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培养

心理学意义上的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有关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信念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志构成的融合体。信念不单纯是认识,而且富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使人迸发出坚强的毅力。也就是说,只有当思想、理想、准则与主体的经验、认知、情感发生共鸣并为主体确认和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的精神时,才可称其为信念。因此,信念一旦确立,就会给人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同时,某种信念一旦动摇或瓦解,人们的精神支柱就会开始崩溃。所谓教育信念,是人们对教育理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的确认和坚信,它包括社会公众的教育信念、教育管理者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教育信念。当今教师应确立什么样的教育信念?在全部教育现象及其复杂关系中,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前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中肯地说:“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1]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有深思熟虑的科学的教育信念作为指导;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他们有无教育信念,有何种教育信念,不但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直接左右着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信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信念是学校全部工作的活的灵魂,是推动教师工作的直接动力。教师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易左右摇摆,易迷失方向,事业不可能取得成就。所以,有无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是划分教育家与教师的分水岭和重要标尺。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其教育思想之所以影响全世界,不仅在于他从教四十年,弟子三千,为那个时代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人才,更主要的是他在从教的同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所做的思考和总结,由此形成了系统化的教育信念,并在这些教育信念的指导下,对教育的执著追求和奉献。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教育信念,把一所窄小荒芜,仅有几位普通教师的乡村学校建设成为蜚声国内外的教育实验园地,学生学习、劳动、生活的美好天堂,其支撑点是什么?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形成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信念,苏氏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有影响的教育家。苏氏的一生就是奉行他的教育信念,又不断检验、完善、丰富其教育信念的一生。所以,历史上大凡有影响的教育家都无不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在教育信念的指导下进行着更有意义和影响的教育活动。迈入20世纪,面对国际人才竞争态势,面对民族所赋予的教育的重任,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责无旁贷地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

责。然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教师跳槽改行、执业失职、无作为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等现象的出现,都与我们缺乏成熟的教育信念有直接关系。因此,教育信念是使教师摆脱“教书匠”困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和富有意义,使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关键所在。

对教师来说,教育信念须臾不可抛却,它是教师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向导,对教师影响深远。那么,教师教育信念的实质是什么,又是如何影响教师教育行为和发展方向的,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1.教育信念是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教育信念与教师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也与教师各自的需要、志趣、知识、价值观等个性特点有关。它是一种文化和习惯,是教师不容易意识到,也不容易受新信息影响而变化、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中的价值观念。它常常作为一种无意识或先验假设引领和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2]为什么有的教师所倡导的理论难以变成教师的实际行动呢?就是因为它没有成为教师所真正信奉的东西,没有成为教师的教育哲学。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为社会培养和造就着一代新人,这是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由教师

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借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的内化理论,教师不仅要认同这一价值,而且要将其内化成自己价值体系的核心,把它完全溶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甚而固定为教师的人格或性格,成为主体的自身精神。只有这样,教师的价值观念才能转化为某种崇高的教育信念。因此,教师价值内化与教师崇高教育信念的形成、确定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溶入教师思想中的教育信念,已成为教师人格所特有的品质,成为教师思想体系的核心;另一方面,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中的价值观念又演变成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思想前提,进而直接指导教师所从事的各种教育活动。

2.教育信念是支配教师行为的动力人的行为常受内隐和外显两类因素的制约。从内隐方面看,它包括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从外显方面看,它包括环境的条件、情境、关系等。教师稳定性的行为主要受内隐因素的影响,而教师即时性的行为则更多地受外显因素的制约,但说到底,人的行为最终仍是受内隐因素的支配。也就是说,教师行为可以看成是他所信奉的教育信念的一种投射。实践也表明,教育信念一经确定难以改变,从而形成教师所特有的道德人格和职业信念。只有这种道德人格的魅力,职业信念的坚定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力量所在。由此可见,教育信念是教师行动的指南和行为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个性倾向性系统中

高层次需要的表现形态。由于人的活动行为的动力系统是多层次、极其复杂的,由教育信念所引起主体的行动往往抑制了低层次的表现形式。例如,与有的教师忙于兼职赚钱、或公开性执业失职、或教学低效不同的是,许多教师耐得住寂寞,不为金钱利欲所诱惑,不为“俗”事“尘”事所羁绊,放弃某种物质需要而毅然决然地“咬定青山”,痴情教育,把自己的生命无怨无悔地献给教育事业。显然,这些教师正是由于有了崇高的教育信念,宁愿牺牲自己的一些低层次需要,故而做出对教育行为的正确选择和决定。

3.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信念与理想相联系,信念如果不是理想的状态,它只能说是一种需求。正因为信念是理想的,才需要人们付出时间和汗水,那种即刻能够满足的需要只能说是欲望。对教师来说,没有更高的理想、信念,其精神生活必定是枯竭、无生命力的。因此,教育信念与教育理想都是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教育理想一旦上升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就会成为教师生活、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就会给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以深远的影响,并决定其行为的方向性、原则性、坚韧性和持久性。丧失或缺乏教育理想,教育主体便难以83论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培养确立长远、持久的奋斗目标,而教师教育信念的缺失、动摇或瓦解,不仅会导致教师精神失落,也会导致教育实践中的许多失误。例如,有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