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技术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监测对象 基坑内的支护结构和基坑外部的环境,共同组成了基坑监测的内容。本 工程基坑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监测工程按照一级基坑进行监测。 考虑到监 测目的和支护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有:
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
3.3监测内容
1、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2、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3、重桂路典型建筑倾斜或水平位移监测;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 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应测项目, 在无数据异常 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表6-1。
按照长沙勘测设计研究院 《宜春步步高基坑支护初步设计》 要求,基坑观测
周期为:基坑开挖起,至基坑回填后并不再抽取地下水为止。现初步预计观测
40次
表6-1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3、观测仪器
表5-1沉降监测使用仪器清单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仪器精度
使用部位
电子水准仪
DiNi03
0.3毫米
周边建筑物与道路沉降
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 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4、数据处理方法
水准沉降观测,采用假定高程系统,观测基准起始点J1相对高程为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江西省建设厅《深基坑工程管理规程(试行) 》赣建字[2004]2号
第三章 监测内容
3.1监测目的
通过对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来反馈信息, 可以及时地发现危及建 筑物、构筑物和基坑支护安全的隐患, 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 充分体现科学的“信 息化施工”。
第六章 监测频率和监测次数
根据实际情况,在基坑开挖前将建筑物和道路的沉降监测点布设完毕并进行 初始数据的观测。 进行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并进行位移初始数据的观测。 观测周期 的确定按照地质勘察报告以及现场观察等情况,作出观测频率。
变形观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 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沉 降观测应以变形速率及时进行观测。 建筑物变形出现异常时, 加密监测, 随时测 量。分析其基础垂直位移变形过程线,作为评判本楼基础稳定性的依据。
第四章 监测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布设
综前所述,监测点分别布设在监测对象上, 并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 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确定。
4.1周围建筑物沉降
1、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房角、柱基上;不同地基或基础的 分界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并用膨胀螺丝顶入墙内作为观测标志。 共计 布设沉降监测点13个(BM1、BM2、~BM13),详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监测 点遭到破坏,解决方法是:经常巡视,发现监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 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布设,并及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到数 据的连续性, 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 其观测值经换算后中采用原先点的观测 值,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说明。
测回数
4
两次照准读数差
1.5〃
垂直角测回差
2〃
指标差较差
3〃
点位精度与控制值按表5-4、5-5执行
表5-4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设计控制值(mm)
w30
30~60
>60
监测点坐标中误
w1.5
w3.0
w6.0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第五章 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
测量仪器的精度、 监测点的布设与监测的方法是决定建筑物安全监测可靠性 的主要指标。
5.1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
1、监测方法
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实施, 按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连续3次测量的稳定结果作为零周期的初始值;其它周期往返测与初始值比较。
观测精度与要求:
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按表5-2的规定执行
表5-2水平角观测限差
项目
TCA2003
两次照准读数互差
4〃
半测回归零差
5〃
一测回内2C互差
9〃
归零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4〃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2.5〃
测角中误差
0.7〃
垂直角观测的各项限差按表5-3的规定执行
表5-3水平角观测限差
项目
TCA2003
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
监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宜春四通测绘勘测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09日
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2第三章监测内容..3第四章监测点的布设•….3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4第六章 监测频率和观测次数 ………………………………………………………9第七章 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11第八章 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12第九章 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12第十章 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3第十一章 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4
2、观测仪器
表5-6水平与垂直位移观测仪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测角精度
测距精度
使用部位
全站仪
TCA2003
0.5〃
1+1ppm
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竖向
位移、周围建筑物变形
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 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3、边长观测
1) 边长观测采用徕卡TCA2003全站仪或同精度等级的测距仪进行观测。测 前、测后测定仪器常数。
2、监测基准点布设
监测基准点布设在步行街内, 距基坑约100米稳定的区域, 共计布设基准点3个(J1、J2、J3)。
4.2基坑坡顶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
1、监测点布设
在基坑顶侧面布置棱镜反射片,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共用,间距约为15m,共布设17个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详见图G1、G2、~G17。
2、基准点与工作点布设
基坑 类别
施工进程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
<5m
5〜10m
10〜15m
>15m
一级
开挖深度
(m)
<5
1次/1d
1次/2d
1次2d
1次/2d
5〜10
1次/1d
1次/1d
1次/1d
>10「
2次/1d
2次/1d
底板浇筑 后时间
(d)
<7
1次/1d
1次/1d
2次/1d
2次/1d
7〜14「
1次/3d
1次/2d
1次/1d
2)边长观测按《国家中短程测距规范》一等精度要求执行;同一时段各测 回中数较差w±1.0mm,往返测时段差w2(a b D)。
3)每条边在一个光段内的观测始末,要测定干温、湿温和气压。温度估读 到0.2C,气压估读到0.1毫巴。温度计应置于伞下,不受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 并注意抽风速度及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
5.2.
