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损伤因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
①血清肌酐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巨 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等及引起肾小球滤过 率减低的疾病均可增高。血清肌酐更能 反映肾实质性小球功能损害,但较迟钝。 肾小球滤过率降到50%以前血清肌酐可 正常,也就是说功能性肾单位丧失一半 以上时才增高,此时即为慢性肾功能不 全代偿,一般规定此期血清肌酐为 176.8μmol/L(2mg/dl)。肾小球滤过 率降到25%以下时血清肌酐会急剧增高, 可达5mg/dl以上,此时一般为尿毒症期。 肾功能完全丧失(例如急性肾衰竭)时 血清肌酐每日增加88.4~265.2μmol/L, 如小于此范围,说明尚有残余功能性肾 单位,反之说明骨骼肌溶解。 ②血清肌酐减低:无临床意义。
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尿肌酐常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 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 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 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 多巴、甲基多巴等)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 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 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目的 早期检测是防止肾 脏发生严重病变的有效 工具,特别对于下述情 况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以 预示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高血压患者—可预 示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的升高
· 尿微量白蛋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 与死亡的预测因子 · 尿微量白蛋白是全身性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也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 床心血管病变(靶器官受损)的早期标志。因此早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 测,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就显的尤为重要,为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饿发生赢得 先机。
CRP的临床意义 ①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 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有成倍增长之势。 ②CRP与其他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CR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他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密切相关。 ③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 ④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和AFP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 的鉴别诊断 ⑤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当CRP高于250mg/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 死性胰腺炎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症 大量研究表明CRP的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①CRP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促进AS形成 ②CRP增加MMP成信(MMP通过破坏纤维帽基质使其变薄,导致斑块破裂) ③CRP可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诱导TNF-a、IL-1β分泌,促进AS形成 和发展。 ④CRP水平与促凝血状态相关联 ⑤CRP通过增加活性氧(ROS)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值、胶原组织和弹性蛋白合 成,新生内膜形成、增厚。

BNP在诊断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心功能障碍者的血浆 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功能障碍 BNP在诊断舒张功能不全中的应用—HF组BNP平均水平为34pg/ml, DHF组(舒张功能不全)为413pg/ml,而在SHF (收缩功能不全)组为821 pg/ml.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1小时血浆BNP水平升至正常时60倍。 AMI后血浆BNP浓度曲线呈单项和双相两种模式, 单项曲线在AMI发生后16小时左右达峰值; 双相曲线则在第4-7天出现第二个高峰。 小面积AMI患者BNP多呈单相曲线; 前臂AMI、伴HF症状、低射血分数的患者BNP多明显升高并呈双相曲线; AMI后1-7天BNP持续升高提示有发生心衰和死亡的危险性。
IL-8与冠心病
①由内皮细胞产生的IL-8可介导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穿内皮移动和激活, IL-8 为中性粒细胞穿内皮移行所必需。 ②IL-8促进血管生成 AS斑块内常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它们主要由血管外膜的滋养血管迁 移至血管内膜下形成。这些新生的毛细血管可以诱导AS斑块的生长以 及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发生粥样硬化的血管内含有大量氧化的磷脂, 氧化的磷脂可以通过自身分泌机制增加IL-8等具有促血管形成的细胞 因子的产生进而促进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少量的IL-8可以促进损 伤的血管壁细胞增殖修复,而AS斑块内存在着大量的IL-8,血管壁细 胞持续在IL-8的刺激下会过度增殖,从而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促进 AS的发生发展。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可作为一项独立于性别、年龄等危 险因素之外的预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的指标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肾功能损伤预测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r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冠心病
目前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以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发病机制涉 及细胞外基质降解与血管壁重构。炎症可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分泌组 织蛋白酶S、K等,使这类具有促弹性组织解离特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在 动脉损伤处过度表达。最近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中有该组织蛋白酶抑制剂CysC的表达,CysC可通过人类多核细胞趋化性 的抑制而在人类免疫防御中起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ysC可显著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一周以后,CysC可接近正常或显著提高。
