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孟祺

[摘要]杠杆化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实施了再工业化的政策。

对于美国来说,工业化体现在发展清洁新型能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研发和支持中小企业

发展等方面。目前中国也面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提供了

经验教训和启示: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防止产业空心化和虚拟化;加大创新投入,发展先进制造

业,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重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表现;启示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2X(2012)—06—0160(05)

[作者]孟祺,副教授,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发达国家普遍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去工业化”的进程。西方国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脱离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结果导致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为应对危机和提高就业率,西方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特别是美国,2009年奥巴马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出口倍增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提高就业,关键是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吸引制造业投资,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包括新兴高科技产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回流。根据埃森哲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3的美国大制造商在过去两年中搬迁了工厂,美国为最受欢迎的搬迁目的地。大型跨国企业减少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国2012年上半年吸引FDI同比下降3%就是例证。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跨国企业回流,即使是一般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服装业也开始出现了转移,2012年7月阿迪达斯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工厂。经过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美国制造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出现回升,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9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的11.9%,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也大幅增加。目前,中国为提升产业结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去工业化的过程,导致产业空心化,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为我国提供了经验教训。研究美国的再工业化的政策和具体表现,可以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艾米泰克(1980)首先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概念,美国在20世纪60、70年代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过度消费和投资相对不足两大顽疾,为此他提出重新工业化以解决这些问题。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下降的时候,再工业化总是被提及。针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再工业化就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提供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新设备等等。到90年代,“再工业化”就是产业的结构转型面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要素和产品,以及服务于新市场以新技术创新为主的产业等。2000年以后“再工业化”是通过政府帮助、税收激励、工厂和机器现代化等途径实现的工业和工业社会的复兴。

Gerald.A.Carlino(1989)[1]认为,传统工业竞争力的下降应该依靠发展来解决,即转向高级的服务业,美国冰雪带城市的转型也证实了这一点。传统工业的衰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研究的变化必然淘汰部分落后的产业,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发展会实现财富的快速累积。Kucera,D.和berg(2003)[2]认为,再工业化的保护政策没有必要,

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美国再工业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0YJC790195)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再工业化的意图是保护那些受到国外竞争的产业,将会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这种再工业化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Rick Delbridge(1997)[3]认为,强大的工业经济是发达国家成就的基础,传统工业的衰退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损害,长期影响国际竞争力。Tibor Kis(2011)[4]认为,应该重新组织生产而不是放弃工业,因此对于传统工业基地不应该转向服务经济,而是应该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工业生产,比如法国洛林地区。还有观点认为,传统工业基地的转型必须确保对本国福利的冲击以及产业转移引起的来自于外部的竞争降低到最低限度。

传统工业工人的失业不利于选举政治的需要,政府需要实施再工业化,关键是实施的路径和手段,再工业化是建立在市场之上的政策手段还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的政策工具。F.Tre-genna(2009,2011)[5,6]反对取代市场机制的再工业化,反对集中措施,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联合只会对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和扭曲。应该实行自由贸易。强调再工业化是产业结构面临高附加值、知识密集要素和经济衰退的结构性因素,以及战后大量产业同时进入成熟期和市场饱和阶段所需要的转型,因此传统产业的过剩生产力和缺乏竞争力不仅仅是由于短暂的宏观经济约束和传统产业的高结构性成本,还由于需求模式和技术转换。因此,政策、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产业、科学技术基础的有效结合。他们强调新技术企业之间联系的必要性,这些企业在产品周期的早期阶段具有突出的作用,在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二、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表现

实行“再工业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转变就能够完成,美国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制造企业难以消化高额的利息和技术创新的巨大投资花费。为了保证“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推出了一些相互配合的政策和措施,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力图加快相关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从政策层面上看,美国制造业回暖是奥巴马政府直接干预制造业转型、推进税务改革、推出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帮助美国企业争夺出口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融资等激励举措,以及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等战略决策的积极成果。

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美国的再工业化,并不是在有所制造行业以面面俱到的方式进行,而是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在分析美国所有制造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美国选定了“先进制造业”作为其制造业复兴的主要突破口。具体而言,“先进制造业”包括精密仪器、先进材料、新能源、运输工具以及电子产品等行业。这些行业产品附加值高,技术要求强,不仅是美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也能为美国民众提供高报酬收入。而对纺织、服装、家具和鞋类等“生活型制造业”以及矿业、钢铁生产以及造纸等“资源消耗型制造业”,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资金支持,只是通过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其加以适当保护。

美国政府不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抚慰方案,其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维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美国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开辟能源独立的新路径。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尤其重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美国能源部选择了局部新能源制造企业予以资助,扩大规模,拉动就业。美国还加快发展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实现对医疗信息化、智能电网、教育和宽带的支持。美国正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其核心目标即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保证在21世纪能够继续坚持全球竞争优势。

2.鼓励科技创新,鼓励研发创新支持工厂回迁

与扩大制造业出口市场相应,鼓励研发和创新,突出美国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产品的领先地位,也是美国推进“制造业复兴”的重要举措之一。美国制定了高新制造业鼓励发展计划,鼓励企业、大学及政府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帮助美国重夺全球尖端科技制造业(包括生物技术、机器人及纳米技术)的领先地位。

美国的教育政策也体现了对再工业化的重视。美国联邦政府增大了对大学的理工科教育重视程度,增加更多经费设立理工科的奖学金以缓解工程师不足的情况。美国政府还专门制定了针对产业工人的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并为美国的制造业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3.促进出口,促使中国等新兴国家开放市场,同时加大贸易保护力度

美国制定了国家出口战略,计划5年内实现出口翻番的目标。由于美国服务贸易的最大市场在欧洲,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需求不足,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当前对于高端服务业的需求,不足以支撑美国出口倍增雄心,美国只能寄希望于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美国的出口战略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三大方面扶助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首先,政府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其次,政府将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出口融资;再次,通过强化贸易规则消除海外市场贸易壁垒。美国的策略还包括弱势美元政策,尽管美国宣称为促进出口不会实行保护主义,不会限制进口,也没有美元贬值的秘密计划。但美国出口之所以能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元贬值推动。此外,美国还强化贸易规则,实施贸易保护,主要针对中国,要求中国开放市场,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确保所谓美中贸易关系对等。例如,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双反调查或裁定就涉及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应用级风电塔产品、纺织品、钢铁、铝、轮胎、柠檬酸及柠檬酸盐、

161

2012年第6期

经济体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