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酶工程复习提纲资料

酶工程复习提纲资料

酶⼯程复习提纲资料酶⼯程复习提纲第⼆章酶的定义、组成、特征及分类⼀、从化化学本质上讲酶到底是⼀种什么物质?⼆、⼀般催化剂的特性:1.只能进⾏热⼒学上允许进⾏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4.它本⾝的数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后不发⽣改变。

三、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效、专⼀、温和、可调节四、酶的分类(⼀)、酶的组成分类单纯酶:它们的组成为单⼀的蛋⽩质。

结合酶(全酶):蛋⽩质(酶蛋⽩)+辅因⼦酶蛋⽩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因⼦决定反应的类型与性质。

辅因⼦:辅酶:与酶蛋⽩结合疏松,可⽤透析或超滤的⽅法除去的辅因⼦。

辅基:与酶蛋⽩结合紧密,不能可⽤透析或超滤的⽅法除去的辅因⼦。

(⼆)、酶的结构分类(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即只由⼀条肽链组成的酶。

(2)、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亚基以共价键⽅式连接⽽形成的酶。

(3)、多酶复合体(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由⼏种功能不同的酶聚合在⼀起,分⼯合作。

共同催化⼀个⽣化反应过程。

(4)、多功能酶(multifunctional enzyme):⼀些多酶体系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基因融合,致使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于⼀条多肽链上,这种⼀条肽链具有多种催化功能的酶叫多功能酶。

(三)、酶的功能组成—酶的活性中⼼酶的活性中⼼:与底物结合并进⾏催化反应的特殊的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决定酶的专⼀性活性中⼼内的必需基团必需基团:催化基团:决定酶的催化性质活性中⼼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的空间结构和催化功能所必需的基团五、酶的专⼀性;第三章酶的作⽤机理⼀、酶作⽤专⼀性的机制(⼀)“三点结合”的催化理论三点结合”的催化理论认为酶与底物的结合处⾄少有三个点,只有当三点完全结合的情况下。

催化作⽤才能实现,酶促反应才能进⾏。

酶工程复习材料

酶工程复习材料

1。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有哪些?哪一种模式较为适合生产的需要?对于其他的合成模式,应如何调节发酵的条件以使其更为趋近于最佳的模式?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概念:酶的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当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酶大量产生,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酶的合成随之停止.特点:属于这种类型的酶,其生物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产物阻遏作用。

概念:酶的合成伴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开始,但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之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的一段时间.特点:这种类型的酶可受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产物阻遏,其对应的mRNA是相当稳定的.概念: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开始,而在细胞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也随着停止。

特点:酶的合成受到反馈阻遏,而且其所对应的mRNA 是不稳定的.概念: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才开始合成并大量积累。

特点:酶的合成受到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在酶工程生产中为了提高酶的生产率,延长酶的发酵生产周期,酶最理想的生物合成模式应为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因为这类酶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产酶区的区别,随细胞生长即有酶的产生,直到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之后酶还可以合成。

对于其他型的酶,要提高酶产率,可以再细胞选育上,工艺条件等方面加以条件控制。

对于同步合成型的酶,可以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如降低发酵温度以尽量提高其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对于滞后合成型的酶,在发酵过程中应设法尽量减少甚至借出分解代谢物阻遏,使酶的合成提早开始,控制葡萄糖等易利用碳源,添加一定量的cAMP;对于中期合成型的酶,则要在提高mRNA稳定性和解除阻遏两方面进行.控制末端产物浓度,添加末端产物类似物2。

试以基因调节控制理论说明酶生物合成的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诱导作用及反馈阻遏作用的原理。

-—-操纵子学说是指容易利用的碳源阻遏某些酶(主要是诱导酶)生物合成的现象是指加进某种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是指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合成受阻的过程是指在放射免疫测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将酶作为标记物质,使之和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酶与抗原(或抗体)复合物,然后再根据待测抗体(或抗原)与复合物专一且定量的结合关系,通过测定与待测抗体(或抗原)结合的酶的活力,从而计算出待测抗体(或抗原)的量。

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

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

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种反应,这种高度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2.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这种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又称摩尔催化活性,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4.催化周期:是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

