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设计步骤

压力容器设计步骤
压力容器设计步骤

储气罐——压力容器的设计步骤

1.确定压力容器设备的各项参数:压力,介质,温度

最高工作压力为1.5MPa,工作温度为常温20℃,工作介质为压缩空气,容积为2m3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型

容器类别的划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第一章中有详细的规定,主要是根据工作压力的大小、介质的危害性和容器破坏时的危害性来划分。

储气罐为低压(<1.6MPa)且介质无毒不易燃,应为第Ⅰ类容器。

2.确定设计参数

(1)确定设计压力

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5MPa,设计压力取值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05~1.10倍。

取1.05还是取1.10,取决于介质的危害性和容器所附带的安全装置。

介质无害或装有安全阀等就可以取下限1.05,否则上限1.10。

介质为压缩空气,管路中有泄压装置,符合取下限的条件,则得到设计压力为

Pc=1.05x1.4

(2)确定设计温度

一般是在用户提供的工作温度的基础上,再考虑容器环境温度而得。如在室外在工作,无保温,容器工作温度为30℃,冬季环境温度最

低可到-20℃,则设计温度就应该按容器可能达到的最恶劣的温度确定为-20℃。《容规》提供了一些设计所需的气象资料供参考。假定在容器在室内工作,取常温为设计温度。

(3)确定几何容积

按结构设计完成后的实际容积填写。

(4)确定腐蚀裕量

根据受压元件的材质、介质对受压元件的腐蚀率、容器使用环境和容器的使用寿命来确定。

先选定受压元件的材质,再确定腐蚀裕量。

《容规》对一些常见介质的腐蚀裕量进行了一些规定。工作介质对受压元件的腐蚀率主要按实测数据和经验来确定,受使用环境影响很大,变数很多,目前无现成的数据。

介质无腐蚀的容器,其腐蚀裕量取1~2mm即可满足使用寿命的要求。

取腐蚀裕量为2mm。

(5)确定焊缝系数

焊缝系数的标准叫法叫焊接接头系数,GB150对其取值及焊缝检测百分比进行了规定。

具体取值,可以按《容规》所规定的种情况选择:

其焊缝系数取1,即焊接接头应进行100%的无损检测,其他情况一般选焊缝系数为0.85。

本例选焊缝系数为0.85。

(6)主要受压元件材质的确定

材质的确定在满足安全和使用条件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工艺性和经济性。

GB150对材料的使用有规定。

比较常用的材料有Q235,16MnR和0Cr18Ni9这几种材料。

1.0Cr18Ni9一般用于低于-20℃的低温容器和

对介质有洁净要求的容器,如低温分离器、氟利昂蒸发器等;

2.16MnR一般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使用Q235-B时壁厚较大的容器,如油、天然气等。

3.Q235-B使用最广也最经济,GB150第9页对其使用条件作了详细规定:

规定设计压力≤1.6MPa;

钢板使用温度0℃~350℃;

用于壳体时厚度不得大于20mm,且不得用于高度危害的介质。

储气罐使用压力、温度和介质都符合Q235-B的条件,厚度还未知,若超过了20mm,能使用16MnR。

暂定使用Q235-B。

3.确定设备基本尺寸

(1)确定容器直径

首先要确定容器直径。如果是圆筒型压力容器,一般取长径比为2~

5,很多情况下取2~3就可以了。

本例要求容器的几何容积为2m3 。

先设定直径,再根据此直径和容积求出筒体高度,验算其长径比。设定的直径应符合封头的规格。

有了容器直径,可按照GB150公式计算出厚度。此厚度即为计算厚度,其名义厚度为计算厚度及腐蚀裕量之和,再向上圆整到钢板的商品厚度。

如果腐蚀裕量为2mm,及计算厚度之和为10.30mm,及之最接近的钢板商品厚度为12mm,故确定容器厚度为12mm,并且此值符合Q235-B对厚度不超过20mm的要求。

另外本例若选择腐蚀裕量为1mm经济性会好得多,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

至此,得到容器外形。

(2)按照工艺要求确定配置各管口的法兰和接管。

容器上开孔要符合GB150的规定,要进行补强计算,如满足GB150不需补强的条件,可不必再计算补强。

应尽量满足GB15条件,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最好,避免增加补强圈。

法兰及其密封面型式

法兰及其密封面型式是设计协议书中要求的,

1.压力等级必须高于设计压力;

2.其材质一般及筒体相同;

3.确定管口在壳体上的位置时,在空间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也应保持焊缝及焊缝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以避免焊接热影响区的相互叠加。

检查孔

除了用户要求的管口外,《容规》第45条(p26)还对检查孔的设置进行了规定。

本例直径为1000mm,按规定必须开设一个人孔。查《回转盖平焊法兰人孔》标准JB580-79 压力容器及化工设备实用手册p614,选择压力1.6MPa级、公称直径450的人孔,密封型式为A型,其接管为φ480x10。因人孔开孔较大,所以人孔一定要使用补强圈补强,查《补强圈》标准JB/T4736,补强圈外径为760,厚度一般等同于筒体。人孔的位置以方便出入人孔为原则,应尽量靠近下封头。本例选定人孔中心距下封头环焊缝500。

