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理论与工程实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杆支护与架棚支护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 ➢ 属于主动支护 ➢ 将巷道围岩变成承载体 ➢ 对巷道不规则断面适应性强 ➢巷道围岩变形量显著减小,安全生产得到保证,大幅 度减少 了冒顶、瓦斯、火灾事故 ➢简化巷道布置,减少岩石工程 ➢实现沿空掘巷,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寿命
锚杆支护具有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 我国煤炭行业继综合机械化之后的第二次支护技术革命
➢美国、澳大利亚接近100%,英国80%,美国锚杆 支护为巷道顶板的唯一支护方式。 ➢我国1995年时约15.15%,目前约50%。
11
锚杆支护使用范围 Ⅰ、Ⅱ、Ⅲ类全面推广,Ⅳ、Ⅴ类得到推广应用
➢综放沿空掘巷锚杆支护 ➢软弱、破碎煤巷锚杆支护 ➢三软煤巷锚杆支护 ➢深井煤巷锚杆支护
12
锚杆支护效果
18
(1)悬吊理论
适用条件:锚杆可以锚固到顶板坚硬稳定岩层
19
(2)组合梁理论
机理:将锚固范围内的岩层挤紧,增加岩层间的摩擦力, 防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提高其 自撑能力。将几层薄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组合 梁)。在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这种组合厚岩层内的最 大弯曲应变和应力都将大大减小,组合梁的挠度亦减小。
缺点:一般不能作为准确的 定量设计。 适用条件:顶板无稳定岩层
21
(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机理:矿井岩层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垂直应力,水平 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最大水平应力作用下,顶 底板岩层易于发生剪切破坏,出现错动与松动而膨胀 造成围岩变形,锚杆的作用即是约束其沿轴向岩层膨 胀和垂直于轴向的岩层剪切错动。
13
木支架严重损坏
支架破坏实况
拱型可缩性支架破坏
架棚巷道变形和支架损坏情况
14
沿空掘巷维护状况
15
锚杆支护巷道维护状况 16
2 锚杆支护理论
17
(1)悬吊理论
机理: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稳定岩层上,以 避免较软弱岩层的破坏、失稳和塌落,锚杆所受的拉 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重量。 缺点:没有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 原岩体分开。
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的设计方法,以巷道围岩地 质力学评估及井下实测数据为基础,强调最大水 平应力在巷道布置与支护参数设计上的应用。
9
采用可靠的监测手段,大力推广应用顶板光纤窥 视仪、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深部多点位移计、 测力锚杆等监测仪器。
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质量监测,形成了从理论到 实践的完善的锚杆支护技术体系。
22
(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23
(5)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围岩与支护强度的关系 随支护强度增加,围岩的极限强度和残余强度提高, 围岩残余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能保持巷道稳定。
24
(5)锚杆支护强度强化理论
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锚杆—围岩的共同承载 结构,改善锚固体力学性能,提高锚固体峰值强度和残 余强度,特别是残余强度的提高,有效提高围岩的自承 能力,控制围岩塑性区、破碎区发展,促使巷道围岩由 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
有比较可靠的配套机具,采用掘锚一体化联合掘 进机或性能良好的单体锚杆钻机,满足施工要求, 并能实现快速掘进。
10
国内支护发展
2个阶段:以1995年引进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为 分界点。(之前机械锚固、钢丝绳砂浆锚杆以及开发 研制的快硬水泥锚杆;之后高强度树脂锚固锚杆)
锚杆支护理论、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施工机具、小 孔径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锚杆孔径、锚固剂及锚固 方式、监测技术等均发生了变化。
到60年代中期,英国逐渐开始不使用锚杆支护技术。 1987年,由于煤矿亏损,煤矿私有化。英国煤炭公司
参观澳大利亚煤矿,引进澳大利亚锚杆技术,在全行 业重新推广锚杆支护,煤矿开始盈利。
6
澳大利亚
主要推广全长树脂锚固锚杆,强调锚杆强度要高。 其锚杆设计方法是将地质调研、设计、施工、监测、信