肌酐是骨骼肌和心肌的一种主要成 份,且分子量低(Mr131),因此一旦细 胞损伤就能迅速进入血浆,随即一部 份从尿中排出,而所以酶法测定尿肌 酐可以早期助诊急性心肌梗塞(AMI)。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均认为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 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临床应用 ①心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反应经吞噬细胞吞噬, 细胞“破碎”沉积于血管壁,通过一系列反应并有副产物氧化放出, 损伤血管壁后,平滑肌细胞分裂修补造成“疤痕”。同时同型半胱氨 酸改变凝血因子水平,造成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的粥样硬化处 ②脂代谢的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中能自我氧化,形成半胱氨酸 混合二硫物,其与LDL发生聚集,产生活性氧(包括超氧化物、过氧 化物等),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与此同时过氧化氢与自由基一起促进 LDL氧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最终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③叶酸缺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叶酸缺乏患者中明显增高 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血栓栓塞、 Alzheimer(老年痴呆症)病、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2-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 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 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 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
1.肾功能是影响β2-MG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β2-MG估测肾功能。 ①血β2-MG是反应肾小球虑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 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虑过功能,均可致血β2-MG升高。 ②血β2-MG是反应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③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2-MG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 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2.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及HIV感染 时,血β2-MG可增高。 3.血浓度增高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 某些药物等。
BNP诊断症状性心力衰竭,HF时心脏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 心肌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增大,使血中BNP浓度增高。BNP< 80%pg/ml对心力衰竭的阴性预测值可达98%。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步骤 1BNP<100pg/ml 心衰可能性2% 急性 体格检查 2BNP100-400 pg/ml 心衰可能性75% 呼吸 心电图 3BNP100-400 pg/ml 心衰恶化可25% 困难 X线胸片 左室功能障碍;肺部疾病 BNP测定 4BNP>400 pg/ml 心衰可能性95%
白蛋白检测方法 目前我院采用的是 新方法—免役比浊法。 定量检测 —早期没 有症状时就可以检测 出白蛋白变化,此时 病情尚可逆转。 对于早期检测—有 很重要的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的意义 ①反应肾脏受血流动力 学/代谢因素影响的 敏感性指标 ②反应血管内皮细胞伤 ③常合并心血管危险因 子、心血管疾病、糖 耐量异常、高胰岛素 血症和高血压。




是心肌梗死一个较好的生化预测指标 hs-CRP可作为ACS的预后指标— 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对评估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 床意义。无论在入院或出院时测定hs-CRP,对于ACS患者均有预测价 值。出院时测定hs-CRP比入院时测定能更好地预测90天的不良后果。 hs-CRP有助于鉴别出心肌肌钙蛋白阴性而死亡率增高的患者—hsCRP是未来发生冠脉事件的预测指标。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 定性心绞痛(UAP)患者,hs-CRP浓度每升高一个标准差,非致命 性心肌梗死或心性猝死的相对危险增加45%。 hs-CRP增高是将来首 次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非常有效地预测指标 hs-CRP与其他生化指标对冠心病危险的预测价值—与TC和hs-CRP在 正常值75%以下的人相比,单独TC增高的人危险性增加2.3倍,单独 hs-CRP增高的人危险性增加1.5倍,而TC和hs-CRP增高的人群,发生 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 hs-CRP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升高, 提示机体炎症在糖尿病发病及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的作用。 预防性治疗对hs-CRP水平的影响—阿司匹林和普伐他汀、辛伐他汀 可有效降低hs-CRP浓度升高患者未来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提示这两 种药物有抗炎性
白细胞介素2
①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广泛免疫调
节活性的糖蛋白,它对神经系统及对脑血管疾病均有 一定的影响。 ②IL-2是T细胞在体外长期生长所必须的因子 ③IL-2对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具有调节作用。 ④IL-2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分泌的具有广谱免疫增 强作用的淋巴因子,可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 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是细胞免疫的关键性 因子。 ⑤IL-2产生产生减少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麻风病、肝肺等实体肿瘤。
心律失常常伴房室收缩的不同步, 从而导致室壁张力增大、腔室扩大, 这种生理病理变化促进 心肌分泌BNP。
IL-6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①IL-6在动脉粥样硬化壁中的浓度为其血清浓度的200倍,但也有 研究,IL-6与TNF-β共同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栓调节 素,抑制血栓形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抑制作用。 ②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时,激活了炎性细胞,其中IL-6在局部可刺激 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性爆发,刺激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因子-1 的表达,增加内皮层的通透性。 ③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是柯萨奇B组病毒,在急性病毒性心肌 炎发病的过程中,IL-6具有炎症防御性作用 ④AMI时,血清IL-6水平增高,其机制为:IL-6刺激肝脏产生纤溶酶 原激活物抑制剂(PAI),PAI和纤溶酶原(tPA)结合使其失去 活性,导致纤溶功能低下,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促进心 肌细胞表达ICAM-1增多,加快中性粒细胞与心肌细胞的黏附过 程,从而释放氧自由基,加重心肌细胞损害;通过NO介导,使 心肌细胞内cGMP浓度升高,钙离子浓度下降发挥负性肌力作用。
①心血管作用 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BNP具有拮抗RASS和SNS的作用,可抑制儿茶酚 胺、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和内皮素-1等缩血管物质的合成;它可调节血管 张力,降低血压,特别是在高容量负荷状态下;降低迷走神经冲动阈值从而 抑制反射性心动过速和血管收缩,并能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心脏指数,降低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 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 ②肾脏作用 BNP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 ③中枢神经作用 BNP不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但能到达无血-脑脊液屏障保护的中枢神经 系统而发挥作用。可降低脑干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下丘脑血管加压素和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还可抑制中枢性摄盐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