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水资源及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课题:【水资源及可持续发展】
小组成员:王杨(组长121111)、王欢欢(121111)、
刘改宁(123112)、叶丽丽(123112)、
潘帅帅(121111)
文献查找及小结:王杨、王欢欢、刘改宁、叶丽丽
内容总结:王杨、潘帅帅
PPT制作及讲解:潘帅帅
关键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面临的形势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轴心地带。但是,长江流域也面临着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很好地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其今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长江流域无论是当前在全国的作用和地位所表现的重要性,还是从可持续发展预测的未来优越性,都表明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蕴和后劲。保护长江的水资源不仅是流域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跨流域调水的需要,决不能把污水调往北方。所以保护长江水资源是一个关系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长江流域无论是当前在全国的作用和地位所表现的重要性,还是从可持续发展预测的未来优越性,都表明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蕴和后劲。
一.长江的水资源现状和主要问题
1.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横跨我国西中东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降水较充沛,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各江河之首,人均占有量2326立方米,耕地亩占有量215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70%。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有一定限度。
2.长江流域水污染:水污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未能理想地发挥水环境的多功能。2007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257.3亿(不含太糊),入河量为199.2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6122,61.5,23
3.4,320万吨。湖(库)水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局部污染较严重,干流城市江段岸边水域水质较差。长江流域的水污染,发生在攀枝花以下3 600km的河段内,主要是工业集中的城市江段。
3.调水量大影响本流域可持续利用
由于长江流域是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跨流域调水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源区所在河流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形成较大压力,需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还很粗放、节水管理与节水技术还较落后,用水效率不高,加重了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治污压力。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海平面上升,河口地区咸潮入侵将加剧,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可能增加,水资源安全保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将面临巨大压力。
二.全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面临21世纪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的水资源能否支持将来16亿人口的食物供应?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的洪水、缺水和水质污染都成了不容小视的问题。
引出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环境的最重要支撑,也是人类社会及其经济活动发展中重要的因素。为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寻找一条能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持续不断的道路。
长江流域辖四川、重庆(上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中游),以及浙江、江苏、上海(下游)9省市,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
展,对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新阶段和新模式,是对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和革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一种可恢复和可更新的再生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持系统之一,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短缺问题,它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处理水资源的供需问题时,应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以防止处理不当导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引发生命支持系统的破坏。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理论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水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具体应用,其中合理配置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技术手段,承载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结论。也就是说,水资源只有在进行了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之后才是可持续的,反之,要想使水资源开发达到可持续,必须进行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
按照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解释,可持续发展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开发不允许破坏地球上基本的生命支撑系统,即空气、水、土壤和生态系统;第二,发展必须是在经济上可持续的,即能从地球自然资源中不断的获得食物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与环境;第三,要求建立国际间、国家、地
区、部落和家庭等各种尺度上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系统,以确保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合理配置,共同享受人类发展与文明,减少贫富差距。(据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夏军先生“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与展望”)
水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夏军先生的关于“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与展望”有如下定义:“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即人们常说的探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良性循环。”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流域或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户之间进行科学配置。
在我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更具有紧迫性。其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严重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存在着用水竞争性;三是部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导致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经济、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