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现代工程教育思想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现代工程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树立现代工程教育的思想与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现象、本质、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实施教育的理解、认识和看法。它渗透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现代工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程教育起源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入21世纪,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新产业革命,即专家们所谓的“信息革命”。在信息时代,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不再取决于简单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而将愈来愈依赖于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运用,愈来愈依赖于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将其素质“自由”地而不是“自发”地转化为能力的程度。就工程教育而言,应该从以传播知识为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工程技术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在使学生懂得必要的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素养,从而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工程技术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应该怎样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由于在未来的信息时代,现代工程早已超出了狭隘的“工程技术”的范围,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社会工程,因而素质教育观的提出对于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世界各国无一例外。“现代意义上的工程师,应当是科学、技术、工程紧密结合的,是在比较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基础上,并且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主要承担技术科学的研究、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工程的设计、制造、管理”。因此,要造就现代工程师,还应坚持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统一的工程教育观。面对信息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教育有余而工作训练不足,或者舍科学教育唯工程的工程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现代工程师。当前,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回归工程”。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回归工程”,实际上是在“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统一”这一工程教育观指引下,对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的一种优化与调整。对此,我们在进行面向21世纪高工专教育教学改革时,应当给予充分注意。

3.长期以来,工程教育由于“技术上的狭窄”而又“狭窄于技术”,造成了人们对工程教育本质理解上的局限性。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工程是关于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使在物质、经济、人力、政治法律和文化限制内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创造性专业”。如果说工程是一种“创造性专业”,那么现代工程教育则是一种“创造性专业”的教育。这种崭新的“创造性专业”教育观,是对工程教育本质的科学反映。根据这一观点,创新设计(应理解为人类创造未采的主动思维和创造行为)在“工程”这个“创造性专业”中应处于核心地位,现代工程教育的第一个核心应是创新设计。但这丝毫不意味着现代工程教育

要忽视工艺技术。恰恰相反,由于工艺技术是创新设计得以经济、清洁。高效实现的基础,是创新设计物化的手段和过程,工艺技术应是现代工程教育的又一个校心。创新设计的实现或物化属于工程活动,而工程活动是社会化的工程技术经济行为(或社会行为),离不开科学管理和合法经济。因此,现代工程教育的第三个核心是管理和经营。将工程教育视为“创造性专业”教育,认识现代工程教育的三个核心,是现代工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素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三者的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知识是属于表层的东西,但它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也就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是素质的外现,属于里层。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增强,而强的能力也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内在品德和素养,属于内核。素质高,能力强,能促进知识的掌握与迁移;素质的形成不仅是知识的内化,还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实践的影响;素质不仅外显为能力,能力只是其智力品质的表现,素质还有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还有生理、心理的表现,即身心健康状态等。对素质的重视,对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关系的关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是现代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质量观上的一个时代特征。

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学本论”的教学观,运用新的教学观指导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时,要保证学生有足够多的课外时间主动学习;教师要既“教”又“育”,为人师表;要特别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下大力气突破这一教学改革的难点。必须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承认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在不妨碍别人发展、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一部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还必须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以促进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