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招聘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说课稿

《过秦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通过诵读法,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感。

3. 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 “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教学难点】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品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这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

(二)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 借助字典和课下注释学会本课文言知识。

(1)通假字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喝问)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崛起)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像影子一样)(2)词类活用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3)顺势让学生理解标题中“过”的意思。

2. 概括文章核心观点。朗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三)深入研读

1. 朗读第三段并概括内容。

【明确】第3 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2. 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分界

线在哪?【明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回答,“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 。“南取百越”北“却匈奴”仍属其“井吞八荒”之举。

3. 第3 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 的措

施,为什么要写这些?

【明确】同桌为一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的。

4. 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 ,请从课文中找出秦“仁义不施”的原文并

加以解释,然后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原句,学生代表自主朗读,学生理解并体会语句)【明确】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

天下,分裂山河。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国惨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已经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尖锐矛盾。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转化以后,不但不施仁义,反而变本加厉,用严酷的刑罚奴役百姓,迅速导致大规模起义,致使帝王之业土崩瓦解。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贾谊采用铺张渲染的手法言秦之过,是借秦作鉴,猛敲警钟,劝谏西汉统治者施仁政。

(四)拓展提升说一说历史上其他由于“仁义不施”导致亡国的例子。(五)小结作业思考本文的语言特点,下节课交流。

五、板书设计

《过秦论》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学情

《过秦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

目,该文论述了贾谊关于秦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关键原因在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

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

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树立学生

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的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脉络;

2.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 认识贾谊对秦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新课标指出,应该“通过阅读与思

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

思想”,因此,认识“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本文的教

学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诵读法

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读出声

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范读、

多读尤为重要。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

究,从而使学生了解文中所载的道,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计划安排两课时。今天我重点讲第二课时的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有:

首先,导入课文,我计划从近年热播的古装影视作品导入,让学生明白要了解历史的真相必须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同时让学生结合预习介绍作者情况。培养学生搜寻、整合资料的能力。其次,诵读课文。通过全体学生读课文、教师的纠正范读两个步骤,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另外,使学生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明确课文的中心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三,让学生主动疏通课文词句,指出应该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教师给与总结与点拨,这是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学会收集整合资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第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层次,从而理解贾谊论说的逻辑性,也为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作准备。第五,再次诵读课文,加深记忆和理解。最后布置作业,要求背诵最后三段。

第二课时我作如下安排:首先,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借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其次,分三步设疑讨论:

1,由标题引入第5 段, 讨论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这一步我计划设计如下

问题:[提问]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陈涉四

种力量用符号“〈”连结排列起来。[提问]按例句“‘秦人开关延敌⋯⋯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 ,从本段中找出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