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合集下载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财政金融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优化供给结构为目标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改革供给端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财政金融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推动。

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优化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从而优化供给结构。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来优化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让更多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能够获得融资支持,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来优化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减少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改革金融体制,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减少金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来优化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外条件优化协同,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

财政政策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公共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改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概念: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而言,其生产要素主要涵盖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模块,致力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一、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以金融精准定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要使信用贷款资源行业彻底从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等行业中分割出来,从而提高生物医药、云计算以及新能源等产生的发展空间。

二是要对企业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等发展模式进行大幅度的创新,通过“融资+融智”、“商行+投行”等具备多样化的服务来充分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要积极促进与证券、保险、租赁、信托、担保、基金等金融行业的合作,建立资源集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为国内小微企业进行创新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以金融高效流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要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充分的应用到中小型银行企业中去,充分应用现代最新科技来缩短中小银行信用审批过程,以及利用新型的计算科技对相关业务进行精确的计算,进一步减小金融交易成本。

二是坚持不懈对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产品进行研究并创新,从而改善并为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工作业务提供便利,缩短业务办理时间,通过对新型具有差异的产品组合以及业务模式进行研究、整理,使之银行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对行业性质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要坚决舍弃那些各方面不符合国家标准以及长期利润处于亏损的行业,这些行业只会消耗过多的国家资源、能源,并且在发展中这些企业不利于一些新兴企业的发展,所以应该重点支持并发展那些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三)以金融全面覆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积极研究并运用“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双基联动”等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从而带动“农区、牧区、社区”等地区的金融发展。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发布时间:2021-04-02T02:03:33.98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5期作者:漆琪[导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可以更好地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为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可以更好地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为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支持。

当前,大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进而达到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的金融工作中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精细化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表示生产要素在配置划分内,提升不同生产要素整合效果,提升产生要素提供效率,提升供给质量及效率。

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以及适应性,最终有效提高全要素的实际生产效率。

从当前我国企业金融工作实施现状来看,供需之间还存在有较多的矛盾和缺陷,而在此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融入服务领域之中,则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解决金融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金融精细化管理的优点概述一般情况下,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金融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相较于过程的金融管理方式来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显然精细化管理的优势更加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实现金融精细化管理能够使金融管理过程变得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同时在业绩方面也将会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可以保证企事业单位金融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相关金融数据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决策者进行规划,对企事业单位的金融管理系统进行更好地维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1. 引言1.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介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拥有丰富的经济学和国际贸易背景,曾在多个国际组织及大型企业担任要职,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和战略眼光。

韩永文擅长战略规划和决策,为推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桥梁,促进经济合作与交流。

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韩永文始终倡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200字】1.2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市场主体活力的提升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可以有效地释放市场潜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尤为重要。

只有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激发其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持续性。

1.3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在于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可以降低市场参与者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还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合作。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

【引言】2. 正文2.1 加大市场主体支持力度加大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解决过剩产能、去杠杆和降低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金融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探讨财政金融政策如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财政政策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2018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范围、降低社保费率等举措,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来提升供给侧的生产能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环保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政府还可以通过改革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的支持,调整收入分配,促进收入公平,刺激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

金融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过去几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降息降准政策,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了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

金融政策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要进一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比如风险偏好低,对实体经济缺乏长期支持等。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推进,中国面临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

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中之重任务。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可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支出,推动各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金保障。

例如,可以增加对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投入,加快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同时,还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的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其次,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稳健的财政收入管理,缓解企业和居民经济压力,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例如,可以采取降低税收负担、扩大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税收减免政策的监管,防止财政收入下降、税收优惠滥用等问题的出现,从而维护财政收入和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加强财政监管和风险防范,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平稳推进和经济稳健发展。

例如,可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投资效益、风险评估和监管,防止政府投资规模过大、投资效益低下、资金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同时,还可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协调机制,加强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的衔接和配合,尽可能避免政策协调不力等问题的出现。

总之,财政政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需要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要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确保政策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为改革开放的大道致远注入新的动力。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改革推动作用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改革推动作用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改革推动作用作者:彭祎贺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20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想更加快速那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就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供给侧改革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商业银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它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影响者,也正是因为如此,商业银行在该项改革政策中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目前,银行经营管理者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主动适应以及参与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改革重要课题深入研究银行经营一、改善信贷供给商业银行要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那就必须增加信贷总量,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信贷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服务进行创新,并且以这些作为主攻方向。

其次,商业银行还要为实体经济补充新鲜血液。

为了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的各项需求,我们必须运用一些合理的方法,比如:新增、移位、创新等等。

