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良才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良才学校七年级(上)期末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4题.
1.读图,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
2.图中三点中位置最靠东的点是()
A.A B.B C.C D.A和C
3.图中ABC三点中不考虑日期因素,时间最晚的是()
A.A B.B C.C D.A和C
4.图中所示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016年12月20日,北京白天最高气温为6℃,凌晨气温最低降至﹣5℃,回答5﹣7题.
5.查找某个国家及其首都,选择下列哪种地图较好()
A.世界政区图B.世界地形图C.世界气候图D.世界交通图
6.当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为()
A.﹣1℃B.1℃C.11℃D.﹣11℃
7.从五带划分看,北京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B.南温带C.北寒带D.北温带
8.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其与20°W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条经线是()
A.20°W B.160°E C.160°W D.180°E
9.某地点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则可确定该点肯定位于()
A.东经度B.西经度C.北半球D.低纬度
10.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直线距离为7.2厘米,两地间实地距离为144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1:2000
B.
C.二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
11.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B. C. D.
12.下列地形类型中,符合“等高线闭合且四周高中间低”特征的是()A.山地B.高原C.平原D.盆地
读图,回答13﹣15题.
13.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500米B.1000米C.1500米D.2000米
14.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0米 B.500米C.1000米D.1500米
15.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
A.18℃B.20℃C.24℃D.28℃
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快内部B.大陆内部
C.陆海交界处D.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17.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B.暴风骤雨
C.高温多雨D.东边日出西边雨
18.如图所示天气符号中,表示雨夹雪的是()
A.B.C.D.
19.下列选项中的数据为空气污染指数.四大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A.天津126 B.北京87 C.上海70 D.石家庄437
20.表示人口分布状况通常使用下列哪一指标()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D.城市化水平
2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两极地区B.高山、高原和荒漠地区
C.赤道地区D.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22.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
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
23.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水源充足D.地形崎岖
24.划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差异B.人口的多少C.发展水平差异D.社会制度不同25.下列国家中,既位于亚洲又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中国B.ri本 C.俄罗斯D.德国
二、解答题
26.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②两地区人口都很稠密,共同的原因是.
(2)③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该区:.
④地区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
(3)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以黄色人种分布为主的是,常闻阿拉伯语的地区是.(填序号)
(4)判断以下说法的对与错(用√或×表示)
A.图中所示的区域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B.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
C.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西部是热带沙漠气候而东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D.北极圈以北地区是无人定居区.
27.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丙、丁处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丙;丁
(2)甲山位于乙山的方向,甲山的海拔应在米以上.
(3)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后.
(4)若甲山头到乙山头的图上距离为 3.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约是千米.
(5)暑假期间,石头带领一个探险小组从小河的下游出发,要寻找小河较长的源头(可认为两个),请把路线用笔在图中着重描绘出来.他们需要带较厚的衣服吗?给出石头建议:,并阐述理由:.
28.根据图,完成相关要求.
(1)A处为洲,B为介于两大洲之间的运河.
(2)①、②两点所在的线为(经、纬)线.①点的经度为,按纬度①点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②点位于洋上.
(3)③地的气候状况如右侧图,该地为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可描述为:.气候的两大要素是和.
(4)甲、乙两图表示1月份两地居民衣着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海陆、纬度、地形)因素影响的气候差异有关.此时,乙地为季(季节).2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随纬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或海陆位置)(2)图中A地的气温在℃以上,B点的气温在℃以下.
(3)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联系以下世界地形图,该地主要地形区为.
(4)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
在月.
(5)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洲.
(6)从图中看,世界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穿过地区B.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
C.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D.南极洲周边地区.
30.读“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漫画,完成以下问题.
(1)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2)假设世界人口2010年12月31日总数是70亿,2011年12月31日是70.4亿,那么请计算2011年的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写出计算过程).(3)为漫画取一个你喜欢的名字,除了图上列举的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外,从你切身感受再举出两条:,.
(4)人口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5)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非洲B.大洋洲C.亚洲D.欧洲.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良才学校七年级
(上)期末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4题.
1.读图,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故选:B.
2.图中三点中位置最靠东的点是()
A.A B.B C.C D.A和C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
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由此可判定,图中位置最靠东的点是C.
故选:C.
3.图中ABC三点中不考虑日期因素,时间最晚的是()
A.A B.B C.C D.A和C
【考点】HB:区时的推算.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因此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图中A 点位置最西,时间最晚.
故选:A.
4.图中所示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故选:B.
2016年12月20日,北京白天最高气温为6℃,凌晨气温最低降至﹣5℃,回答5﹣7题.
【分析】
5.查找某个国家及其首都,选择下列哪种地图较好()
A.世界政区图B.世界地形图C.世界气候图D.世界交通图
【考点】2C: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
【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查找某个国家及其首都,选择世界政区图较好.
故选:A.
6.当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为()
A.﹣1℃B.1℃C.11℃D.﹣11℃
【考点】47:气温及其测定方法.
【分析】世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气温的最低值之间的差就是气温日较差.
【解答】解:北京的白天最高气温为6℃,凌晨气温最低降至﹣5℃,该城市当日的气温日较差是6﹣(﹣5)=11℃.
故选:C.
7.从五带划分看,北京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B.南温带C.北寒带D.北温带
【考点】L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分析】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解答】解:从所处的温度带看,北京市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该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
故选:D.
