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三棱镜折射率色散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测定三棱镜折射率色散实验报告
篇一:棱镜折射率及色散关系的研究实验报告
棱镜折射率及色散关系的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对棱镜在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的测定,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相应的色散公式。

方法:在可见光区内,以汞灯所产生的已知各主要光谱线波长,李颖分光计采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对已知不同波长的折
射率,然后对色散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

【关键词】
分光计,折射角,色散,最小偏向角,最小二乘法
【引言】
早在1672年,牛顿用一束近乎平行的白光通过玻璃棱镜时,在棱镜后面的屏上观察到一条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它表明:对于不同颜色(波长)的光,介质的折
射率是不同的,即折射
率n是波长λ的函数。

所有不带颜色的透明介质在可见光区域内,都表现为正常色散。

描述正常色散的公式是科希(cauchy)于1836年首先得到的:
bc
n?A?2?4
??
这是一个经验公式,式中A、b和c是由所研究的介质特性决定的常数。

本实验通过对光的色散的研究,求出此经验公式。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分光计,并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
2、研究棱镜的折射率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

【实验原理】
1.棱镜色散原理
棱镜的色散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

在介质无吸收的光谱区域内,色散关系的函数形式早在1863年由科希(cauchy)得出,该关系式为
b
n?A?2
?
式中A和b是与棱镜材料有关的常数,也叫色散常数。

2.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折射率的原理
如图1所示为一束单色平行光入射三棱镜时的主截面图。

光线通过棱镜时,将连续发生两次折射。

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交角δ称为偏向角。

I为入射角,i′为出射角,α为棱镜的顶角。

当i改变时,i′随之改变。

可以证明,当
入射角i等于出射角i′时,偏向角有最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以δmin表示,此时入射角为
1
i?(?min??)
2
出射角为
1
sin(?min??)sinin??
sini1
sin?3.测定三棱镜的色散曲线,求出n的经验公式
2
?n要求出经验公式(1),就必须测量出对应于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

实际光
源中所发出的光一般为复色光,实验上需要用色散元件把各色光的传播方向分开。

在光谱分析中常用的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它们分别用折射和衍射的原理进行分光的。


里用棱镜作色散元件。

如果用复色光照射,由于三棱镜的色散作用,入射光中不同颜色的光射出时将沿不同方向传播,各色光分别取得不同的偏向角,如图2所示。

在本实验中,将汞灯所发出的光谱谱线的波长值作为已知,测出各谱线通过三棱镜后所对由折射定律sini?nsini1
可得三棱镜的折射率为应的最小偏向角?min,由式(9)计
算出与之对应的折射率n,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三棱镜的
n2的函数关系。

通过关系图求出经验公式中的系数A,b。

1i1??
2
【实验内容】
图2
1.分光计调节(1)目测粗调
粗调即是凭眼睛判断。

①尽量使望远镜的光轴与刻度盘平行。

②调节载物台下方的三个小螺钉,尽量使载物台与刻度盘平行(粗调是后面进行细调的前提和细调成功的保证)。

(2)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适合观察平行光①接上照明
小灯电源,打开开关,在目镜视场中观察,是否能够看到“准线”和带有绿色小十字的窗口。

通过调节目镜调焦手轮将分划板"准线"调到清楚地看到为止。

②将双面镜放置在载物台上(如图8-4)。

这样放置是出
于这样的考虑:若要调节平面镜的俯仰,只需要调节载物台下的螺丝1或2即可,而螺丝3的调节与平面镜的俯仰无关。

③沿望远镜外侧观察可看到平面镜内有一亮十字,轻缓地转动载物台,亮十字也随之转动。

当望远镜对准平面镜时,通过望远镜目镜观察,如果看不到此亮十字,这说明从望远镜射出的光没有被平面镜反射回到望远镜中。

此时应重新粗调,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由透明十字发出的光经过物镜后(此时从物镜出来的光还不一定是平行光),再经平面镜反射,由物镜再次聚焦,在分划板上形成亮十字像斑(注意:调节是否顺利,以上步骤是关键)。