其中,保持合理的贷款增速,为信贷提供新的动力就是新增的主要内容。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的渠道。

另外,加强存量款的管理,促进信贷业务的质量,使其效益进行有效的提升,这就是移位的主要内容。

四个并重是进行业务创新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现阶段,四个并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资产持有并重转变、信贷业务并重转变、债权融资业务并重转变、传统信贷业务并重转变。

另外在进行产品创新时,我们还要注意金融发展与互联网的适应,做到这一点之后,为了推进网贷通等创新产品,我们必须对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主动的了解,以此来拓宽小微金融以及个贷业务。

二、化解过剩产能现在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时,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影响,解决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做到的首要任务。

在进行相关操作时,我们不仅要对技术进行创新改造,同时还要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传统产业的综合水平。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改革。

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金融政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和推动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创新和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优化产业结构财政政策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可以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对于高技术产业,可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对于传统产业的淘汰和更新,也可采取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升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金融政策也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方向,调整信贷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企业倾斜,通过资金支持和信贷优惠,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二、改善资源配置财政政策在改善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引导资源向效率高、环保型产业倾斜,加大环保和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约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通过财政资金的配置,也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推动资源向社会公共领域倾斜,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三、促进企业创新财政政策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举措,可以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新常态当中,我国的经济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供需不平衡、产量过剩等,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这种局面下,金融业应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引导下,在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中发挥出金融助力的作用,在重点环节上提高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引导作用。

基于此目的,对首先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种改革进行的原因,最终提出了金融业应该在这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何发挥出助力作用。

标签:财政金融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0前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我國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我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国的财政经济政策要做出调整和改变,来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作为金融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然要发挥出重大的作用,也势必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指引做出相应的基础财政制度变革,以资本为牵引手段,对我国的产业结构、流通结构、资源配置等进行优化,从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的助力,发挥出金融杠杆的作用。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从而使经济结构得到提高和改善。

所谓供给侧结构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这四个根本要素,通过矫正、整合、优化配置结构,来提高供给能力,从而满足需求侧的变化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的改革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增量的改革,来促进对存量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产权结构、融资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流通结构、消费结构等一系列经济行为,经济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与民间资本的活力,使国家经济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对产品的结构、产业的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产业的环保水平与竞争力。

调整融资结构,整合资源配置与优化再生,优化流通结构,降低交易的成本,从而使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促进消费需求的升级,使我国的经济运行更加流畅,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由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而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金融政策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财政金融政策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谈到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理论上,财政政策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非常多,例如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方式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结构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的财政支出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有效地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引导财政资金投向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投向的引导,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品质标准、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绿色发展等,从而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谈到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改变货币政策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货币政策作为金融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流向,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等,从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改变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模式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模式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改变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模式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推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创新,改进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大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市场化程度等,都可以有效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者:孙阳孙江洪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27期【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业发展的概况,结合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金融分别从信贷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方面、严防金融风险方面,三大创新维度共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议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尤其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关键词】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

在实际工作中,力求落实供给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十三五步入新周期夯实基础。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一)供给侧概念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而言,其生产要素主要涵盖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模块,致力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由图一的数据可以看出,自2007年后GDP增速下降明显,经济增长有“硬着落”风险。

1998~2007年平均增速高达10%;2008~2015年平均增速为8.6%,特别是2012年起首度低于8个百分点,2015年首次低于7个百分点[1]。

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不同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失衡,在供需关系上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逐渐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财政金融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角度探讨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作用。

财政政策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扩大财政支出等手段,可以引导资源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领域倾斜,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

一方面,通过采取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创新,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可以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优势产业的培育。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等途径,改善收入分配,提升民生水平,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为产业升级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需求支撑。

在支持结构性改革中,财政政策可以以改革创新的方式,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政策工具,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激励,从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金融政策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利率水平、汇率等手段,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

近年来,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国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金融服务环境等措施,有效支持了产业优化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域倾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减少间接融资的比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使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多样化、金融监管体系完善以及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探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金融机构创新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的创新至关重要。

创新是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擎,只有通过创新,金融机构才能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创新服务模式。

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出更多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如个性化授信、小微企业贷款、股权融资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大科技投入。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金融机构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资金配置,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

二、金融产品多样化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深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只有提供更多样的金融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专门的资金渠道和产品,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升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

其次,金融机构应鼓励发行创新金融产品。

如创业板、新三板等市场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融资选择。

三、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的规范和完善是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条件。

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才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定金融市场。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其核心是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紧密相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增强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展开讨论。

供给侧改革强调要切实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而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

