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复习概括(部分)
动物检验检疫复习重点
动物检疫:动物检疫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有关动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作用: 1.监督作用。
2.防止染病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3.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4.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保护人体健康。
目的:在于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促进经济贸易,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员身体健康。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疫源地: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疫点: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
疫区: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
动物疫病:是一类由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群发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分类根据是否感染人分:①人畜共患病②动物固有疫病根据病原分:①传染病:微生物②寄生虫病:寄生虫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1、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及适宜侵入门户致病力(致病性或病原性):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这是该病原体“种”的特性。
毒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及引起损伤等能力的总称。
主要因素:病原体的结构和代谢产物。
2、易感动物,不同动物对同一种病原体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异。
病原体只有侵入易感机体才会致病。
同一毒力和数量的病原体侵入抵抗力不同的动物,可产生不同的后果。
3、促使病原体侵入机体的外界环境:(1)影响动物机体的防御功能(2)影响病原体的生命活动及毒力(3)影响病原体与动物机体接触的可能性及程度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1)按传播方式分:a直接接触,b间接接触:经空气、饲料、饮水、土壤、媒介动物、人类、用具等(2)按更换宿主关系分:a水平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损伤等传播。
动物防疫与检疫
动物防疫与检疫名词解释1.疫病监测:2.动物防疫:是指为防止疫病的发生、传播而采取各种措施,将动物疫病排除于未受感染的动物群之外。
3.动物检疫:是指为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国家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4.免疫接种:是根据特异性免疫的原理,采用人工的方法给动物接种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等,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非易感动物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5.一类疫病: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症6.消毒: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的各类病原体,减少病原体对环境的污染,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阻止动物疫病的发生、蔓延,进而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措施。
7.微生态制剂:又叫活菌制剂、益生菌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8.预防性免疫接种:为预防疫病的发生,平时使用疫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群进行的免疫接种9.死皮:10死亡率:11.终末消毒:在疫病控制、平息之后,解除疫区封锁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体而采取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简答1.简述猪屠宰检疫的程序2.简述消毒药品的选择原则①对病原体杀灭力强且广谱②对人、畜及动物性产品无毒、无残留、无异味③不损坏消毒物品④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⑤价格低廉,使用简便3.禁止哪些动物、动物产品进入市场?4.当疫情发生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扑灭疫病①调整动物消化道内环境②合成多种消化酶、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菌体蛋白等③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健康状况,具有保健作用④改善环境卫生①调整动物消化道内环境②合成多种消化酶、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菌体蛋白等③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健康状况,具有保健作用④改善环境卫生5.简述选择预防药物的原则6.动物检疫的作用7.简答粪便消毒的具体方法,及适用对象8.简述动物产地检疫出证条件9.回答活苗的缺点10.回答产地售前检疫的程序11.说出国内动物检疫一类动物疫病记录12.简述微生态制剂的作用①调整动物消化道内环境②合成多种消化酶、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菌体蛋白等③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健康状况,具有保健作用④改善环境卫生13.什么是封锁,解除封锁的条件是什么①第一,传染源被消除②第二,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被消灭③第三,易感动物都通过一个最长潜伏期而未发病14.我国检疫对象分几类,写出一类疫病名录全国动物检疫对象共分为三类,157种,一类17种,二类77种,三类63种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症。
兽医基础 模块4防疫与检疫技术 项目2畜禽的检疫技术
项目二畜禽的检疫技术任务一检疫的概念与分类知识点一:检疫的概念检疫:是由法定的机构和人员,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检疫工作的运行是以相关的检疫法规作保证的,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目前涉及的法规主要有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等。
知识点二:检疫的作用知识点三:检疫的范围按照检疫实物的类别不同,可分为(1)家畜:主要是指猪、牛、羊、马、驴、骡、骆驼、鹿、兔、犬和猫等。
(2)家禽:主要是指鸡、鸭、鹅等。
(3)畜禽产品:主要是指未加工熟制的肉、油脂、脏器、皮张、血液、毛、骨、蹄、角和种蛋等。
除家养畜禽外,还有实验动物、观赏动物、演艺动物、家养野生动物、蜜蜂、鱼和蚕等。
还有运载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的工具、容器、包装物(包括车、船、飞机、铺垫材料、饲养工具和饲草饲料等)也在检疫范围之列。
知识点四:检疫的对象检疫的对象:是指动物检疫中各国政府或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应检疫的动物疫病。
2008年12月11日,我国农业部发布第1125号公告,公布的动物检疫对象分为三类。
一类有17种,二类有77种,三类有63种,共157种。
知识点五:检疫的分类一、国内检疫1.产地检疫:是指畜禽、畜禽产品出售或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
它是直接控制畜禽疫病的最有效办法,是整个检疫工作的基础。
2.运输检疫:是指对各种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船只、飞机等所运送的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的检疫。
运输检疫监督的任务是査验畜主或货主是否持有检疫证明或有关证件、证物是否相符、证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等。
3.屠宰检疫:是指在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动物及其产品所进行的检疫。
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在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两个环节。
4.市场检疫:是对畜禽及其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进行的检疫与监督。
(整理)动物防疫知识.
