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唯一黑马-合肥

合集下载

海银财富:合肥,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一匹黑马

海银财富:合肥,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一匹黑马

海银财富:合肥,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一匹黑马近日,央视航拍中国聚焦合肥,发布了一则关于合肥城市的纪录片,视频时间长达3分钟,记载了合肥城市面貌的革新。

那么合肥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央视聚焦三分钟呢?合肥,一座有着3000年悠久文化的城市。

曾有着“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的合肥是一座发展飞速的城市,它不只是“安徽省会”,它更是长三角重点发展城市。

一、从中国城市发展百强到跻身新一线城市2019年8月23日,恒大研究院《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报告》中公布“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排行榜,合肥入选。

2020年5月29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15个新一线城市中,合肥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合肥首次进入新一线城市名单。

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合肥从中国城市发展潜力百强跻身15个新一线城市排行榜。

该评选按照城市枢纽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口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方面作为一级维度来评估城市。

图1:新一线城市排名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对比2019年排行榜,合肥排名上升4位,佛山排名上升了2位,取代了去年的昆明和宁波。

今年评分中,加入了更多“人的选择”,开始关注商圈到访人次、外来人口数量、城市人才吸引力等指标来进行综合考虑,这或许也是今年合肥进入新一线城市的原因之一。

二、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一匹黑马中国城市2019年GDP50强中合肥排名21位。

2019年,合肥市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

图2:合肥历年GDP(万元)数据来源:wind由图可见,从2000年-2019年,合肥GDP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合肥GDP 总量9409.40亿元,比2018年增长9.35%。

2020年合肥GDP将迈上1万亿台阶。

我的家乡悠久的历史合肥

我的家乡悠久的历史合肥

我的家乡悠久的历史合肥我的家乡悠久的历史——合肥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美丽的自然风景相互交融,为合肥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在这篇文章中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合肥的悠久历史和独特之处。

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当时是一座叫做庐州的古城。

庐州地处淮河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在这个时期,庐州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商业体系,逐渐成为当时东周时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然而,合肥真正崭露头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公元前3世纪初的战国时期。

当时,庐州地区处于楚国和齐国之间的争夺区域,而齐灭楚之后,庐州成为齐国的附庸。

自此之后,庐州开始逐渐兴盛,成为一座富饶的经济、文化中心。

在历史的长河中,庐州还经历了多次更名和地方政权的更迭。

随着历史的推移,这座城市在唐宋时期迎来了全盛时期,成为安徽地区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在这个时期,庐州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文化和学术的重要发展地。

进入明清时期,庐州地区再次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

庐州成为饶河出发的货物集散地,繁荣的商业活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和经济发展。

同时,庐州在农业、手工业和造纸业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当时重要的产业基地。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近代历史的变迁,使庐州重新崭露头角。

合肥成为了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合肥在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了中国内地重要的科技城市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合肥见证了无数个人和事件,承载着无尽的记忆和情感。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位伟大的文化名人,如著名的思想家李慈铭、大演员任露等。

而合肥自古以来也以丰富的饮食文化而闻名,有着众多的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如合肥炸酱面、醋包杂烩等。

这些都是合肥独特的魅力所在,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合肥发展历程发展

合肥发展历程发展

合肥发展历程发展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战国时期,合肥就是中原和江南交通要道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合肥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

20世纪初,合肥开始走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1912年,合肥
成为安徽省的省会,这对于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后,合肥的交通、教育和工业都开始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合肥成为中国的原子能研究基地之一。

这使
得合肥成为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中心之一。

同时,合肥也开始发展起了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电子、化工和机械制造。

改革开放以后,合肥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特别是1992年,合肥被确定为中国中部地区科教兴市重点建设城市,这为合肥的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如今,合肥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合肥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型升级,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得到高度发展。

同时,合肥也成为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集聚地。

未来,合肥将继续发展,秉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合肥努力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合肥 发展 历程

合肥 发展 历程

合肥发展历程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合肥发展历程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内陆城市之一。

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合肥是很小的一个村落。

自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合肥曾是历代郡县的治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到了北宋时期,合肥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和军事要塞的作用,更加得到了重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

在1958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合肥开始产业化进程。

尤其是1980年代以后,合肥逐渐成为中国的科技重镇。

合肥的科技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大等科研机构的设立。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原子能研究单位。

通过多年努力,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合肥还以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安徽省的经济中心。

