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放射损伤的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出现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与病情和受照剂量密切相关。 照后数小时至1天内,白细胞可升高至10×109/L以上或仅轻度减
少;受照剂量在4Gy以上者,白细胞升高明显,照后24∼48小时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假 愈 期(1)
照后4∼18天,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 机体造血功能损伤继续:
性腺损伤
性腺对射线非常敏感,大剂量照射后生 精细胞分裂停止,出现核固、核溶、空 泡等。
卵巢病变不如睾丸显著,可见卵泡数减 少,卵泡生长受影响。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临床表现
1. 放射损伤范围广、可波及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 临床表现复杂。
2. 损伤与射线剂量、剂量率、种类、面积以及照 射部位的敏感性与修复能力有关。
定义(definition): 机体在短时间内(数秒或数日内)受
到1Gy以上剂量照射而引起的全身性 疾病。
骨
髓
型
急
性
肠
放
10~50Gy
射
型
病
脑
型
骨 髓 型
急
性
肠
放 10~50Gy
射
型
病
脑
型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初期 假愈期 极期 恢复期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Bone marrow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受照后几天内,出现乏力、头昏、轻度恶心和食 欲减退、腹泻,不发生脱发、感染和出血。
部分患者于照后1∼2天白细胞一过性升高。血小 板和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白细胞质变有时表现 核固缩和核棘突。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中度和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分别为2∼4Gy和4∼6Gy。 中度和重度病程都有明显的阶段性,
仅程度有别。 主要表现是造血功能障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初期
一般在照后4天内出现症状,持续4∼5天。
照后4小时内可出现乏力、头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亦有心悸、出汗、失眠和发热等临床表现。呕吐常持续1天,而 恶心和食欲不振可持续1∼3天。有的患者出现口唇肿胀、面部潮 红、眼结膜充血等局部体征。部分病人出现腮腺肿大和痛疼。
七、出生前受照对胎儿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两种对脑的生长和发育的 明显影响,即严重的智力迟钝和小头 症。
辐射的远后效应和随机效应
确定性效应一般都发生在受照个体身上, 因此都是躯体效应,而随机性效应可以 是躯体效应,例如辐射诱发癌症,也可 以是遗传效应。辐射的随机性效应,一 般发生在受照射后晚期,属于远后效应。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2.促进已吸收的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
同位素稀释法:如服用稳定性碘制剂 离子竞争法:服用普鲁士蓝阻止137铯从肠道
吸收的根据就是利用离子交换和离子竞争原理, 使铯离子与铁离子相互交换形成难溶性的亚铁 氰化铯。 代谢调节法:利用抗甲状腺制剂如硫氧嘧啶、 他巴唑等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用氯化铵与高 钙饮食并用,排锶效果更好。
续至照后15∼25天,极重度者一般只延续至照后10天左右。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极期
照后18∼34天,是最严重阶段。 极期来临征兆:明显自觉症状、白细胞数降至
2×109/L左右、皮肤或粘膜出现细小出血点和 明显脱发 极期标志:出现发热、再度呕吐和食欲不振及 皮肤粘膜明显出血,极期来临越早,提示病情 越严重。 中度患者可全部存活;重度患者积极治疗可能 存活。
一、电离辐射的原初作用
x射线或γ射线作用于物质时,通过光电
效应、康普顿散射及电子对产生等三种 主要过程损失能量,生物体内的原子和 分子接受能量发生电离或激发;这些原 子和分子变得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反应, 形成自由基。自由基迅速扩散,并与关 键的生物分子相作用,形成分子损伤。
二、DNA的辐射损伤与修复
辐射的致癌效应
1.白血病 2.甲状腺癌 3.乳腺癌 4.肺癌
辐射的遗传效应
、辐射对生物体生殖细胞内遗传物质 的损伤,主要是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 体畸变。其后果可能在子一代中表现 出各种先天性畸形,也可能在以后的 许多世代中出现。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一、医学处理原则