动物防疫知识一、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概念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
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
4、动物防疫,把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称动物防疫。
(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
2、适宜的传染途径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宜的途径侵入到动物适宜的部位使动物感染。
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的部位不适宜,也不能引起传染病。
如破伤风必须是破伤风梭菌经外伤侵入动物体,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才能引起动物发病。
3、动物对某种疫病具有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叫易感性。
因此,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到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时才能引起疫病的发生。
动物的易感性受诸多因素影响。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如炭疽杆菌羊最易感染,感染后表现最急性死亡;牛马次之;而猪则表现慢性经过,临床很难发现;狗、猫易感性更低。
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一致,个体营养状况差的动物,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①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如每年早春季节,青黄不接,饲料缺乏,动物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寄生在牛羊胆管内的双腔吸虫迅速发育繁殖,对牛羊危害增强,易引起死亡。
②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毒力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利于病毒的生存,易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蚊子能传播多种疫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受季节的影响,炎热的夏季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①散发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发在形式发生,如破伤风。
②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数量较多,范围不广,常限于一个地区(如县、乡内),如巴氏杆菌病。
动植物检疫复习要点
检疫:为防止传染病蔓延,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员、交通工具、物资等采取的隔离观察、检查、消毒等措施.检疫是针对疫病疫情的一种检验,检验范围更广。
检疫由国家公务人员执行,是国家行为,执法行为,检验不一定全是。
检验:包括产品的各个方面,重在包装、规格、质量、内在的品质,也包括卫生指标。
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的总称。
(三检合一)进出口商品检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检验检疫内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方式:法定检验、合同检验、公证鉴定和委托检验。
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检验检疫内容:对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过程实行动植物检疫。
方式: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进出境携带和邮寄物检疫以及出入境运输工具检疫3、国境卫生检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检验检疫内容:对出入境的交通工具、货物、运输容器以及口岸辖区的公共场所、环境、生活设施、生产设备所进行的卫生检查、鉴定、评价和采样检验。
方式:进出境检疫、国境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
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泛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是指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国际动植物检疫现状(5类):环境优越型: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水域屏障,自然传播很难,控制人为传播和入侵更为重要,检疫要求特别严格,出境较宽松。
发达国家大陆型:地理接壤,如美国和加拿大,相互之间检疫较宽松,但对外检疫要求特别严格。
动物防疫技术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指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2、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进行繁殖开始到该病最初的临诊症状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成为潜伏期3、毒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展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4、消毒:指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微生物的防疫措施5、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和排斥的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发挥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6、微生态制剂:动物消化道中生长、发育或繁殖,并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制剂,是为替代抗生素添加剂而开发的一类新型饲料添加剂7、自繁自养制度:畜禽养殖场为了解决本场仔畜禽的来源,根据本场拟饲养商品畜禽的规模,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畜禽的养殖方式。
8、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指连续地、系统地和完整地收集动物疫病的有关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反馈和利用信息并制定有效防治对策的过程。
9、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10、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11、疫点:指经国家指定的检测部门检测确诊发生了一类传染病疫情的养殖场(户)、养殖小区或其他有关屠宰加工、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则应将病畜禽所在的自然村划为疫点。
12、防疫制度:养殖场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针对本场防疫所做出的制度规定,以此来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13、自然屏障:指自然存在的具有阻断某种疫情传播,人和动物自然流动的地理阻隔,包括大江,大河,湖泊,沼泽,海洋,山脉,沙漠等。
14、全进全出: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饲养单元之内,饲养同样日龄,同样品种和同样生产功能的畜禽,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饲养单元之内的所有畜禽,应当是同时引入(全进),同时被迁出予以销售,淘汰或转群(全出)。
动物检疫复习.
