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知识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知识(见第7章)u HPLC 法分类与定义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P­HPLC )——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

常用色谱柱有硅 胶柱、氰基柱、氨基柱;流动相为烷烃加适量极性溶剂,如正己烷­异丙醇、正己烷­乙醇等。

主要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如维生素 A 、维生素D 、维 生素 K 1 的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 )——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

常用色谱柱为十 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 )柱;流动相主要成分为甲醇­水或乙腈­水(添加适量酸或缓冲 盐),用于大多数非极性、弱极性药物的分离分析。

v 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与要求理论板数(n )=16(t R /W ) 2 或 n =5.54(t R /W h /2) 2 ,计算 n 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当 测定结果有异议时,应以峰宽(W )计算结果为准。

分离度(R ) W W t t R R 2 1 )( 2 1 2 + - = 或 ) ( 70 . 1 ) ( 2 2 / , 2 2 / , 1 1 2 h h R R W W t t R + - = ,一般要求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之间的 R 应大于 1.5。

当测定结果有异议时,应以峰宽(W )计算结果为准。

重复性:用于评价连续进样中,色谱系统响应值的重复性能。

取同一溶液连续进样 5 次,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应不大于 2.0%。

拖尾因子(T ) 105 . 0 2d W h = ,峰高法定量时 T 应在 0.95~1.05 之间。

w 测定方法内标法:按规定,取被测物对照品和内标物质一定量,混合,配制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 对照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峰面积。

根据对照溶液色谱图中对照品和内标物 质的峰面积或峰高,以及对照品和内标物的浓度,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f ):对对 内内 C A C A f / / = 另取被测物适量,加一定量内标溶液,混合,制成供试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峰面积。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谢谢大家!
第二节 岛津LC-10AT型 HPLC本卷须知
一、 流动相
1、流动相应选用色谱纯试剂、高纯水或双蒸水,酸碱液及 缓冲液需经过滤后使用,过滤时注意区分水系膜和油系 膜的使用范围;
2、水相流动相需经常更换〔一般不超过2天〕,防止长菌 变质;
3、使用双泵时,A、口位于混合器下方〕 放置含盐流动相,B、C〔进液口位于混合器上方〕放置 不含盐流动相; A、B、C、D四个储液器中其中一个为棕色瓶,用于存 放水相流动相。
2、 冲洗完毕后,逐步降低流速至0,关泵,进样器也应用 相应溶剂冲洗,可使用进样阀所附专用冲洗接头。
3 、关断电源,作好使用登记,内容包括日期、检品、色谱 柱、流动相、柱压,使用小时数,仪器完好状态等。
九、 清洗管路及进样口
【特殊情况】:谱流路系统,从泵、进样器、色谱柱、 到检测器通池,在分析完毕后,均应按〔5.1〕充分冲 洗,特别是用过含盐流动相的,更应注意先用水,再 用甲醇-水,充分冲洗。
四、 操作过程
〔 4 〕、注意各流动相所剩溶液的容积设定,假设设定 的容积低于最低限会自动停泵,注意洗泵溶液的体积 ,及时加液;
〔 5 〕、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观察仪器工作状态,及时正 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四、 操作过程
2、 先以所用流动相冲洗系统一定时间〔如所用流动相为 含盐流动相,必须先用水冲洗20分钟以上再换上含盐 流动相〕,正式进样分析前30min 左右开启D灯或W灯 ,以延长灯的使用寿命;
1、采用过滤或离心方法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中不含固体颗粒;
〔1〕、翻开电源,用Harb相连接时,注意Harb电源,翻开计算机,翻开Bootp Server〔一般启动时已翻开〕;
4、 梯度设定:
4.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参数讲义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参数讲义