5.酶结合效率:又称酶的固定化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

6.酶活力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酶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7.沉淀分离: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8.盐溶:一般在低盐浓度下,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盐的浓度升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盐溶9.盐析:盐浓度升高到一定浓度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又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果使蛋白质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10.差速离心:是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

11.密度梯度离心:是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系数比较接近的物质得以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方法。

12.等密度梯度离心:当欲分离的不同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漂浮,只要时间足够,就可以一直移动到与它们各自的浮力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形成区带,这种方法称为等密度梯度离心。

13.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分离方法14.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5.超临界萃取:又称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遇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酶工程复习资料一

酶工程复习资料一

酶工程复习资料一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研究和应用酶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以及改造和设计酶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它是生物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与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医药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本篇文档将为读者提供关于酶工程的基本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改造和设计等内容的复习资料。

一、酶工程的基本概念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酶工程是指利用化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使其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酶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酶的筛选与鉴定、酶的改造与优化、酶的应用与产业化等方面。

二、酶的结构与功能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和功能部位。

酶的空间结构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而功能部位则与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相关。

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的催化活性受到pH、温度、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最适条件下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改造与优化为了使酶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科学家们通过酶的改造与优化来实现这一目标。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工程技术、酶体外修饰等。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酶的基因序列来改变其氨基酸组成,进而改变酶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工程技术则可以通过局部改变酶的氨基酸序列来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酶体外修饰则是指在酶的外部添加辅助因子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善酶的催化效果。

四、酶的应用与产业化酶在生物技术、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技术领域,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酶联免疫法等技术中。

在医药领域,酶被应用于药物合成、药物代谢等方面。

在食品和农业领域,酶被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饲料添加等。

大学《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1.酶生物合成法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1)用作培养菌种及扩大生产的发酵罐的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发酵罐以及辅助设备的消毒灭菌(3)将已培养好的有活性的纯菌株以一定量转接到发酵罐中(4)接种到发酵罐中的菌株控制在最适条件下生长并形成代谢产物(5)将产物抽提并进行精制(6)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水2.如何控制微生物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发酵过程中,为了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定期取样测定或进行连续测量。

参数中,对发酵过程影响较大的有温度、PH、溶解氧浓度等。

(1)温度: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细胞生长、产物形成、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合成方面。

例如:枯草杆菌的最适温度为34--37℃,黑曲霉的最适温度为28--32℃(2)pH: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取决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

微生物生长和生物合成都有其最适和能够耐受的pH范围,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6.3-7.5,霉菌和酵母生长的最适pH4-6,放线菌生长的最适pH7-8。

(3)溶解氧浓度:对于好氧发酵,溶解氧浓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好氧性微生物深层培养时,需要适量的溶解氧以维持其呼吸代谢和某些产物的合成,氧的不足会造成代谢异常,产量降低。

简述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和操作要点?离子交换层析原理:根据待分离物质带电性质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

操作:a上样:上样体积不十分严格。

b洗脱: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c梯度洗脱法:改变溶液的pHd再生:用0.5mol/LNaOH和0.5mol/L NaCl混合溶液或0.5mol/L HCl处理。

凝胶层析原理: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

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孔内,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可自由出入凝胶孔,流程长而后流出层析柱。

操作:a凝胶的选择和处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范围选择相应型号的凝胶介质。

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酶⼯程期末复习资料酶⼯程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酶⼯程:⼜称为酶技术,是指酶的⽣产与应⽤的技术过程。

2.酶的⽣产:通过各种⽅法获得⼈们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

3.酶的改性:是通过各种⽅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

4.酶的应⽤: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获得⼈们所需的产物、除去不良物质或获得所需信息的技术过程。

5.酶⼯程的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操作,获得⼈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法使酶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6.酶活⼒:指在⼀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7.酶活⼒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25℃,pH等条件均采⽤最适条件),每1 min 催化1 µ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 个酶活⼒单位。

或在特定条件下,每秒催化1 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卡特(Kat)。

1 Kat =6×107 IU8.酶的⽐活⼒:是酶纯度的⼀个指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重量(mg)蛋⽩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单位数。

9.酶的转换数:Kp,⼜称为摩尔催化活性,是指每个酶分⼦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数。