合肥现今已经形成了一支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链。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系列开放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更加推进了合肥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合肥以其稳健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合肥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 万亿元,GDP 达到了全国综合性实力城市前列水平。

同时,合肥也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合肥是一座中原文化和江淮文化的交汇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合肥的西塘古商埠、大明宫遗址、太平湖古墓、庐山南麓碑廊等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历史学者的关注。

合肥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内陆城市,正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壮大,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相信未来,合肥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访合肥市市长凌云:合肥迎“长三角”重大机遇

专访合肥市市长凌云:合肥迎“长三角”重大机遇

中国经济周刊CHINA ECONOMIC WEEKLY2019.3.30Uil专访合肥市市长凌云:合肥迎“长三角”重大机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胡巍陈栋栋I北京报道合肥市市长凌云丿J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Z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并明确将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去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幵幕式发表演讲时也提到,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合肥市市长凌云从中看到了机遇。

“这对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同时也为合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我们将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推动合肥的发展迈向一个新台阶。

”3月8日,凌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常住人口2.2亿,2017年经济总量约20万亿元,其中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城市经济实力强劲。

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合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凌云看来,面对机遇,合肥市第一步是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将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合肥与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科学中心建设路径和机制上深化交流合作。

长三角区域拥有三大国家科学中心中的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三角地区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凌云认为,长三角地区最有条件构建区域性创新体系,最有能力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其次,合肥要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发展,建设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面向国际国内聚合创新资源。

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及新能源、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抢占量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合肥城市发展及其形态变迁

合肥城市发展及其形态变迁
修复工程。
噪音治理
加强噪音污染监管,合理规划交 通线路,降低交通噪音;加强建
筑工地管理,减少建筑噪音。
06
合肥城市发展案例研究与借鉴
案例一:合肥滨湖新区发展模式分析
滨湖新区发展历程
从基础建设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再到现在的加 速发展阶段,滨湖新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滨湖新区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人才聚集效应等,为滨湖 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合肥城市空间布局演变
从“团状”到“带状”再到“多中心”的发展
合肥城市空间布局经历了从单一中心团状布局到带状布局,再演变为目前的多中心组团式 布局。
“摊大饼”式扩张与“跳跃式”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合肥市城市空间扩展迅速,一方面是中心城区的不断外扩,另一方面 是新的城市组团不断涌现,形成了“摊大饼”式扩张与“跳跃式”发展的局面。
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借鉴意义
庐江县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和参考。
案例四
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01
肥东县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
效应和规模优势。
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路径
02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
,推动肥东县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Biblioteka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策
春秋战国时期
合肥城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两国争夺的地区。当时,合肥属于吴国 庐邑的一部分。后来,随着楚国势力逐渐强大,合肥被划入楚国领土。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分为36个郡,其中庐江郡就包括现在的合肥地区。 汉朝时期,合肥正式成为庐江郡的治所。这一时期,合肥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合肥城市发展

合肥的发展历程

合肥的发展历程

合肥的发展历程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也是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3世纪末,曹操控制了中原地区,并将合肥设为重要的军事城市,修建了城墙和水井,作为军事据点。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合肥成为了重要的军事要塞,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着繁荣经济和文化的城市。

明清时期,合肥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它是皖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皖南五大名城之一。

在清朝时,合肥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安徽省的重要商业中心。

20世纪初,合肥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在民国时期,合肥建立了多个工业企业,如皖维药厂、皖维纱厂等。

此外,合肥还开设了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如徽商大学(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师范学校(今安徽师范大学),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肥迅速发展成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使得合肥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

合肥工业大学(前身为合肥化工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合肥成为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投资和合作。

如今的合肥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内知名的科技城市之一。

它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优秀的人才和创新的环境。

合肥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和创新项目的落地。

合肥还获得了“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殊荣,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

除了科技产业,合肥的旅游业也得以蓬勃发展。

合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庐山东南,古朴典雅,宏伟壮丽的合肥教堂,以及古老的楼台殿宇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通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合肥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中国科学城合肥(精)

中国科学城合肥(精)