动物检疫复习.动物检疫学1.名词解释1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机构及其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标准,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检疫的范围是指动物检疫的责任界限。
根据我国动物检疫有关法规的规定,凡在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和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均属于动物检疫的范围。
3动物检疫对象:动物检疫对象是指动物检疫中各国政府或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规定的应检疫的动物疫病。
4国内动物检疫(内检):是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规定,对饲养场养殖的动物、乡镇集市交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之间运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规定疫病的检疫,以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在国内各地区间传播。
根据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动态和运转形式,国内动物检疫包括:产地检疫(饲养场、产品加工厂等)、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
5屠宰检疫:屠宰检疫是指对待宰的畜禽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屠宰后进行的宰后检验。
6现场检疫:指动物在交易、待宰、待运或运输前后,以及到达口岸时,在现场集中进行的检疫方式。
7隔离检疫:是指将动物放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隔离场或隔离圈(列车厢、船舱)进行的检疫方式。
8动物检疫处理:是指对检出的患病动物、动物产品及其污染环境的处理。
9直接凝集试验: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的结合。
10间接凝集试验:是将某些与免疫反应无关的均一小颗粒物质作为载体,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其表面,当其与相关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即发生凝集现象。
11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指畜禽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产地检疫。
12宰前检疫:根据兽医临床知识和检验技术对屠畜在宰前进行的健康检查过程。
13运输检疫:运输检疫是指对各种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船只、飞机等所运送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它与上述产地检疫关系极为密切。
动物防疫与检疫复习题
动物防疫与检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疫病:指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动物检疫:指国家法定的机构和人员,依照法定方法和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的健康卫生状况实施定性检测和处理的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3、疫病防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疫病限制在局部范围4、疫病预防: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通常采取包括隔离、消毒、检疫等措施不让传染进入目前尚未发生该病的地区;采取群体免疫、群体药物预防以及改善饲养管理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保障一定的畜群不受已存在于该地区的疫病的传染5、动物防疫:包括整个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和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6、产地检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或生产地之前进行的检疫7、净化(疫区)检疫: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8、运输检疫:对运输出县境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包括发送检疫和途中检疫9、宰前检疫:对代宰动物活体进行的动物检疫10、宰后检疫:对屠宰后的动物酮体、内脏进行的检疫。
11、屠宰:指以人道的和无应激刺激的方式,将动物经过致昏和刺杀放血后而获取肉类的过程12、胴体:指屠宰放血后,除毛、内脏、头、尾及四肢下部(腕及关节以下)之后的部分13、肉(广义的肉):指通常作为人类食用的动物肉,包括肌肉、器官(肝脏、肾脏、脑、心脏等)和其他可食组织14、有机食品:指未被人为制造的化学杀虫剂、除草剂、肥料和许多其他不良物质污染的优质食品,是安全、有营养、不掺假的食品15、食品安全:预防或减少生物学、化学或物理学污染16、屠体:指屠宰放血以后没有脱毛或者剥皮后没有开膛的动物躯体17、摘脏体(肉体):指已经脱毛或者剥皮开膛取出内脏,但带头、蹄、尾巴18、胴体:指屠宰放血后,除出毛、内脏、头、尾及四肢下部(腕及关节以下)后的部分19、僵直的定义:指动物死后肌肉硬度增加的现象20、变质:指食品在储存中发生氧化等化学变化,或由自身酶发生自溶分解,使食品不能食用的变化21、腐败:食品由于微生物分解而不能食用的状态(狭义——蛋白质分解,广义——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22、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本身的因素、环境条件和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3、新鲜度(鲜度),泛指生的水果、蔬菜、鲜活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新鲜程度24、保鲜期:维持新鲜不腐败变质的时期25保存期(保质期或货架期):肉制品由于经过加热或干燥等处理,质量稳定,不发生变质腐败的时期26、掺水肉(注水肉、灌水肉),指屠宰前向活畜体内,或放血后的尸体内或胴体肌肉内注入水分或含水物质的肉类二、填空题:1、动物屠宰的放血量约占总血量的(60%约2-4L);20-25%留在内脏,15-20%在瘦肉、脂肪和骨骼中;可食肉残留血不得超过(10%)。