降低检测器噪声
通过优化检测器条件,如调整光 源强度、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等, 可以降低检测器噪声,从而提高 信噪比和灵敏度。
增加进样量
在保证色谱柱不过载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进样量可以提高检测器 的响应值。
灵敏度与检测器选择关系
不同检测器灵敏度差异
不同类型的检测器对同一物质的灵敏度可能存在较大差 异,如紫外检测器对含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 灵敏度,而荧光检测器则对某些具有荧光特性的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改变柱温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柱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保留时间缩短 ;柱温降低,保留时间延长。但需注意柱 温过低可能导致色谱柱效能下降。
根据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类型、粒径 和长度,以获得理想的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预测模型
线性溶剂强度模型
假设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与流动相组成 呈线性关系,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线性方程,可用于预 测不同流动相组成下的保留时间。
仪器组成与工作流程
01
仪器组成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 测器、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输液系统包 括储液器、泵、流动相梯度程序等;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 、定量环等;色谱柱是实现分离的核心部件;检测器用于 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检测;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则用于数 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色谱 柱,避免残留物对色谱柱 造成损害。
ABCD
在使用前,应对色谱柱进行 充分的平衡和条件化,以确 保其分离效果和稳定性。
长期不使用的色谱柱应妥 善保存,并定期进行检查 和维护。
仪器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01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1. 分离原理:HPLC利用固定在填料中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固定相通常是多孔填料,而流动相则是溶解样品混合物的溶剂。

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样品中的化合物会以不同速率通过固定相,从而实现分离。

2. 设备组成:HPLC主要由溶剂输送系统、样品进样器、固定相柱和检测器组成。

溶剂输送系统用于向柱中输送流动相,样品进样器用于将样品注入HPLC系统,固定相柱用于实现化合物的分离,检测器用于检测分离出的化合物。

3. 应用领域:HPLC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测定各种化合物,包括药物、天然产物、食品添加剂等。

4. 操作要点:在进行HPLC分析时,需要注意溶剂的选择、固定相柱的条件、检测器的调试等细节。

同时,样品的预处理和进样器的设定也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数据分析:HPLC分析通常会生成大量的数据,包括色谱图谱、保留时间、峰面积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是HPLC分析的关键步骤,可以借助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总的来说,HPLC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领域。

了解HPLC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可以有效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HPLC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领域。

了解HPLC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可以有效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HPLC分析中,固定相柱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不同的固定相柱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分离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固定相类型:1. 反相色谱柱:反相色谱利用极性差异来进行化合物的分离,通常用于水溶性化合物的分离。

反相色谱柱的填料通常是非极性的,比如碳链分子。

常见的反相色谱柱填料包括C18、C8、C4等,它们的碳链长度不同,可以实现对不同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2. 正相色谱柱:正相色谱是基于化合物在极性填料上的分离,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础知识 PPT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础知识 PPT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础知识
1 2 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仪器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维护 高效液相色谱法仪的注意事项
4
5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是 在经典液相色谱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的理论, 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 检测器,因而具备速度快、效率高、灵敏度高、 操作自动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效液相色 谱法优越性,现从两方面进行比较:
• 高压输液系统 • 进样系统 • 分离系统 • 检测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
其工作过程如下: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维护 泵的使用和维护
1.防止任何固体微粒进入泵体,输液泵的滤器应经常清洗或更换。 2.流动相不应含有任何腐蚀性物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不应保留在泵内。泵工 作时要留心防止溶剂瓶内的流动相被用完,否则空泵运转也会磨损柱塞、缸体或 密封环,最终产生漏液。 3.泵的工作压力决不要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否则会使高压密封环变形,产生漏 液。 4.流动相应该先脱气,以免在泵内产生气泡,影响流量的稳定性,如果有大量气 泡,泵就无法正常工作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速度 灵敏度 高速 高灵敏度 经典液相色谱法 极慢 低
自动化
进料方式 效率
高自动化
高压输液设备 高效

重力加料 低
如对氨基酸分离,用经典色谱法,需用20多小时才能分离出20种氨基酸; 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只需lh之内即可完成。
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
CAP2000+粘度计使用说明书(下)
• • 样品应完全覆盖锥转子底部表面,并且溢出其边沿 1.0mm。 8. 等待约 1至 3分钟,使锥转子、加热板及样品的温度到达设置温度。