二、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辐射诱发的效应,呈 现在受照着本人身上的称为躯体效应;表现在受 照着后代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
三、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可察觉的损伤与 随机的癌变和遗传效应)
辐射的确定性效应
一、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性腺是人体对辐射较敏感的器官。睾丸组织中 最敏感的是早期分化的精原细胞。0.15Gy就有 严重的杀伤,若剂量超过3-5Gy,则会引起永 久性的绝育。
假 愈 期(2)
受照剂量大于2Gy的患者出现头皮胀痛、脱发。重度放射 病或头部受到较大剂量照射时,于照后1-2周内头发可全脱 落。脱发开始时间及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明显相关。身体 其他部位毛发可脱落。
血细菌培养可出现阳性,细菌多来自上呼吸道的革兰氏阳 性球菌。
假愈期的长短是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度病例的假愈期可延续至照后20∼30天,重度病例则延
三、对晶状体的影响
电离辐射引起眼晶体混浊,统称为放射 性白内障。
四、对皮肤的影响
一般认为,发生红斑和干性脱皮的阈剂 量是3-5Gy,在受照射后3周出现症状。 受到20Gy以上剂量照射,会出现湿性脱 皮,受照后一个月出现水泡,受到50 Gy 以上的照射,可发生组织坏死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极期
极期
造血功能障碍 出血 感染
其它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极期
出血
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突出表现之一。
特点:发病率高、范围广、程度重。以胃肠道、 泌尿道出血最明显,其它器官如心包膜、肠系膜、 心肺、淋巴结等均可出血。
卵巢中成熟的卵母细胞是最敏感的细胞。两侧 卵巢受到的剂量超过0.65-1.50Gy时可引起短 时间的不育,剂量不超过2-3Gy,存活的未成 熟的卵母细胞还能恢复,但超过此值将会引起 永久性绝育。
二、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造血系统是增殖活跃,细胞更新频繁的 组织,对辐射高度敏感。在射线对人的 整体损伤中,造血系统的变化有着特别 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损伤和恢复与临 床病症的发展和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促进造血系统的重建又是急性放射病 治疗的关键。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3.对受到内污染者的医学处理要及时、 正确和适当
所谓及时是指对于必须给予医学处理 的内污染人员,在不违反急救原则的前提 下,应尽早的给予内污染防治措施,以保 证疗效。因为许多措施(如用稳定性碘制 剂,阻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用螯 合剂加速体内锕系核素的排出)一旦失去 早期用药时机,防治效果便会大大降低甚 至无效。
地变化是有丝分裂迟延,增殖减慢,甚至停止。 2、辐射对染色体的效应 细胞受电离辐射的作用后的另一显著效应是染
色体结构的改变,称为染色体畸变。 3、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 细胞受辐射严重损伤而又未能充分修复的最终
结局便是死亡。
辐射效应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辐射效应的分类
一、早期效应与远后效应(也称近期或急性效 应,指照射后几天或几周出现的效应;如果效应 在照后数月至几年才表现出来称为远后效应。)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螯合促排法: 用螯合剂将进入体内的放 射性核素螯合成可溶性化合物,以减少 该核素在体内的蓄积并提高排出速率的 方法。
洗肺法 : 利用纤支镜从人体呼吸道内洗 出难溶性的有潜在危害数量的极毒性放 射性核素的方法。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1.预防为主 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指导公众做好呼吸道防护。组
织公众预防性的服用KI;对食品和水实施监测;从严 重的放射性污染区撤出居民等。 2.救生第一 对于既有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又受其他致死性作用因 素损伤的人,医学处理的原则是救生第一(如:止血、 心肺复苏、骨折包扎,中毒急救等),然后再处理放 射性内污染问题。
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值进行性下降 一般在照后7∼12天白细胞降至第一个最低值, 随后出现暂时性回升,回升的数值与受照剂量 和病情有关 血小板下降较白细胞缓慢,中度放射病在照后 2周血小板下降至60×109/L以下,重度放射 病可降至30×109/L以下
