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塑造下的汉中城市视线体系构建与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塑造下的汉中城市视线体系构建与优化
□ 王建成,雷会霞
[摘 要]文章以汉中为研究对象,在“望山看水显格局、承袭历史筑文韵、沟通古今续乡愁”思想的指导下,对彰显城市特色的视线体系进行构建与优化。首先运用景观视觉环境评价及最佳视距校正法,构建出“七线望山与看水、六处史迹互相望、三条视廊延文脉”等16条城市视线及20处视点;其次结合GIS 技术,对代表性视线的现状、相关规划等进行空间实景模拟与问题剖析,并运用“三分法则”、视线分析原理及纵横向视域控制等方法与要求,对视线体系进行调整优化,以指导城市特色建设。
[关键词]望山看水;乡愁;汉中;视线;视点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2-0081-07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 王建成,雷会霞.特色塑造下的汉中城市视线体系构建与优化[J].规划师,2018(2):81-87.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anzhong Urban Sight Syste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Wang Jiancheng, Lei Huixia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Hanzhong as an example, constructs and optimizes urban sight system followed the “highlight the pattern of mountain and water, inheri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retain the nostalgia” ideas: firstly, creates 16 sight lines(seven lines of mountain and water, six lines of historical sites, three lines of culture) and 21 sight spots with sigh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and option distance optimization method; secondly, simulates and analyzes the sight lines with GIS technique, optimizes the sight system with “rule of thirds”, sight analysis, and whole sight control, adva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haracteristic.[Key words] Sight of mountain and water, Nostalgia, Hanzhong, Sight, Sight spots
0引言
望山看水视线廊道作为城市营建中体现“天人合一、象天法地”思想的关键要素,也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人居环境中“显山露水”的空间特色景象日渐消失。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新时期城乡特色塑造明确了方向与思路。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汉家发源地”之称,位于秦巴山脉腹地中心,主城区北枕秦岭、南望巴山,汉江穿城而过,为典型的“山水城市”[1]。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汉中同样出
现了人工建设侵占城市山水资源及历史文化环境的现象,导致城市特色人居空间环境日趋模糊,承载城市望山看水的视线廊道逐渐被人工环境阻挡。本文结合汉中城市特色整体研究,试图从“望山看水显格局、承袭历史筑文韵、沟通古今续乡愁”的角度探讨城市视线体系构建的方法与优化策略。
1汉中城市营建特色解析
汉中城始建于先秦,自宋代城址稳定以后,即形成“北枕秦岭、南望巴山、汉江绕城、山环水抱”的
山水城一体格局,体现出“文荫武备”[2]
及“天人合一”
的诗画人居环境营造哲学思想。其中,“文荫”及“天人合一”主要体现在“自然、轴线、标志……基底、
[作者简介]
王建成,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工程师,现任职于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雷会霞
,注册城市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景致”等要素上。本文重点从与视线关联较大的自然、轴线、标志及景致要素入手,分析汉中城市营建特色。
1.1自然
