行为方式,既是知觉他人的开始,也是知觉他人的途径。
(1)言谈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欲之心腹事,但听口中言”。不仅其内容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行为趋向、民族国籍等(通过如实叙述),语音、语调、语速的形式变化也能充分反映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真实状况:语音轻快,表明心情愉快;语调高亢嘹亮,表明情绪激昂;语速急促,表明心里紧张。所以,旅游者常常通过语言知觉他人。在旅游服务接受过程中,服务人员语言清晰得体、纯正悦耳,旅客会有柔和、愉快、亲切之感,并据此做出“服务态度上乘”的判断;反之,服务语言不中听,生硬、唐突、刺耳,旅客会感到很难受,结论自然是“服务态度恶劣”。
旅游者对自我的知觉是随着自我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生理的自我阶段,旅游者自我知觉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体、衣着、所有物等方面及家庭和父母对他的态度上,从而表现出自豪或自卑的自我感情。在社会的自我阶段,其自我知觉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名誉、地位、财产及社会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方面上,从而表现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在心理的自我阶段,其自我知觉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智慧、才干及道德水平等方面上,从而产生出自我优越感等自我体验。
2、旅游者Leabharlann 自我知觉的途径旅游者对自我的知觉除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谈举止、神情仪表、行为方式外,还参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参照自己的理想形象。言谈举止、神情仪表、行为方式之所以成为旅游者自我知觉的途径,原因见前,兹不具述。这里只简要分析一下旅游者自我知觉的另外两条途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的理想形象。
旅游者对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的判断,往往不是单靠某一方面的观察,而是综合观察并联系当时的背景。因为人是复杂的动物,表里不一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单靠某一方面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须综合观察并联系当时的背景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3、旅游者的他人知觉原理与旅游服务
从旅游业的角度看,掌握旅游者对他人知觉的基本规律,是旅游从业人员为旅客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重要前提。旅游者对他人知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观察旅游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神情仪表、行为方式,是旅游者获得旅游服务人员第一印象的重要途径,第一印象的好坏,会极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服务质量的评价。要想为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服务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神情仪表、行为方式: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好话常说”、“好话好说”。二要有规范、自然的举止,站有站相,走有走相。三要善于运用表情,一颦一笑,表现得当。四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接人待物,礼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