8.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其与20°W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条经线是()
A.20°W B.160°E C.160°W D.180°E
【考点】1A: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 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解答】解: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故B正确.
故选:B.
9.某地点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则可确定该点肯定位于()A.东经度B.西经度C.北半球D.低纬度
【考点】1B: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分析】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 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解答】解: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故选:B.
10.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直线距离为7.2厘米,两地间实地距离为144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1:2000
B.
C.二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
【考点】22: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解答】解:144千米=144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千米,期线段式比例尺为.
故选:B.
11.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B. C. D.
【考点】24:图例和注记.
【分析】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了.
【解答】解:题干中的图例表示的意义:A是铁路;B是水库;C是长城;D是地区界线.
故选:A.
12.下列地形类型中,符合“等高线闭合且四周高中间低”特征的是()A.山地B.高原C.平原D.盆地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解: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读图,回答13﹣15题.
【分析】
13.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500米B.1000米C.1500米D.2000米
【考点】26: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
故选:C.
14.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0米 B.500米C.1000米D.1500米
【考点】26: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500米
故选:C.
15.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
A.18℃B.20℃C.24℃D.28℃
【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从图中得知,如果乙地的气温是24℃,那么,甲地的气温约是:24℃﹣1000米÷100米×0.6℃=18℃.
故选:A.
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快内部B.大陆内部
C.陆海交界处D.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考点】3D: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7.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B.暴风骤雨
C.高温多雨D.东边日出西边雨
【考点】4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高温多雨属于气候,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和东边日出西边雨属于天气.
故选:C.
18.如图所示天气符号中,表示雨夹雪的是()
A.B.C.D.
【考点】42: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分析】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解答】解: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其中A图表示晴天,B图表示雨夹雪,C图表示大雨,D图表示大雨.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9.下列选项中的数据为空气污染指数.四大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A.天津126 B.北京87 C.上海70 D.石家庄437
【考点】44: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分析】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一级,空气质量状况是优,当空气污染指数在51﹣100之间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二级,空气质量状况是良.
【解答】解: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故选:D.
20.表示人口分布状况通常使用下列哪一指标()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D.城市化水平
【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分析】本题为基础性题目,简要分析各选项内容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状况,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根据题意.
故选:B.
2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两极地区B.高山、高原和荒漠地区
C.赤道地区D.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分析】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了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解答】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故选:D.
22.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
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
【考点】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基督教的发源地是巴勒斯坦地区,佛教的发源地是古印度,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西亚的沙特阿拉伯.
【解答】解: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亚洲.
故选:B.
23.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水源充足D.地形崎岖
【考点】6D: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分析】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解答】解: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题意.
故选:D.
24.划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差异B.人口的多少C.发展水平差异D.社会制度不同
【考点】78: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分析】从经济状况看,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
【解答】解: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故选:C.
25.下列国家中,既位于亚洲又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中国B.ri本 C.俄罗斯D.德国
【考点】7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
【解答】解:在亚洲众多的国家中,日本是唯一经济发达的国家.
故选:B.
二、解答题
26.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②两地区人口都很稠密,共同的原因是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2)③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该区:气候寒冷.
④地区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是干旱的荒漠.
(3)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以黄色人种分布为主的是②③,常闻阿拉伯语的地区是④.(填序号)
(4)判断以下说法的对与错(用√或×表示)
A.图中所示的区域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B.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
C.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西部是热带沙漠气候而东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D.北极圈以北地区是无人定居区×.
【考点】4S: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解答】解:(1)①位于亚洲东部,②位于欧洲西部,两地区人口都很稠密,共同的原因是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2)③地区位于北冰洋沿岸,该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④地区位于非洲北部,是干旱的荒漠,人口稀疏.
(3)亚洲东部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以黄色人种分布为主,非洲北部的语言
主要是阿拉伯语;
(4)图中所示的区域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西部是热带沙漠气候而东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北极圈以北地区由因纽特人长期定居.
故答案为:(1)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2)气候寒冷;是干旱的荒漠;(3)②③;④;(4)√;×;√;×.
27.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丙、丁处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丙山谷;丁山脊
(2)甲山位于乙山的正南方向,甲山的海拔应在900米以上.
(3)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缓后陡.
(4)若甲山头到乙山头的图上距离为 3.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约是16.5千米.
(5)暑假期间,石头带领一个探险小组从小河的下游出发,要寻找小河较长的源头(可认为两个),请把路线用笔在图中着重描绘出来.他们需要带较厚的衣服吗?给出石头建议:要带较厚的衣服,并阐述理由:因为寻找小河的源头,需要到较高的山顶,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
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据此可判断,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解答】解:读图可知,(1)丙处、丁处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2)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甲山位于乙山的正南方向;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甲山的海拔应在900米以上.
(3)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等高线先是稀疏,后密集;即陡缓变化状况是先缓后陡.
(4)若甲山头到乙山头的图上距离为3.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约是3.3×5千米=16.5千米.
(5)因为石头带领一个探险小组从小河的下游出发,要寻找小河较长的源头,需要到较高的山顶;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他们需要带较厚的衣服.故答案为:
(1)山谷;山脊;
(2)正南;900;
(3)缓;陡;
(4)16.5;
(5)要带较厚的衣服;因为寻找小河的源头,需要到较高的山顶,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8.根据图,完成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