中国科学城 — —合肥
城 市 历 史
•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 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 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 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 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 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 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 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图为张辽 像)。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 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 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清咸丰年间,合肥曾为安徽省省 会,1945年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1949年1月 21日合肥解放,同年2月合肥建市。1952年,新中国安 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
• 合肥市始终把搞好民生建设作为基本的工作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 该市将所有民生项目统统纳入“大发展”和“大建设”的各个环节, 与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 2006年3月16日,大建设拉开大幕,1600多个日日夜夜风雨无阻,以 恢宏的手笔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壮美画卷:截至今年7月底,完成工程 845项、在建366项,工程总投资1059.69亿元,完成投资640.83亿元, 是“九五”、“十五”时期城建投资的近4倍。
• 户籍人口为491.43万人(含四区三县),全市 常住人口510万人。其 中市区户籍人口208.58万人,市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非农业人口 310万。(数据来源:2009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全市除汉族外,4.6万名少数民族人口,有1个民族乡,12个民族村, 1个民族街道居委会,1所民族医院,11所民族中小学,少数民族经营 法是以全面转型、跨越赶 超、富民强市为主线,以工业化为开路先锋、城市化 为坚强后盾,把合肥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 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 基地,加快向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迈 进。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合肥的GDP总量 突破6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5000美元,达到长三 角核心城市平均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位。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达到12000亿元,力争达到 15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达到2.5万亿元。

合肥是中部崛起的“黑马”吗

合肥是中部崛起的“黑马”吗

合肥是中部崛起的“黑马”吗作者:张程来源:《检察风云》2020年第14期近期,国内某媒体评出了2020年的“新一线城市”榜单。

与去年相比,合肥和佛山取代了昆明和宁波,第一次进入“新一线城市”名单。

尽管这是一份非官方的评选名单,而且评选的标准也主要是依据商业魅力等指标,而非经济发展数据,但是依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尤其是今年长三角地区,中部省会城市合肥,取代了传统的经济强市宁波,让很多人对于这匹“黑马”另眼相看。

不论这份榜单做出这种调整的科学性有多少,起码它让人们注意到了作为长三角一部分的安徽,它的面貌可能正在发生改变。

2019年全国开展了第四次经济普查,很多地方的GDP数据因此被向下修正,而合肥却出人意料地大幅上调了GDP数据。

相比于此前2018年统计公报中公布的7823亿元,修订后的GDP上升到了8605亿元,增加78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0%。

由于这一次修订,合肥在全国的GDP排名一下子跃升了好几位,直接超过了大连、西安、福州等城市。

2019年合肥的GDP达到9400亿元,离万亿元规模仅有一步之遥。

也许正是这一次GDP的跃升,让人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黑马”的存在。

对于这个过去多年一直在长三角默默无闻的中部省会城市,人们多了一丝好奇。

合肥在经济领域成为焦点不止这一次。

2016年合肥因房价涨幅巨大,与苏州、南京、厦门一起被称为“楼市四小龙”。

当年,合肥甚至还被海外媒体选为年度财经热点,外媒称:合肥创造了房价涨幅吉尼斯纪录。

当年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合肥以48.8%和52.6%的涨幅,分别位列全国新房价格涨幅第二名和二手房价格涨幅第一名。

合肥房价的巨幅上涨让很多人困惑,在人们的眼中,合肥的经济基础并不强。

其2016年的GDP总额刚过6000亿元水平,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排在20名以外。

合肥的居民收入水平并不高,至2019年末,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45404元。

合肥发展历程发展

合肥发展历程发展

合肥发展历程发展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是中国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合肥一直是安徽省的政治中心,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合肥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2年,西汉刘邦在长安称帝后,改元为“高祖元年”,成立了合肥郡,把合肥县升格为郡。

这标志着合肥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州府和行政中心。

合肥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政治、军事、经济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

然而,当时的合肥还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自1978年以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合肥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投资,推动城市的工业和经济发展。

合肥的工业领域迅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合肥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居全国城市的前列。

合肥被列为中国内地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名之一,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

在国家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下,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合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半导体、计算机、新能源等高科技产品生产和研发基地。

合肥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善。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还鼓励企业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各种扶持政策和服务。

合肥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和科技成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合肥的发展也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

合肥位于中国中部,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和省会城市联系紧密。

合肥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山、九华山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和投资者。

总的来说,合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小城市”到“大都市”的转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合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安徽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合肥将会继续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为全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合肥未来的发展前景

合肥未来的发展前景

合肥未来的发展前景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和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合肥未来发展前景的主要原因。

首先,合肥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区域。

合肥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沪宁杭经济带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这使得合肥在区位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经济资源和市场,加速发展。

其次,合肥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和科技产业基地。

合肥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合肥还拥有众多的科技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未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推进和政策的支持,合肥的科技产业将会繁荣发展。