红细胞变化不明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核辐射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可能类型
1.核反应堆事故;* 2.临界事故;* 3.放射源失控事故;**** 4.核设施受袭;* 5.“脏弹”恐怖袭击;** 6.放射性核素布放。*
核能 火力
锅炉
反应堆 蒸汽
汽轮机 发电机
输变(送)电
核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损伤原理
在发生核辐射事故时,人员有可能受到辐 射损伤。辐射是一种特殊的致伤因素,它 作用于机体,产生一种能量传递和沉积过 程。从局部能量沉积到整体损伤发生、发 展之间存在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最终的 生物效应是一系列物理事件和化学转化以 至引起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结果。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哺乳动物细胞核 中最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具有复制和转录 的功能,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 给子代细胞;通过转录、翻译,按基因的 遗传信息合成生命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蛋白。 因此当DNA受到损伤时必然会引起细胞增 殖、生长、分化和遗传性能的异常。
三、辐射对细胞的效应
1、辐射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增值中的细胞受电离辐射作用后,第一个显著
所谓适当性是指内污染人员采取医疗措施与否 应视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量而定,还应权衡措施 的利弊。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二、医学处理措施
1.阻止放射性物质吸收并加速排出 阻止放射性物质从人体最初受到污染的
部位吸收人体。可采用机械法如:鼻腔 冲洗、鼻咽腔含漱、洗胃、灌肠、皮肤 洗消、伤口清创等。生理方法:催吐、 打喷嚏、咳嗽。药理法:服用阻吸收剂、 缓泻剂、血管收缩剂等。
消化系统也属于对辐射较敏感的组织, 尤以小肠上皮的敏感性最高。当人体受 到10 Gy以上剂量照射时,小肠损伤是决 定病程发展的主要基础。
六、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时期正是各个组织积极生长的时 期,在此时期受到照射,可以出现辐 射的有害反应,通常是产生较严重的 影响,如生长发育受阻,器官功能紊 乱,内分泌缺陷及其后遗症。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以病情轻重可分:
轻度:100-200 cGy ,造血损伤轻,症状不多, 无死亡
中度:200-400 cGy ,造血中度损伤,症状较 多,有死亡
重度: 400-600 cGy ,造血严重抑制,症状多、 重,大部死亡
极重度:>600 cGy ,造血严重抑制或不能恢 复,症状多、重、早。极少成活。
造血系统>性腺>腹部 > 盆腔 > 头部 > 胸部 > 四肢
3. 有明显的阶段性,骨髓型最典型。 4. 与机体健康状况、性别、年龄有关。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照射剂量一般定为1∼2Gy,亦有极少部分病人受 照剂量不足1Gy则被确诊为轻度放射病。
临床症状少而轻,约有1/3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 病程的阶段性不明显。
病理(Pathology)
急性放射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患, 病理变化多种多样,病变广泛复杂, 可累积全身各器官系统。
以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为例阐述其病 理变化
造血功能障碍
是骨髓型放射损伤的根本改变。 造血组织对射线很敏感,骨髓细胞中以
处于细胞周期的造血干、祖细胞为最敏 感,其各系统细胞敏感性顺序:淋巴>幼 红>幼单>幼粒>巨核。 幼稚细胞被照后,细胞有丝分裂受抑制, 细胞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如核固、 核溶、核碎、中毒颗粒等,骨髓可呈现 造血衰竭状态。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所谓正确性是指对内污染人员所采取的措施, 要根据核素的类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入 途径和时机而定,要有针对性。例如,对于刚 刚摄入的放射性核素,在尚未吸收之前(摄入4 小时之前)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措施以减 少胃肠道吸收量。特异措施则应用于适当对象, 如用KI阻止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服用普鲁士 蓝阻止放射性铯从胃肠道吸收、服褐藻酸钠阻 止放射性锶从胃肠道吸收等。