立式容器的支座一般选用支承式支座JB/T4724(压力容器及化工设备实用手册

(3)技术要求的书写

1 本设备按GB150-1998《钢制制压力容器》进行制造、试验和验收,并接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监督。

2 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条牌号:焊接采用J422。

3 焊接接头型式和尺寸除图中注明外,按HG20583的规定进行施

焊:A 类和B 类焊接接头型式为DU3;接管及筒体、封头的焊接接头型式见接管表;未注角焊缝的焊角尺寸为较薄件的厚度;法兰的焊接按相应法兰标准的规定。

4 容器上的A 类和B 类焊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探伤检查,探伤长度不小于每条焊缝长度的20%,其结果应以符合JB4730 规定中的Ⅲ 级为合格。

4.进行强度计算校核

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

压力容器,储气罐,规格Φ1000×2418×10,设计压力1.78MPa,设计温度40℃,属二类压力容器。通过该压力容器的试制,对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工艺流程:下料——>成型——>焊接——>无损检测——>组对、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耐压实验

一、选材及下料

(一)压力容器的选材原理

1.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稳定性。

2.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和焊接性能。

3.在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必须有良好的耐蚀性和抗氢性。

4.在高温状态使用的设备要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5.在低温状态下使用的设备要考虑有良好的韧性。

(二)压力容器材料的种类

1.碳钢,低合金钢

2.不锈钢

3.特殊材料:①复合材料(16MnR+316L)

②刚镍合金

③超级双向不锈钢

④哈氏合金(NiMo:78% 20%合金)

(三)常用材料

常用复合材料:16MnR+0Gr18Ni9

A:按形状分:钢板、棒料、管状、铸件、锻件

B:按成分分:

碳素钢:20号钢20R Q235

低合金钢:16MnR、16MnDR、09MnNiDR、15CrMoR、16Mn 锻件、20MnMo锻件

高合金钢:0Cr13、0Cr18Ni9、0Cr18Ni10Ti

尿素级材料:X2CrNiMo18.143mol(尿素合成塔中使用,有较高耐腐蚀性)

二、下料工具及下料要求

(一)下料工具及试用范围:

1、气割:碳钢

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分析对比.docx

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分析对比 目前我国压力容器设计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规设计标准,以GB150-2011《压力容器》标准为代表;另一类是分析设计,以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为代表。两类标准是相互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平行的压力容器规范, 绝对不能混用, 只能依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而选其一。 设计准则比较 常规设计主要依据是第一强度理论,认为结构中主要破坏应力为拉应力,限定最大薄膜应力强度不超过规定许用应力值,当结构中某最大应力点一旦进入塑性, 结构就丧失了纯弹性状态即为失效。常规设计是基于弹性失效准则,以壳体的薄膜理论或材料力学方法导出容器及其部件的设计计算公式。一般情况它仅考虑壁厚中均布的薄膜应力,对于边缘应力及峰值应力等局部应力一般不作定量计算,如对弯曲应力。 分析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第三强度理论,认为结构中主要破坏应力为剪切力。采用以极限载荷、安定载荷和疲劳寿命为界限的“塑性失效”与“弹塑性失效”的设计准则,对容器的各种应力进行精确计算和分类。对不同性质的应力, 如:总体薄膜应力、边缘应力、峰值应力等;同时还考虑了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分析, 在设计上更合理。 标准适用范围对比 常规设计标准GB150-2011适用于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且小于35MPa,及真空度高于。对于设计温度,GB150-2011规定为-269℃-900℃,是按钢材允许的使用温度确定设计温度范围, 可高于材料的蠕变温度范围。 " 分析设计标准JB4732-1995适用于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且小于100MPa,及真空度高于。对于设计温度,JB4732-1995 将最高的设计许用温度限制在受钢材蠕变极限约束的温度。 应力评定对比 常规设计标准GB150-2011,采用统一的许用应力,如容器筒体,是采用“中径公式”进行应力校核,最大应力满足许用应力即可。 分析设计标准JB4732-1995的核心是将压力容器中的各种应力加以分类,根据所考虑的失效模式比较详细地计算了容器及受压元件的各种应力。根据各种应力本身的性质及对失效模式所起的不同作用予以分类如下: 一次应力