第三,合肥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合肥拥有众多的装备制造企业,涵盖了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这些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竞争力。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合肥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第四,合肥是一个宜居城市。

合肥城市环境良好,空气质量较好,人们生活质量较高。

同时,合肥拥有一流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这使得合肥成为了吸引人才和人口的重要因素。

未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合肥的宜居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

最后,合肥是中国政府着力发展的城市之一。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合肥的支持和投入,为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未来,合肥将继续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实现更加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合肥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得益于地理位置、科技创新、装备制造、人居环境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的优势,合肥将继续成为安徽乃至中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合肥 发展 历程

合肥 发展 历程

合肥发展历程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江淮平原的一部分。

合肥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上古时期,合肥地区就有人类的活动。

在距今6000多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合肥地区就有了定居点和农业生产。

发现的文物中包括陶器、石器等。

其次是秦朝时期,合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

合肥作为庐江县的治所,得到了发展。

那个时期合肥的规模相对较小,经济以农业为主。

再次是清朝时期,合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清代中叶,合肥成为了安徽的一个州城,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合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中心,商业街道等设施得到了建设。

最后是近现代时期,合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合肥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高科技产业。

合肥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城市。

总的来说,合肥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化的转变。

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未来,合肥将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合肥发展历程

合肥发展历程

合肥发展历程合肥作为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经历了漫长岁月中的繁荣兴盛和沧桑变迁。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合肥的发展历程。

追溯到3000多年前,合肥地区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

古代的合肥属于吴、楚、汉、魏、晋等多个朝代的治所。

清代以前,合肥一直是安徽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发展较为有限。

清朝末年,合肥成为了洋务运动的重要城市之一。

当时的合肥发展起了纺织、茶叶、药材等产业,也开始修建铁路和公路,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增强。

20世纪初,合肥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

1927年,中国第一家国有机器制造厂——安徽巨阳机器厂在合肥成立,标志着合肥成为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解放后,合肥成为安徽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地位日益巩固。

改革开放以后,合肥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1986年,合肥成为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国家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纷纷落户合肥,合肥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995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合肥市正式成立,标志着合肥在物理科学领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进入21世纪,合肥加大了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力度。

建设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合肥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2017年,合肥获得中国中等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前十名,也成为中国创新城市之一。

合肥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

大量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和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合肥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合肥也保护了许多历史古迹,如合肥古城墙、小孔桥等,使得合肥拥有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合肥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付出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创新城市,合肥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合肥会继续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安徽合肥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安徽合肥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安徽合肥合肥,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既有古老的文化积淀,又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焕发着新生机。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不仅是中国中东部的重要经济中心,还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和定居。

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

淝水之战,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就发生在今天的合肥一带,成为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

合肥还是“包公故里”,这里孕育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

包公祠作为合肥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缅怀这位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感受其忠贞清廉的精神。

合肥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历史人物和事件上,也融入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逍遥津公园是合肥最古老的公园之一,传说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张飞曾在此与曹军大战,而今天的逍遥津已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内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让人在这片城市绿洲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合肥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

作为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的科技氛围浓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名校坐落于此,吸引着大批学子前来求学,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青春与智慧的气息。

合肥滨湖新区的天鹅湖风景如画,湖水清澈见底,湖边绿树成荫,是市民们散步、跑步和亲子活动的理想场所。

还有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三河古镇,它保留了古徽派建筑的独特风貌,漫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古老街巷。

说到合肥的美食,这里汇聚了徽菜的精髓,既有浓油赤酱的重口味,也有清淡雅致的精致菜肴。

臭鳜鱼是徽菜的代表作之一,虽然闻起来有些刺鼻,但吃上一口,鱼肉鲜嫩无比,回味无穷。

还有合肥的特色小吃,比如包公鱼头、三河米饺,都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美味。

无论是在大街小巷的路边摊,还是在高档餐厅,合肥的美食都能让你大快朵颐,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好客。

合肥不仅是安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崛起的明星城市之一。

万亿之后,合肥进军国家中心城市

万亿之后,合肥进军国家中心城市

22 JUECE |决策 | 2021. 2·3S特别策划“未来十年是合肥实现新一轮跨越赶超的绝佳机会。

”万亿之后,合肥进军国家中心城市?本刊记者 吴明华经济总量过万亿,是一座城市的“成人礼”。

成功破万亿的合肥,大城气象初露峥嵘。

然而,当香槟还未开启时,一场新的城市竞争已经山雨欲来。

“两会”期间,新一轮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受到媒体和舆论的高度关注。

就在此前不久,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支持合肥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也让合肥卷入了“战团”。