申论动物防疫知识点总结
申论动物防疫知识点总结一、动物传染病的预防1. 动物传染病的概念动物传染病是指动物之间通过各种传染途径传播的疾病,对于动物的生命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严重危害性。
动物传染病主要包括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
2. 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传染病的传播会给动物的生存造成巨大影响,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也具有潜在危害。
因此,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加强动物集中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证养殖环境卫生。
(2)加强动物的重要疫病的免疫防治,定期给动物注射相关疫苗。
(3)严格控制动物进出流动,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4)加强动物监测,及时发现动物疾病的病例病死。
二、动物养护的基本知识1. 动物的饲养环境(1)保证动物的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并且温度适宜。
(2)饲养房应该保持卫生,注意清理粪便和杂草,保持环境整洁。
2. 动物的饲料(1)合理的饲料搭配,保证动物各种营养的需要。
(2)定期检测饲料的品质,确保饲料不发霉、无异味。
3. 动物的疾病预防(1)定期给动物做疫苗接种,预防重要疫病。
(2)加强动物监测,及时发现动物发病的情况。
(3)加强动物日常护理,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三、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1. 动物的疫苗接种(1)动物的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动物的感染率,减少疾病的传播。
(2)在给动物注射疫苗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疫苗和合格的注射器,确保接种效果。
2. 疾病的防控措施(1)疫区封锁,及时隔离运送动物。
(2)加强检疫防控,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 动物防治药物的合理使用(1)防治药物是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遵循药物使用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
(2)防治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合适的用药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四、动物疾病的防治知识1. 口蹄疫的防治(1)定期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
动物检疫员技能竞赛(理论部分)复习内容
动物检疫员技能竞赛(理论部分)复习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传染病有哪些特性?答:传染病的共同特性包括五个方面:即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病畜(禽)能获得免疫性,被感染的机体能出现特异性反应和具有传染病特征的临床症状。
2、传染病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答:传染病的三大要素是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和传染途径。
3、何谓发绀?答:发绀是指动物体表少毛浅色皮肤和可视粘膜由于淤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缓慢,血氧消耗,结果使还原的血红蛋白增多所呈现的暗红或蓝紫颜色。
4、何为炎症?答:炎症是动物机体对抗病因损伤促进组织修复的以防御为主的血管应答与细胞应答。
临床上炎灶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表征。
5、何谓溃疡和糜烂?答:皮肤或粘膜化脓坏死后,遗留下较深的缺损病灶,称为溃疡;遗留下较浅的缺损病灶,称为糜烂。
6、何谓化脓?脓肿?答:化脓是指嗜中性粒细胞死亡后,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其自身和周围坏死组织分解液化形成脓汁的过程。
组织内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称为脓肿。
特点是病灶中央组织坏死自溶,形成充满脓汁的脓腔,炎灶周边组织充血、水肿和炎型细胞浸润,进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膜。
7、何谓坏死?干酪样坏死与腊样坏死有何不同?答:坏死是指活机体内局部细胞或组织的病理性死亡,是一种不可复性的严重变质性病变。
干酪样坏死是指器官发生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中含有多量脂类物质(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组织坏死)是一种松软易碎、灰黄或灰白色无结构的物质,外观上像干酪或豆腐渣。
而腊样坏死是发生在肌肉组织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的肌纤维外观上呈现浑浊不清,灰黄或灰白色,干燥而坚实,如同石蜡,如白肌病病变。
两者区别除发生原因、部位不同外,转移性钙化还可以出现血钙增高症状。
8、何谓败血脾?常见于哪些疾病?答:各种败血症所见到的急性脾炎或急性脾肿,称为败血脾。
表现体积明显肿大,质地柔软,暗红或蓝紫颜色,切面泥样无结构,多血。
第二章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讲课文档
⑶ 配制药品的容器必须干净 ⑷ 尽量现配现用。
现在三十页,总共八十页。
3、消毒药品的使用方法
(1)喷雾法 (2)熏蒸法 (3)喷洒法
(4)冲洗法
(5)浸泡法 (6)洗刷法 (7)涂擦法 (8)撒布法 (9)拌和法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八十页。
现在二十页,总共八十页。
(6)氯制剂
①漂白粉
★ 5%乳剂或澄清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
槽及车辆等,并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 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