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

10.酶的催化周期: 转换数的倒数称为酶的催化周期。

催化周期是指酶进⾏⼀次催化所需的时间。

11.固定化酶: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定空间范围内进⾏催化反应的酶。

12.酶的结合效率:⼜称为酶的固定化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

13.酶活⼒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与⽤于固定化的总游离酶活⼒的百分率。

14.相对酶活⼒:具有相同酶蛋⽩(或酶RNA)量的固定化酶活⼒与游离酶活⼒的⽐值称为相对酶活⼒。

15.酶的定向进化技术:模拟⾃然进化过程(随机突变和⾃然选择)在体外进⾏酶基因的⼈⼯随机突变,建⽴突变基因⽂库,在⼈⼯控制条件的特殊环境下,定向选择得到具有优良催化特性的酶的突变体的技术过程。

16.酶的提取分离法⽣产:是采⽤各种技术从动物、植物、微⽣物细胞或者其它含酶原料中将酶提取出来,再与所含杂质进⾏分离的技术过程。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资料

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具有特殊作用的蛋白质,能在生命体内(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催化一切化学反应,维持生命特征。

是酶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 以应用目的为出发点来研究酶, 利用酶的催化特性并通过工程化将相应原料转化为目的物质的技术。

水溶性酶经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处理后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 具有酶活性的一种酶的衍生物,在催化反应中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

表示酶活力大小的尺度;一个国际单位(IU)是指在特定条件下(25℃),每分钟内转化 1mol 底物或者催化形成 1mol 产物所需的酶量。

一个 Kat(卡塔尔,酶活性国 际单位)是指每秒钟内转化 1mol 底物所需的酶量, 1 Kat = 6107 IU 。

(酶活力: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用在一定条件下, 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来表示; 是研究酶的特性,酶制剂生产应用以及分离纯化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

) 是酶纯度的量度,是指单位分量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为 IU/mg 。

比活力越大,酶纯度越高。

比活力=活力单位数/每毫克酶蛋白。

可产生一种组成型调节蛋白(regulatory protein) (一种变构蛋白),通过与效应物(effector) (包括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特异结合而发生变构作用,从而改变它与控制基因的结合力。

调节基因常位于调控区的上游。

位于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碱基顺序,能特异性地与调节基因产生的变构蛋白结合,控制酶合成的时机与速度。

决定某一多肽的 DNA 模板,与酶有各自的对应关系,其中的遗传信息可转录为mRNA ,再翻译为蛋白质。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者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 溶剂或者溶液中的过程。

是指在份子水平上不同粒径份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为分离膜,膜壁弥漫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 )、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

酶工程复习——精选推荐

酶工程复习——精选推荐

酶⼯程复习第七章酶⾮⽔相催化1、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指酶在含有⼀定量⽔的有机溶剂中进⾏的催化反应。

适⽤范围:底物、产物两者或其⼀为疏⽔性物质的酶催化作⽤。

原因:酶在有机介质中基本能保持结构的完整。

特性:酶的底物特异性、⽴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热稳定性等有所改变。

应⽤:多肽、酯类、甾体转化、功能⾼分⼦合成、⼿性药物拆分的研究。

2、⽓相介质中的酶催化指酶在⽓相介质中进⾏的催化反应。

适⽤范围:底物是⽓体或能转化为⽓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

特性:⽓体介质的密度低,扩散容易,与在⽔相中明显不同。

3、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酶催化酶在超临界流体中进⾏的催化反应。

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和压⼒超过某物质的超临界点的流体。

要求:超临界流体对酶结构⽆破坏;具良好化学稳定性;温度不可太⾼太低;压⼒不可太⾼;易获得等。

常⽤的超临界流体有:CO2, SO2 C2H4, C2H6 C3H8 C4H10 等。

4、离⼦液介质中的酶催化指酶在离⼦液中进⾏的催化作⽤。

离⼦液 (Ionic liquid )是由有机阳离⼦与有机(⽆机)阴离⼦构成的、在室温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挥发性低,稳定性好。

特性:酶在其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区域选择性、⽴体选择性、键选择性。

第2节有机介质中⽔和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1、有机介质反应体系1、微⽔介质体系;2、与⽔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均⼀体系;3、与⽔不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4、(正)胶束体系;5、反胶束体系1、微⽔介质体系是由有机溶剂和微量的⽔组成的反应体系。