④放松望远镜紧固螺钉9,前后拉动望远镜套筒,调节分划板与物镜之间距离,再旋转目镜调焦手轮,调节分划板与目镜的距离使从目镜中既能看清准线,又能看清亮十字的反射像。

注意使准线与亮十字的反射像之间无视差,如有视差,则需反复调节,予以消除。

如果没有视差,说明望远镜已聚焦于无穷远。

(3)利用二分之—调节法,调节望远镜的光轴和仪器转轴垂直。

先调节平面镜的倾斜度(调节螺丝1或2)。

使目镜中看到的亮十字线(反射)像重合在黑准线像的对称位置上,如图5(a)所示,说明望远镜光轴与镜面垂直。

然后使平面镜跟随载物台和游标盘绕转轴转过180°,重复上面的调节。

一般情况下,这二准线不再重合,如二者处在如图5(b)所示
位置上,这时只要调节螺丝1或2,使二者的水平线间距缩小一半,如图5(c)所示,再调节望远镜的倾斜螺丝12,使二者水平线重合,如图5(d)所示,然后再使平面镜绕轴旋转180°,观察亮十字线像与黑准线是否仍然重合。

如重合了,说明望远镜光轴已垂直于分光计转轴。

若不重合,则重复以上方法进行调节,直到平面镜旋转到任意一向,其镜面都能与望远镜光轴垂直。

2.以汞灯作为光源,测出不同光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1)用汞灯照亮平行光管的狭缝,转动游标盘(连同载物台),使待测棱镜处在如图2示的位置上。

转动望远镜至棱镜出射光的方向,观察折射后的狭缝像,此时在望远镜中就能看到汞光谱线(狭缝单色像)。

将望远镜对准绿谱线。

(2
)慢慢转动游标盘,改变入射角,使谱线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移动,同时转动望远镜跟踪绿谱线。

当游标盘转到某一位置,绿谱线不再向前移动而开始向相反方向移动时,也就是偏向角变大,那么这个位置就是谱线移动方向的转折点,此即棱镜对该谱线的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3)将望远镜的竖直叉丝对准绿谱线,微调游标盘,使棱镜作微小转动,准确找到谱线开始反向的位置,然后固定游标盘,同时调节望远镜微调螺钉,使竖直
?
叉丝对准绿谱线的中心,记录望远镜在此位置时的左、右游标的读数?1、?1。

(4)转动载物台,使光线从棱镜另一个面入射,游标盘固定不动,转动望远镜(连
?
同刻度盘)重复步骤二,记下相应的左、右游标的读数?2、?2。

由此可以确定出最小偏向角,即
1??
??(?1??1)?(?2??2)](5)重复测几次,求
4
的平均值.
【实验仪器】
分光计,三棱镜,汞灯等
【数据处理】
由最小二乘法确定棱镜介质的色散常数A、b
n?A?b
1
?2
ni?
b?
??
11
n?22?i
5?ii
?10180
1112??4?5(??2)
ii
1
11
A?(?ni?a?2)?1.6177 5?i
?(
??
1
?
2
i
?1
1
?
2i
2i
)(ni?ni)
?0.9989
?(
1
?
2i
?
?
)2?(ni?ni)2
【结论】
n(λ)与λ2关系符合n?A?
且A=1.6177b=10180
b
?2
【参考文献】:《物理实验》〔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篇二:棱镜色散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棱镜色散关系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分光计,并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
2、研究棱镜的折射率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
分光计、双面镜、三棱镜、汞灯。

四、实验原理(原理图、公式推导和文字说明)
1、棱镜色散原理
棱镜的色散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介质中传播速
度不同,从而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

在介质无吸收的光谱区域内,色散关系的函数形式早在1863年由科希(cauchy)得出,该关系式为
n?A?
b
?
2
式中A和b是与棱镜材料有关的常数,也叫色散常数。

2、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折射率的原理
如图1所示为一束单色平行光入射三棱镜时的主截面图。

光线通过棱镜时,将连续发生两次折射。

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交角δ称为偏向角。

i为入射角,i′为出射角,α为棱镜的顶角。

当i改变时,i′随之改变。

可以证明,当
入射角i等于出
射角i′时,
表示,此时入射角为
1
i?(?min??)2出射角为
1
i??12由折射定律sini?nsini1可得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