浅析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措施

引言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中曾介绍和评述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又称应力分类法)的最新进展。本文将进一步介绍和评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分析方法,包括ASME的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和欧盟的直接方法等。 压力容器设计是一个创新意识非常活跃的工程领域,它紧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设计方法。随着弹性理论、板壳理论和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成熟,20世纪60年代,压力容器界提出了基于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的“弹性应力分析设计方法”。进入21世纪后,由于塑性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日趋成熟,欧盟标准和ASME规范又先后推出了压力容器的塑性分析设计方法。其中涉及许多新的基本概念和新的分析方法,需要我们及时学习领会和消化吸收,以提高我们的分析设计水平,并结合国情进一步修订我国的压力容器设计规范。 ASME和欧盟的新规范都是以失效模式为主线来编排的。ASME考虑了以下4种模式: (1)防止塑性垮塌。对应于欧盟的“总体塑性变形(GPD)”失效模式。 (2)防止局部失效。 (3)防止屈曲(失稳)垮塌。对应于欧盟的“失稳(I)”失效模式。 (4)防止循环加载失效。对应于欧盟的“疲劳(F)”和“渐增塑性变形(PD)”2种失效模式。 欧盟还考虑了“静力平衡(SE)”失效模式,即防止设备发生倾薄。 文中讨论的塑性分析设计方法主要应用于防止塑性垮塌和防止局部失效2种情况。 1、极限载荷分析法 在一次加载情况下,结构的失效是一个加载历史过程,即随着载荷的增加从纯弹性状态到局部塑性状态再到总体塑性流动的失效状态。对无硬化的理想塑性材料和小变形情况,结构进入总体塑性流动时的状态称为极限状态,相应的载荷称为极限载荷。此时,结构变成几何可变的垮塌机构,将发生不可限制的塑性变形,因而失去承载能力。 一般的弹塑性分析方法都要考虑上述复杂的加载历史过程,但极限载荷分析法(简称极限分析)则另辟蹊径,跳过加载历史,直接考虑在最终的极限状态下结构的平衡特性,由此求出结构的承载能力(即极限载荷)。它是塑性力学的一个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 一、基本概念 压力容器的设计,就是根据给定的性能要求、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确定容器的结构型式,选择合适的材料,计算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尺寸,最后给出容器及其零部件的图纸,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条件。正确完整的设计应达到保证完成工艺生产。正确完整的设计应达到保证完成工艺生产,运行安全可靠,保证使用寿命、制造、检验、安装、操作及维修方便易行,经济合理等要求。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是力学问题,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在本节中,主要讨论压力容器设计中的有关强度问题。 所谓强度,就是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会不会因应力过大而发生破裂或由于过度性变形而丧失其功用。具体来讲,就是在外载荷作用下,容器结构内产生的应力不大于材料的许用 应力值,即: ζ≤K〔ζ〕t (1) 这个式子就是强度问题的基本表达式。压力容器的设计计算就是围绕这一关系式而进行 的。 公式(1)中的左端项是结构内的应力,它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求解结构的应力状态,它们的大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有解法(如弹性力学法、弹型性分析法等)、试验法(如电阻应变计测量法、光弹法、云纹法等)及数值解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应用这些方法可以精确或近似地求出结构的应力,然而,每一种结构的应力都有其特殊性,目前可求解的只是问题的绝大部分,仍有许多复杂结构的应力分析有等人们进一步探讨。求出结构内任一点的应力后,所遇到的问题就是怎样处理这些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最多可含有6个应力分量,哪个应力起主要作用,这些应力对失效起什么作用,对它们如何控制才不致发生破坏,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选择相应的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以便与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许用应力相比较,将应力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公式(1)中的右端项是强度控制指标,即材料的许用应力。它涉及到材料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ζb、屈服强度ζs 等)的确定及安全系数的选用等问题。当采用常规设计法,且只考虑静载问题时,系数K=1.0;如果考虑动载荷,或采用应力分析设计法,K≥1.0,此时 设计计算将更加复杂。 把强度理论(公式(1))具体应用到压力容器专业,就称这为压力容器的强度理论,它又增加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特殊要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容器的设计规定和标准等。 1、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在对结构进行强度分析时,要对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进行强度计算,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因素使材料发生某一类型破坏的。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对材料破坏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认为材料的某一类型破坏现象是由哪些因素所引起的,这种假说通常就称为强度理论。一种类型的破坏是脆性断裂破坏,第Ⅰ、Ⅱ强度理论依据于它;一种类型的破坏是型性流动破坏,第Ⅲ、Ⅳ强度理论以此为依据。 建立强度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一种材料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即使是什么样的条件材料不会破坏失效。根据不同的强度理论可以得到复杂应力状况下三个元应力的某种组合,这种组合应力ζxd和轴向拉伸时的单向拉应力在安全程度上是相当的,具有可比性,可以与单向屈服应力相比较而得出强度条件,因此,通常称ζxd为相当应力或当量应力。

低温压力容器设计要点

低温压力容器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低温压力容器标准,JB4732都不划分低温与常温的温度界限。 ★低温管壳式换热器见GB151-1999附录A ★低温压力容器见GB150.3-2011附录E(老版150为附录C) ●为什么低温压力容器需要关注: 温度低,材料的韧性降低,会产生低温脆性破坏,而低温脆性破坏前应力远未到达材料的屈服极限(或许用应力),破坏时没有明显的征兆,所以低温压力容器的设计、选材、制造和检验等各个环节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低温压力容器的定义 设计温度为<-20℃(新标准GB150-2011第3.1.15条定义,老标准为≤-20℃)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双相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制容器,以及设计温度低于-196℃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 相关两个定义 ●最低设计金属温度(MDMT) GB150.1-2011第4.3.4d条:在确定最低设计金属温度时,应

当充分考虑在运行过程中,大气环境低温条件对容器金属温度的影响。大气环境低温条件系指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指当月各天的最低气温值之和除以当月天数)的最低值。 ●低温低应力工况 GB150.3-2011附录E第E1.4条:低温低应力工况系指壳体或其受压元件的设计温度虽然低于-20℃,但设计应力(在该设计条件下,容器元件实际承受的最大一次总体薄膜和弯曲应力)小于或等于钢材标准常温屈服强度的1/6,且不大于50Mpa时的工况。(注:一次应力为平衡压力与其他机械载荷所必须的法向应力或且应力) 这个定义与老标准有差别,设计应力与环向应力的区别,用设计应力更严谨。 新标准明确了在进行容器的“低温低应力工况”判定时,除了对壳体元件进行一次总体薄膜应力的核定外,还应对承受一次弯曲应力的容器元件进行考查,如平封头、管板、法兰等。 ●关于低温低应力工况下,选材按照设计温度加50℃(或者,加40℃)的规定 GB150.3-2011附录E第E2.2条:当壳体或受压元件使用在“低温低应力工况”下,可以按设计温度加50℃(对于不要求焊后热处理的设备,加40℃)后的温度值选择材料,但不适用于:

浅谈压力容器的两种设计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3980901.html, 浅谈压力容器的两种设计方法 作者:王艳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5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压力容器的两种设计方法,指出分析设计方法虽然相对复杂,但较常规设计方法更安全更经济,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方法的应用及各种功能软件的使用它将 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kinds of pressure vessel design methods and points that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nd more economical,but saf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method,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s will be more widely used. 关键词:压力容器;常规设计;分析设计 Key words: pressure vessel;conventional design;analysis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H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66-01 压力容器是化工、冶金、轻工、纺织、机械以及航空航天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承压设备。尽管各类压力容器设备功能各异、结构复杂程度不一,但一般可将其分解为筒体、封头、法兰、 开孔、接管、支座等部件。 压力容器及其部件的两种设计方法分别是常规设计和分析设计。 常规设计是以弹性设计准则为基础,以壳体的薄膜理论或材料力学方法导出容器及其部件 的设计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均以显式表达,给出了压力、许用应力、容器主要尺寸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了设计三要素:设计方法、设计载荷及许用应力,但这些并不是建立在对容器及其部件进行详尽的应力分析基础之上。如容器筒体,是采用“中径公式”(根据内压与筒壁上均匀分布的薄膜应力整体平衡推导而得),一般情况它仅考虑壁厚中均布的薄膜应力,不考虑其它类型的应力,如对弯曲应力,只有当它特别显著、起主导作用时才予以考虑。实际上,当容器承载以后器壁上会出现多种应力,其中包括由于结构不连续所产生的局部高应力,常规设计对此只是结合经典力学理论和经验公式对压力容器部件设计做一些规定,在结构、选材、制造等方面提出要求,把局部应力粗略地控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上,在考虑许用应力时选取相对高的安全系数,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因此,常规设计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 工程实际中我们用常规设计的观点和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有一些问题无法解释,因为常规设计只考虑弹性失效,没有去深究隐含在许用应力值后面的多种失效模式。

压力容器标准全解

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介绍 一、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体系 我国的特种设备法规体系主要分以下五个层次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 第一层次:法律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如《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行政许可法》等; 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 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73号国务院令),2003年3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监察条例)的决定》(第549号国务院令)公布。 第三层次:行政规章 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如: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0号)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层次: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 是政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所作出的一系列规定,是必须强制执行的文件,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主体,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各国贸易性保护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体现形式,其作用是把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原则规定具体化。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2-2005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TSG R6001-2008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TSG R3001-2006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浅谈我国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的进展

浅谈我国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的进展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技术完善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产业中主要部分,工业技术创新化,生产高效化,是推进社会发展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我国工业技术的创新研究,主要从压力容器的设计技术进步进展与采取的应对措施角度进行的分析,为我国现代工业技术的拓展提供新的探索发展空间。 1.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分析 压力容器的技术随着社会工业技术的发展逐步进步,本文对压力技术设计技术的进展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压力容器技术应用的初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发展百废待兴,我党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技术,工业技术主要采用国外进口与国内初步研究相结合,从而达到现代工业技术研究创新分析,在应用和模仿中逐步探索,此时的工业技术应用与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压力容器技术研究的层次停留在技术研究的表面,但工业生产压力容器探索发展的新渠道已经被打开;第二阶段,压力容器逐步从模仿技术向的技术转变,新的技术研究将压力容器的技术应用分为低压容器技术,中压容器技术,高压容器技术,以及超高压容器技术,压力容器技术的材质也逐步实现探索,结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相应工业技术研究政策的引导,实现了良好的技术行业的加工与发展,工业装备技术的发展逐渐实现完整的发展整体,促进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三阶段,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的发展逐步取得新的技术突破,结合现代自动化程序,例如:压力容器受压程度自动检验系统,实现现代工业压力容器技术发展结构逐步优化,例如: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的探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在航空、航海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例如:我国压力容器产业结构的发展中,新的技术研究申请美国ASME技术认证,同时压力容器技术的发展从欧洲领域的技术研究,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技术开发转变,实现了现代压力容器技术创新与拓展的进步。结合以上对我国压力容器技术发展阶段的分析,将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研究的发展总结为技术发展与研究探索两部分,主动性更强,技术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直接性联系,在社会进步完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压力容器设计技术发展的应采取的对策 结合以上对压力容器设计技术发展的阶段进行分析,压力容器技术研究逐步取得新的研究成效,我国是世界工业发展大国,在整体技术应用中逐步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应当多元化压力容器发展市场,我国进行新的技术分析应对策略,结合设计中应用的压力容器种类,对压力容器设计技术发展应采取对策进行全面性分析。 (1)压力容器设计阶段 压力容器的发展已经逐渐从单一的工业加工向社会发展需求的多个领域转变,压力容器技术的发展新策略研究。从容器设计的阶段进行分析,压力容器制造技术实现了容器制造专业化管理,针对压力容器的后期应用作用不同,制造阶段对压力容器的设计也发生巨大的转变,例如:压力容器如果作为普通压力生产使用,则压力容器的设计最低压力和最高压力一般为100bar和500bar,如果压力容器的后期应用作用是具有高压的化学加工,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其压力容器的设计最低压力和最高压力一般为1001bar和5000bar,压力容器技术分析与研究是技术、设计的转化提升了现代压力技术应用与分析整体规划结构取得的效果,从而达到压力容器的设计技术专业化管理。此外,压力容器技术设计阶段的分析中,也融合了现代智能化设计流程技术,采用自动化设计检测系统,可以对设计师的设计图进行分析检验,及时发现压力容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保障压力容器设计阶段的技术应用与分析技术的后期对接。 (2)压力容器制造技术 压力容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也是现代压力容器逐步发展的新举措。现代压力容器制造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压力容器制造材质。传统的压力容器制造以铁作为主要的容器材质,铁作为主要材质可以保障压力容器的生产加工成本降低,但铁的耐腐蚀性差。化工生产中,容器容易受到高腐蚀原料的侵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及答案(二)