微量的⽔主要是酶分⼦的结合⽔,对维持酶分⼦空间构象和催化活性⾄关重要。

另⼀部分⽔分配在有机溶剂中。

酶以冻⼲粉或固定化酶的形式悬浮于有机介质中,是常见的有机反应体系。

2、与⽔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均⼀体系由⽔与极性较⼤的有机溶剂互相混溶组成的反应体系。

⽔与有机剂含量均较⼤。

适⽤的酶较少。

3、与⽔不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由⽔和疏⽔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或多相反应体系;游离酶、亲⽔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相,疏⽔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有机溶剂相。

酶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酶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酶工程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一)酶工程的概念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一、酶的分类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3.水解酶:4.裂合酶:5.异构酶6.连接酶,7. 核酶(一)酶的组成形式1.单体酶( monomeric enzyme) :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组成,肽链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酶。

2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由若干相同或不相同的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而组成,亚基一般没有活性,必须相互结合后才有活性。

3.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system) :由2个或2个以上功能相关的酶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能进行连续反应的体系就是多酶复合体。

(二)酶的结构特点(holoenzyme) (apoenzyme) (cofactor)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金属离子、辅酶、辅基)金属离子无机离子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辅酶、辅基辅酶(coenzyme) :指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透析方法可以除去。

例如硫胺素、焦磷酸。

辅基(prosthetic group) :是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结合,结合的较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法除去,需要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才能与酶蛋白分开。

四、酶的作用机制(一)酶的结构组成及活性中心调控基团中心外必需基团酶的结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结合部位中心内必需基团催化部位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其它部分1、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是指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2、结合部位: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酶的一定构象形成复合物的基团。

酶的结合基团决定酶反应的专一性。

3、催化部位:酶分子中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其转变为产物的基团。

4、4、调控基团:酶分子中一些可与其他分子发生某种程度的结合并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对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的基团催化基团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同时也是决定反应的高效性。

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

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

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种反应,这种高度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2.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这种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又称摩尔催化活性,就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4.催化周期:就是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

5.酶结合效率:又称酶的固定化率,就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

6.酶活力回收率:就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酶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7.沉淀分离: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她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8.盐溶:一般在低盐浓度下,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盐的浓度升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盐溶9.盐析:盐浓度升高到一定浓度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又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果使蛋白质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10.差速离心:就是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使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

11.密度梯度离心:就是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系数比较接近的物质得以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方法。

12.等密度梯度离心:当欲分离的不同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漂浮,只要时间足够,就可以一直移动到与它们各自的浮力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形成区带,这种方法称为等密度梯度离心。

13.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与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分离方法14.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就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5.超临界萃取:又称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遇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16.超临界流体:当温度与压力超过其超临界点时,两相变为一相,这种状态下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T*21 Kcat:酶转换数。

又称分子活性或摩尔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或每个分子酶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单位为min-,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

2溶解氧:溶解在培养基中的氧气,提供给在培养基中的产酶细胞使用。

3临界氧浓度: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不影响其正常代谢的最低要求。

4氧载体:与水不互溶,对微生物无害,具有较高溶氧能力的有机物。

5通气量:单位时间内流经培养液的气体量6溶氧速率/传氧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液溶氧浓度的改变耗氧速率:单位时间内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7酶的化学修饰: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以可控制的方式使酶同某些化学试剂发生特异反应,从而引起单个氨基酸残基或其功能基团发生共价的化学改变。

8模拟酶/人工酶:根据酶作用的原理,模拟酶的活性中心及催化机理,用有机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合成的具有专一催化功能的催化剂。

9肽酶:模拟天然酶的活性部位,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10抗体酶: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11印记酶:利用分子印记技术(MIP,即制备对某一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制备的人工模拟酶。

12融合酶:将两个或多个酶分子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融合蛋白。

13 SDM:定点突变技术。

指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即通过取代、插入或删除已知DNA序列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来改变酶蛋白结构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酶的专一性等。

14酶分子的定向进化:属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要事先了解酶的空间结构和催化机制,人为地创造特殊的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在体外改造酶基因,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的突变酶。

15固定化酶: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定位在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催化活性,可重复利用的酶16固定化酶的活力:是固定化酶催化某一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反应的反应初速度来表示。