少;受照剂量在4Gy以上者,白细胞升高明显,照后24∼48小时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假 愈 期(1)
照后4∼18天,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 机体造血功能损伤继续:
性腺损伤
性腺对射线非常敏感,大剂量照射后生 精细胞分裂停止,出现核固、核溶、空 泡等。
卵巢病变不如睾丸显著,可见卵泡数减 少,卵泡生长受影响。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临床表现
1. 放射损伤范围广、可波及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 临床表现复杂。
2. 损伤与射线剂量、剂量率、种类、面积以及照 射部位的敏感性与修复能力有关。
定义(definition): 机体在短时间内(数秒或数日内)受
到1Gy以上剂量照射而引起的全身性 疾病。
骨
髓
型
急
性
肠
放
10~50Gy
射
型
病
脑
型
骨 髓 型
急
性
肠
放 10~50Gy
射
型
病
脑
型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初期 假愈期 极期 恢复期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Bone marrow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受照后几天内,出现乏力、头昏、轻度恶心和食 欲减退、腹泻,不发生脱发、感染和出血。
部分患者于照后1∼2天白细胞一过性升高。血小 板和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白细胞质变有时表现 核固缩和核棘突。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中度和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分别为2∼4Gy和4∼6Gy。 中度和重度病程都有明显的阶段性,
仅程度有别。 主要表现是造血功能障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初期
一般在照后4天内出现症状,持续4∼5天。
照后4小时内可出现乏力、头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亦有心悸、出汗、失眠和发热等临床表现。呕吐常持续1天,而 恶心和食欲不振可持续1∼3天。有的患者出现口唇肿胀、面部潮 红、眼结膜充血等局部体征。部分病人出现腮腺肿大和痛疼。
七、出生前受照对胎儿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两种对脑的生长和发育的 明显影响,即严重的智力迟钝和小头 症。
辐射的远后效应和随机效应
确定性效应一般都发生在受照个体身上, 因此都是躯体效应,而随机性效应可以 是躯体效应,例如辐射诱发癌症,也可 以是遗传效应。辐射的随机性效应,一 般发生在受照射后晚期,属于远后效应。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2.促进已吸收的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
同位素稀释法:如服用稳定性碘制剂 离子竞争法:服用普鲁士蓝阻止137铯从肠道
吸收的根据就是利用离子交换和离子竞争原理, 使铯离子与铁离子相互交换形成难溶性的亚铁 氰化铯。 代谢调节法:利用抗甲状腺制剂如硫氧嘧啶、 他巴唑等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用氯化铵与高 钙饮食并用,排锶效果更好。
续至照后15∼25天,极重度者一般只延续至照后10天左右。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极期
照后18∼34天,是最严重阶段。 极期来临征兆:明显自觉症状、白细胞数降至
2×109/L左右、皮肤或粘膜出现细小出血点和 明显脱发 极期标志:出现发热、再度呕吐和食欲不振及 皮肤粘膜明显出血,极期来临越早,提示病情 越严重。 中度患者可全部存活;重度患者积极治疗可能 存活。
一、电离辐射的原初作用
x射线或γ射线作用于物质时,通过光电
效应、康普顿散射及电子对产生等三种 主要过程损失能量,生物体内的原子和 分子接受能量发生电离或激发;这些原 子和分子变得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反应, 形成自由基。自由基迅速扩散,并与关 键的生物分子相作用,形成分子损伤。
二、DNA的辐射损伤与修复
辐射的致癌效应
1.白血病 2.甲状腺癌 3.乳腺癌 4.肺癌
辐射的遗传效应
、辐射对生物体生殖细胞内遗传物质 的损伤,主要是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 体畸变。其后果可能在子一代中表现 出各种先天性畸形,也可能在以后的 许多世代中出现。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一、医学处理原则