★ 10%~20%乳剂:消毒被污染的圈舍、粪池、 排泄物、运输车辆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场所。 ★ 干粉剂:粪便=1:5 粪便消毒。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八十页。
②煤酚又名甲酚
来苏儿则是其为50%的肥皂溶液,故以称甲酚皂。
★ 2%溶液:用于手术前洗手及皮肤消毒;
★ 3%~5%溶液:器械、物品消毒; ★ 5%~10%溶液:动物圈舍及排泄物等消毒。
现在十六页,总共八十页。
(2)醇类
乙醇:可杀灭一般的病原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市场散装浓度为95%。
70%~75%乙醇:皮肤消毒和器械消毒。
1:1000~2500:用于污染物品的浸泡、喷洒消毒。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八十页。
(9)表面活性剂类 ①新洁尔灭
0.05%~0.1%:溶液用于手的消毒 0.1%~0.5%:皮肤、黏膜及器械消毒以及种蛋的喷雾或浸泡消毒。 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合成洗涤剂)配合应用,否则会 被中和而失效。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八十页。
(3)生物消毒法:
利用某种生物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消 毒法。如粪便和垃圾的发酵,利用嗜热细菌繁殖产生的热 量杀灭病 原微生物。此外,水在砂滤时,可依靠生物在 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物膜将微生物滤除。此类方法过程缓 慢,效果不完全可靠,对细菌芽孢一般无杀灭作用。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2章
3、常用的消毒剂及其应用
(4)酸类
2%盐酸和15%食盐水等量混合,将皮张浸在溶 液中40h,可用于炭疽芽孢污染的皮张进行消毒。 20%乳酸:加热蒸发30-90min用于空气消毒。 2%-3%硼酸:用于皮肤、黏膜特别是眼结膜的 消毒。
3、常用的消毒剂及其应用
(5)碱类
①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 对病毒、细菌及其芽孢、寄生虫卵有杀灭作用. ②生石灰(氧化钙) 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 2% :用于病毒性和细菌性污染的消毒; 属强碱性,吸湿性很强。对一般病原体有效,但对芽孢 5%~10%:用于杀灭细菌芽孢。 无效。 [注意]:对金属有腐蚀性,能灼伤皮肤和黏膜,对纺 10%~20%:墙壁、地面、粪池及污水沟等的消毒。 织品、漆面等有损害. 生石灰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而 失效,因此,石灰乳须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喷洒或设备器具洗涤,浸泡消毒。 用,否则会被中和而失效。 0.05%(1:2000):疫病发生时的瞬间控制消毒。 饮水消毒:使用浓度为0.005%(1:20000)。
3、常用的消毒剂及其应用
(10)挥发性烷化剂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 适用于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皮革、裘皮、 羊毛、橡胶、塑料制品、图书、谷物、饲料等忌热、 忌湿物品的消毒。
(一)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
2、临时消毒: 3、终末消毒:在疫病控制、平熄之后,为了消灭
疫区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采取全面、彻底的大消
毒。
(二)消毒对象
1.消毒对象:
患病动物及动物尸体所污染的圈舍、场地、土 壤、水、饲养用具、运输用具、仓库、人体防护装 备、病畜产品、粪便等。
(二)消毒对象
2.动物检疫消毒的主要对象
动物检疫与检验复习1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1一、名词解释:1、动物防疫:2、传染病:3、动物检疫对象:4、终末宿主:5、急宰:二、填空:1、传染病流行过程表现形式有、地方流行性、流行性、、2、畜牧场绿化环境可以改善场区小气候、()()减少噪音。
3、化学消毒法的种类包括喷洒法、喷雾法、()()4、免疫接种的方法包括()()滴鼻点眼免疫、气雾免疫法。
5、灭活疫苗、免疫血清、类毒素及各种诊断液等应保存在()摄氏度,防止冻结,弱毒冻干疫苗应在()摄氏度以下冻结保存。
6、执行封锁令应遵循()()()()的原则。
7、常用的动物检疫方法有流行病学调查法、()()()()。
8、细菌性疫病染色的程序包括涂片,()()和()三、判断:1、动物防疫的任务包括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现时的扑灭措施()2、发生传染病时,如果机体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则称为隐性传染。
()3、感染率=(感染病的畜禽头数÷检查总头数)×100%。
()4、饮水消毒的方法很多,其中加氯消毒法投资少,效果好,较常采用。
()5、硬水中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尤其是镁,可影响某些消毒剂的杀菌能力。
()6、静脉接种的优点是可用大剂量,奏效快,可及时抢救患畜()7、微生态制剂都来自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可调控生态平衡,促进动物生长,防病抗病。
()8、狂犬病、炭疽、牛海绵状脑病、马传染性贫血都属于全国二类动物疫病。
()9、败血症常表现为胴体放血不良,皮肤、黏膜、浆膜和各种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10、对皮张采样时,通常在每皮的腿部或腋下。
()11、我国规定对皮张一般采用消毒后进行炭疽沉淀试验的检疫方法()12、由于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因素引起体内胆红素过多或排泄障碍,大量胆红素蓄积在血液中,致使皮肤、皮下脂肪、浆膜等全身组织黄染的肉为黄脂肉。
()13、运输检疫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
()14、宰前检疫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发现病畜禽,及早检出宰后检疫难以检出的病畜,及时发现疫情,并为疫病防治积累资料。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
健康病原携带者:没有患过该传染病却能排毒
2、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 (1)概念:病原微生物由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在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 的路径。