固定化酶的比活:每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工程复习资料》word版

《酶工程复习资料》word版

第一章绪论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两大类别。

酶的生产:是指通过各种方法获得人们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培养产酶和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等。

酶的改性:是通过各种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分子修饰、酶的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和定向进化。

酶的应用: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获得人们所需的物质或者除去不良物质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反应器的选择与设计以及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2.酶催化的作用特点: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和作用条件温和等。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酶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各种环境条件,以充分发挥酶的催化功能。

3.米氏方程:V=VmS/Km+S,Km为米氏常数,是酶催化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抑制剂的影响:有可逆抑制剂和不可逆抑制剂之分。

不可逆抑制剂与酶分子结合后,抑制剂难于除去,酶活性不能恢复。

可逆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只要将抑制剂除去,酶酶活力即可恢复。

可逆性抑制作用可以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三种。

①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和底物竞争与酶分子结合而引起的抑制作用。

抑制的效果强弱与竞争性抑制剂的浓度、底物浓度以及抑制剂和底物与酶的亲和力大小有关,随着底物浓度增加,酶的抑制作用减弱。

特点:酶催化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Vm不变,米氏常数Km 增大。

②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底物分别于酶分子上的不同位点结合而引起酶活性降低的抑制作用。

特点:最大反应速度Vm减少,米氏常数Km不变。

③反竞争性抑制:在底物与酶分子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后,抑制剂再与中间复合物结合而引起的抑制作用称为反竞争性抑制。

特点:最大反应速度Vm和米氏常数Km同时减少。

4.酶的活力测定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资料

四、酶的活力测定 1)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
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2)酶活力单位 酶活力的高低是以酶活力的单位数来表示的。 1961 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 25℃,pH
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每 1 分钟催化 1μ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 1 个酶活 力单位(IU)。
和 PH,使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称为β分段盐析。
五、离心分离 1)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和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开
的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离心分离时,要根据预分离物质以及杂质的颗粒大小、密度及特性的不同,选择合适
的离心机、离心方法和离心条件。 2)离心条件的确定 离心力与转速的换算:
mS m
(注意虚线)
5)产物生成动力学(产酶动力学) 产酶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细胞浓度以及细胞产酶模式有关。
RE
X——细胞生长速率
dE dt
X
α——与生长偶联的产酶比系数(IU/g)
β——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IU/g•h)
E——发酵液中酶浓度(IU/L)。
判断产酶类型:
八、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1)固定化细胞:又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指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酶促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 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
方法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超声波破碎法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Tween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原理与技术1,根据催化作用的部分的不同,酶可以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蛋白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为蛋白质的酶核酸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为核糖酸的酶2,蛋白类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谷氨酸脱氢酶、硝酸还原酶、胆固醇氧化酶转移酶------L—天冬氨酸、2—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水解酶------5’—核苷酸磷酸水解酶裂合酶----草酸脱羧酶、苏氨酸醛缩酶、丙二醇脱水酶、乙酰乳酸合酶异构酶----葡萄糖异构酶、丙氨酸消旋酶、醛糖-1-差向异构酶连接酶或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天冬酰胺合成酶(氨连接酶)3,酶活力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单位是IU在特定条件下,每秒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Kat1Kat=1mol/s=60mol/min=60umol/min=6×107IU比活力:比较酶制剂的纯度和活力的高低。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4,终止酶反应的方法:a,反应时间一到,立即取出适量反应液,置于沸水浴中,加热使酶失活b,加入适宜的酶变性剂,使酶变性失活c,加入酸或碱溶液,使反应液的pH远离催化反应的最适pH,而使反应终止d,将取出的反应液立即置于低温冰箱、冰粒堆或冰盐溶液中,使反应液温度迅速降低至10℃以下,而终止反应5,酶的生产方法: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6,用于酶的生产的细胞必须具备的条件:a,酶的产量高b,容易培养和管理c,产酶稳定性高d,利于酶的分离纯化e,安全可靠、无毒性7,产酶微生物的种类: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等常用的产酶微生物: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霉菌、黑曲霉、米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酶、红曲霉、酿酒酵母8,提高酶产量的措施:a,菌种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b,条件控制:1,添加诱导物2,控制阻遏物的溶度3,添加表面活性剂4,增加产酶活性剂9,酶生物合成的模式:a,同步合成型:又称生长偶联型,是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的一种生物合成模式特点:属于该合成型的酶,其生物合成伴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开始;在细胞进入旺盛生长期时,酶大量生成;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随着停止b,延续合成型:又称部分生长偶联型,是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的一种生物合成模式特点:属于该类型的酶可以是组成酶或者是诱导酶,这些酶所对应的mRNA相当稳定,在平衡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通过翻译而合成其对应的酶c,中期合成型:是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进入平衡期后,酶的生物合成也随着停止的一种合成模式特点:酶的生物合成受到产物的反馈作用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而酶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差d,滞后合成型:又称非生长偶联型,是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才开始并大量积累的一种合成模式特点:酶所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以及培养基中阻遏物的存在是影响酶生物合成模式的主要因素10,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酶的优点:a,提高产率b,缩短周期c,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d,提高产品质量11,细胞破碎的方法:a,机械破碎法: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b,物理破碎法: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c,化学破碎法:添加有机溶剂、添加表面活性剂d,酶促法:自溶法、外加酶制剂12,酶促破碎法:革兰氏阳性菌------溶菌酶---作用于B-1,4-糖苷键酵母细胞------B-葡聚糖酶---作用于B-1,3-葡聚糖霉菌------几丁质酶各种植物的细胞壁------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混合使用13,酶的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盐溶现象:蛋白质溶于水,而且在低浓度的盐存在的条件下,酶的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盐析现象:蛋白质溶于水,在盐浓度达到某一界限后,酶的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果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14,离心的方法及其原理:a,差速离心法:指采用不同的离心速率和离心时间,使不同沉降速率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b,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分离,使沉降系数比较接近的物质互相分离的一种区带离心方法c,等密梯度离心:当欲分离的不同颗粒的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内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漂浮,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一直移动到与它们各自的浮力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等密度点),形成区带的方法15,微滤:微滤是以微滤膜(也可以用非膜材料)作为过滤介质的膜分离技术超滤:又称超过滤,是借助于超滤膜将不同大小的物质颗粒或分子分离的技术反渗透:16,层析分离方法: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层析聚焦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使组分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组分离子在离子交换剂上的浓度与在同业中的浓度达到平衡点时,两者浓度的比值。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1 酶的变性与失活失活作用:凡可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称为酶的失活作用。

