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 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师。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 背景,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强化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知识和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软件系 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运行与维护、管理与决策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在大型数据库 应用、网络软件开发、互连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网络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等方面受到 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训练,并体现在两个专业方向:(1) 软件开发技术方向:以软件工程为导向,以网络化管理系统等为重要形式,具 有软件建模、系统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等工程能力;(2) 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方向:以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为导向,具有手机软件设计与应 用开发、并服务于云计算环境的工程能力。

采用“3+1”的四年制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3 年在校学习,累计 1 年在企业学习 实践和毕业设计。

毕业生需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五个专业方向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算法分析与设计能 力、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网络通信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

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国家法规;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1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外文文献,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6.了解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习内容可以包括软件开发、测试 、运维、产品经理等方向,根据学 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通 过毕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完 整的项目或系统,提高独立解决 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毕业设计应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 性,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和设计,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培养批判性思维。
06
教师队伍
教师规模与结构
规模
本专业教师规模稳定,共有20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讲师 5名。
结构
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80%,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 教师占比达到50%。
教师素质要求
教学能力
运行机制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不断 提升。
学生管理
学籍管理
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入学、注册、考核、成绩记载、转专业、休学、复学和退学等环节的管理。
日常管理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以包括软件开 发、算法设计与实现、系统设计 与开发等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 和特长进行选择。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帮助学 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际 项目,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 队协作精神。
翻转课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汇报人: 202X-01-07

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4.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第4-8学期。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安排如下:
1.计算机编程实践:第1-6学期;
2.项目实训:第6学期;
3.毕业论文与设计:第7-8学期。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
为确保培养质量,实施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技能;
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4.了解国家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法律、法规。
(二)能力要求
1.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编程和程序设计能力;
2.具备计算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素质要求
(一)理论教学
1.通识教育课程:第1-4学期;
2.专业基础课程:第1-4学期;
3.专业核心课程:第3-6学期;
4.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第4-8学期。
(二)实践教学
1.计算机编程实践:第1-6学期;
2.项目实训:第6学期;
3.毕业论文与设计:第7-8学期。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过程的质量;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体系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605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学生毕业后能继续攻读计算机及相关交叉学科硕士学位;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IT企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以便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3、 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 了解与计算机领域有关的法规;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 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接口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实践、数据库开发实践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 、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25学分(另设免费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95 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建制时间:199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前修课程 备注公 共 基 础 课 ︵ 91 学 分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1另有1学分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6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1 另有1学分实践 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 1 另有1学分实践 大学英语(1) 6 1大学英语(2) 6 2大学英语(3) 6 3大学英语(4) 6 4军事理论 1.5 2 另有2学分军训计算机导论 3 1计算机导论实验 1.5 1大学体育(1) 2 1大学体育(2) 2 2大学体育(3) 2 3高等数学I(上) 8 1高等数学I(下) 8 2线性代数 3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 3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物理Ⅱ 9 2 高等数学I(上)基础物理Ⅱ实验 2 2 基础物理Ⅱ工程制图II 2 1学科 基础 课 ︵ 46.5 学分 ︶ C语言程序设计 5 2 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2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3 3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3 JAVA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 5 3 基础物理Ⅱ 前半学期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 3 电路分析基础 前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 5 3 电路分析基础 后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 3 模拟电子技术 后半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 5 4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5 4 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 5 4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实验 1.5 4 数据结构离散数学II 4 4 高等数学 前半学期微机原理及应用 5 5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1.5 5 微机原理及应用专业 核心课︵ 32.5 学分︶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4 5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1.5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4 5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 1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5 微机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 4 6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1 6 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I 4 6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I实验 1 6 软件工程I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及应用Ⅰ实验 1 6 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编译原理 3 7 数据结构任 选 课 ︵ 55 学分 ︶ 专业选修课模块 37素质教育类体育选修课程组 2 4素质选修课程组 16 3-6 含大学语文实践教学60专业选修课(合计 74学分,最低选修 37 学分)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备注专业任选课(合计74学分,最低选修37学分) 图论及其应用 2 4 离散数学基础 后半学期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 3 5 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实验1 5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C#程序设计 3 5 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实验 1 5 C#程序设计语言最优化方法 4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 3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实验 1 5 数值分析XML数据管理技术 3 6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学 2 6 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1 6 计算机图形学Internet技术及应用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Internet技术及应用实验 1 6 Internet技术及应用LabVIEW程序设计 2.5 6LabVIEW程序设计实验 0.5 6 LabVIEW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实验 1 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Web开发技术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Web开发技术实验 1 6 Web开发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3 6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 3 6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实验 1 6 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数字媒体制作 2 7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制作实验 1 7 数字媒体制作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 4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实验 1 7 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原理 3 7 离散数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实验 1 7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 3 7 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实验 1 7 Linux操作系统电子商务II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电子商务II实验 1 7 电子商务II数据挖掘基础 3 7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专业英语 3 5实践平台实践 教学︵ 60 学分︶模块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安排方式课程实践(16学分)军训 2 1 集中进行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2 5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集中进行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 4C/JAVA语言程序设计集中进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2 4 数据结构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2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集中进行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2 6 操作系统 集中进行接口技术及应用Ⅰ课程设计2 6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接口技术及应用Ⅰ集中进行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2 7 编译原理 集中进行专业实践(37学分)软件工程实践Ⅰ 3 6 软件工程集中进行数据库开发实践 3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分散进行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3 7 计算机组成与接口课程设计等分散进行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 1 8 分散进行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24 8分散进行思政实践(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1 分散进行形势与政策实践 1 分散进行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实践 1 集中进行 素质拓展(4学分)社会实践 1 分散进行科研训练 2 分散进行文化素质活动 1 分散进行(安排方式 :分为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阶段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阶段培养方案