液相色谱知识总结

液相色谱知识总结
佳留有半米旳距离以便人员检验仪器背面 板。
• :电源电压为220±10V,频率为
50±0.5Hz·最佳配置稳压器(2kw以上)
• 最佳 试验室有专线,同一线路上不可有大
旳用电机械干扰
• 电源为三相电源,接地必须良好(此条非常
主要),泵,检测器,工作站,电
• 脑接在同一种合格旳接线板上 (温分每台
仪器带一专用接线板)
示差折光检测器
• 示差折光检测器是根据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折射率
来进行组分检测旳。但凡具有与流动相折射率不 同旳组分,均能够使用这种 检测器。假如流动相 选择合适,能够检测全部旳样品组分。示差折光 检测器旳优点是通用性强,操作简便;缺陷是敏 捷度低,最小检出限约为10-7g/ml,不能做痕量 分析。另外,因为洗脱液构成旳变化会使折射率 变化很大,所以,这种检测器也不合用于梯度洗 脱。
常见问题及处理
• 1 压力 • 2 基线不稳 • 3 谱图重现性不好 • 4 凝胶负峰旳产生
液相色谱知识总结
液相色谱旳工作原理
•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是色谱法旳一种分 支, 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旳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因为与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 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旳大小、 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 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荧光检测器
• 在其他条件一定旳情况下,荧光强度与物质旳浓度成正比。
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天然荧光活性,另外,有些化合物能 够利用柱后反应法或柱前反应法加入荧光化试剂,使其转 化为具有荧光活性旳衍生物。在紫外光激发下,荧光活性 物质产生荧光,由光电倍增管转变为电信号。荧光检测器 是一种选择性检测器,它适合于稠环芳烃、氨基酸、胺类、 维生素、蛋白质等荧光物质旳测定。这种检测器敏捷度非 常高,检出限达10-12—10-13g/ml,比紫外检测器高2—3 个数量级,适合于痕量分析。而且能够用于梯度洗脱。其 缺陷是合用范围有一定旳不足。

(干货)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大全

(干货)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大全

一、基本原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80%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基本理论方面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的差别。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

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

废液流入废液瓶。

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

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

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

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

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

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

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

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有关。

分享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详解!

分享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详解!

分享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详解!食品实验室服务♚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快速的分析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测试的重要手段。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HPLC是在经典的液相色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其分离机制与常规柱色谱相同,但填料更加精细,需高压泵推动,柱效高,分析速度快。

与气相色谱不同的是液相色谱中流动相亦参与组分的分离过程,其组成、比例和pH值可灵活调节,分离模式多样。

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调节样品在色谱柱的保留值和选择性,从而使不同样品得到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由于使用了高压输液泵、全多孔微粒填充柱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对样品的高速、高效和高灵敏度的分离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由于吸取了经典液相色谱的研制经验,并引入微处理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和分析精度。

现在用微处理机控制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其自动化程度很高,既能控制仪器的操作参数(如溶剂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量、柱温、自动进样、洗脱液收集、检测器功能等),又能对获得的色谱图进行收缩、放大、叠加,以及对保留数据和峰高、峰面积进行处理等,为色谱分析工作者提供了高效率、功能齐全的分析工具。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包括高沸点、极性、离子型化合物和大分子物质均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 ,而80% 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汇总(全面详细)

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汇总(全面详细)

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汇总(全面详细)1.与气相色谱相比液相色谱的优点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法不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及相对分子质量的限制,只要求把样品制成溶液即可,非常适合于分离生物大分子、离子型化合物,不稳定的天然产物以及其他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等。

此外,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不仅起到使样品沿色谱柱移动的作用,而且与固定相一样,与样品分子发生选择性的相互作用,这就为控制和改善分离条件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可变因素。

而气相色谱法采用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对组分没有亲和力,仅起运载作用。

2.液相色谱特点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高沸点、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分析方法。

3.高效液相相色谱仪的组成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4.流动相使用前必须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低压脱气法(电磁搅拌、水泵抽空,可同时加热或向溶剂吹氮气)、吹氦气脱气法和超声波脱气法等。

5.梯度洗脱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以提高分离效果。

6.高压梯度(内梯度):特点是先加压后混合,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

低压梯度(外梯度):特点是先混合后加压。

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

7.进样系统要求良好的密封性,最小的死体积,最好的稳定性,进样时对色谱系统压力、流量影响较小。

8.分离系统色谱柱是实现分离的核心部件。

由柱管和固定相组成。

柱管为直型不锈钢管。

一般色谱柱长5~30cm,内径4~5mm,凝胶色谱柱内径3~12mm,而制备色谱柱内径则可达25mm。

一般淋洗溶剂在进入色谱分离柱之前,先通过前置柱。

HPLC 柱的填料颗粒粒径一般约为3~10m,填充常采用匀浆法,色谱柱的发展趋势是减小填料粒度和柱径以提高柱效。

9.检测系统用来连续监测经色谱柱分离后的流出物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的装置。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大全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大全