2 酶的回收率与纯化比3 酶的结合效率及酶活力回收率酶的结合效率又称酶的固定化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酶的结合效率=(加入的总酶活力-未结合的酶活力)/加入的总酶活力*100%酶活力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酶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总活力/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100%4 底物抑制及其产生的三个原因(1)、竟争性抑制某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因而能与底物竟争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当抑制剂与活性中心结合后,底物被排斥在反应中心之外,其结果是酶促反应被抑制了(2)、非竟争性抑制酶可以同时与底物及抑制剂结合,但是,中间产物ESI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因此,酶的活性降低。

(3)、反竞争性抑制作用酶只有在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引起酶活性下降。

二.1 什么是酶工程?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又称为酶技术,是指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是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微生物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它是借助工程学手段利用酶或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提供产品的一门科学。

就酶工程本身的发展来说,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酶的产生、酶的制备、酶和细胞固定化、酶分子改造、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酶传感器、酶反应器、抗体酶、人工酶和模拟酶2 什么是酶的最适PH及其影响酶的反应机理在一定的pH 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此pH 为最适pH(optimum pH)。

a.过酸或过碱影响酶蛋白的构象,使酶变性失活。

b.影响酶分子中某些基团的解离状态(活性中心的基团或维持构象的一些基团)c.影响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故酶反应一般在一定的缓冲液体系中进行3 简述酶活力的测定方法(要求:快速,两个阶段,四个步骤)要求:快速、简便、准确两个阶段:酶在一定条件下与底物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再测定反应物中底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有哪些?哪一种模式较为适合生产的需要?对于其他的合成模式,应如何调节发酵的条件以使其更为趋近于最佳的模式?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概念:酶的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

当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酶大量产生,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酶的合成随之停止。

特点:属于这种类型的酶,其生物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产物阻遏作用。

概念:酶的合成伴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开始,但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之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的一段时间。