基准点监测:基准点由A1、A2、A3、A4组成边角网,其中,A2、A3、A4为基准点,A1、A3为工作点,采用全站仪自动观测6个测回,而且每期都必须 观测。
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与基准网布置图见图5.3.
1
图5.3基准点与基准网布置图
重桂路典型民房的水平位移与倾斜监测
在典型民房上布设3个(G18、G19和A1)监测点,其中,A1兼全站仪的 工作点,测量其水平位移,从而推算其建筑物的倾斜量。
第二章 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
1、宜春步步高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审修改打印版),2011.4;
2、长沙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春步步高基坑支护初步设计》 ,2011.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每条测距边观测两个光段。对向观测时,可以同午(如2个上午或2个 下午);同向观测时,必须异午。每个光段观测3测回,一测回的观测是照准反 射镜一次,测读四次。不同测回应重新照准。
4、数据处理方法
(1)、采用全站仪测量水平与竖向位移的监测系统, 采用假设三维直角坐标 系,与水准仪高程系统不相关联, 坐标轴线与基坑边线保持大概的平行与垂直关 系。
基点联测: 每周期观测时, 监测点直接与基准点联测, 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方 法,测量等级按二等水准要求,并定期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
观测路线详见图5.1。
图5.1水准观测路线图
以上观测确保做到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
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监测精度
按国家二等水准精度要求,相对垂直位移变形量的测量中误差为土0.98mm,取2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则该方法能监测土1.96mm以上监测点的,这种监测 的精度显然能满足周围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目的。若沉降量若沉降速度小于
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
监测技术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宜春步步高广场拟建建筑由主楼、 裙楼和地下室组成, 地下室3层,深度约13米,地下室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14000m2,地上建筑 由2栋主楼(紧邻沿河路,单栋平面尺寸约20M5m,层数28层,建筑高约90米)和多层裙楼(层数7层,建筑高约34米)组成;
1次/1d
14〜28
1次/5d
为点位中误差的1 2。
表5-5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
竖向位移报警值
w20(35)
20~40(35~60)
>40(60)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w0.3
w0.5
w1.5
注:1.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
站的高差中误差;
2.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墙后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报警值。
(2)、对外业采集的数据,首先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即在观测过程中,实时 地计算各测站的各项精度指标,对于超限的测站,应及时地进行重测、补测;之 后进行数据的后处理, 首先对已传输到计算机中的合格的外业数据, 按最小二乘 原则进行严密的平差计算, 计算本周期的水平位移、 高程和内业精度评定; 接着, 根据本周期的观测数据和以往各周期的观测数据, 计算各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方 向的相对位移量以及累计位移量, 并计算其变形速度和绘制时间变形曲线图; 最 后,根据各周期的相对位移量和累计位移量, 进行变形分析和变形的预测预报工 作,变形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 分析各监测点的变形是否为显著性变形, 变形的 预测预报, 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变形模型, 并根据所建立的变形模型, 预测未来 将要发生的变形量。
+100.0000m,观测数据处理,采用严密平差。
5.2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
1、监测方法与精度
监测点监测:监测点的水平与垂直位移的监测, 仪器架设强制观测墩,采用 全站仪极坐标法观测,角度按方向法与基线边联测,水平角、竖直角和距离分别 测量4个测回。距离取4个测回的平均值,计算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测量采 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法实施。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的监测点布置,见图
基准点与工作点布设在房顶,由A1、A2、A3、A4组成边角网(如图,步 步高广场监测点布置图) ,其中A2和A4为基准点,A1、A3为强制观测墩工作 点;A3位于青龙大厦4楼,根据青龙大厦的建筑特点和最近监测的结果显示,A3点相对稳定,可兼做基准点。
4.3重桂路典型建筑倾斜或水平位移监测
分别在重桂路南北中3栋居民楼布设观测点G18、G19和A1,其中南北两 栋6层楼房用反射片布设(G18、G19),中间一栋4层楼顶建立观测墩(A1), 即作为工作点也作为房屋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点。
位于袁河南岸,紧邻沿河路,周围为繁华的商业街,其北面为沿河路,东面 为东风路,南面为中山路,西面为重桂路,各路段管线密布,交通繁忙,周边建 筑物分布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场地基坑北侧11米处为沿河路,宽约7米,上下班车流量拥挤;东侧8米 为东风路与秀江大桥,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东边36米处,东北角为3栋6层居民楼,之间为6层新华书店(基础形式不详) ,东南角为11层青龙大 厦,属桩基基础;南侧10米为中山路, 属于市内交通要道, 距基坑红线25米处, 为1 2层商业建筑,属桩基基础;西侧5米为重桂路,宽约9米,车流量较少, 但距基坑红线西边约14米处,为一排5栋2-6层居民楼,年代较老,基础类型 属于条形基础,埋深约2米,西北角为1栋4层建筑(基础形式不详)和2栋6层居民楼,属桩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