“天人合一”作为古代城市营建的核心思想,注重从大尺度环境层面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汉中城的营建即在此思想下把城市放到秦巴山脉及汉江“山水形胜”的格局中进行审视,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共融而成的大气象和大格局。尽管部分自然胜迹难以清晰看到,但通过视线联通,巧妙地使城市与自然产生互动。
1.2轴线
轴线作为组织空间秩序的重要载体,既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依托,也是城市山水形胜格局中重要的视线通道与空间营建基准。汉中城市历史轴线
即是以汉山山峰为焦点对景,以明瑞王府为中心形成的“T”字轴。
1.3标志
“留此一抔土,犹是汉家基”,汉中作为汉朝基业的起源,城区至今还保留着汉台、拜将坛和饮马池等享有盛名的西汉三遗址,并且随着历朝历代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涵盖台、楼、塔、阁、池等诸多类型的标志空间。历史上,各标志之间多可相互通视,但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介入,部分历史标志空间特有的视觉景观与景观格局日渐被打破。
1.4景致
汉中作为典型的山水城市,城市营建始终根植于山水田园与区域历史环境,经过历代完善,逐步形成了汉中“八景”。其中,天台夜雨、东塔西影和梁山石燕等均为通过视觉感知的景致,是
感受汉中“城景一体、天人合一”意境的重要载体。
2汉中城市视线体系构建思路与
方法
在传统城市营建中,与山水亲近不仅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更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及模山范水的能力,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提出“望山看水忆乡愁”的理念,是对传统城市营建内涵现代传承的高度凝练,不仅阐明了现代城市建设中“要集聚高效更要青山绿水、放眼未来更要看见过去、创造文化更要留住乡愁”的原则,更表述出了对城市记忆的留存,注重人的“心理情感、文化修
养和使用需求”[3]
。从城市空间角度看,
乡愁很大程度上源于空间景观对视觉或听觉产生的刺激,进而引起心灵的感受或记忆,昔日的景象是乡愁重要的空间载体。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曾经的山水、景物和民俗活动等都是乡愁记忆的体现元素,因而只有让居民望山见水、看到记忆中的景象,才能使自然大环境特色被城市居民所感知、神往,也才能使乡愁有实际的依托,使民族文化自信的根脉得以很好的延续。
视线体系由视点、视线、视角、视距、视觉环境和视域等要素构成。在实际环境中,一方面,大多数视点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人的移动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在观测中也存在“点到点、点到面、面到点、面到面”的不同视觉关系。因此,在视线体系构建中,首先应明确视觉环境的主体物,即我们(市民、游客等)希望看到什么(景致);其次确定视点,即从哪里(视点)可以看到什么(景致与视角),并根据最佳视距对视点进行修正;最后形成由视点至视觉环境(视景)的立体化视廊,对应不同的视觉关系类型进行优化控制,使得该视点到视景之间的视域“不受到
任何建筑遮挡,同时周边建筑对整体景
对风景价值的认识景观价值在于其形式美或生态学意义景观价值是主客观双方共同作用产生的,把人的普遍审美观作为风景价值衡量标准景观价值在于对人类生存、进化的意义,从人的需求、
生存出发解释风景景观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发展史背景的反映,强调人对景观产生的作用,把景观作为人类的—部分,从整体上把握
理论方法
以景观的“基元素”(线、形色、质等)来分析景观,以形式美和有关生态学原则为依据评价景观从“景观成分(植被、山体等)”分析风景,在景观总体价值与景观客体要素之间建立数学模型,识别出产生关键作用的风景要素
以进化论美学、人类环境认知和信息接受论为依据,与客体结合,研究景观感受过程,用“维量”(复杂性、神秘性)评价景观强调景观评价中人的主观作用,从定性角度以及人的个性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出发,视景观客体为自然与人文综合体加以观察和描述
评价
内容
风景类型分类、风景质量评价、景观敏感度评价、视觉影响评估、视觉资源管理
依照景观成分,给出景观偏爱变量,根据景观特征,评价者分级评价景观质量,研究景观客体要素与景观价值间的关系
由“喜欢一不喜欢”“趋就—回避”个体经验构成情感唤起模型进行景观评价,用“观察一庇护”论、“可解性”与“可索性”标准评价群体景观
考证文学艺术家的审美作品及个人的景观感受,考察景观审美发展史、景观意义及在社会中的传递转换,分析景观意境描述、山水地理及历史景观之间的作用
技术
专家现场评估、公众调查、地形图、照片、计算机技术照片幻灯片,多用于森林、城市绿地、河道、高速路与游憩景观的预测和管理
照片、地形图、计算机模型,多用于森林景观评价文字与评价者个人描述,适用于文学描述式景观评价及园林意境序列组织评价
目的
土地利用规划、视觉资源管理与规划
工程建设中的景观视觉环境质量预测与控
制构建风景感受理论景观审美理论表1 景观视觉环境评价各学派特点和比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