(2)传播途径可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原微生物排出后至刚接触到被感染动物(空气、水源、土壤等) 第二阶段:病原微生物从接触到易感动物后到侵入体内组织器官(消化道、呼
表现形式
发病动物数
时间
发病范围
举例
散发性不多不定来自零星病例破伤风
地方流行性
比散发多
流行性
比较多
大流行性
很多
较短时间内
一定区域内, 传播范围不大
乡、镇、县、 省或更大范围
国家与国家之 间,非常广泛
猪丹毒、支原 体肺炎
鸡新城疫、口 蹄疫
禽流感、口蹄 疫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对病原微 生物的影
响
对传播媒 介的影响
补充宿主:幼虫发育期需在两种宿主体内寄生,对第一个中间宿主 起补充作用的宿主(补充宿主或第二中间宿主)
贮藏宿主:有些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可进入某种动物体内,在其体 内保持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该动物称贮藏宿主
(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性损伤:固着、移行、压迫、阻塞、破坏 2、营养消耗:抢夺营养、干扰代谢、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3、毒素作用 4、引入病原性微生物
(三)比,用一个统计值A除于另外一个不包含A的统计值B之比,即 A/B。 (四)发病率,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
(五)感染率,所有畜禽感染数量,包括隐性感染畜禽,占所有被检查的畜禽总数的 百分比。
动物检疫行业知识点总结
动物检疫行业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疫病的识别1. 动物疫病的定义及分类动物疫病是指能够危害动物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影响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和致病的动物种类,动物疫病可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四大类。
2. 动物疫病的临床症状不同的动物疫病在感染动物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发热和体重下降,有的会引起消化道症状、腹泻和厌食等。
3.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链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了解其传播途径对于制定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4. 动物疫病的检测方法常见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动物是否患病。
二、动物检疫的法规及政策1. 动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动物检疫法规和政策,其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动植物健康和农业生产,规范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工作。
2. 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动物检疫在国际贸易中,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换必须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动物卫生标准和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必须遵守并实施。
3. 动物检疫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物检疫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各国之间的动物检疫合作越发密切,加强国际动物卫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物检疫行业的工作范围1. 进出口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检疫人员要对进出口的活体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和监管,防范外来病原体的传入和本国疫病的输出。
2. 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人员要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阻止动物疫病的扩散。
3. 动物检疫技术支持动物检疫行业还需要支持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动物检疫行业的发展趋势1. 取代疫苗预防传统防控动物疫病的方法是通过疫苗免疫,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疫苗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疫苗需求,因此,研发新型防控疫苗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绪论
1.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指有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寄
生虫病。
2.传染病概念: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且有传染性的动物疫病(如
新城疫,口蹄疫等)
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疫病,如血吸虫病
4.动物防疫的目的和意义 :①保障畜牧业发展与动物健康安全
②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及人的健康安全
③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⑤有助于开拓动物产品的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
项目一动物防疫基础知识
①由特定病原体
②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
