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除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联,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 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 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 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 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 《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 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 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 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 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 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 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 明代,才将桃符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 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 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 桃木板改为纸张,叫 "春贴纸"。
■ 关于春节的习俗。 ■ 关于春节的传说。
□ □ □
熬年守岁 万年创建历法说 贴春联和门神
元宵
春节
七夕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中 华 七 大 传 统 节 日 标 志
目
一、节日起源 二、春节来历 三、春节传说
录
四、春节习俗 五、春节诗词 六、春节禁忌
一、节日起源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 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 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 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 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 这一名称的,是西新衣: 大多中国人在年前得洗个澡,在年三十换下旧衣服穿上新衣服,欢欢喜喜 干干净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吃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 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 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 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 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 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 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 敬德所取代。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 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 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年糕
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 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 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 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 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明、清时,是糕已发 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 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 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 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 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赏花灯
过年赏 花灯习俗自 古由来已久, 到了北宋发 展到了极致。 一直流传到 现在,南京 的夫子庙灯 会每年都洗 衣大量观众。
春节庙会
年 画
文武加官
年 画
年年有余
年 画
天官赐福 一品当朝
门 神
秦琼 尉迟恭
剪
纸
年年有余
剪 纸
年 夜 饭
各地习俗之年夜饭(1)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 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 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 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 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 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 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 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 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 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除 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 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 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 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 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习俗
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 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 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 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守 岁 .
除夕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 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 天(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 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 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 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 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 ‘夕’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二、各地习俗
年夜饭
燃爆竹
贴春联
贴窗花
年祭祖
挂灯笼
贴福字 贴年画
压岁钱
放鞭炮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 贴、对联、对子、桃 符等。每逢春节,家 家户户都要选一幅大 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 日增加喜庆气氛。春 节贴‚福‛字也是一 风俗。‚福‛字指福 气、福运
守岁,吃年夜饭
除夕之夜,全 家团聚在一起,吃 过年夜饭,其中必 须要有鱼这道菜, 象征年年有余。
除夕守岁是最重 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 送,称为‚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别 岁‛;长幼聚饮,祝 颂完备,称为‚分 岁‛;大家终夜不眠, 以待天明,称曰‚守 岁‛。
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 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 有“喜庆团圆”和“吉 祥如意”的意思。
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 年,俗称‚过年‛。这一天通常都在 立春前后,因而把 它定为‚春节‛,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 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 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腊 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为 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事有头有尾)、公鸡、鱼 (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有算计)、 大杂菜(寓团结和睦),米中掺谷(得‚谷子多‛ 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 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寓可有好 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十 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 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 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 (或头天贴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 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 (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 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 进来‛。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 宵)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 子、唱花灯。
各地习俗之年夜饭(2)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 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 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 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 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 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 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 "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 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 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 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 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 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 钱。
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 统意义上 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 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 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据记载,中国人过春 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 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 ‚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 ‚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 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 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 直叫‚元旦‛或‚元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节日
春 节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 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 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 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 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 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
‚
腊月二十九——祭祖(上供请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 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 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 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 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 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 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 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 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 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 来拜访也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 通常要三天,才能烧完。
红包——压岁钱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 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 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 包裹的钱。据传明清时, 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 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 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 裹。现在泛指包着钱的 红纸包;是将金钱放置 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 小礼物。
腊月三十——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 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 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 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 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 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 ‚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 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 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 大除,即大年夜。
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腊八粥
腊八节‛ ,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 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 千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 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的腊 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 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 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 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 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 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 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 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 春节的序幕。
拜 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 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 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 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 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 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腊月二十四 扫尘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 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 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 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 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 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 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 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 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 除旧的意愿。
下一页
返回
小年
腊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 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举行祭灶仪式。。举 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过年的准 备祭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 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 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 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 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 ‚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 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 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参加, 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小年这 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 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