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课件讲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评估及展望(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课件讲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评
估及展望(最新)
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一定的进展,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创新动能有所增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我们将从新时代与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总体评估及措施四个方面出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评估及展望”这一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一、新时代与双供给侧改革
(一)新时代包涵双供给侧改革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涵义是丰富的,可从经济、金融、财税、政治和国际5个维度加以全面解读。
1.经济新时代
经济新时代,是指进行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就补短板这一方面,党中央明确提出基建补短板,重点是铁路、公路与机场。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这些情况都为我们经济结构的转换、经济动能的换挡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2.财税新时代
财税新时代,是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也就是说,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上,我们要加大财政政策作用的力度。
3.金融新时代
金融新时代,是指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由宽松进入稳健,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摆在第一位的。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强化
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2019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4.政治新时代
政治新时代,是指强调党的全面领导,突出体现在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治理,强调企业的合规管理,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合规管理,包括国际经贸往来中的合规管理。
5.国际新时代
国际新时代,是指我们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遭受挫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这一系列变化也使我国的价值链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二)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双供给侧改革,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个改革是什么关系?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经济运行决定金融运行,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运行的根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不可能跳过实体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所以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立国之本,也是金融健康运行的根本,即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金融稳定的基石。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金融发展就会成为金融泡沫,带来金融稳定性问题。
第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金融国策,也就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的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业的立身之本,使金融业的发展质量更高、更稳定,也是金融机构的成熟商业模式。同时,融资难、融资贵也是改革的一种阻力,解决这一问题能够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条件。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
(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第一,经济的增长从高速增长切换到中高速增长。现在,我们经济的增长速度基本是在百分之六点几,属于中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转换。
在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们要追求的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是不可兼得的,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的一种经验总结。从1978年到1992年,我们完成了价格改革,建立了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释放了制度红利。从1993年到2000年,我们以分税制改革、商业银行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及第一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为契机,完成了财政金融改革,使改革红利得以集中显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从2001年到2011年,我们以加入WTO为契机,嵌入全球价值链,使改革红利得以大范围释放,也从国际分工中得到了巨大的增长动能。2012年开始,我们开始了增长动能的转换,人口红利开始消失。
第二,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的工业在退潮,服务业在兴起。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现在越来越低,只有百分之三十几;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经提高到60%左右。在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新的业态逐步得到体现,如信息技术、软件、租赁和商业服务等行业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传统业态的贡献度在逐渐下降,如建筑业。新的业态在崛起,表明我们经济增长的动能是不断转换的,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和升级。
在能源结构方面,我们也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新旧动能的转换。传统的能源,如煤炭、原油等,所占的比重在下降;新能源,如水电、核电、风电等,所占的比重显著提升,说明我们的能源结构也处于优化中。
(二)三大制约因素
现在,我们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问题,实际上指的就是动能转换的三大制约因素:第一,人口红利消失。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年龄的人口首次出现减少。根据《中国生育报告2019》,我国2018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创1949年以来除自然灾害时期外的新低。2018年出生率降到10.94‰,创1949年以来新低;总和生育率降至1.52。
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根据《中国生育报告2019》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至7.5亿,即减少了约24%。劳动力总量的萎缩,将使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进而导致部分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等地方迁移。
第二,粗放投入与债务扩张。这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我们的杠杆率在提高,债务负担在加重。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以债务扩张为代价的,不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