二、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辐射诱发的效应,呈 现在受照着本人身上的称为躯体效应;表现在受 照着后代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
三、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可察觉的损伤与 随机的癌变和遗传效应)
辐射的确定性效应
一、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性腺是人体对辐射较敏感的器官。睾丸组织中 最敏感的是早期分化的精原细胞。0.15Gy就有 严重的杀伤,若剂量超过3-5Gy,则会引起永 久性的绝育。
假 愈 期(2)
受照剂量大于2Gy的患者出现头皮胀痛、脱发。重度放射 病或头部受到较大剂量照射时,于照后1-2周内头发可全脱 落。脱发开始时间及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明显相关。身体 其他部位毛发可脱落。
血细菌培养可出现阳性,细菌多来自上呼吸道的革兰氏阳 性球菌。
假愈期的长短是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度病例的假愈期可延续至照后20∼30天,重度病例则延
三、对晶状体的影响
电离辐射引起眼晶体混浊,统称为放射 性白内障。
四、对皮肤的影响
一般认为,发生红斑和干性脱皮的阈剂 量是3-5Gy,在受照射后3周出现症状。 受到20Gy以上剂量照射,会出现湿性脱 皮,受照后一个月出现水泡,受到50 Gy 以上的照射,可发生组织坏死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极期
极期
造血功能障碍 出血 感染
其它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极期
出血
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突出表现之一。
特点:发病率高、范围广、程度重。以胃肠道、 泌尿道出血最明显,其它器官如心包膜、肠系膜、 心肺、淋巴结等均可出血。
卵巢中成熟的卵母细胞是最敏感的细胞。两侧 卵巢受到的剂量超过0.65-1.50Gy时可引起短 时间的不育,剂量不超过2-3Gy,存活的未成 熟的卵母细胞还能恢复,但超过此值将会引起 永久性绝育。
二、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造血系统是增殖活跃,细胞更新频繁的 组织,对辐射高度敏感。在射线对人的 整体损伤中,造血系统的变化有着特别 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损伤和恢复与临 床病症的发展和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促进造血系统的重建又是急性放射病 治疗的关键。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3.对受到内污染者的医学处理要及时、 正确和适当
所谓及时是指对于必须给予医学处理 的内污染人员,在不违反急救原则的前提 下,应尽早的给予内污染防治措施,以保 证疗效。因为许多措施(如用稳定性碘制 剂,阻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用螯 合剂加速体内锕系核素的排出)一旦失去 早期用药时机,防治效果便会大大降低甚 至无效。
地变化是有丝分裂迟延,增殖减慢,甚至停止。 2、辐射对染色体的效应 细胞受电离辐射的作用后的另一显著效应是染
色体结构的改变,称为染色体畸变。 3、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 细胞受辐射严重损伤而又未能充分修复的最终
结局便是死亡。
辐射效应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辐射效应的分类
一、早期效应与远后效应(也称近期或急性效 应,指照射后几天或几周出现的效应;如果效应 在照后数月至几年才表现出来称为远后效应。)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螯合促排法: 用螯合剂将进入体内的放 射性核素螯合成可溶性化合物,以减少 该核素在体内的蓄积并提高排出速率的 方法。
洗肺法 : 利用纤支镜从人体呼吸道内洗 出难溶性的有潜在危害数量的极毒性放 射性核素的方法。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1.预防为主 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指导公众做好呼吸道防护。组
织公众预防性的服用KI;对食品和水实施监测;从严 重的放射性污染区撤出居民等。 2.救生第一 对于既有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又受其他致死性作用因 素损伤的人,医学处理的原则是救生第一(如:止血、 心肺复苏、骨折包扎,中毒急救等),然后再处理放 射性内污染问题。
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值进行性下降 一般在照后7∼12天白细胞降至第一个最低值, 随后出现暂时性回升,回升的数值与受照剂量 和病情有关 血小板下降较白细胞缓慢,中度放射病在照后 2周血小板下降至60×109/L以下,重度放射 病可降至30×109/L以下