410802045 410802074 410802004
人机交互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无线网络与智能移动 Wireless network and Intelligent mobile
Java Web 开发 Java Web Design
学 分
总 计
学时
讲研实 授习验
3 48 24 8 16
春4
410802001
.NET 开发平台 .NET Development Platform
3 48 18 6 24
秋5
小计
41 656 390 122 14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10802009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3 48 40 8
3 48 36 12

方 向
410802058
数据库原理 Database Principles
3 48 36 12
秋5 春4 春4
410802024
计算机接口技术※ 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3.5 56 40 16
秋5
课修
程 类
读 性
课程代码
别质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计
6.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离散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接口技术、软件工程等。
四、专业培养阶段课程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课修 程读 类性 别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计

长沙理工的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长沙理工的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硬件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能力,拥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独立承担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高级技术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具体描述为如下4项: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职业道德;目标2:具备独立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进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的工程能力;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组织能力,能够在开发团队中承担协调与管理工作;目标4: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并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二、毕业要求根据工程教育认证中规定,本专业学生应达成以下12项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具备数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问题的恰当表述与建模。

1.2掌握电子信息类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用于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

1.3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能对计算机系统模型进行推理和验证。

1.4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改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原理,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提炼并表达。

2.2 能够通过研究分析文献寻求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

2.3 具备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多种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2.4 能够运用计算机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验证其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邮电通讯、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5.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干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概论、网络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共40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计算机基础训练教学实习、应用软件教学实习、电子工艺、工程训练、计算机组装与测试、生产实习、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创新与创业技能培养、毕业论文(设计)和公益劳动等。

六、学分分配比例注:学分比例=额定学分/160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60(课内)+8(课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受到必要的软件工程实践及工程化方法的训练,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网络设计、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管理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及管理工作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定1.政治思想、德育规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对的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较纯熟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达成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具有研究、开发、调测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学习软件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

掌握文献资料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应当具有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设计及过程管理经历,至少要介入一个重要的项目。

三、重要课程1.理论课程离散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编译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人-机交互技术、Web程序设计(JSP)、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系统调查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具体设计、软件测试技术、基于CMM的软件质量管理。

2.重要实践环节(1)本方案中对《程序设计基础》等共10门专业类课程安排了1-2周(共15周)的课程设计;(2)项目实战实习1(系统分析实战项目2周)、项目实战实习2(大型项目实战练习2周),毕业实习(3周),毕业设计(14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他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制定一套科学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胜任各种计算机相关的职业。

一、培养目标1.提供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包括计算机科学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和计算机网络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供广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经验,包括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等。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应完成一系列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

这些基础课程将提供学生所需的核心知识,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包括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等。

这些课程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并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3.实践经验除了理论课程,学生还需要完成一些实践项目,以获得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这些实践项目可以是独立开发一个软件应用,也可以是参与一个团队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4.实习或实训学生在大学期间还应参与实习或实训项目,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为他们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做准备。

5.综合素养培养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学生还应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因此,学生还应学习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如创新与创业、经济学基础等,以培养他们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养。

6.毕业设计学生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要完成毕业设计,为期约一学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pd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pd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所属学院:计算机学院标准学制:四年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901专业门类:计算机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培养面向工业与信息化建设,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从事互联网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及相关行业的计算机软硬件研究、设计、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成为计算机领域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高级项目主管。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能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并能跟随新技术发展应用新知识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能从计算机领域的行业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成本收益等方面,考量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约束和影响。

目标3:在工程实践中成为团队骨干,能组织实施并开展合作,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目标4: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科学素养,遵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强,关注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专业特色及方向本专业以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为特色,专业方向为培养计算机系统设计、研发与实现方向上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综合项目训练、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建立计算机系统观,具有系统分析能力、系统综合能力、系统验证能力及系统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运用科学原理,组合多种工程方法解决计算机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科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实践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毕业时达到下列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 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知识对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表述。

指标点1.2 能对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部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部门负责人:周鸣争
专业负责人:卢桂馥
审核:陶庭先
校长:刘宁
制订日期:2016年9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开发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实际工程的专业实践背景,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或系统开发维护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必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
力、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业务范围:
1、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2、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信息处理、通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
3、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分析、研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

二、专业方向
1、网络工程
2、软件开发
3、嵌入式系统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采用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前3年在校集中学习,主要学习基础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三方面的知识、锻炼工程技术能力以及培养综合素质。

第七学期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采取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另外,通过加强与软件企业合作,完善双方模块的学分认证标准,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的学分双方互认,并颁发相关证书,从而将软件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第八学期学生将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四、学制:本科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学分总体要求
规定毕业总学分:191.5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综合素质学分)
其中通识必修课:61.5学分,占32.1%
通识选修课:7.0学分,占3.7%
学科基础课:48学分,占25%
专业核心课:14.5学分,占7.6%
专业方向课:12.5学分,占6.5%
实践教学环节:46学分,占24.0%
(另独立开设实验课:3学分,占1.6%)
综合素质学分(不含社会责任教育):2.0学分,占1.0%
六、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I,计算机网络I,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微型计算机及接口,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企业级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八、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见表一~表八。

表一、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
注:填写周数
表二、各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三、实践教学环节表
表四、指导性培养计划表(1)—总表
表五、指导性培养计划表(2)—通识选修课计划表
表六、指导性培养计划表(3)—学科基础课(选修部分)计划表
表七、指导性培养计划表(4)—专业方向课计划表
表八、分学期安排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续表八(1)
注:此表中周学时小计一栏为最大周学时,实际执行时应保证该学期内每一个教学周内的课程教学时数保持平衡。

表九、辅修专业课程教学安排表
表一、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表二、实践教学环节表
在完成第一专业学业的基础上,完成以上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安徽工程大学辅修专业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