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 -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读后感

本书从“治党”这一特定的角度,“为我们展现出近代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角力中,国民党之所以惨败的原因。”使我们了解到中共赢得最终胜利,并不是简单地是因为“代表最先进的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等。党派角力斗争中的真实情况要复杂的多,我们不能以胜败来定是非功过,也不能以输赢来判定正义与否,而应客观公正的看待过去,深入地研究过去的人、与事。

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开始,党治开始存在了隐患,“改组后的国民党组织的实际形态和制度形态之间可能存在着性党的差异。”而孙中山没有处理好的另一个问题是“权力继承问题”,孙中山无疑是为国民党建党付出巨大贡献的第一代领导人,却在去世后,因为党魁继承问题引起了权力之争。于是,拥有军权的蒋介石通过武力手段而成为了领导人,从其上位方式来看,就为其以武力独裁统治政党而奠定了基础。在建国统一的过程中,国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是伴随着清党反共同时进行的。清党的普遍写照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不少奸诈小人,乘此机会,公报私仇,滥杀无辜,如文中所说“在这场清党运动中,国民党内被淘汰、受打击的,主要是一批最有理想与对革命真正抱有热情的人。”于是,在建国之初,国民党就在清党运动中,大伤元气,党的纯洁性遭到极大破坏,意识形态极度混乱,民心亦受到大大流失。同时,与共产党结下深刻的仇恨。

国民党执政后,党治亦是失败的。国民党已经成为成分复杂的党派,包括“军阀、地主、资本家、农民等等。”政治妥协的后果是,国民党想要迎合国内各大阶层,却又无法满足各种利益需求。矛盾、两难的情况产生的是“缺乏可靠的民众与阶级基础。”无民心可言。另外,中央的派系斗争使得党统濒于破裂;地方上党政分离,党权衰落,使得地方与党离心力渐大。但是,让国人极度诟病的国民政府却在中国统治了长达22年之久,这种现象发人深思。抗日战争是双刃剑,既为国民党的对头-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发展壮大、赢得民心的机会,同时,其在战争过程中的抵抗为其挽救了统治。另外,蒋介石“重军轻党”,“党治与军治相为表里的体制,并非仅指蒋介石个人军事独裁,而是贯穿于整个国民党执政时期从中央至地方的一种政治体制。”在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其抗衡之前,国民党的统治还是相对稳定的。

“国民党的危机在其执掌全国政权之初就已展露无遗。”其党治问题在时局动荡中一步步的暴露与恶化,国民党终在其军事力量被极大消灭的时候被共产党所取代。与其说其被对手打败,不如说是被自身而打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