2013年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姓名:得分 一、填空(本题共20 分,每题2 分) 1 、当载荷作用时,在截面突变的附近某些局部小范围内,应力数值急剧增加,而离开这个区域稍远时应力即大为降低,趋于均匀,这种现象称为_应力集中。 点评:这是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常见于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 2、在正常应力水平的情况下,Q245R 钢板的使用温度下限为-20℃。 点评:该题出自GB150.2,表4,考查设计人员对材料温度使用范围的掌握。 3、对于同时承受两个室压力作用的受压元件,其设计参数中的 计算压力应考虑两室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 点评:考查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的概念,GB150 .1 4.3.3 规定。 4、焊接接头系数的取值取决于焊接接头型式_和无损检测长度比例。 点评:考查设计人员对焊接接头系数选取的理解。 5、整体补强的型式有:a. 增加壳体的厚度,b.厚壁管,c. 整体补强锻件__ 。 点评:GB150.3 6.3.2.2 的规定 6、椭圆封头在过渡区开孔时,所需补强面积A 的计算中,壳体的计算厚度是指椭圆封头的_ 计算_厚度。 点评:明确开孔部位不同,开孔补强计算所用的厚度不同,见公式5-1(P116),开孔位于。 7、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 。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 点评:见GB150.4 11.4.9.1 8、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等20%)两 种。对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大于等于50% 。 点评:《固容规》第4.5.3.2.1 条。 9、换热器设计中强度胀中开槽是为了增加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拉脱力而对管孔的粗糙度要求 是为了密封。 点评:考察设计者对标准的理解和结构设计要求的目的。 10、压力容器专用钢中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材的P≤%、S ≤% 二、选择(本题共20 分,每题 2 分,以下答案中有一个或几个正确,少选按比例得分,选 错一个不得分) 1 、设计温度为600℃的压力容器,其壳体材料可选用的钢板牌号有a、b. a.S30408, b.S31608, c.S31603 点评:奥氏体不锈钢当温度超过525℃时,含碳量应不小于0.04%,超低碳不锈钢不能适用,因热强性下降,此题是考查此概念。 2 、外压球壳的许用外压力与下述参数有关b,d 。 a.腐蚀裕量 b.球壳外直径 c.材料抗拉强度 d.弹性模量 点评:本题为基本概念试题,考查影响许用外压力的的有关因素 3、外压计算图表中,系数A 是(a,c,d )。 a. 无量纲参数 b. 应力 c. 应变 d 应力与弹性模量的比值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划分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确保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质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的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取得《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以下简称《设计许可证》,见附一)。 第三条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A类: 1、A1级系指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单层、无缝、锻焊、多层包扎、绕带、热套、绕板等); 2、A2级系指第三类低、中压容器; 3、A3级系指球形储罐; 4、A4级系指非金属压力容器。 (二)C类: 1、C1级系指铁路罐车; 2、C2级系指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 3、C3级系指罐式集装箱。 (三)D类: 1、D1级系指第一类压力容器; 2、D2级系指第二类低、中压容器。 (四)SAD类系指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品种范围划分详见附二。 二、压力管道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长输管道为GA类,级别划分为: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 〉1.6Mpa的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直接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 ≥300 mm 的管道; (3)输送桨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mm的管道;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2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的管道; (2)GA1(2)范围以外的管道; (3)GA1(3)范围以外的管道。 (二)公用管道为GB类,级别划分为: 1、GB1:燃气管道; 2、GB2:热力管道。 (三)工业管道为GC类,级别划分为: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1)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 (3)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 (4)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的管道。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2级: (1)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 (2)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 (3)输送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第四条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批准部门)负责《设计许可证》批准、颁发,并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审批。 第五条对A类、C 类、SAD类压力容器和GA类、GC1级(含GA类+GB类,GC1 级+GB类,GA类+GC类,GA类+GB类+GC类等)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设计许可证》,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发。对D类压力容器和GB类、GC2级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设计许可证》,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颁发。

压力容器设计.