息反馈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系统 工程进行考察,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锚 杆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
锚杆支护理论与工程实践 主要内容
1 锚杆支护发展 2 锚杆支护理论 3 锚杆支护体系 4 锚杆支护巷道冒顶调查分析 5 设计方法 6 施工 7 监测
1 锚杆支护发展
1995年时国内外状况
100
80
60
40
20wk.baidu.com
0
比重
澳美英德俄波中
澳、美、英锚杆支护比重已达90%以上,德、俄、波正在 大力发展,比重在50%以上;我国为15.15%(低水平)。
7
德国
自1932年发明U型钢支架以来,主要采用U型钢支 架支护巷道,支护比重达到90%以上。
自80年代以来,由于采深加大,U型钢支架支护费 用高,巷道维护日益困难,开始使用锚杆支护。
80年代初期,锚杆支护在鲁尔矿区试验成功。
8
国外锚杆支护的发展现状—成功经验
采用高强度、超高强度材料制造锚杆,加工精细, 将锚杆作为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商品化,而不 是简单的支护材料,并形成适用于不同条件的系 列化产品。
2
美国锚杆技术精髓- “两高一大”
美国的成功经验
高强度 高预拉力 大排间距
支护领域的专业化、产业化。 锚杆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 锚杆等支护产品精细加工,而非材料消耗、废品利用 支护手段多样化、多系列,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条件。 高新技术用于锚杆设计。
5
英国
1952年大规模使用机械式端部锚固锚杆(楔缝式、倒 楔式、涨壳式),锚固力变化大、支护刚度小、可靠 性差。但最终证明英国较软弱的煤系地层不适宜用机 械式锚杆。
煤层
岩层
破碎区、塑性区
缺点:将锚杆作用与围岩的自稳作用分开;在顶板较破碎、 连续性受到破坏时,难以形成组合梁。
适用条件: •层状地层 •顶板在相当距离内不存在稳定 岩层,悬吊作用处于次要地位。
20
(3)组合拱理论 机理:在破碎区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形成 圆锥形分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边布置锚杆群,只 要铺杆间距足够小,各个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 互交错,在岩体中形成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即承压拱, 这个承压拱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加的径向荷载。 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处于三向应力状 态,其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也相应加大。
锚杆支护具有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 我国煤炭行业继综合机械化之后的第二次支护技术革命
➢美国、澳大利亚接近100%,英国80%,美国锚杆 支护为巷道顶板的唯一支护方式。 ➢我国1995年时约15.15%,目前约50%。
11
锚杆支护使用范围 Ⅰ、Ⅱ、Ⅲ类全面推广,Ⅳ、Ⅴ类得到推广应用
➢综放沿空掘巷锚杆支护 ➢软弱、破碎煤巷锚杆支护 ➢三软煤巷锚杆支护 ➢深井煤巷锚杆支护
12
锚杆支护效果
18
(1)悬吊理论
适用条件:锚杆可以锚固到顶板坚硬稳定岩层
19
(2)组合梁理论
机理:将锚固范围内的岩层挤紧,增加岩层间的摩擦力, 防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提高其 自撑能力。将几层薄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组合 梁)。在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这种组合厚岩层内的最 大弯曲应变和应力都将大大减小,组合梁的挠度亦减小。
缺点:一般不能作为准确的 定量设计。 适用条件:顶板无稳定岩层
21
(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机理:矿井岩层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垂直应力,水平 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最大水平应力作用下,顶 底板岩层易于发生剪切破坏,出现错动与松动而膨胀 造成围岩变形,锚杆的作用即是约束其沿轴向岩层膨 胀和垂直于轴向的岩层剪切错动。
13
木支架严重损坏
支架破坏实况
拱型可缩性支架破坏
架棚巷道变形和支架损坏情况
14
沿空掘巷维护状况
15
锚杆支护巷道维护状况 16
2 锚杆支护理论
17
(1)悬吊理论
机理: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稳定岩层上,以 避免较软弱岩层的破坏、失稳和塌落,锚杆所受的拉 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重量。 缺点:没有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 原岩体分开。
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的设计方法,以巷道围岩地 质力学评估及井下实测数据为基础,强调最大水 平应力在巷道布置与支护参数设计上的应用。