高效液相色谱I.概论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

也称现代液相色谱。

二、HPLC的特点和优点HPLC有以下特点: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

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

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

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汇总大全集.总结

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汇总大全集.总结

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汇总大全集(最新最值得收藏的资料整理)HPLC应用一、样品测定1.流动相比例调整:由于我国药品标准中没有规定柱的长度及填料的粒度,因此每次新开检新品种时几乎都须调整流动相(按经验,主峰一般应调至保留时间为6~15分钟为宜)。

所以建议第一次检验时请少配流动相,以免浪费。

弱电解质的流动相其重现性更不容易达到,请注意充分平衡柱。

2.样品配制:①溶剂;②容器:塑料容器常含有高沸点的增塑剂,可能释放到样品液中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吸留某些药物,引起分析误差。

某些药物特别是碱性药物会被玻璃容器表面吸附,影响样品中药物的定量回收,因此必要时应将玻璃容器进行硅烷化处理。

3.记录时间:第一次测定时,应先将空白溶剂、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进一针,并尽量收集较长时间的图谱(如30分钟以上),以便确定样品中被分析组分峰的位置、分离度、理论板数及是否还有杂质峰在较长时间内才洗脱出来,确定是否会影响主峰的测定。

4.进样量:药品标准中常标明注入10ml,而目前多数HPLC系统采用定量环(10ml、20ml 和50ml),因此应注意进样量是否一致。

(可改变样液浓度)5.计算:由于有些对照品标示含量的方式与样品标示量不同,有些是复合盐、有些含水量不同、有些是盐基不同或有些是采用有效部位标示,检验时请注意。

6.仪器的使用:①流动相滤过后,注意观察有无肉眼能看到的微粒、纤维。

有请重新滤过。

②柱在线时,增加流速应以0.1ml/min的增量逐步进行,一般不超过1ml/min,反之亦然。

否则会使柱床下塌,叉峰。

柱不线时,要加快流速也需以每次0.5ml/min的速率递增上去(或下来),勿急升(降),以免泵损坏。

③安装柱时,请注意流向,接口处不要留有空隙。

④样品液请注意滤过(注射液可不需滤过)后进样,注意样品溶剂的挥发性。

⑤测定完毕请用水冲柱1小时,甲醇30分钟。

如果第二天仍使用,可用水以低流速(0.1~0.3ml/min)冲洗过夜(注意水要够量),不须冲洗甲醇。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Agilent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基本操作步骤Agilent1100液相基本操作步骤Agilent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维护保养知识保养事项:高压液相色谱HPLC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液相色谱柱使用及保养高压液相色谱HPLC培训教程(一)高压液相色谱HPLC培训教程(七)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反相HPLC柱子的清洁和再生HPLC对流动相的基本要求高效液相色谱Waters 600E-2487 HPLC系统SOP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操作规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操作注意事项色谱扫盲班Agilent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基本操作步骤Agilent1100液相基本操作步骤(一)、开机:1、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 NT (或Windows 2000)画面,并运行Bootp Server 程序。

2、打开 1100 LC 各模块电源。

3、待各模块自检完成后,双击Instrument 1 Online图标,化学工作站自动与1100LC通讯,进入的工作站画面。

4、从“View”菜单中选择“Method and Run control”画面, 单击”View”菜单中的“Show Top Toolbar”,“Show status toolbar”,“System diagram”,”Sampling diagram”,使其命令前有“√”标志,来调用所需的界面。

5、把流动相放入溶剂瓶中。

6、打开Purge阀。

7、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Setup pump选项,进入泵编辑画面。

8 、设Flow:5ml/min,单击OK。

9、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Pump control选项,选中On,单击OK,则系统开始Purge,直到管线内(由溶剂瓶到泵入口)无气泡为止,切换信道继续Purge,直到所有要用信道无气泡为止。