特点:这种类型的酶可受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产物阻遏,其对应的mRNA是相当稳定的。

概念: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开始,而在细胞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也随着停止。

特点:酶的合成受到反馈阻遏,而且其所对应的mRNA 是不稳定的。

概念: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才开始合成并大量积累。

特点:酶的合成受到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在酶工程生产中为了提高酶的生产率,延长酶的发酵生产周期,酶最理想的生物合成模式应为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因为这类酶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产酶区的区别,随细胞生长即有酶的产生,直到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之后酶还可以合成。

对于其他型的酶,要提高酶产率,可以再细胞选育上,工艺条件等方面加以条件控制。

对于同步合成型的酶,可以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如降低发酵温度以尽量提高其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对于滞后合成型的酶,在发酵过程中应设法尽量减少甚至借出分解代谢物阻遏,使酶的合成提早开始,控制葡萄糖等易利用碳源, 添加一定量的cAMP;对于中期合成型的酶,则要在提高mRNA稳定性和解除阻遏两方面进行。

控制末端产物浓度,添加末端产物类似物2.试以基因调节控制理论说明酶生物合成的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诱导作用及反馈阻遏作用的原理。

基因调节控制理论-------操纵子学说是指容易利用的碳源阻遏某些酶(主要是诱导酶)生物合成的现象是指加进某种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是指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合成受阻的过程3.何为酶电极、酶标免疫测定?是指在放射免疫测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将酶作为标记物质,使之和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酶与抗原(或抗体)复合物,然后再根据待测抗体(或抗原)与复合物专一且定量的结合关系,通过测定与待测抗体(或抗原)结合的酶的活力,从而计算出待测抗体(或抗原)的量。

是最早问世的生物传感器,它是把测定无机离子或低分子量气体的电化学器体(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或气敏电极)与酶固定化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传感器,使原来仅有测量物理量功能的电极具备了测量生物化学量的功能,它在生物试样化学成分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强的特异性。

4.试以米氏方程说明酶法分析、酶活测定的原理。

酶活力测定(Enzyme Assay)分析对象——酶一般常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以确定酶活力。

酶单位:1961 年,国际生化联合会酶委员会建议,一个酶单位为在确定的最适反应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 цml分子底物变化所需要的酶量。

测定原理:酶法分析(Enzyme Analysis )分析工具——酶(酶免分析、酶电极)原理:米氏方程:当s << km 时,即反应体系中底物浓度较低,酶量足或过量时,v ≈vm/km.[s ] ,即测定的酶活(反应速度)与体系中的底物浓度成正比,具有线性的比例关系。

6. 何为酶工程、抗体酶、半抗原、酶的专一性,酶的分类.酶工程即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的产品。

酶工程是现代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的交叉技术,它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域。

抗体酶通过改变抗体中与抗原结合的微环境,并在适当部位插入催化基团,所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半抗原有些小分子化合物(如药物)因其结构简单,本身不是抗原,不能免疫动物,但是当它和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可以成为抗原,免疫动物因之产生的抗体可以与小分子化合物本身起抗原抗体反应,这种小分子化合物一般称之为半抗原。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催化反应和反应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被作用的反应物通常叫做底物,酶往往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物质,一般催化剂没有这样的选择性。

酶作用专一性的类型1. 立体异构专一性a) 立体异构专一性(L/D)b) 几何异构专一性(顺/反)2. 非立体化学专一性a)绝对专一性:A –Bb)相对专一性1) 键专一性:A –B2) 基团专一性:A -B,A- B酶作用专一性的机制:☆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RNA、DNA、抗体酶)酶的分类1. 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2. 转移酶类Transgerases3. 水解酶类Hydrolases4. 裂合酶类Lyases5. 异构酶类Isomerases6. 合成酶类SynthetasesSynthases7.简述酶蛋白的结构特征、酶高效催化作用的原理或机制。

酶蛋白的结构特征:·结合部位Binding site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一般称为结合部位。

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部位Catalytic site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

通常将酶的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总称为酶的活性部位或活性中心。

催化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

·调控部位Regulatory site酶分子中存在着一些可以与其他分子发生某种程度的结合的部位,从而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对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

