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操作流程
作者:吴泉秀
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年第08期
网络校本教研指在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借助当前学校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为常规形态校本教研的运作空间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开放性地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或者也可将日常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园网上延续,进行源源不断的交流与探讨,使教研活动得以继续扩展、生成、提升,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一、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逐渐构建起了由一个平台和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网络化教研”活动模式。
“一个平台”指校园网,“三个环节”即教研资源生成、教研材料呈现、教师互动参与。
三个环节互为一体,循环进行,乃至无限深入。
教研资源生成。
所有基于学校常态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内容,都能成为“网络化教研”后续研究的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丰富的可供网络研讨的资源,包括各类课例、案例、论文、随笔、反思、课件等文本、视频、课堂实录、报告讲座等音像视频,甚至网络或报刊上的下载资料等。
教研材料呈现。
由教研资源的第一生成者负责将资料发布在校园网上(简称“发帖”),为教师参与探讨交流提供范本。
教师互动参与。
每一位老师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校内)的限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参与相关教研主题的讨论与研究(简称“发帖”),在相互思辩、争论、交流中实现真正的互动式研究。
二、网络校本教研活动操作流程
1.确定主题。
(1)发现问题。
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学校和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寻找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根据问题,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研内容。
(2)确定主题。
将问题上升为研究主题,通过规范性的校本实践,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3)组建团队。
在此基础上组建研究团队,可以是教研组,可以是年级组,也可以是课题组。
明确分工,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着手制定研究计划。
2.设计方案。
根据确定的主题和思路,需要设计针对性的研究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学习准备。
个体或者团队应该为有效完成研究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题学习,形成理论制高点。
学校通过“网络校本教研论坛”中“继续教育”、“网上研训”“专题讲座”等板块,不定期发布教育教学前沿信息,供教师选学。
(2)专业咨询。
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即通过向专家(校内校外)咨询,整合多方资源,帮助教师理解研究中的困惑和问题,避免实践过程中方向迷失,提高研究效能。
(3)组间研讨。
借助组员之间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集体智慧。
3.优化方案。
教学问题日益复杂。
研究方案的设计也必须多样而有针对性,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
(1)网上征询。
把研究方案初稿发布于“校园网络论坛”平台,供全校乃至校外教师的评析、讨论,使问题得到深入探讨。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2)优化方案。
以教材和教学模板为参照,结合他人的意见,由方案的主要实施者对原研究方案进行系统的再设计,不断优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4.组织实施。
根据优化后的方案,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进行校本实践研究。
(1)校本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推进实施步骤,并把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汇总。
(2)行动跟进。
实施的过程可以是个体的行为,也可以是团队的协作,帮助教师及时反思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改善学习行为并追求进步。
5.资源上传。
这是将常规教研活动延伸到“网络化”校本教研的转换环节。
不管是何种常规教研方式,在准备、完善、实施过程中可以随时将形成累积的资料成果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以便使常规教研活动结束后仍可以借助网络让更多的人继续参与,进行源源不断的深入探讨。
6.网络研讨。
这是“网络化校本教研”活动的独特优势。
(1)个性反思。
在一轮教学实施当中或之后,教师要加强反思,通过撰写反思心得、教学案例、教学后记、问题诊断、课例
研讨、研究论文等方式,提高自我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水平。
(2)设立个人专辑。
我们在“校园网络论坛”平台设置了多个专题共用板块,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校园网开设“个人博客”,建立个人专辑网页,教师把设计方案、相关教学资源、练习试题、课例实录、教学反思等内容及时发布进去,形成教研资源库。
(3)互动研讨。
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因为受学科、内容、时间等条件限制,很难做到全员参与,即便参与,活动的议程固定,发言人数有限,被动听众多,效率较低,教研资料备份困难,更难于共享。
而通过网络,可以不受所有这些因素制约,真正实现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因为在网络上,发言人可以是真名,也可以是化名),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实现无障碍的参与和探讨。
(4)经验共享。
利用网络,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这是网络带给教学研究的最大优势和便捷。
在网上,所有的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每个人都可以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有用的资料,达到经验共享和交流促进的作用。
7.总结推广。
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最终是为教学服务,为本校服务。
(1)专业提炼。
对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学校组织一些骨干教师或专家针对这些研究课例进行点评或引领,达到成果运用的最大化。
(2)深度挖掘。
依托“网络教研资讯平台”,组织教研组或教师针对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网上讨论,总结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或问题解决的办法,帮助教师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三、网络校本教研活动操作实例
网络校本教研可以有效地融入学校教研以及学科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优化教研手段和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并有效促进师生发展的目的。
如语文12册《晏子使楚》教学课例网络教研的操作流程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