10、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Pump Control选项,选中Off,单击Ok关泵,关闭Purge valve。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天美科技液相培训教材(三)第七章液相色谱常见问题本章内容压力问题峰形问题保留时间问题保基线问题没有压力显示,没有流动相流动 压力过高压力过低压力不稳•电源问题→接通电源,开机开泵•保险丝被烧坏→更换保险丝•柱塞杆折断→更换柱塞杆•泵头内有空气→溶剂脱气、启动泵抽出空气•流动相不足→补充流动相•单向阀损坏→更换单向阀•漏液→拧紧或更换手紧接头压力过高问题预柱堵塞断开预柱压力下降色谱柱堵塞断开色谱柱压力下降断开检测器检测器管路堵塞压力下降柱前管路或滤头堵塞压力仍高解决压力过高的方法预柱堵塞预柱超声色谱柱堵塞清理管路,尤其注意废液管小流速冲洗柱子检测器管路堵塞柱前管路堵塞一截一截管路检查,找出堵塞管路,清理滤头堵塞滤头超声或更换滤头z原因:压力低于正常值,则体系中存在漏液压力低于正常值则体系中存在漏液解决办法找到漏液部位旋紧漏液处螺钮z解决办法:找到漏液部位,旋紧漏液处螺钮¾泵中有气体→溶剂脱气或从泵中除去气体¾单向阀污染→超声清洗单向阀¾泵密封损坏→更换泵密封¾脱气不充分→溶剂脱气或改变脱气方法¾使用梯度洗脱→由于流动相粘度的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裂峰•峰拖尾•峰变宽•低柱效许多峰形问题是结合在一起的许多峰形问题是结合在起的峰展宽和拖尾;拖尾和保留时间增加裂峰原因的确定样品杂质多或分析过许多样品注意柱污染或滤头部分阻塞流动相pH>=7注意硅胶溶解造成的柱塌陷(除非使用专门的柱子)进样溶剂比流注意进样溶剂效应动相极性大,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进样溶剂尽量使用流动相•柱次级效应•柱污染/塌陷/老化•柱负荷超载•柱外效应•流动相粘度过大柱次级效应加入消尾剂三乙胺柱塌陷/污染/老化柱负荷超载柱外效应流动相粘度过大增加柱温或降低流动相粘度正常的保留时间变化因改变流速、流动相配比、柱温、柱长及仪器不同而引起的保留时间发生固定的单方向(增加或缩短)的变化异常的保留时间变化:因色谱柱流动相仪器及操作问题引起的保留时间发生因色谱柱、流动相、仪器及操作问题引起的保留时间发生不固定的无规律漂移•柱污染/塌陷/老化•不够平衡•流动相变化(挥发或污染)•缓冲液容量不够•其他仪器问题柱塌陷/污染/老化降低流动相pH/冲洗柱子不够平衡至少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流动相挥发或污染含有机挥发酸流动相现配注意流动相中水的污染缓冲液容量不够用>25mmol/L的缓冲液基线问题基线噪音基线漂移使用HPLC 柱平衡慢,特别是在分析前用10-20流动相不均匀C 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

液相色谱法基本知识

液相色谱法基本知识
4
第一节 概 述
等,作为分析时选择余地大;而气相色谱并不可能的。 ③ 液相色谱通常在室温下操作,较低的温度,一般有利
于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3)由于液体的扩散性比气体的小105倍,因此,溶质在液
相中的传质速率慢,柱外效应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在 气相色谱中,柱外区域扩张可以忽略不计。 (4)液相色谱中制备样品简单,回收样品也比较容易,而 且回收是定量的,适合于大量制备。但液相色谱尚缺 乏通用的检测器,仪器比较复杂,价格昂贵。在实际 应用中,这两种色谱技术是互相补充的。
组分的差速迁移,从而实现分离。分配系数(K)或分配比
(k)小的组分,保留值小,先流出柱。然而与气相色谱法 不同的是,流动相的种类对分配系数有较大的影响。
21
第四节 液—固色谱法
(4)应与所用检测器相匹配。例如利用紫外检测器时,溶 剂要不吸收紫外光。
(5)容易精制、纯化、毒性小,不易着火、价格尽量便宜 等。
在液-固色谱中,选择流动相的基本原则是 极性大的试 样用极性较强的流动相,极性小的则用低极性流动相。
为了获得合适的溶剂极性,常采用两种、三种或更多种 不同极性的溶剂混合起来使用,如果样品组分的分配比k值 范围很广则使用梯度洗脱。
3
第一节 概 述
的70 ~ 80%。 (2)液相色谱能完成难度较高的分离工作
因为: ①气相色谱的流动相载气是色谱惰性的,不参与分配平衡
过程,与样品分子无亲和作用,样品分子只与固定相相 互作用。而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液体也与固定相争夺样 品分子,为提高选择性增加了一个因素。也可选用不同 比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作流动相,增大分离的选 择性。 ②液相色谱固定相类型多,如离子交换色谱和排阻色谱。
8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分离组分在柱中的洗脱原理Ⅱ基本概念和理论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色谱图和峰参数⊕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 profile).⊕基线(base line)--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

