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学派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果茨基的著述甚丰,达186种。除上述 提及的之外,主要的著述还有:《心理学 危机的含义》(1926)、《儿童期高级注 意形式的发展》(1929)、《儿童心理发 展问题》(1929~1934)、《心理学讲义》 (1932)。1956年和1960年,前苏联先后出 版了他的两本选集:《心理研究选集》和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1925年,维果茨基针对行为主义与唯心主 义心理学导致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
发表了《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一文, 明确提出"忽视意识问题就给自己堵塞了研 究人的行为这一相当复杂问题的途径"。如 果"把意识从科学心理学中排除出去,就会 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旧的主观心理学中的二 元论与唯灵论"。这是他后来之所以从事高 级心理机能研究的中心思想。
——“任何高级心理机能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 外部阶段,因为起初它是一种社会机能。”(Vygotsky,
1978. )
——“在儿童的文化发展中,每种机能都是在两个方面 两次登台,首先是社会的,作为一种心理间范畴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心理的,儿童内部的心理内 范畴……所有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社会关系的内化。
在维果茨基逝世后的几个月,他的最后一部著 作《思维和言语》间世。在这部著作中,他首先 肯定了皮亚杰在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理论上 的贡献,但是不同意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 言语的观点。在皮亚杰看来,幼儿的言语大部分 以自我为中心,即言语不是作为交际的手段,不 执行沟通的功能。维果茨基的研究发现,自我中 心言语在儿童活动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儿童 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是引起儿童自我中心言 语的主要因素,它是为解决困难服务的,是形式 上的外部言语与功能上的内部言语的结合。
(Vygotsky,1978)
2、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图)
1、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图)
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中介性的心理机能不是由内部 自发产生的,而是人们协同活动和人与人交往的结果, 新的心理过程结构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
内化过程不是外部活动向事先存在的内部意识的转移 而是通过它形成了内部意识。
学习者通过参与广泛的共同活动并将共同活动的结果 内化,获得了有关生活与文化的知识与策略。
借助这个工具,人便能够思维并且随意地控制 自己的行为,使心理过程具有间接的性质。在该 理论中,维果茨基还提出了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 能是怎样在人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 他指出,人的活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就 在于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文明表现 在人会制作和使用工具,工具越是高级,人的活 动就越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他把人的这种活 动叫作文化活动。人的心理机能就是随着这种文 化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实质便是上 述语言符号系统的掌握,从而使人在最初的低级 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各种相应的新质的心理机能。 不但这些心理机能各自发生质的变化,而且机能 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生平 理论 简评
一、维果茨基的生平
维果茨基(Vygotsky,1896-1934) ,被誉为“心理学的莫扎 特”,是维果茨基学派的创立者、组织者、领导者,形 成了著名的文化历史学派。被选为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 有影响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 主要代表作:《思维和语言》1934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1931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 《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7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1981 《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1928 《缺陷学原理》1983 《教育心理学》1926 《艺术心理学》1965
维果茨基学派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
维果茨基(Vygotsky)是维 果茨基学派的创立者、组织者、 领导者,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 才华将一批优秀的学者团结在自 己周围,形成了著名的文化历史 学派,在批判性分析传统心理学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 性观点与学说。至今,西方出现 了“维果茨基热”,维果茨基的 思想进入了当代心理学的话语中 心。
1930~1931年,维果茨基撰写了《高级心 理机能的发展》一书,这是他创立文化历 史发展理论的代表作。在该著述中,维果 茨基论述了他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 源与中介结构的理论观点,以及他对高级 心理机能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途径。他 把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一种是低级的心理 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另一种是高级 的心理机能,以工具(词语或符号)为中 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然而,在个体心 理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心理机能是融合在 一起的。
从1924~1934年,在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维 果茨基与其学生和同事a.r.鲁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列昂捷夫一 起,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等 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了社会文化历 史学说。该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 用。人的一切高级心理过程,包括言语、思维、 逻辑记忆、随意注意等。都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借 助语言实现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的根源,它最 初在人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以后变成个体心理的 工具。
维果茨基,列夫·谢苗诺维奇(1896~1934)前 苏联心理学家。1896年11月5日出生于白俄罗斯的 戈梅利,1934年6月11日患肺病逝世于莫斯科, 终年仅38岁。维果茨基曾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 法律系和沙尼雅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期间, 他广泛涉猎心理学、语言学、哲学、艺术和其他 有关社会科学的著述。1924年,应k.n.科尔尼洛 夫之邀,维果茨基赴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开始其 心理学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研究高级心理机能应该坚持科 学的、整体的、决定论的、因果性的解释原则, 并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质由社会关系构 成”的论断。
(一)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1、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2、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 3、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4、最近发展区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