第四章压力容器设计 CHAPTER Ⅳ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 概述 设计准则 常规设计 分析设计 疲劳分析 & 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压力容器发展趋势:①高参数 ②大型化 ③选用高强度材料。 本章着重介绍:①压力容器的设计思想 ②常规设计方法——弹性失效 ③分析设计方法——不同失效形式 / 第一节概述 设计要求、设计文件、设计条件是设计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压力容器设计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压力容器设计:根据给定的工艺设计条件,遵循现行的规范标准规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正确地选择材料,并进行结构、强(刚)度和密封设计。 结构设计——确定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满足制造、检验、装配、运输和维修等要求。 强(刚)度设计——确定结构尺寸,满足强度或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容器安全可靠地运行。 密封设计——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 设计要求: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安全性指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安全是前提,经济是目标,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 经济性包括材料的节约,高的效率,经济的制造过程,低的操作和维修费用等。 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必要时还应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若按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还应提供应力分析报告。 设计的表现形式,是设计者的劳动体现 强度计算书: 包括设计条件、所用规范和标准、材料、腐蚀裕量、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 装设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还应计算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 当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时,软件必须经“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鉴定,并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局认证备案,打印结果中应有软件程序编号、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等内容。 设计图样:①总图②零部件图 总图包括压力容器名称、类别;设计条件;必要时应注明压力容器使用年限;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主要特性参数(如容积、换热器换热面积与程数等);制造要求;热处理要求;防腐蚀要求;无损检测要求;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求;安全附件的规格;压力容器铭牌的位置;包装、运输、现场组焊和安装要求;以及其它特殊要求。设计条件 工艺设计条件(原始数据、工艺要求)→→设计 设计条件——设计的已知条件:简图、用户要求、接管表等 简图——示意性地画出容器本体、主要内件部分结构尺寸、接管位置、支座形式及其它需要表达的内容。 、 用户要求包括: (1)工作介质:介质学名或分子式、主要组分、比重及危害性等; (2)压力和温度: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环境温度等; (3)操作方式与要求:注明连续操作或间隙操作,以及压力、温度是否稳定;对压力、温度有波动时,应注明变动频率及变化范围;对开、停车频繁的容器应注 明每年的开车、停车次数; (4)其它:还应注明容积、材料、腐蚀速率、设计寿命、是否带安全装置、是否保温等。 设计条件图: ①一般容器条件图 ②换热器条件图:应注明换热管规格、管长及根数、排列形式、换热面积与程数等; . ③塔器条件图:应注明塔型(浮阀塔、筛板塔或填料塔)、塔板数量及间距、基本 风压和地震设计烈度和场地土类别等;

压力容器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基础》 教案 4—压力容器设计 课程名称:过程设备设计基础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任课教师:

第4章压力容器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压力容器设计准则、常规设计方法和分析设计方法,重点是常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4-1 概述 4.1概述 教学重点: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要求 教学难点:无 压力容器发展趋势越来越大型化、高参数、选用高强度材料,本章着重介绍压力容器设计思想、常规设计方法和分析设计方法。 什么是压力容器的设计? 压力容器设计是指根据给定的工艺设计条件,遵循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正确地选取材料,并进行结构、强(刚)度和密封设计。 结构设计--------确定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满足制造、检验、装配和维修等要求。 强(刚)度设计--------- 确定结构尺寸,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容器安全、可靠地运行。 密封设计--------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4.1.1设计要求 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安全是前提,经济是目标,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经济性包括材料的节约、经济的制造过程和经济的安装维修。 4.1.2设计文件

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 技术条件 设计计算书 必要时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 分析设计还应提供应力分析报告 强度计算书包括: ★设计条件、所用的规范和标准、材料、腐蚀裕量、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装设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还应计算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 ★当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时,软件必须经“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鉴定,并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备案,打印结果中应有软件程序编号、输入数据和 计算结果等内容。 设计图样包括:总图和零部件图 总图包括压力容器名称、类别、设计条件; 主要受压元件设计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 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 主要特性参数(如容积、换热器换热面积和程数) 制造要求;热处理要求;防腐蚀要求;无损检测要求;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求 ;安全附件的规格;压力容器铭牌位置; 包装、运输、现场组焊和安装要求;以及其他特殊要求。 4.1.3设计条件 设计条件可用设计条件图表示(设计任务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和工艺要求) 设计条件图包含设计要求、简图、接管表等 简图------- 示意性的画出容器本体、主要内件部分结构尺寸、接管位置、支座形式及其他需要表达的内容。 设计要求-------工作介质、压力和温度、操作方式与要求和其他。 为便于填写,设计条件图又分为 一般设计条件图 换热器条件图:应注明换热管规格、管长及根数、排列形式、换热面积与程数等 塔器条件图:应注明塔型、塔板数量及间距、基本风压和地震设计烈度和场地土类别 搅拌容器条件图:应注明搅拌器形式及转向、轴功率等。

2020年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大纲

(情绪管理)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大纲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核大纲 (2012) SummaryofCheckingContentforDesignerandApproverofPressu reVesselDesign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2年02月20日 目录 第壹章总则 (1) 第二章常规设计审批人员考试内容 (1) 第三章分析设计人员考试内容 (4) 第四章附则 (5)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则 第壹条为规范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工作,依据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颁布的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及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规则》(2012),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A、C、D类压力容器设计(以下称常规设计)审批(含审核、审定人)人员及SAD类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以下称分析设计)设计人、审批人的考核工作。

