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与养生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与养生思想学说
老子的身体观与病因说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课题,是将身体摆在形上的层次,肯定的是人身与天地合一的生命内涵,强调其相互感通的哲理关系。
将病因摆在形下的层次,降落在具象的身体形式上,指出外感致病、心理致病与社会致病的种种因素,肇因于人体与天地关系间的失常,有形的身躯联结不上宇宙秩序的常道,在欲望的作祟下,失去了天人间原有的平衡与和谐的状态,人体不足以抵抗各种外邪的侵袭,导致病患丛生。
这种天人关系的瓦解与破坏,正是有限形体的最大病源,招来无穷的祸患。
要防治身体的各种疾病,还是要进行形下与形上的会通,回到天人一体的思维模式上,顺应与运用天地之道,即以法天则地的方式,重新进入到宇宙的秩序之中。
张祖仁说老子思想基本上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存在体证。
它主要是建立在形上学的宇宙论上,推求到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决定与自己生命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
这是一种对生命存有的文化医疗,关心的不是个体外在生理形式的病痛与灾难,而是从宇宙法则的终极关怀,扩充人的主体生命在天地运行秩序中的对应之道。
这种医疗的观念,从人类生理自然的欲望与本能中,领悟到生命存在的形上作用,以心灵层面自我调适来维护与保养机体的正常运作。
老子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从生命的精神层面入手,关心的不是身体的生理现象,而是法乎自然的运行规律,以精神内守的方式解消外在物欲的追求,不是采用物质的医疗方式,是透过精神对形体的积极作用,达到除疾康复的医疗目的。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治疗方法,对身体有着相当独特的见解,是扩充说明第十二章“为腹不为目”的主张,认为“心”与“志”是身体感官的意志作用,与“目”是同个位阶,造成人名利与欲望追求,在不断精神外求的过程中,积累着各式各样的病因,带来生命存在的各种灾难挑战。
以“虚”与“弱”的生命功夫,来阻断横生的欲望与内侵的邪念,回到藏体于内的“腹”与“骨”,是一种纯生理的本能存有,是不受感官与心知的支配与指使,回到身体内在的自然本质处,以浑厚的生命能量化解外在名利的竞争与追逐,其医疗方法是建立在“实”与“强”上,扩充生理本性的深厚体质。
张祖仁说“实其腹”与“强其骨”是促进生命的反身而诚与返璞归真,“腹”与“骨”象征着身体合道的观照性生命,用来涤除感官与心知的欲望作用,回到少私寡欲的本性上,展现出与世无争的清明澹泊,可以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
这也是一种对治“知”与“欲”的医疗手段,以“无知”与“无欲”来克服人们各种有知有欲的病因,从现实的滥用机智与自作聪明中超拔出来,领悟了“无”的实现原理,以“实”与“强”来彰显“无”的作用,此作用在于“为无为”,即以无为而为,是生命本能的自然行为,在“无知”、“无欲”与“无为”下,获得“无不治”的医疗效果。
这是一种探本溯源的医疗方法。
老子的诊疗方法,就是从“有欲”提升到“无欲”的身体状态,追求的是人合乎于道的生命形态,以人内在的主体性与实践性,回复原本清净圆满的心性,
破除后天种种心知与欲望的病因,展现出法天贵真的归根本质。
老子对身体的医疗是相当重视,有着整套治身的功夫,如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章)
张祖仁说这一连串的问句,追问着生命自我医疗的方法,第一句涉及到身体魂魄合离的问题,谈形与灵合、魄与魂合的生命现象,强调二者能否“抱一”与“无离”,也就是精神与肉体要调和一致,使人体的魂魄能契合天地的阴阳,在符合天理与阴阳的运作法则下,达到与道“无离”的“抱一”境界。
第二句涉及到身体气息运行的问题,反省第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的问题,要求心不使气,回到听任生理本能的自然,达到“专气致柔”的“婴儿”境界,如赤子一般无思无虑与无造无作。
第三句涉及到身体心灵修持的问题,要求能洗心洁净,破除人间形形色色机巧的形式,从俗务尘华中超脱出来,达到“无疵”的“玄览”境界。
第四句的“爱国治民”谈的是功成身退的问题,以“无知”来化除一切的假知假见,以身退而不居,达到无心而自化的生命境界。
第五句涉及身体感官应对的问题,“天门”泛指人体的一切官能,、“为雌”即“守柔”,要人柔弱安静,勿争雄长,勿轻举妄动。
第六句是指身体智慧开启的问题,认为人智慧本体的修证,是无为而自然的,是真正“明白四达”的大澈大悟。
张祖仁说这种对生命的医疗方法,在于肯定人体道德的“善”,以“善”来安顿身体的自处之道。
“善”是人体最佳的医疗方法,老子以“水”来比喻“善”的作用,如谓“上善若水”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人生命的保存之道在于善用水德,效法水灌溉万物而无取于万物的德性。
老子《道德经》与养生思想与研究在今天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福州二中转省保健休闲协会张静邮编: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