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牛熊周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牛熊周期之我见

李剑

一些朋友问我:中国股市二十年来经历过多少个牛市和熊市?现在正处在哪一个阶段?我答:四次牛市,四次熊市;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五次牛市的酝酿期。仅供参考。

说仅供参考,是因为这又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们各有各的分法,有说七次牛市七次熊市的,有说八次牛市八次熊市的,也没什么不可以。

我的“四分法”首先是力求简单,避免太小而造成的繁琐;其次是依据两条重要的标准:每次上证指数大盘行情持续到创新高见顶才算大的牛市,而调整幅度必须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才算大的熊市。另外,时间长短不是标准。

第一次大牛市从1990年12月29日100点起步,到1992年5月26日的1429点结束。历时近一年半,上涨幅度13倍。背景是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开放,股票稀少,原始股股本极小而且股价相对便宜,巨大的赚钱效应刚刚被人们所认识,无知者无畏;同时又有上海交易所最后几天的放开涨停限制的刺激。见顶后由1429点调整到1992年11月17日387点,历时半年,下跌幅度73%。是第一次大熊市。

第二次大牛市从1992年11月17日387点,上涨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9点结束。历时仅三个月,上涨幅度整3倍。背景与第一次基本相近。见顶后由1559点调整到1994年7月29日的326点,历时近一年半,下跌幅度79%,是第二次大熊市。

第三次大牛市从1994年7月29日的326点,上涨到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结束。历时近七年(期间有几次重要的起落,有些虽然创下新高,但调整幅度不大;有些虽然调整很大,但未创下新高。有些朋友把它们又细分为几次牛熊。),上涨幅度近6倍。背景最初是宏观调控到位,经济重新启动,企业大发展和香港回归,国家形势全面向好;继而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网络股的浪潮催动;最后是中国股市庄家的极度疯狂。见顶后由2245点调整到2005年6月6日的998点,历时四年,下跌幅度56%,是第三次大熊市。

第四次大牛市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结束,历时两年四个月,上涨幅度5倍。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加速期和丰收期,上市公司业绩空前提升;同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长期的低息环境下透支了未来,在房地产、基本建设、金融创新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极大的泡沫。见顶后由6124点调整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历时一年,下跌幅度73%。是第四次大熊市。

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至今,是第五次大牛市的初期,不管目前有多少艰难险阻,最终将突破6124点。但突破后到哪一个点位嘎然而止、历时多少年、上升幅度多少,这三个问题现在一概不知。何况从2008年10月的1664点至今是不是第五次牛市的初期,目前还是一个不能确认的问题,容易引起争议。如果下一步会跌破1664点,那就说明第四次大熊市还未结束,我们现在还处在第四次大熊市之中。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不认为世界金融危机的余震会超过主震,更不认为中国的问题象西方那样严重,因此也不认为下一步会跌破1664点。我相信基本面不支持跌破那个点位,所以才会做上述的划分。如图:

由此可以发一点议论:判断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是最难的事情,是预测的范围,意义不是很大。我以前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股市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我们只知道未来的山峰更高,却总不知道现在正处在哪一座”,就是讲的这一道理。现在的东西需要让时间来检验。模糊地度量大盘的高低,把更多精力放在又好又便宜并且能够超越牛熊周期的优秀个股上面,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总结过往牛熊交替的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这么二条:一,时间上并无规律;大体上循环周期逐渐延长;二,空间上总体向上,给长期投资优秀企业的朋友们以极大的支持;但由于股权分置以及市场治理不严、股民不够成熟等原因造成的股市暴涨暴跌,加上逃不掉的经济周期,又为喜欢炒作波段、高抛低吸的朋友们提供了强大的理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解中国股市过往的牛熊交替总归有重要的意义。读史使人明智。阅读象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这样的优秀现代经济史书,认真分析和反思每次牛市和熊市产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定能使人豁然开朗,发人深省,收益良多。具体而言,股民特别是老股民,检讨自己在历次牛熊市的得失,相信人人都会感慨万千: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不仅不会做反,还要表现得好一点。至少,回顾历史,人还会变得可爱和天真。就象2001年网络股破灭后美国硅谷一辆汽车屁股后面所贴:“上帝呀,再给一个泡沫吧”。

本文为2011年10月16日<北京晚报>所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