9
采用可靠的监测手段,大力推广应用顶板光纤窥 视仪、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深部多点位移计、 测力锚杆等监测仪器。
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质量监测,形成了从理论到 实践的完善的锚杆支护技术体系。
22
(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23
(5)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围岩与支护强度的关系 随支护强度增加,围岩的极限强度和残余强度提高, 围岩残余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能保持巷道稳定。
24
(5)锚杆支护强度强化理论
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锚杆—围岩的共同承载 结构,改善锚固体力学性能,提高锚固体峰值强度和残 余强度,特别是残余强度的提高,有效提高围岩的自承 能力,控制围岩塑性区、破碎区发展,促使巷道围岩由 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
有比较可靠的配套机具,采用掘锚一体化联合掘 进机或性能良好的单体锚杆钻机,满足施工要求, 并能实现快速掘进。
10
国内支护发展
2个阶段:以1995年引进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为 分界点。(之前机械锚固、钢丝绳砂浆锚杆以及开发 研制的快硬水泥锚杆;之后高强度树脂锚固锚杆)
锚杆支护理论、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施工机具、小 孔径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锚杆孔径、锚固剂及锚固 方式、监测技术等均发生了变化。
到60年代中期,英国逐渐开始不使用锚杆支护技术。 1987年,由于煤矿亏损,煤矿私有化。英国煤炭公司
参观澳大利亚煤矿,引进澳大利亚锚杆技术,在全行 业重新推广锚杆支护,煤矿开始盈利。
6
澳大利亚
主要推广全长树脂锚固锚杆,强调锚杆强度要高。 其锚杆设计方法是将地质调研、设计、施工、监测、信
息反馈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系统 工程进行考察,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锚 杆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
锚杆支护理论与工程实践 主要内容
1 锚杆支护发展 2 锚杆支护理论 3 锚杆支护体系 4 锚杆支护巷道冒顶调查分析 5 设计方法 6 施工 7 监测
1 锚杆支护发展
1995年时国内外状况
100
80
60
40
20wk.baidu.com
0
比重
澳美英德俄波中
澳、美、英锚杆支护比重已达90%以上,德、俄、波正在 大力发展,比重在50%以上;我国为15.15%(低水平)。
7
德国
自1932年发明U型钢支架以来,主要采用U型钢支 架支护巷道,支护比重达到90%以上。
自80年代以来,由于采深加大,U型钢支架支护费 用高,巷道维护日益困难,开始使用锚杆支护。
80年代初期,锚杆支护在鲁尔矿区试验成功。
8
国外锚杆支护的发展现状—成功经验
采用高强度、超高强度材料制造锚杆,加工精细, 将锚杆作为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商品化,而不 是简单的支护材料,并形成适用于不同条件的系 列化产品。
2
美国锚杆技术精髓- “两高一大”
美国的成功经验
高强度 高预拉力 大排间距
支护领域的专业化、产业化。 锚杆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 锚杆等支护产品精细加工,而非材料消耗、废品利用 支护手段多样化、多系列,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条件。 高新技术用于锚杆设计。
5
英国
1952年大规模使用机械式端部锚固锚杆(楔缝式、倒 楔式、涨壳式),锚固力变化大、支护刚度小、可靠 性差。但最终证明英国较软弱的煤系地层不适宜用机 械式锚杆。
煤层
岩层
破碎区、塑性区
缺点:将锚杆作用与围岩的自稳作用分开;在顶板较破碎、 连续性受到破坏时,难以形成组合梁。
适用条件: •层状地层 •顶板在相当距离内不存在稳定 岩层,悬吊作用处于次要地位。
20
(3)组合拱理论 机理:在破碎区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形成 圆锥形分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边布置锚杆群,只 要铺杆间距足够小,各个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 互交错,在岩体中形成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即承压拱, 这个承压拱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加的径向荷载。 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处于三向应力状 态,其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也相应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