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主要包括:亲核性基团:丝氨酸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和组氨酸的咪唑基。

酸碱性基团: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羧基,赖氨酸的氨基,酪氨酸的酚羟基,组氨酸的咪唑基和半胱氨酸的巯基等。

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一、中间产物学说在酶催化的反应中,第一步是酶与底物形成酶-底物中间复合物。

当底物分子在酶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后,中间复合物再分解成产物和酶。

E + S ==== E-S —→P + E许多实验事实证明了E-S复合物的存在。

E-S复合物形成的速率与酶和底物的性质有关。

二、活化能降低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是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通过短程非共价力(如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等)的作用,形成E-S反应中间物,其结果使底物的价键状态发生形变或极化,起到激活底物分子和降低过渡态活化能作用。

1.趋近和定向效应在酶促反应中,底物分子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一方面底物在酶活性中心的有效浓度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活性中心的立体结构和相关基团的诱导和定向作用,使底物分子中参与反应的基团相互接近,并被严格定向定位,使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率和专一性特点。

2.底物变形与张力学说酶(E)与底物(S)结合后,使底物的某些敏感键发生变形,从而使底物分子接近于过度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同时,由于底物的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表化,并对底物产生张力作用(多为酶中金属离子引起)使底物扭曲,促进ES进入过度态。

3. 共价催化催化剂通过与底物形成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过渡产物,使反应活化能降低,从而提高反应速度的过程,称为共价催化。

·酶中参与共价催化的基团主要包括His 的咪唑基,Cys 的硫基,Asp 的羧基,Ser 的羟基等。

·某些辅酶,如焦磷酸硫胺素和磷酸吡哆醛等也可以参与共价催化作用。

4. 酸碱催化酸-碱催化可分为狭义的酸-碱催化和广义的酸-碱催化。

酶参与的酸-碱催化反应一般都是广义的酸-碱催化方式。

广义酸-碱催化是指通过质子酸提供部分质子,或是通过质子碱接受部分质子的作用,达到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过程。

广义酸基团(质子供体)广义碱基团(质子受体)His 是酶的酸碱催化作用中最活泼的一个催化功能团。

8.过滤、脱盐及浓缩的主要方法.过滤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

其中以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的过滤称为膜分离技术。

过滤技术:1粗滤:颗粒直径>2μm微滤:颗粒直径0.2 μm ~2 μm 分离细菌、灰尘2膜分离技术:超滤:颗粒直径20 Å ~0.2 μm 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反渗透:颗粒直径<20 Å 分离各种离子与小分子物质粗滤可分为常压过滤、加压过滤、减压过滤。

为了加快过滤速度,提高分离效果,经常需要添加助滤剂。

常用的有硅藻土、活性炭、纸粕等。

膜分离:加压膜分离;电场膜分离(电渗析、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扩散膜分离(透析):用于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浓缩与脱盐。

脱盐可以超滤、透析(扩散膜分离)以及层析法进行脱盐。

浓缩酶的浓缩有五种方式:蒸发浓缩、胶过滤浓缩、超滤浓缩、反复冻融浓缩、聚乙二醇浓缩法9.层析的主要方法,简述疏水作用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各种层析方法分离酶蛋白的原理。

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和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在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布程度不同而得到分离,又称为色谱分离。

概念:又称“分子筛、体积排阻色谱”,是根据溶质分子量的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相色谱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概念: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使不同的蛋白质组分得以分离的方法。

原理: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使不同蛋白质得以分离·疏水层析·吸附层析概念: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酶蛋白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和液中的各种蛋白质得以分离的方法。

原理:表面积较大的吸附剂,在低PH、低离子强度下吸附,在提高PH、增加离子强度的条件下解吸。

·亲和层析概念:是利用生物分子对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即是具有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的分子对·反相色谱和疏水作用色谱10.纯化表的计算及纯化工艺优劣的评价。

11.酶的固定化:概念、方法及固定化工艺优劣的评价。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酶或游离细胞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的技术。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immobilized cell)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的细胞。

1.吸附法依据带电的酶或细胞和载体之间的静电作用,使酶吸附于惰性固体的表面或离子交换剂上。

1)物理吸附法(physical adsortion)作用力:氢键、疏水键常用载体: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硅胶、羟基磷灰石、纤维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