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新旧课标对比研究
一、数学课程标准改革进程和回顾 1、酝酿准备阶段(97年—2001年) 2、实验阶段(2001年—2005年) 3、修订阶段(2005年—2011年)
二、修改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课标修订中关注三个方面要求: 时代发展的要求; 数学学科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要求。
三、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 1.关于基本理念 2.关于设计思路 3.关于课程目标 4.关于课程内容 5.关于课程实施
(一)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
什么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 程、数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 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 学课程的指导思想。《标准》中的每一部 份内容都要贯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 同时,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 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 教学观、评价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 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1)关于数学观 ——如何认识数学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 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 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新课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 科学。
(2)关于数学课程观 ——《前言》增加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
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 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 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 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 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
课程基本理念
❖ 原课标: ❖ 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
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 新课标: ❖ 人人都能获得
良好的数学教 育 ❖ 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
(3)关于数学教学观——我们需要 什么样的数学教学?
原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新课标: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 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 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原课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动经验。
新课标: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 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 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 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 学活动经验。
(4) 关于评价观——怎样全面科 学地评价数学学习?
原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 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 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 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 自我,建立信心。
新课标: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 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 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 立信心。
(5)关于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 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 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 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 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 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 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二)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1、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2、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 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 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 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 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 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 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行为动 词解释见课标附录1)
3、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 调整 原课标: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新课标: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4、对课程内容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作
适当调整 原课标: 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6个)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新课标: 数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10个) 模型思想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 数据分析观念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 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 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 系。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理解数的意义; ❖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 ❖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 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
解释。
(2)如何理解符号意识?
其一,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 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其二,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 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其三,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 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 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 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4)几何直观
《标准》指出:“几何直观是指利 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 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 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 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 关于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 过程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
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 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
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 性。
(6)运算能力
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 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 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 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
进一步指明了推理在数学学习中 的重要意义。
基于数学推理的特点,突出了合 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这两条主线。
培养推理能力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 程的各个学习内容,应贯穿于数学教 学的各种活动过程,应合理安排,循 序渐进,协调发展。
(8)模型思想
《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含义及要求。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 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 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 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 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 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9)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现实背景,认识 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另一方 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 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 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 方法予以解决。
(10)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
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 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 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 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 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 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 数学教育的始终。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目标的结构上仍按:
总体目标 总体表述 知 数问 情 识 学题 感 技 思解 态 能 考决 度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变化之一: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
变化之二: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明确提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变化之三:针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 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
变化之四: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 进一步明确“了解数学的价值,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化之五:针对学科精神的培养, 明确提出“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 科学态度”
《标准》中总体目标
❖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
❖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 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标准》中总体目标传达的意思
❖ 新课程体系已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了革新,
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 中心的轨道上来;新的课程目标以学生的身 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以促进人的 终身发展为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通过“了解、 理解、掌握 、运用”等呈现结果目标的术语和 “经历、体验、探索”等呈现过程目标的术语, 进行了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阐释。
《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 关系
❖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 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 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 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 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 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 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四)、关于课程内容(内容标准)的修改
第三学段条目数量变化统计表
修订前
修订后
变化差
数与代数 48
52(3) +4(3)
图形与几何 83 统计与概率 13
89(4) 11
+6(4) -2
综合与实践 4
3
-1
合计
148
155(7) +7(7)
第三学段关于课程内容的修改
数与代数:增加 ❖ 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 知道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 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 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 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 会用待定系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 表达式
增加(选学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 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
定一个二次函数
❖ 删减
❖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 释与推断
❖ 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 求绝对值时关于“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 母”的限制。
数和代数的教育价值
❖ 数和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 等式和函数。
❖ 1.学生通过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 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 言;体会到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 的数学模型,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 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 的价值,初步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 题、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 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 识。
数和代数的教育价值
❖ 2.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 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的 概念的建立、扩充已经数的运算,公式的建 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 探究等活动,学生可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初步 运算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和代数的教育价值
3.在数与代数中,不仅知识中存在着对立统一 (如正数与负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开方、 常量与变量、精确与近似等),而且研究过程 中也充满了对立统一(如已知与未知、特殊与 一般、具体与抽象等)。同时,在变量和函数 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运动、变化的思想,而且 在数与代数的其他部分的研究中,从运动与变 化的观点来考察,也能使认识更加深刻。因此, 通过“数与代数”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 识现实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