尽管合肥官方对此颇为低调,但万亿之后,人们对这座“黑马”城市又多了一份期待和想象。

“合肥迈上万亿台阶,是数字,更是标志;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迫切需要我们展现更大作为。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说。

万亿之后,合肥将如何“展现更大作为”?在进军国家中心城市的漫漫征途上,合肥能否再次刮起“黑马”旋风?“终局之战”国家中心城市位于中国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也被称为“塔尖”城市。

由于集中了全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国家中心城市之争也被称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终局之战”。

目前,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有9个。

而综合专家的预测,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将会在12~16个之间。

从2020年全国城市经济总量排名来看,合肥排在第20位。

但是排名前20的城市中至少有6个城市等级不高,或者距离现有国家中心城市太近等原因,并不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客观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合肥有机会争夺国家中心城市。

“万亿之后合肥的发展方向,高度概括就是省委提出的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

未来,合肥发展要以这个标杆来进行衡量和判断。

省里在这时候恰当提出了发展方向,意义重大。

”安徽时代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必定告诉《决策》。

目前,沈阳、南京、杭州、济南、福州等12个城市已经明确提2021. 2·3 | 决策| JUECE 23出培育或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合肥基本资料

合肥基本资料

合肥名称由来及演变说到合肥之名称的由来就不能不说到肥水。

肥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华里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后分二支,一支东下经城南绕到东关,称为南淝河;一支向北,与鸡鸣山龙井的水汇合后,又分二支:一支折向东流,穿城而过,称为金斗河(今天已不存在了),另一支向北经寿县,注入淮河,称为东淝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即发生在此。

晋·谢玄在此地以少胜多大败符坚。

按《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肥,这是肥水得名的依据。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班固《汉书》中,为汉置九江郡隶属县。

老市区的宁静和繁华合肥之名见于史书为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淮南王国为淮南郡,辖合肥等县。

可见合肥得名还应早于此。

东汉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废合肥侯国,恢复合肥县。

三国时期,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

吴王孙权曾多次想夺取合肥但未成功,但为合肥留下了不少千古故事和地名,如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练兵的教弩台,数兵的斛兵塘,孙权逃跑时跃马飞过的飞骑桥等等,只是可惜的是名称仍在,但岁月已磨去了它们的原貌。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为南豫州南·汝阴郡的郡治之地。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置合州,汝阴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之地。

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合州为北周占领。

至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之地。

从此,合肥县之名就固定下来未再改过。

[1]城市职能(1)现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科研教育中心之一。

(3)高新技术中心、现代服务中心。

(4)区域性旅游会展、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

城市性质现今安徽省省会,正在建设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科研教育中心城市,全国金融综合中心城市。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板块划分清晰,层次同样分明。

无论是人口分布、资源禀赋,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都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

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各板块、不同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道必答题,其中推动中部加快崛起是道关键题,具有全局意义。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华东地区的安徽和江西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

这六个省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在区位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而且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建设样板,注入了改革基因,涵养了党的事业。

中部地区可谓厥功至伟。

历史会留下记忆,也会观照现实。

从发展演进规律看,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区域的发展呈现不同特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禀赋差异,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的不同倾斜,使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中部地区一度形成“不东不西”的落后局面,一时间警惕“中部坍塌”的呼声响亮起来。

新世纪之初,中部发展滞后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受区域政策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基本跟上了时代。

到2020年,中部六省以26%左右的人口,在10.7%的土地上,创造了超过22%的地区生产总值。

产业结构上,六省均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杨良敏征,其中四个省的三产增加值超过50%,五个省的一产比重低于10%。

值得欣慰的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中部相连的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6个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进展,而且是对曾经点燃革命火种和孕育伟大革命精神的老区、苏区人民的回馈与反哺。

写合肥的古

写合肥的古

写合肥的古位于安徽省的合肥,是一个充满历史的城市。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千多年,持续至今。

以下是合肥的古历史: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8年),合肥被列入西汉国防体系,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前哨。

汉武帝曾下诏,每十年要安排一次军事演习,以确保合肥的军事预备。

东晋时期(公元318年至公元589年),合肥曾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时,合肥有全安徽最大的市场,贩卖的商品种类繁多,既有当地的农副产品,也有外来的贸易商品。

这些市场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促进了当地文明文化的发展。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合肥继续扮演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

