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流域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岷江流域的资源管理综述

李东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雅安625000)

摘要:岷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及应用对四川平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

源的持续利用喝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讲述岷江流域水资源的安全问题的探讨,及岷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措施。分析当前该流域的不合理开发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其他较好的生态流域保护和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范例,对岷江流域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的重要困难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岷江流域;对应措施;综述;可持续发展

正文:岷江——长江上游支流,属于长江的一级支流,全流域均在四川省境内,

孕育了古蜀文明。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和青衣江,到宜宾汇入长江。全长1279千米,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900多亿立方米,为黄河的两倍多。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注入长江。

地理位置——岷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南麓松潘县郎架岭,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盆地西部,于宜宾市合江门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279千米。[1]流域面积13.54万km,天然落差约3650m,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大的支流,也是我国水利开发最早的河流之一,水电站分布广泛。岷江干流都江堰鱼咀分水堤以上为上游,长约365km,都江堰鱼咀分水堤至乐山大佛为中游,长约216km,乐山大佛以下至宜宾为下游,长约154km。主要支流有黑水河、杂谷脑河、大渡河、马边河,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岷江流域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南边缘地带,地势由西部高中山区逐级降低至东部平原丘陵区。流域上游属高原气候区,海拔超过4000余米,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中下游属亚热带气候区,海拔低至300m,年平均气温15~18℃。流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少部分来自高原融雪。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占全年75%,干流高场站,多年平均流量2850m/s,径流量900亿m,多年平均输沙量0.52亿t。支流大渡河铜街子站,多年平均径流量470亿米,占高场站52%,多年平均输沙量0.33亿t,相当于高场站的63%。支流青衣江大部分属峨嵋暴雨区,径流丰沛,千佛站控制流域面积只有高场站的9.5%,而年径流量占高场站的21%。

地貌特征——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无论是流域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记录,还是其流域地貌所呈现的典型特征,都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新构造活动。而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最新获取的高精度SRTM-DEM数据,系统提取了岷江水系中上游流域汇水盆地以及67个亚流域盆地的典型地貌参数,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

分支比等。岷江上游映秀湾以上构造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汶川以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0.2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Ⅶ度~Ⅷ度。岷江中下游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流域内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主要有山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矿产资源——流域内矿产自然资源丰富,探明的主要矿藏有色金属及贵重金属有铂、镍、铜、钻和金矿,稀有金属有锂、铍、钽、铌矿,非金属矿有白云母、石棉、石膏、碳、水晶、蛇纹岩、含钾磷矿等,特别是石棉、白云母储量大、品质好,是我国主要生产基地;流域内分布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7处。有多种国家

I级、II级和四川省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类。

水能资源——岷江流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 54564 MW,占长江流域的19.6 %,其中大渡河为39794.5MW,占岷江流域的 72.9 %,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型水电站 10 座,装机容量 2934.5 MW,其中岷江干流有天龙湖、金龙潭、吉鱼、铜钟、姜射坝、中坝、映秀、紫坪铺等8座电站,装机容量1542.3 MW;大渡河干流有铜街子、龚嘴,装机容量130 MW。双江口、瀑布沟、老鹰岩等电站正在建设中。与流域内丰富的水力资源相比,开发利用程度仍不高。

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探讨——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点 1、水质的安全。2水量的安全。

水质的安全——水质的安全包括地表水水质的安全和地下水水质的安全。地表水的水质主要是指河流流水、湖泊水质、水库水质、灌渠引水水质以及与人类有关系最为密切的饮用水质。水质的安全属于水资源安全中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层次。由于污染造成的缺水属于水质型缺水。上世纪70年代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和城市迅速发展,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水质质量明显下降。粗放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其代价,是造成中国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甚至换一句话可以表述为@“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造成的后果一点都不亚于洪灾与旱灾。”

水量安全——水量的安全主要是指基于供求关系和生态需求的水量安全。供求关系的适量安全要求水供给能力略大于水需求能力。当水供给远超过水需求,就会形成洪涝灾害,这时强调人类要有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水资源的安全基本度量是水资源承载力,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水量超过这个基本度量,我们认为是不安全的,这时需要寻找新水源或采取区外调水措施。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导致了中国极端降水量增加,形成洪涝灾害:而局部地区降水量减少又形成了自然资源型缺水;与此同时,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盲目掠夺式的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水量的安全问题,又形成了人为型缺水。

岷江流域水资源问题——

1、巨大的水量变化,近年来,岷江流域洪涝、干旱、风雹等时有发生。今年春旱造成毁种面积躲在5-7%,严重时达10%以上,20世纪70-80年代洪灾频繁,山地灾害严重,泥石流、塌方、滑坡在汶川、理县、茂县河谷地带达百处。不但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

进入20世纪90年代岷江流域河流流量明显减少,30年代岷江年径流量为163.1亿立方,到70年代下降为140.8亿立方,岷江上游20年代的一月份平均流量为82.8立方每秒,80年代平均洪峰流量2867立方每秒。同时地下水资源明显下降。成都市区为例,随着降水量和岷江来水量的减少,成都市区的地下水位明显降低。成都市区地层大多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沙卵石层,地下水丰富、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