第二章常规设计审批人员考试内容 第三条A、D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考试内容: (壹)理论考试要求: 1.应熟悉压力容器设计关联的基本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力学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热处理、腐蚀、焊接、无损检测等; 2.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设计关联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文件;3.能够正确解决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4.熟悉且及时掌握压力容器行业关联的标准信息 (二)关联的安全技术规范文件: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等 (三)关联的标准规范: GB150.1~GB150.4《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 GB50009《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B/T4710《钢制塔式容器》

探析压力容器设计

探析压力容器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17T15:53:20.7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孙奎福 [导读] 摘要: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压力容器的设计一般有工艺条件中获得操作温度、操作压力、介质成分及特性、容器的尺寸。 杭州杭氧化医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压力容器的设计一般有工艺条件中获得操作温度、操作压力、介质成分及特性、容器的尺寸。本文从其设计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压力容器;设计;问题 压力容器的设计过程牵涉很多标准和规范,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理解不透彻和对容器设计步骤的不确定,都会给压力容器的设计带来困难,以致对后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设计压力容器时,都应该参照有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的最新版本。设计得正确、合理与否,不仅涉及到制造、检验等环节的难易程度,影响到压力容器产品的制造成本和运转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产品运行的可靠性。 1压力容器概述 近年来压力容器的应用率越来越高,在整个设备从设计到投入运行,要经过设计,制造,检验,安装,运行监督等多个环节,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设计的正确合理与否,不仅设计到制造,检验的复杂程度,也影响到制造的成本和运转费用,并且直接关系到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压力容器的设计一般有工艺条件中获得操作温度、操作压力、介质成分及特性、容器的尺寸。根据已知条件选定初步尺寸,考虑何时的材料和机构,然后依据规范进行强度计算,确定筒体、风头及各个受压元件的壁厚。容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因素:储存介质的特性,包括介质的毒性、腐蚀性、可燃性、密度、饱和蒸汽压力等;装量系数,特质容器内有液体和气体时,在温度变化时存在压力变化;温度,筒体在安装时与工作时存在较大的温差,需要在设计充分考虑温度补偿措施,否则易导致筒体不正常变形,严重影响容器的性能;容器的长泾比,要考虑工艺要求,不能单方面的扩大减小。从事设计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一个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比如说,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压力容器的内部构造,构成材料的性质,对零部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甚至对容器制造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 2压力容器的设计要求 压力容器的设计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保证安全可靠。这是设计的核心,即设计计算,强度计算。设计时不仅必须保证每个承压元件都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能安全可靠的运行。(2)保证满足工艺生产。这就涉及到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设计委托方应书面提供压力容器的设计条件,包括操作条件,使用地及自然条件,介质组分与特征,预期使用年限,几何参数和管口方位等设计需要的必要条件。(3)保证合理的经济成本。在当今节能时代,合理节约能源成为各行各业必须遵循的守则。压力容器的设计,要尽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重量轻、节约贵重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费用。(4)制造、检验、交装、操作和维修方便。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一方面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因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探伤的设备,其质量就容易得到保证,即使存在某些超标缺陷也能够准确地发现,便于及时予以消除;其次,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对于顶盖需要经常装拆的试验容器,要尽量采用快拆的密封结构,避免使用笨重的主螺栓连接;又如对于有清洗、维修内件要求的容器,需设置必要的人孔或手孔;再是,这样做自然会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可以降低容器的制造成本。 3压力容器的设计问题 3.1容器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问题 (1)总体结构的几何不连续而产生的不连续性,由于容器设计需要满足各种功能性,对原本结构有破坏,会产生不连续应力,需要在设计上要通过常规设计规范对其进行补偿。(2)常常是压力引起的应力,多数是局部弯曲应力,严重时回到石局部变形。但是局部应力的作用范围有限,一般通过局部强度检核可以解决此类问题。(3)应力集中,在机构中,会存在应力集中情况,要分析应力集中部位,避免应力超过限值。 压力容器结构设计涉及工艺、选材等等,对于承压容器,结构设计中应力和强度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中要针对具体设计容器具体结构设计。此外《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并对其设计、选材、制造检验及使用管理提出不同要求。 3.2总体结构设计中局部应力问题 当各个部件组合成为一个容器整体时,会出现以下状况:(1)容器接管开孔与容器筒体连接破坏了筒体内薄膜应力分布,也会产生不连续应力和应力集中。(2)封头和筒体连接时,筒体的几何连续结构破坏,会出现不连续应力。(3)容器在受到各种局部机械载荷时,容器筒体上产生叠加局部应力,目前没有统一解决方法,但是设计中要予以考虑。 4压力容器的设计分析 4.1设备材料选取 压力容器材料的基本要求:要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良好的制造性能,并且与压力容器介质有良好的相容性。由于压力容器在制作中设计开孔焊接等等制造工艺,在设计时要对材料的制造性能进行设计上的考量。譬如钢材,铸铁类焊接性能差,脆性高,要对其减少焊接结构设计。 4.2常规设计 常规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弹性失效准则,认为容器内某一最大应力点达到屈服极限,进入塑性,丧失了纯弹性状态即为失效。在应力分析方法上,是以材料力学及板壳薄膜理论的简化计算为基础,不考虑边缘应力、局部应力以及热应力等,也不考虑交变载荷引起的疲劳问题。所有类型的应力均应采用同一的许用应力值(通常为1倍许用应力);为了保证安全,通常采用较高的安全系数,以弥补应力分析的不足。 4.3分析设计 分析设计放弃了传统的弹性失效准则,采用了弹塑性或塑性失效准则,合理地放松了对计算应力的过严限制,适当地提高了许用应力值,但又严格地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我国的分析设计的标准为JB4732-95《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是以第三强度理论即最大剪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讲稿(DOC 120页)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讲稿(DOC 120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讲稿 (20140325) 目录 一.基本概念 1.1 压力容器设计应遵循的法规和规程 1.2 标准和法规(规程)的关系。 1.3 压力容器的含义(定义) 1.4 压力容器设计标准简述 1.5 D1级和D2级压力容器说明 二.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1.范围 2.标准 3.总论 3.1 设计单位的资格和职责 3.3 GB150管辖的容器范围 3.4 定义及含义 3.5 设计参数选用的一般规定 3.6 许用应力