当时,合肥是安徽省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当时的省会芜湖。

它建有皇宫,并铺设了一条叫做“合肥河”的河流。

这条河流贯穿全城,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宋朝时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合肥开始发展文学文化。

它建有许多书院,如玉园书院、光禄寺书院等,开办了文化科目,促进了当地文化素养的发展。

合肥在宋朝时期也发展了许多民俗文化,如文林节、人宫节、水陆大会等,都在不断推动安徽省的文化发展。

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合肥的建筑大获发展。

当时,合肥的建筑风格也出现了变化,开始出现汉族式的突出楼阁建筑,这与当时的文化素养结合得很好。

在这个时期,合肥的建筑应用了许多外来技术,如檐口结构、圆顶、剪窗、南洞建筑等。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合肥经历了一段繁荣昌盛的历史,并发展出具有辨识度的文化特色。

当时,合肥的建筑风格受明式建筑风格影响,出现了丰富的建筑形态,如煤气灯楼、大桥、文学院、聚乐楼等。

有许多古迹、宫殿和古桥等遗迹,都见证了当时合肥的繁荣。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合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建筑,如新安门、巢湖大街、铁道关门等。

有很多新的建筑风格出现,如清式宫殿、民国式建筑、特殊风格、现代化建筑等,组成了合肥现代城市的样貌。

合肥发展历程

合肥发展历程

合肥发展历程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代称为庐州,秦朝时期已建有城池,但真正开始发展起来还要追溯到南宋时期。

当时,合肥是徽州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以纺织业和商业为主要产业。

到了清朝,合肥逐渐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安徽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然而,合肥在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建和发展,合肥开始逐渐恢复元气。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合肥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政府决定将其打造成为科教兴市,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合肥成为国家人口、科技、文化中心之一,得到了大力扶持。

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合肥,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

合肥还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002年,合肥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七届运动会,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此后,合肥城区不断扩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今的合肥已经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崛起”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合肥正致力于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总体来说,合肥经历了从古代商贸城市到科技创新中心的转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在未来,合肥将继续努力,争取成为内地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唯一黑马——合肥1.补充内容:如果省会当初设立在芜湖,那么芜湖跟马鞍山肯定同属一市,而南京市中心新街口距离安徽省界40公里,距离马鞍山市市中心48公里,距离芜湖市市中心88公里。

这个距离放到上海,相当于从南京西路到昆山(50公里)和南京西路到苏州市区的距离(80公里),这样的距离,相对于两个省会而言实在是近到可怕。

评论里有人说我以上帝视角阻止要素的自然流动,在中国既然行政上分处两省,两省城市必然会有竞争,贫富差距巨大的两个省,省会又紧贴在一起的情况下,必然只能加速要素从弱势方向强势方流动,也必然只能加速安徽的衰落,这明显是不符合我国发展目标和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方向的。

换言之,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全国要素也不可能像现在这个比例往北上广深及沿海城市流入,安徽跟河南也不可能有耕地红线一说,建国后的豫皖两省土地会更加有效且合理的用来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皖北和河南全省,拥有巨大体量的廉价劳动力,在没有行政力量引导的情况下,建国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会布局在当地。

并且南京不像上海。

上海从近现代开始发展成型,民国时期号称远东第一城,共和国建国时已经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现在也是以总部经济为主,换言之总部在上海的民营企业和外企,会把工厂或者其他配套设施就近放在靠近上海的苏南一片和浙北一片城市中,并且对于上海而言,能够崛起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城也是受到自古富庶的苏杭的支持,现今的上海与苏杭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互补的存在。

而单独看南京,南京的经济主体仍然是建国后留下的工业基础,这些重工业的总部在北京属于国企,工厂留在南京作为GDP制造器,不会也不可能像上海那样辐射到周边城市,单不说芜湖如果作为省会能发展如何,仅仅说江苏省内与南京接壤的镇江,同省并且接壤的亲兄弟,水平却比苏南一片低了好几个等级。

南京连自家兄弟都没照顾好,你凭什么认为南京会对别家朋友更够意思呢?而安庆作为省会的情况下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面积着实有限,截图如下,因为北侧有大龙山的阻隔南侧又有天堑长江且隔江相望的平原面积仍然有限。

安庆基本能够成为建成区的土地用红线框出,同比例下的可发展土地甚至不如一个庐江县。

2和3.贴上一篇《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2000年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九五”规划里给合肥的定位是这样的:加快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步伐,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高标准地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争取到本世纪综合实力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九五”规划里给芜湖的定位是这样的:芜湖市到本世纪末,要建成长江流域重要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并向建成南京、武汉之间开放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迈进。