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噪音(noise)――基线信号的波动。

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漂移(drift)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

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色谱峰(peak)--组分流经检测器时相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

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

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线)。

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leading peak)和脱尾峰(tailing peak ).前者少见。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T=B/A,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

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中国药典》规定T应为0.95~1.05。

T<0.95为前延峰,T>1.05为拖尾峰。

⊕峰底――基线上峰的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峰高(Peak height,h)――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峰宽(peak width,W)--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W=4σ。

⊕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 h/2=2.355σ。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

正常峰宽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

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σ小,分散程度小、极点浓度高、峰形瘦、柱效高;反之,σ大,峰形胖、柱效低。

⊕峰面积(peak area,A)――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

A=×σ×h=2.507σh=1.064Wh/2h2.定性参数(保留值)⊕死时间(dead time,t0)--不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

即流动相(溶剂)通过色谱柱的时间。

在反相HPLC中可用苯磺酸钠来测定死时间。

⊕死体积(dead volume,V0)――由进样器进样口到检测器流动池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间。

它包括4部分:进样器至色谱柱管路体积、柱内固定相颗粒间隙(被流动相占据,Vm)、柱出口管路体积、检测器流动池体积。

其中只有Vm参与色谱平衡过程,其他3部粉只起峰扩展作用。

为防止峰扩展,这3部分体积应尽量减小。

V0=F×t0(F为流速)⊕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

⊕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V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流出溶剂的体积。

又称洗脱体积。

VR=F*tR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tR’)--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也称折合保留时间(reduced retention time)。

在实验条件(温度、固定相等)一定时,tR’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因此,tR’(或tR)可用于定性。

TR’=tR-t0⊕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VR’)--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VR=VR-V0 或VR=F*tR’3.柱效参数⊕理论塔板数(theoretical plate number,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N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粒度、粒径分布等)、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

如果峰形对称并符合正态分布,N可近似表示为:N=(tR/σ)2=16(tR)2/W =5.54(tR/W1/2)2W:峰宽;σ:曲线拐点处峰宽的一半,即峰高0.607处峰宽的一半。

N为常量时,W随tR成正比例变化。

在一张多组分色谱图上,如果各组份含量相当,则后洗脱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渐加宽,峰高则逐渐降低。

用半峰宽计算理论塔板数比用峰宽计算更为方便和常用,因为半峰宽更容易准确测定,尤其是对稍有拖尾的峰。

N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越大。

用N表示柱效时应注明柱长,,如果未注明,则表示柱长为1米时的理论塔板数。

(一般HPLC柱的N在1000以上。

)若用调整保留时间(tR’)计算理论塔板数,所得值称为有效理论塔板数(N有效或Neff)=16(tR’/W)2⊕理论塔板高度(theortical plate height,H)每单位柱长的方差。

H=。

实际应用时往往用柱长L和理论塔板数计算:H=L/N4.相平衡参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在一定温度下,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K=[xs]/[xm]Cs-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m-溶剂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滲透参数。

但一般情况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

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 、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

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少,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

因此,只有尽可能较少进样量,使组份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值大的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值小的组份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

混合物中各组份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因此,混合物中各组份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在HPLC中,固定相确定后,K主要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

