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教学双重可持续发展探究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任务,更承担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可现在,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只把考试作为唯一目标。本文就目前高中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出现原因作了认真探索,并提出了如何改变现状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现状兴趣教学形式

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学习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要认识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遗产。这笔丰厚的财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难道是不可以把它抛弃的。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承担了传授知识技能的任务,更承担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中,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加大。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就内容而言,这些作品都是积淀着传统文化精华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我们看到了傲岸的李白,沉郁的杜甫,也看到了豪放的苏东坡,凄婉的李清照,更体会到了唐诗宋词的辉煌和古代散文的简约凝练。

但目前许多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浓,当今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也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我在所执教的班级,采取了写“语文札记”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并真实的反应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从“札记”中发现,对文言文的学习许多学生有相当程度的疲惫感和畏难情绪,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却成了许多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东西。

例如高一(11)班的钟晓群同学在语文札记中这样写到:

近段时间都在学习古文,好枯燥啊……自学习语文来,我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学鲁迅。

高一(11)班的何中航同学说:

好枯燥啊,看着语文书上的古文味同嚼蜡,晚读时直发困……

再如高一(12)班的王磊同学说:

哎……又是上古文,都学了一个多星期了,很多字词的意思当时是记住了,可过了几天又忘了,可怎么办啊?真闷。

高一(12)班的王可同学说;

我也想听写一百分啊,可是总不能把字词记不下来,这个“一百分”可望而不可即啊!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无奈、畏惧可见一斑。如果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感受,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怕”和“厌恶”。他们在上课时不愿积极地思考,更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课后也不会及时去复习巩固。针对这些情况,可以从主客观方面去分析原因:

一、客观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的发展,文言与现在的白话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人们对文言的词汇意义、语法特点感到陌生。而且,古籍中记载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人们或者不熟悉,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这些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困难所在。所以,时空的隔阂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陌生感,文字障碍成为大多数学生接触文言文的第一道关卡,而鉴赏能力的提高就成了可望却难及的目标。因此尽力消除学生与文言文的隔阂,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他们才能真正走进文言文的文本里,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亲密的接触。否则,所谓培养对古代经典文学的评价鉴赏能力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主观方面

(一) 学生兴趣不浓厚,目标单一

有些学生认为文言文是“老古董”,现在都是现代社会了,没有必要走回头路,文言文该淘汰了,或认为“反正以后工作了也用不上或很少用”,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学;有些学生认为文言文“加重了我的课业负担,但又不能不学,很讨厌”;有些学生认为文言文高一教材内容太难,篇幅太长,数量太多,初高中教材衔接不上,学习“跟不上”或“不适应”;不少学生虽然客观上觉得有必要学习文言文,但主观上还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由这些现象看来,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且对学习目标认识单一,只把考试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这种认识很功利,也很被动。正是由于认识不到学习文言文的价值,才会影响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教师教学形式呆板

高中比初中文言文学习多了许多知识点,加上高考要考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翻译等这些文言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式教学。在四十五分钟内教师总是带领学生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上猛下工夫,苦口婆心地一字一句地讲解,一字一句地翻译,而学生在课本上把要点写得密密麻麻,生怕露掉了一个字词的意思,结果一篇经典美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这种枯燥僵硬的教学,让学生胃口大损。学生不仅没有从中品味到古文的美妙,反而见识到了味同嚼蜡的平淡与沉闷。

其次,教师总是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串讲,也使得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文言文真是“古”文,是僵死的文章,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畏惧、排斥的心理。

再次,强调知识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特别突出,教师比较习惯于以教代学,越俎代庖,有的只是教师的“灌输”,却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再加上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篇幅数量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常常只就课文讲课文,对于古文的思想性、审美性学生窥一斑未必知全豹,这势必会导致学生思想文化上的封闭和狭隘。所以文言文教学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还得让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从而提高文化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如何引导学生在对众多新事物感兴趣的同时,仍喜爱文言文,如何改革传统的文言文授课模式,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知识技能及优秀文化传承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就实现文言文教学的双重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实施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言文,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了解民族文化,须从阅读民族经典入手。且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培养鉴赏民族文化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我认为要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