明眼人自己看吧。

本来我想补充建国以来的各地固投数据的,奈何不论是省统计局还是各市统计局网站的公开数据里基本都找不到2000年以前的数据。

4.我一直没有否认合肥房价暴涨原因有热钱涌入的因素,为什么还有人觉得我否认这点?所有城市房价上涨或多或少都会有资金涌入的影响,控制的好上涨的慢,控制不好上涨就快。

但是上涨的快不代表城市要完好么?评论里有人说,合肥房子总价高,一个讯飞员工每月拿8K工资,需要XX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

来我们看看中国城市平均工资好了。

这是智联招聘网站发布的今年春季求职期平均薪酬,合肥5947元全国排名21位,合肥上月均价12476元,90平的房子总价平均112万,按平均薪酬需要15.7年才能买得起房。

来来来你们自己再算算南京和杭州的好了,南京上月均价21695元,杭州19386元。

肯定有人会说合肥跟南京杭州不是一个级别的他们那边更咋样咋样。

那你们自己算算福州的好了,福州跟合肥总是一个级别的城市了吧?我算完的,南京需要25年,杭州需要20年,福州需要19.7年。

同时我仍然认为房价上涨是能够带动城市发展的,房价上涨地价才会上涨,地价上涨政府土拍才有更多财政收入,有了财政收入才能搞得了更大动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大补贴力度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更完善城市功能才会更加丰富,招商引资力度更大才会有更多大体量的产业进驻,一面带动就业一面提高工资水平一面吸引更多外地人,从而提高城市活力及GDP及影响力及综合实力等等。

反之,房价不上涨更多人不着急买房,很多人才拖时间长了反而离开合肥去其他城市了,至少对他们而言其他城市房地产投资有更明显收益。

然后恶性循环,政府没钱,高架地铁修不起来,城市脏乱差没钱治理,招商引资不敢给出合适优惠,随便一个什么项目烂尾就烂个好几年拿不出钱来跟进。

同时房价上涨,还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本地人通过多年以来的房产积累,转化成现金的形式存在,资产普遍增值,大家有了钱才能带动消费,带动市场,这种循环在多年以前南京就是这么干的。

不信?来我贴证据:2015年8月合肥金融机构存款总额是10958.27亿元,不如福州不如昆明不如佛山。

2016年上半年存款总额达到12583.5亿,已经超过福州了,昆明和佛山已经被甩远到看不见。

2015年8月到2016年6月底,一共10个月,大家资产提升了1625.23亿元,而这10个月的前4个月只提升了235.43亿,后6个月提升1389.8亿,正好跟房价暴涨时间贴合。

早前来合肥投资置业的外地人都乐坏了,一套房随随便便数月间涨了一百多万,错失良机和看不上合肥的人现在跑来酸,就算吃不到葡萄心态也要客观不是么?还是说你们真的天真的认为安徽同沿海省份巨大的民富差距仅仅是因为工资多个千儿八百导致的?江浙沪豪车遍地跑仅仅是因为沿海工资高?你们不想想高薪岗位一共才占所有岗位的百分之多少?真不好意思,去年如果有人在深圳买套房子今年出手套现挣的钱,抵得上他勤勤恳恳工作大几十年。

早年温州炒房团炒爆了温州炒上海,炒爆了上海炒杭甬,你当人家傻?人早就移民美利坚了好么?因为房价原因,合肥最近名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他人关注。

但是合肥这个地方,跟其他城市不同,越发展骂它的人越多,这年头知乎上随便找个理由骂合肥几句,绝对比长篇大论客观分析认真回答拿到的赞要多。

这真的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仿佛合肥作为省会是一个错误,合肥努力发展是一个错误,合肥房子涨价是一个错误,合肥为安徽带来政策和机遇也是错误。

不管怎么说,合肥作为一个新兴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就还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我见证合肥发展的多年来遇到的黑子还是太多太多,今天特地写个文章,来给合肥洗洗地。