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K)--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量之比。

K=(tR-t0)/t0=tR’/t0(或溶质在固定相中的量/溶质在流动相中的量)。

因此,容量因子也称质量分配系数。

{K=Cs/Cm=K’Vm/Vs k=(tR-t0)/t0=K*Vs/Vm Vs: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体积; Vm:色谱柱中流动相的体积。

}分配系数、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之间有如下关系:k===K=,tR’=kt0。

上式说明容量因子的物理意义:表示一个组份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tR’)是不保留组分保留时间(t0)的几倍。

k=0时,化合物全部存在与流动相中,在固定相中不保留,tR’=0;k越大,说明固定相对此组分的容量越大,出柱慢,保留时间越长。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不同点是:K取决于组分、流动相、固定相的性质及温度,而与体积Vs、Vm无关;k除了与性质及温度有关外,还与Vs、Vm有关。

由于tR’、t0较Vs、Vm易于测定,所以容量因子比分配系数应用更广泛。

⊕选择性因子(selectivity factor,α)--相邻两组份的分配系数或容量因子之比。

α==(设k2>k1)。

因k=tR’/t0,则α=k2/k1,所以α又称为相对保留时间(《美国药典》)。

要使两组分得到分离,必须使α≠1。

α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性质、柱温有关,与柱尺寸、流速、填充情况无关。

从本质上来说,α的大小表示两组份在两相间的平衡分配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5.分离参数⊕分离度(resolution,R)--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

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

R=(tR2-tR1)/[(W1+W2)/2],当W1=W2时,R=。

当R=1时,称为4σ分离,两峰基本分离,裸露锋面积为95.4%,内测峰基重叠约2%。

R=1.5时,称为6σ分离,裸露锋面积为99.7%。

R≥1.5称为完全分离。

《中国药典》规定R应大于1.5。

⊕基本分离方程――分离度与三个色谱基本参数有如下关系:R=1/4(а-1)×N0.5×[k’/(1+k’)]其中N称为柱效项,α为柱选择项,k’为柱容量项。

柱效项与色谱过程动力学特性有关,后两项与色谱过程热力学因素有关。

从基本分离方常可看出,提高分离度有三种途径:①增加塔板数。

方法之一是增加柱长,但这样会延长保留时间、增加柱压。

更好的方法是降低塔板高度,提高柱效。

②增加选择性。

当α=1时,R=0,无论柱效有多高,组分也不可能分离。

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a.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b.改变柱温;c.改变固定相。

③改变容量因子。

这常常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

k2趋于0时,R也趋于0;k2增大,R也增大。

但k2 不能太大,否则不但分离时间延长,而且峰形变宽,会影响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

一般k2 在1~10范围内,最好为2~5,窄径柱可更小些。

二、塔板理论1.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塔板理论是Martin和Synger首先提出的色谱热力学平衡理论。

它把色谱柱看作分馏塔,把组分在色谱柱内的分离过程看成在分馏塔中的分馏过程,即组分在塔板间隔内的分配平衡过程。

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为:1)色谱柱内存在许多塔板,组分在塔板间隔(即塔板高度)内完全服从分配定律,并很快达到分配平衡。

2)样品加在第0号塔板上,样品沿色谱柱轴方向的扩散可以忽略。

3)流动相在色谱柱内间歇式流动,每次进入一个塔板体积。

4)在所有塔板上分配系数相等,与组分的量无关。

虽然以上假设与实际色谱过程不符,如色谱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很难达到分配平衡;组分沿色谱柱轴方向的扩散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塔板理论导出了色谱流出曲线方程,成功地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浓度极大点的位置,能够评价色谱柱柱效。

2.色谱流出曲线方程及定量参数(峰高h和峰面积A)根据塔板理论,流出曲线可用下述正态分布方程来描述;C=e 或 C=e由色谱流出曲线方程可知;当t=tR时,浓度C有极大值,Cmax=.Cmax就是色谱峰的峰高。

因此上式说明;①当实验条件一定时(即σ一定),峰高h与组分的量C0(进样量)成正比,所以正常峰的峰高可用于定量分析。

②当进样量一定时,σ越小(柱效越高),峰高越高,因此提高柱效能提高HPLC分析的灵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