红细胞变化不明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核辐射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可能类型
1.核反应堆事故;* 2.临界事故;* 3.放射源失控事故;**** 4.核设施受袭;* 5.“脏弹”恐怖袭击;** 6.放射性核素布放。*
核能 火力
锅炉
反应堆 蒸汽
汽轮机 发电机
输变(送)电
核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损伤原理
在发生核辐射事故时,人员有可能受到辐 射损伤。辐射是一种特殊的致伤因素,它 作用于机体,产生一种能量传递和沉积过 程。从局部能量沉积到整体损伤发生、发 展之间存在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最终的 生物效应是一系列物理事件和化学转化以 至引起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结果。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哺乳动物细胞核 中最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具有复制和转录 的功能,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 给子代细胞;通过转录、翻译,按基因的 遗传信息合成生命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蛋白。 因此当DNA受到损伤时必然会引起细胞增 殖、生长、分化和遗传性能的异常。
三、辐射对细胞的效应
1、辐射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增值中的细胞受电离辐射作用后,第一个显著
所谓适当性是指内污染人员采取医疗措施与否 应视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量而定,还应权衡措施 的利弊。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二、医学处理措施
1.阻止放射性物质吸收并加速排出 阻止放射性物质从人体最初受到污染的
部位吸收人体。可采用机械法如:鼻腔 冲洗、鼻咽腔含漱、洗胃、灌肠、皮肤 洗消、伤口清创等。生理方法:催吐、 打喷嚏、咳嗽。药理法:服用阻吸收剂、 缓泻剂、血管收缩剂等。
消化系统也属于对辐射较敏感的组织, 尤以小肠上皮的敏感性最高。当人体受 到10 Gy以上剂量照射时,小肠损伤是决 定病程发展的主要基础。
六、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时期正是各个组织积极生长的时 期,在此时期受到照射,可以出现辐 射的有害反应,通常是产生较严重的 影响,如生长发育受阻,器官功能紊 乱,内分泌缺陷及其后遗症。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以病情轻重可分:
轻度:100-200 cGy ,造血损伤轻,症状不多, 无死亡
中度:200-400 cGy ,造血中度损伤,症状较 多,有死亡
重度: 400-600 cGy ,造血严重抑制,症状多、 重,大部死亡
极重度:>600 cGy ,造血严重抑制或不能恢 复,症状多、重、早。极少成活。
造血系统>性腺>腹部 > 盆腔 > 头部 > 胸部 > 四肢
3. 有明显的阶段性,骨髓型最典型。 4. 与机体健康状况、性别、年龄有关。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照射剂量一般定为1∼2Gy,亦有极少部分病人受 照剂量不足1Gy则被确诊为轻度放射病。
临床症状少而轻,约有1/3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 病程的阶段性不明显。
病理(Pathology)
急性放射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患, 病理变化多种多样,病变广泛复杂, 可累积全身各器官系统。
以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为例阐述其病 理变化
造血功能障碍
是骨髓型放射损伤的根本改变。 造血组织对射线很敏感,骨髓细胞中以
处于细胞周期的造血干、祖细胞为最敏 感,其各系统细胞敏感性顺序:淋巴>幼 红>幼单>幼粒>巨核。 幼稚细胞被照后,细胞有丝分裂受抑制, 细胞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如核固、 核溶、核碎、中毒颗粒等,骨髓可呈现 造血衰竭状态。
放射性核素人体内污染 的医学处理原则和措施
所谓正确性是指对内污染人员所采取的措施, 要根据核素的类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入 途径和时机而定,要有针对性。例如,对于刚 刚摄入的放射性核素,在尚未吸收之前(摄入4 小时之前)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措施以减 少胃肠道吸收量。特异措施则应用于适当对象, 如用KI阻止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服用普鲁士 蓝阻止放射性铯从胃肠道吸收、服褐藻酸钠阻 止放射性锶从胃肠道吸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