我觉得有些人看到这就可以直接点反对了。

1.县城基础,省会的争论。

毋庸置疑,合肥跟不少他省省会一样,建国前安安静静的小县城一座。

但是大家同样都是由县城发展而来,合肥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

合肥其实作为现代都市而言是年轻的,但是合肥在历史上至少自西周就有人迹。

周朝分封庐子国,先秦废分封置县,距今也就两千多年,上古好像还有居巢氏住在现在巢湖边的树上。

历史不谈了,我们直接快进到共和国建立,老毛“力排众议”,在同期人口25万的芜湖、人口12万的安庆、人口10万的蚌埠和人口7万的合肥之间来了句“合肥为皖之中”,便把安徽省会定了。

(数据为1935年民国统计)不少人至今仍觉得合肥做这个省会不合适,幻想如果当初省会定在“四大米市”的芜湖和“长江五虎”的安庆,安徽的发展会比现在要强,同时省会将会和现在的宁杭武一样强大。

而同期上海人口340万,南京100万,武汉三镇100多万,杭州近60万,长沙近50万人。

吹牛逼也要遵循基本法,现在我们都算人均GDP,往前八九十年一个人能顶五个用?当年安徽除了芜湖人口稍微多些其他城市实质上并无人口红利。

安庆偏安一隅,大别山区,腹地本身就有限,城市发展到稍微大点的程度就会受到地理桎梏,古时候大家城市都不大无所谓一点,现代都市建成区有限...你觉得安庆能发展成第二个香港么?而又有不少人说芜湖更适合当省会,好吧,矮子里面选将军,好像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是芜湖距离江苏省会南京市区仅仅80公里,距离江苏省界仅仅50公里是不是太近了些?先不说历史不容假设了,我们今天就假设一下安徽省会在芜湖,那么安徽今天到底能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可以预见到马鞍山肯定是不会因为钢铁资源而独立成地级市了,发展的好点是芜湖市下辖县级马鞍山市,发展的差点是芜湖市下辖马鞍山县。

也可以预见到中国唯一接壤的两个省会,南京-芜湖,一山不容二虎这是一定的,南京名气大受国家和企业重视肯定比芜湖多,大型国企落地南京芜湖二选一肯定依然没有芜湖的份,芜湖本地老百姓上班要么去民营企业,要么去芜湖钢铁(马钢),而更多的安徽人民则是在省会受了高等教育以后坐公交去了更加发达的隔壁省会发展,人口流失绝对比省会合肥更加严重。

长此以往,芜湖彻底沦为南京的后花园,源源不断的输送安徽的人口资源、矿藏资源,整个安徽都将在向南京供血。

现在省会合肥的情况下安徽的确也在向南京供血,但是至少没有全面沦陷,未来随着合肥崛起供血势头也会越来越弱。

2.吸血合肥,扶不起的阿斗。

在有些人眼里,合肥吸便安徽,今天从X市拿走一个单位,明天把Y 市即将投资的项目阻截,建国以来吸血60年,仍不如东宁西武,废物一个。

真是好笑了,共和国建国1949年至2005年,合肥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省经济中心么?在这长达56年的时间里合肥获得了啥?可以说仅仅只有一个省会的名义和省政府办公的驻地。

来来来,各位翻一翻我们安徽省建国后的历史,找不到材料的可以去各地图书馆和博物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2005年以前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经济中心,一直都是芜湖。

建国后合肥得到过什么好处没有?普铁盲肠,实质工业投资几乎为零,经济发展支柱没有,和“全省政治中心”的名头。

说白了,合肥你当省会某问题啦,你好好闭门搞政治,经济你就别干啦,交给芜湖就好啦。

好吧,我请问芜湖你56年做出什么成绩了?2005年,合肥在孙金龙同志的带领下开始大拆违大建设,2004年合肥经济占全省首位度12.39,而大拆违的第一年2005年,合肥全省首位度提升到16.42。

这速度大家肯定看不出什么,但是结合一下1995年9.25%的数据对比一下,之前首位度10年上涨3%,2005年一年首位度上涨4%。

2005年以后,合肥经济相比原先是坐上了火箭,当年合肥市GDP878亿,10年后的2015年,合肥市GDP5660亿。

当然我们要横向比较一下。

2005年,南京市2413亿,杭州市2942亿,武汉市2261亿,长沙市1578亿,南昌市1008亿。

合肥分别占比36%、29%、38%、55%、87%。

2015年南京9720亿、杭州10053亿、武汉10905亿、长沙8510亿、南昌4000亿。

合肥5660亿分别占比58%、56%、51%、66%、141%。

直观的看起来,其实感受不到多少增速,毕竟大环境在这,不光你发展,大家都在发展。

但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深圳,从1995年842亿到2006年5814亿,花了1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