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教育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院制教育模式刍议

【摘要】书院制模式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在导师队伍、通识教育、书院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讨分析了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以期有益于书院制的完善及通识教育工作的改进。

【关键词】书院制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原因

当前,国内高校探索推行的书院制模式是以学生生活社区为依托,开展通识教育和践行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体制。书院制模式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及其思想教育工作开创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平台,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书院制还不成熟不完善,书院制模式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一些表层甚至深层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书院导师面临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从目前试行书院制的高校现实情况来看,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是指总支书记和书院导师,其中导师又包括学业导师和辅导员。

国内实施书院制模式的高校如西安交大、复旦大学等均为书院学生配备了导师。但是,由于书院制正处于探索阶段,在书院体制实际运行过程中,活跃在一线具体负责学生工作的书院导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1、学业导师转型困难

“传道授业解惑”是人们对教师职责传统而精准的概括,书院制育人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又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书院要求学业导师师不仅要“解”学生学习中发现的“学业之惑”,更要“解”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人生之惑”。

对于学业导师而言,挑战主要来自如何适应身份的转换。书院选聘学业导师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其专业之长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并在此基础上以导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气质,使其成为以学术高度感召学生的最直接的人生引路人。目前,作为学院和书院主要连接纽带的学业导师,基本上都是书院在传统专业学院教师中选聘的,能否成功转型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书院工作中去是被选聘担任学业导师的教师们遇到的主要挑战,也是学业导师制度能否充分发挥预期作用的关键所在。

问题存在的原因,首先是导师自身认识不到位。已经习惯了传统学院体制下“传道”“授业”的专业教师们,面对有些突然的书院导师身份转换,有的老师不知所措,有的老师简单应付,也有的老师因不能接受而等待观望,这必然影响到学业导师工作的开展及成效。其次是制度设置不完善。被选聘的学业导师依然承担传统专业学院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任务,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依然是其职称评定、评优等涉及个人发展关键的重要依据,担任书院学业导师工作对其个人价值实现有何作用以及如何量化都没有具体可

行的制度依据。所以,在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的前提下,学业导师的工作热情难以被激发,他们难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兼顾书院的学生工作。长此以往,学业导师制将会面临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

2、辅导员适应困惑

辅导员从学院来到书院,“打杂”的处境得到改善,身份被重视,地位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是,正处于适应期的辅导员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惑。

首先,学生专业背景多元化的挑战。与传统专业学院相比,书院学生专业教育背景呈现多元化,而且实行宿舍混编,同一个书院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专业教育的差别带来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性格等方面的诸多差异,这不仅是对学生生活交往能力的挑战,也是对辅导员工作胜任能力的挑战。其次,书院对辅导员工作能力高要求的挑战。书院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书院辅导员在知识、经验、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工作能力也参差不齐。很多辅导员并非毕业于与其工作对口的专业,其知识结构体系中不同程度地欠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储备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书院辅导员要面对的学生数量依然众多,新挑战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工作的难度。如何保证足够的时间精力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发现解决学生隐蔽性的思想问题是书院辅导员必须面对并着

力解决的问题。

二、通识教育效果推行不佳

通识教育主要通过设立广泛的非专业性的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认识自我和社会,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实现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养。在此意义上,书院重视推行通识教育,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目前,书院重视并大力推行通识教育,但通识教育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通识教育效果不佳。

书院通识教育效果不佳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通识教育的内涵难以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地不断拓展,社会对人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对人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对人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高等教育更应如此。当前,作为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通识教育的内涵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其内容必然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而仅仅“通过短短的几年的通识教育课程要让学生学会人类所有知识的精华,这必须要求通识教育课程能对庞大繁复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和浓缩,同时又要能够应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知识。”[1]书院制模式下的书院通识教育内涵到底应该如何界定、课程应如何设置调整是目前的难点之一。

其次,缺乏专业的通识教育导师指导。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通

识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本身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好、专业基础扎实而且知识面宽广。只有这样,教师本身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学识的渊博也会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对学生教育起到富有感染力的榜样导向作用。书院十分重视导师的引导作用,但目前没有自己专业的通识教育导师,通识导师基本上来自专业学院,他们是否都符合书院通识教育的要求圆满能完成通识教育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书院通识教育的预期效果的发挥。

最后,书院与大学通识教育的关系难以确定。国内高校努力探索如何通过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认知、实践做法等方面的差异,由高校全面开展的通识教育效果并不显著。书院制模式下,倡导书院推行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试图改变现状,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效果。但书院与其所属大学通识教育的关系如何、采取何种实施方式及内容如何设置等问题影响到书院通识教育的推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三、书院稳定的文化特色尚未形成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而学校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乃在于其文化影响……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无形的存在、有形的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