供给侧改革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 改善融资环境: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机构应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化、灵活化的融资渠道,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 优化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应当更加符合实体经济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设计,提高金融产品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3.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金融机构应当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加快放贷速度,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4. 风险防范和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金融风险,确保金融服务的安全和稳定。

以上所述的供给侧改革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要求金融机构要更加主动适应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供给侧改革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通过改革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倾斜,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途径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倾斜。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关键环节。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不断增强成为当前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供给侧改革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则是指金融部门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风险管理和政策支持等服务。

供给侧改革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载体和支撑。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尽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有所拓展和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资金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而对一些“僵尸企业”和高风险行业的资金过度支持。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本较高。

由于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本相对较高,导致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3. 风险管理不到位。

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时,对于风险管理的把控还不够到位,一些信贷过度扩张和风险隐患暴露的问题时有发生。

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

当前金融服务经济的效率相对较低,这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实体经济的产品和业务相对单一。

以上问题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构成了一定的制约,限制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从多个层面着手,下面对能力提升的具体措施是:1. 改进金融资源配置。

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转移,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资金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论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编WORD版

论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编WORD版

论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论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判断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良方,是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必由之路,为金融业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

广大中小银行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业态发展的趋势,寻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及改革创新的动力点,加快金融高效流转、提升金融全面覆盖、强化金融精准定位、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金融服务新需求。

供给学派的重要理论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实体经济将会产生大量新需求,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居民消费不仅会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提出更高的追求,还会朝向文化、教育、旅游、养生等更高层次享受需求倾斜,必将创造对消费信贷、跨境支付、信用卡等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金融发展新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

目前,我国中、东、西部在经济增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下,有望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这种区域布局的平衡,将会对沿线经济带来大量的消费、投资机遇,派生出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我国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网、民生工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如何推动金融机构与政府间融资模式的创新,有效引入民间资本,将成为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重点工作。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以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关键性改革,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流动性管理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其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然而,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金融机构往往更关注于自身的利润和风险控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

因此,需要在供给侧改革中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方面,需要从政策层面加强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要领域和支持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门槛。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也应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通过市场化手段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次,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确保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降低自身风险和不良资产率。

针对当前的形势和需求,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高方面,还需要加强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通过创新科技产品和服务,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也是金融机构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不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如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徐洪才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任务目标”,全面勾画出了“十三五”开局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的经济新图谱。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目标?特别是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核心,又如何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拟对此做出初步探讨。

一、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央提出2016年五大经济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并强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这一部署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所谓“加”,就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减”,就是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乘”,就是鼓励创新创业,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除”,就是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少税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以及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

若不采取“加减乘除并举”,而是“减法”孤军深入,则可能引发中国经济“断崖式”失速,这在2016年经济工作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第一,去产能和去库存是一致的。

中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导致过剩产能有很多原因。

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哄而起,盲目决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这是主要原因。

另外,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工业库存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都比较多。

库存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去库存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降低企业成本,盘活资源存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东西卖不掉,企业自然就不敢投入,导致需求疲软,或者说供给过剩,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纠正旧的不平衡和寻求新的平衡点,就必然要把库存和产能降下来。

降产能涉1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博士,研究员。

及到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和关停并转。

而关停并转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一破了之,破产关闭涉及到人员安置和再就业,也涉及到社会稳定、银行坏账,还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

所以,我们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必须做加法,加法就是要培育市场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加一减就可以达到新的平衡。

否则,经济将可能出现大幅度的滑坡。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需要政策引导,比如鼓励开发商降价,让新市民有能力有条件买房。

当然,激活新市民的购买力也需要一些配套政策,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如果这两个关键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农民将难以变成新市民。

而且,农民变成新市民后涉及到再就业和找工作的问题。

如果没有就业机会或者说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城镇化也就缺乏基础、不可持续。

满足新市民的需求,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创新。

在增量方面,要严格控制新批土地,还可以沿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这三大战略支撑带,对相关节点城市重新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这将有助于消化部分过剩产能。

另外,还可以沿着“一带一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输出一部分产能。

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结构、改进技术、改善环境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总之,关停并转一部分,消化一部分,转移出去一部分,这三个“一部分”合在一起,将对去产能和去库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去杠杆涉及到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过高的问题。

企业负债率总体偏高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间接融资仍然占主导地位,融资结构、金融体系结构决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企业对银行负债过多,而现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企业资产缩水,但负债并没有减少,进而加大了企业杠杆率,这是一个潜在风险。

去杠杆的有效办法就是发展直接融资。

扩大直接融资的好处是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也就是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实际上就是降低企业负债率和杠杆水平。

