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民族语言在生活里焕发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民族语言在生活里焕发光
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注重和热议。
乡间标语: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
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
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
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使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使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
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很多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感受真实情境。材料由大疫之时三组不同风格的抗疫标语
切入情境,这些标语引发了网民的注重和热议:国内乡间街头的标语
富有生活气息;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则恰当地使用了传统中国诗文。导
语部分依次交代这些语言的来源、内涵与作用,点明这些语言“承自
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
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材料真实鲜活,情境直面现实。考
生写作不得脱离材料。
(二)明确典型任务。可供选择的角度有三:一是抗疫标语为什
么引发了网民的注重和热议;二是抗疫标语的用语比较与作用分析;
三是由如何传承、创造和使用民族语言带来的诸多思考。“此”规定
了写作的范围,“感触和思考”点明了写作的重心。考生写作时必须
把抗疫标语的使用分析和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
(三)坚定价值判断。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与理性思辨水平,在网民的注重和热议中,既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又要合理吸收他
人的长处。我们先民的语言异彩纷呈,各种方式的表达,共同汇聚战“疫”的力量。虽然文辞各异,但心意相通,目的相同。考生固然可
做褒贬,但得注意分寸。文章的高下之分,很大水准上取决于能否扬
抑得当、拿捏有度。
【思路导引】
本题属于标语组合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疫情下如
何传承、创造和使用民族语言的理性思考与技术使用。
题目由材料、引导语和任务要求三部分构成:引导语给出三组不
同风格的抗疫标语:乡间标语用语通俗、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地引导
民众不串门、戴口罩,在非常时期有威慑作用,使人意识到问题的严
重性;街头标语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直白朴素,通俗易懂,营造了
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氛围,能给民众以极大的鼓舞和精神支持;日
本援华物资标语雅韵正声、诗词经典,用中国的文化温暖地表达了对
中国人的感情,唤醒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令人感动,令人深思。
这三组标语表述不同,情感相同,目的相同。任务要求考生选择
一个角度,就此谈谈感触和思考。考生能够谈标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
和智慧,也能够谈标语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还能够
谈如何传承、创造和使用民族语言等等。
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都要以材料为立论背景,紧扣“抗疫标语”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展开。语言确实有雅俗之分,但这个“俗”是
相对的,民间生活用语,重在表达观点、立场,传递信息,往往通俗
直白,甚至有的粗俗不堪。但乡间、街头这种场合,若都使用太雅的
语言,有的人未必能懂,效果不一定好,阳春白雪也可能曲高和寡。
这主要是出于对使用场合、受众对象的考虑,对此不能一概加以否定。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雅言俗语,各有其长。
2.文辞各异,心意相通。
3.白话口,诗意心。
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
5.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
6.怀“情”带“智”,浇灌民族语言之花。
偏题立意:
1.华夏物语,因时制宜。(偏离材料,不是因“时”,而是因“地”,乡间、街头、日本等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风格的标语)
2.心向疫情,无关词藻。(与材料主旨相悖,不同场合、不同受众应使用不同语体色彩)
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完全脱离材料核心“标语”和“民族语言”,套作时评文)
4.莫让汉语“俗”透了。(题目并未否定街头和乡间标语,反而说“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
5.你有你的诗意,我有我的威猛。(对乡间标语和街头标语的定调错误,不是“威猛”而是“直白”)
6.一枝一叶总关情。(顾此失彼,只注意到标语背后蕴含着的人们的情感,忽视了智慧的存有)
【精彩标题】
1.源于人民,为了人民
2.名为“人”的光芒
3.雅言俗语各有光芒
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
5.雅俗共赏,天下大同
6.让民族语言充满暖心之力
7.民族语言,雅俗同当
8.用“雅俗与共”守护我们的民族语言
9.“雅”言隽永,“俗”语温馨
【佳作赏析】:民族语言在生活里焕发光彩
我们的社会,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如何传承创造民族语言,或是创
办诗歌学会,或是举办诗歌大赛、文化综艺等等来提升人们对于民族
语言的兴趣,但收效有限。
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创造出很多优美如画的诗词歌赋,令我们惊叹不已。但我们慢慢意识到语言的美是表面的,只有语言背
后凝聚的厚重情感才能真正在人心底留下痕迹。不过我们又常常难以
体会得到那些感情,从而失去了对民族语言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没有在生活中去体味那些隽永的民族语言。
文字刻印在书本上,没有情感,难以引发人内心的波澜。而作为
读者的我们是需要用内心的情感来与之共鸣,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文
字的内在含义。而这情感不是“为解其情强说愁”,而是从生活中实
实在在的体悟到的、感受到的。
在武汉的物资中转站,当你看到从邻邦日本送来的货物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就不再觉得那是书本里干巴巴的重复啰
嗦的句子了;当那些在武汉奋斗一线的医生们说出:“没有一个冬天
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的时候,你会真的被这样逆境中
依然凝聚着希望与光明的句子感动着,而不觉无味;即使是“众志成
城齐努力”这样“有些土”的句子,你在此时也会觉得有着无比的力量。
民族语言中凝聚着的是先民们的生活情感与行为方式,以及其背
后中华民族的内在形成的人格与精神,这当然是打动着我们的东西。
而民族语言的创作也是如此,不要在想像的情感中生造语言,而
应在传承先祖给予我们的精神与人格下,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从生
活的点滴小事中去体悟情感,去感受中国人的气质,再去创作出属于
中国的民族语言。如同一位武汉前线记者说的:“在这里看到了太多
的悲伤,恐惧与生离死别,我们也不是生而勇敢,但我们选择坚强。”这是疫情下我们民族真实的情感与精神。这样的创作就能给我们真实
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