1.动物疫病的特征③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④被感染的集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⑤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⑥具有带菌(毒)现象
2.寄生虫病得特征:①寄生方式多种多样
②生活史复杂 A机械性损伤
③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B生活史复杂
C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3.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①病原体的致病力及毒力②有一定数量的病原体③适宜的侵入门户④具有易
感性动物⑤适宜的外部环境
4.流行过程的概念:在动物群体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称为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5.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染途径③易感动物
6.流行过程的特征:①散发性②地方流行性③流行性④大流行性
7.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规定等)②自然因素(气候气温地理位
置等)
8.防疫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结合、防重于治
9.防疫工作原则: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群众性防疫,有关部门
密切协作,坚持反复防疫,集中力量歼灭疫情
10.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意义:通过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可以有效地控制规定畜禽类疫病发生,保证
畜牧业,养殖业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项目二 防疫管理技术
科学选择厂址
1.卫生防疫设施 合理规划布局
配套隔离消毒设施
2.饲养方式与饲养制度:
3.自繁自养:就是畜禽养殖场为了解决本场仔畜禽的来源,更具本场饲养商品畜禽的规模,饲养一定数量
的母畜的养殖方式。
4.全进全出制度含义: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饲养单元之内的所有畜禽,同时全部引进(全进),同时被迁出予
以销售淘汰或者转群(全出)
5.粪便的处理和利用:焚烧法,化学药品消毒法,掩埋法,生物热消毒法(堆肥和发酵)
6.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焚烧法,高温处理法,掩埋法,发酵法,化制法
7.防虫灭虫技术:环境卫生防虫法,物理杀灭发,生物杀灭法,化学杀灭法
8.防鼠措施:①防止鼠进入建筑物②清理环境③断绝食物来源④改造厕所和粪池
9.灭鼠措施:器械灭鼠,熏蒸灭鼠,毒饵灭鼠
A 地势
B 环境
C 土壤
D 水源
A 分区规划:生活区 生产区 隔离区
B 畜禽舍距离
C 道路和储粪场
D 绿化
A 隔离墙
B 消毒池和消毒室
C 水电供应设备
D 设置封闭性垫料和饲料
E 设立卫生间
① 自繁自养方式
② 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③ 分区分类饲养制度 ④ 规范日常饲养管理
10.防疫防治应急预案含义:为防止和尽量减轻重大动物疾病给人畜带来损害,在发现重大疫情时,能够及
时、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扑灭疫病,为此而预先制定的综合性应急处理方案,称为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
11.防治应急预案意义:制定疫病防治预案,从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人员配备,到药品、器械、物资储备等
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现疫情,可以按照既定的方案,迅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统一行动、协调配合,做到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畜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对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防治应急预案的内容 :①组织指挥系统 ②疫情分级及防治原则 ③紧急疫情的扑灭程序 ④保障系统
⑤其他
项目三 兽医消毒技术
1. 消毒种类 ①预防性消毒②临时消毒③终末消毒
2. 消毒方法
3. 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①使病原体蛋白变性、沉淀 ②干扰病原体重要酶系统,影响菌体代谢
③增加菌体细胞膜通透性
4. 消毒概念: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防疫
措施
5. 畜舍消毒:①机械清扫②药物喷洒③熏蒸消毒
6.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①消毒时间、计量和浓度 ②温度、湿度 ③酸碱度 ④有机物的存在
7. 消毒效果检查:①清洁程度检查 ②消毒药剂正确性的检查 ③消毒对象的细菌学检查
④粪便消毒效果的检查
项目四 免疫接种技术
1. 免疫概念: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和排斥的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发挥的
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2. 免疫系统:动物在长期进化中行成了与外部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内部产生的肿瘤细胞作斗争的防御系
统。
3.获得性免疫: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病原体或其有毒产物刺激而产生的防御机能
1. 物理消毒法(辐射,煮沸,X 光线,超声波、高压等)
2. 化学消毒(浸润法、喷洒、熏蒸、气雾、拌合法、撒布法)
3.
生物消毒(地面泥封堆肥发酵法,坑式堆肥发酵法)
4.被动免疫:动物依靠输入其他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而产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被动和人工被动
5.主动免疫:动物受到某病原体抗原刺激后,自身所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主动和人工主动
6获得性免疫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