3.7 焊接接头系数 3.8 压力试验和试验压力 4.对材料的要求 4.1 选择压力容器用钢应考虑的因素 4. 2 D类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板 4.3 钢管 4.4 钢锻件 4. 5 焊接材料 4.6 采用国外钢材的要求 4.7 钢材的代用规定 4.8 特殊工作环境下的选材 5.内压圆筒和内压球体的计算 5. 1 内压圆筒和内压球体计算的理论基础5.2 内压圆筒计算 5.3 球壳计算 6.外压圆筒和外压球壳的设计 6.1 受均匀外压的圆筒(和外压管子)6.2 外压球壳 6.3 受外压圆筒和球壳计算图的来源简介6.4 外压圆筒加强圈的计算 7.封头的设计和计算 7.1 封头标准

7.2 椭圆形封头 7. 3 碟形封头 7.4 球冠形封头 7.5 锥壳 8.开孔和开孔补强 8.1 开孔的作用 8.2 开检查孔的要求 8.3 开孔的形状和尺寸限制 8.4 补强要求 8.5 有效补强范围及补强面积 8.6 多个开孔的补强 9 法兰连接 9.1 简介 9.2 法兰连接密封原理 9. 3 法兰密封面的常用型式及优缺点9.4 法兰型式 9.5 法兰连接计算要点 9.6 管法兰连接 10.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和验收 10.1 制造许可 10.2 材料验收及加工成形 10. 3 焊接

TSGR1001-2008_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8年1月8日

2004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起草任务书。2004年4月、6月,中国特检院成立起草组,分别在无锡、北京召开《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首次会议。2004年7月、10月,起草组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就起草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讨。2004年8月、2005年1月,起草组在北京召开末次工作会议,经讨论修改,形成了《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草案,同时邀请部分设计院专家对草案进行了讨论。2004年11月、2005年2月,中国特检院向特种设备局上报了《压力管道设计资格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的征求意见稿。2005年2月、1 2月,特种设备局分别以质检特函[2005]5号文、[2005]65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以及公民的意见。2005年4月、2006年7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分别向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征求意见。2005年9月、2006年11月,分别将《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报批稿上报特种设备局,特种设备局经研究决定将两规则进行合并。2007年4月,经《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主要起草人员的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报批稿。2008年1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修订的主要依据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在充分考虑我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现状及其特点的前提下,以确保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质量为目的,在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基础上进行的修订。

压力容器设计说明书(储罐液氨)

武汉工程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液氨储罐设计 院系: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5日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液氨储罐设计 设计任务:试设计一液氨储罐,完成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和附属设备的选型设计。 包括筒体、封头、零部件的材料的选择及结构的设计;罐的制造施工及焊接形式等;设计计算及相关校核;各设计的参考标准;附CAD图。 已知工艺参数如下: 最高使用温度:T=50℃; 公称直径:DN=3000㎜; 筒体长度(不含封头):Lo=5900㎜。 任务下达时间:2010年11月19日 完成截止时间:2010年12月30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1 前言 (1) 2 设计选材及结构 (2) 2.1 工艺参数的设定 (2) 2.1.1设计压力 (2) 2.1.2筒体的选材及结构 (2) 2.1.3封头的结构及选材 (2) 3 设计计算 (4) 3.1 筒体壁厚计算 (4) 3.2封头壁厚计算 (4) 3.3压力试验 (5) 4 附件的选择 (6) 4.1人孔的选择 (6) 4.2人孔补强的计算 (7) 4.3进出料接管的选择 (9) 4.4液面计的设计 (10) 4.5安全阀的选择 (10) 4.6排污管的选择 (10) 4.7 鞍座的选择 (11) 4.7.1鞍座结构和材料的选取 (11) 4.7.2容器载荷计算 (12) 4.7.3鞍座选取标准 (12) 4.7.4鞍座强度校核 (13) 5 容器焊缝标准 (14) 5.1压力容器焊接结构设计要求 (14) 5.2筒体与椭圆封头的焊接接头 (14) 5.3管法兰与接管的焊接接头 (14) 5.4接管与壳体的焊接接头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