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的条件(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的条件》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

由此,他得出
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A.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
生成
C.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 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2.2020年4月23日下午,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突发山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山林区域虽森林覆盖率低,但树木与灌木、杂草相间,枯叶枯草层厚,极易燃

B. 山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山势陡峭,地势险要,扑火人员很难直接到达着火区域
C. 出动无人机投放干粉灭火弹,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山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 室内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C. 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
D. 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调小炉具进风口,减少空气进入量
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D. 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5.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
B.
C.
D.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

D.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7.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
剧烈燃烧而坍塌。

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 木材是可燃物
B. 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 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 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图d中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火灾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0.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装置
C.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A. 减少酒精的挥发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火箭发射液体
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发射时发生如下反应:C2H8N2+
2N2O4=3N2+2X+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为CO
B. X为CO2
C. 该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D. 燃烧过程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13.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 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 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 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可大量携带汽油、豆油、鞭炮等用品
B. 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以降低水的硬度
C. 酒精燃烧,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 “火上浇油”通过增加氧气使燃烧更旺
1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 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只有通过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6.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步骤: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用注射器推入适量H2O2溶液。

(1)实验中所用的H2O2溶液属于______(“混合物”或“纯净物”)。

(2)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

(3)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

17.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中的多孔隔板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然后通入氧气至白磷和红磷同时露出水面,观察到A中白磷燃烧,B中红磷无
明显现象。

(1)仅通过实验步骤②的白磷和红磷燃烧与否,可得出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18.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下列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3)实验室用装置AC制取氧气,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为______(填序
号)。

①集气瓶未装满水
②导管口冒出气泡即开始收集
③收集完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4)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5)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甲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接触
②乙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丙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19.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______。

(2)A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的主要实
验步骤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并固定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B装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室利用下
列反应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装置制取并收集氢气。

(4)C实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并生成______色固体,其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______,实验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

(5)D实验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是通
过对比______的现象得到的。

20.如图1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后(如图2),看到的现象是:高蜡烛先熄灭,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从发生火灾的楼房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打开窗户跳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说明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由该实验,无法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由题意,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化学变化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山林区域虽森林覆盖率低,但树木与灌木、杂草相间,枯叶枯草层厚,极易燃烧,引发森林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B、山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山势陡峭,地势险要,扑火人员很难直接到达着火区域,故选项说法正确。

C、出动无人机投放干粉灭火弹,主要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天然气泄漏时,如果立即打开排气扇,也可能发生爆炸,故错误;
B、室内着火不应立即开窗通风,因为通风会进入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旺,故错误;
C、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故正确;
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调大炉具进风口,增加空气进入量,故错误;
故选:C。

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B.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分析;
D.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4.【答案】D
【解析】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
C、根据氢气燃烧分析。

D、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酒精和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能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图中实验,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左边的红磷不能燃烧,右边的红磷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图中实验,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图中实验,试管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需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不正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正确;故选项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不正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正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原子的构成、燃烧的条件和化学变化的特征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
7.【答案】C
【解析】解:A.木柴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正确;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故正确;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故错误;
D.塔尖部分的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燃烧较为剧烈,故正确。

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原理是破坏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

8.【答案】C
【解析】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故说法错误;
B、电热毯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说法错误;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故说法正确;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充分接触,故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B.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具有导热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D.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电池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可燃冰”的储量、性质等来分析;
D.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乙醇的制取方法、促进燃烧的方法、可燃冰燃烧的产物、化学电池的能量转化方式,难度较小。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A选项的分析,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该反应产物中含有短氮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发射时发生如下反应:C2H8N2+2N2O4=3N2+2X+4H2O,可知燃烧过程并不一定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发射时发生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二氧化碳不是空气的污染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一定就会发生爆炸,还需要遇到明火或电火花,选项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低于了油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

所以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气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而不能用干粉灭火器,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C.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基本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解:A.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可大量携带汽油鞭炮等易燃、易爆物,以免发生危险,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以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燃烧,可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能用水基灭火器,以免酒精流动造成火势蔓延,选项说法错误;
D.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消防安全知识来分析;
B.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灭火器的使用范围来分析;
D.根据燃料的燃烧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与灭火、硬水软化、消防安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

15.【答案】B
【解析】解:A、物质不是只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档案的损坏,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档案资料的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是只有通过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有的化学反应不燃烧也放出热量,如氧化钙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不能立即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燃烧需要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用来扑灭档案资料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C、根据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混合物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水中白磷燃烧
【解析】解:(1)双氧水溶液是由双氧水和水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与空气接触,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故填: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
(3)推入H2O2溶液后,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烧杯中的白磷遇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水中白磷燃烧;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3)根据信息:推入H2O2溶液后,可产生氧气分析。

此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压强的变化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17.【答案】物质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白磷露出水面,与氧气接触才燃烧
【解析】解:(1)仅通过实验步骤②的白磷和红磷燃烧与否,可得出实验的结论是:物质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故答案为:物质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2)根据实验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白磷露出水面,与氧气接触才燃烧;故答案为:白磷露出水面,与氧气接触才燃烧;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根据实验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白磷露出水面,与氧气接触才燃烧。

本考点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

18.【答案】锥形瓶②①②BF ③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填:锥形瓶。

(2)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故填:②。

(3)实验室用装置AC制取氧气,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为集气瓶未装满水(导致瓶内残留部分空气),导管口冒出气泡(主要是空气)即开始收集。

故填:①②。

(4)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选用的一组装置是B(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F(根据气体密度可以选择进气口)。

故填:BF。

(5)①甲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接触,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乙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丙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时,容易发生爆炸,应该是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③。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5)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蒸发时利用玻璃棒搅拌,能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