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13-06-08T15:58:14.640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3月供稿作者:刘锦林
[导读] 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必须依靠语文。
刘锦林
(贵港市港北区武乐乡中心学校广西贵港 5371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杨再隋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到:“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不是虚伪的生活;师生是生活中真实的人,不是戴着面具的人,是真心真意、有真情实感的人。儿童应是本真的儿童,是生活中的儿童,是天真烂漫、幼稚可爱的儿童。教师应是本色的教师,教学拒绝‘作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应是生活化的话语,动作表情应是生活化的动作表情。”
可见,“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尺宽的讲台,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教室里,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生物角、科技角,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美丽的盆花、种子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玩具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此外,课堂还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分阶段分主题进行布置,如“春色满园”、“夏日蛙鸣”、“硕果累累''、“雪花飞舞”,乃至“一家商场”、“一辆火车”等。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尽管现在的教材编写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相对贫乏,我们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2.1引导观察,认识生活;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猫》一文,猫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了解猫特点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了解猫的性情、脾气等,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火烧云》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天空中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2参与生活,丰富内容;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智慧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用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中去学习语文,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第六册《自选商场》一文之前,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自商场,认识5个商品名称。孩子们听了这项作业,热情都很高,自主学习动机马上被激活了。晚上,他们都兴致勃勃和父母一起去逛超市、认名称。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们都急于交流:“我昨天在自选商场里买了吃的,还认了好多生字呢!”“我也是,我不仅认识了食品名称,我还认识了许多学习用品的名称!”“还有我……”甚至有学生把商品包装袋拿出来,展示他认识的生字。的确,生活是一座“富矿”,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
2.3唤醒生活,丰富内涵;教学不应是简单的告知、传递、赠送,而应是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有效诱发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丰富了语文内涵。比如我在教《庐山云雾》时,首先通过自己讲述旅游的景点及感受,唤起学生对曾游览过的风景点的回忆。这时,我顺水推舟:“同学们去过庐山没有?想不想去,那我们今天就去游览。”学完了本篇课文,学生会对庐山充满向往,趁此机会,我向学生提出一个沟通生活与语文学习的问题:“你们都曾经到过不少地方,还有些同学到过名山,那你们能不能把你们把以前游览过的地方的美景讲述出来与大家分享呢?”于是,学生纷纷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一路看到的美景描述出来。讲述过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游览记录下来,这时,一篇篇的游记,一篇篇绝妙的美文,在学生的笔下生成了。
2.4融入生活,解决问题;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必须依靠语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招领启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一天早上,一个学生在校门外拾到一个钱包,将钱包交给了他,他在一上课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学生,问学生该怎么办?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写“招领启事”能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写“招领启事”的意义,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接下来就开始教学“招领启事”的写法,让学生开始写招领启事。这时的学生完全是出于为了帮助捡到东西的同学的忙,所以学得都很投入,写得都很认真,而完全没有枯燥的学习的感觉。写完后,选择好的同学的作品张贴于校门外合适的地方。过了几天,于老师又对同学们说,这个失主看到同学们写的“招领启事”后领回了东西,非常感激,他想写一封感谢信,但不知道怎么写,想请同学们帮助,于是又展开了“感谢信”的教学。学生们学得有滋有味。
又如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商店有了新产品,可以让学生编广告词;学生面临毕业,让学生学写毕业赠言;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
3.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3.1模拟场景,再现生活;如复述课文,如果只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情境(说给老师听,自己练说,同学间互说等),教学组织形式显然比较单调,不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更谈不上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稍作调整,引进生活中父子俩讲故事的情境,复述由一人独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