2015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直接融资可以采取五大措施:一是完善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是丰富直接融资工具。

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

三是加强资信评级机构和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研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

四是促进投融资均衡发展。

五是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

第三,降成本。

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让企业轻装上阵。

降低社保费率是一种“杀富济贫”做法,对于低收入人群和农民来说,是一种公平的政策,老百姓的公平因此感增强了。

但是,降低社保费率也会加大社保支出压力。

对此,应加大国有企业分红,并将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给社保基金,来充实社保基金,这是中国最大的一张底牌。

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将会减少企业的费用。

此外,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扩大营改增的范围。

第四,补短板。

目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都是短板。

当然,高科技产业一直是短板。

要从供给侧发力,通过创造新供给,引导新需求。

补短板,投资还需挑大梁。

投资具有双重属性,在当期是需求,在未来是供给。

因此,稳增长的关键还是稳投资。

通过增量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从而优化未来的供给结构。

建议在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消费品(信息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等)以及民生领域增加投资。

要学会用有效投资来引导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通过弥补短板,优化经济结构。

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关注“供给侧”,更要关注“结构性”。

所谓“结构性”,就是不能平均使劲,而是在重点领域突破。

现在大家都为经济增长能否多出0.1、0.2个百分点很纠结。

其实,从供给侧的某些重点领域看,我国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

每年我国都要大量进口商品,如果其中一部分自己能够生产,或者能够实现“进口替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恐怕就不止0.1%,拉动0.5%以上GDP增长都是有可能的。

例如,我们每年进口大量粮食,要花掉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由国家用保护价收购,这些粮食储存于国家仓库卖不出去,因为消费者吃了不放心,这显然是资源浪费。

再例如,每年我国都要花掉几千亿美元进口精细化工产品,像PX项目,在韩国、日本生产是安全环保的,而我们生产就会出现污染环境,甚至发生爆炸,主要还是技不如人。

其实,技术是现成的,而我们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下一步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在这些方面发力,只要在进口产品里面拿出一部分由自己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我国近期经济工作重点就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内容即“三去一降一补”。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要适当扩大总需求,不能顾此失彼;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改善现在的供给缺位、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特别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

二、创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核心。

“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体系要加快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都应该践行创新发展的理念,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因时而变。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正处于转型期,由过去单独运用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调控方式,逐渐向同时使用数量型政策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过渡,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货币政策调整的最终目标是转向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辅。

而转变过程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条件,现阶段要创造条件为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提供保障。

我国货币政策正在进入盯住利率和汇率的“双锚”时代。

资金价格信号通常是由利率和汇率表现出来。

利率是人民币对内的价格,汇率是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相对价格。

单从利率角度来看,目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

但是基准利率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还没有形成连续、光滑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了货币传导机制并不通畅,因此,价格型货币政策效果被打了折扣。

这也决定了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还必须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为主要调控手段。

其次,要综合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目前,即便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宏观调控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已经不灵了,过去主要通过提高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把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投放过多的基础货币回笼到中央银行账户上。

现在要反其道而行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倾向,资本出现外流倾向,导致银行外汇占款越来越少,这就客观要求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以保证实体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合理需求。

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为重要。

因此,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有望保持6.5%~7.0%平稳运行的情况下,相应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也不能太低,从近期看保持在13%左右是必要的。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M2增长也会保持同步下降。

到2020年GDP增长速度为6.5%的时候,M2增长速度将从13%缓慢下降到11%的水平,这依然是比较高的增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否则就会有通货紧缩的压力。

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其灵活性、前瞻性、针对性要充分体现出来,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

综合考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流动性,保持流动性相对稳定和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局部性金融风险底线,整体降低我国金融体系风险水平。

第三,要创造条件通过资本账户逆差主动向外输出人民币。

随着自贸区(FTA)战略扩大实施,主要伙伴可以推行本币结算,形成通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把香港打造成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枢纽。

香港在离岸市场方面有特殊地位,占到海外离岸市场份额的70%以上,因此要充分发挥好香港在离岸市场中的作用。

同时,扩大海外人民币支付结算的网络覆盖面和金融机构海外网点。

鉴于短期内中国还很难出现经常项目逆差,通过资本账户逆差向外输出人民币是必然选择。

当前,人民币在亚洲周边地区已经得到广泛接受,中国与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有较大贸易逆差,可优先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扩大使用人民币。

十年前,中国推出由国际金融机构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但一直以来熊猫债券发展缓慢。

一是由于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预期增加了融资成本;二是中国境内人民币利率水平比境外市场上的美元利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