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过程中,大量刺激信息在通道 中竞争性通过的瓶颈 (Bottleneck)的现象类比选择注意过 程,将这种注意理论称之为过滤器的瓶颈理论。
即把选择注意看成大量的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竞争过 程中,发挥选择作用的心理过程。
根据注意选择到底发生在何时,分为:
早选择模型
晚选择模型
早期选择模型(知觉反应模型)
注意的分类
非随意注意(无意注意):事前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选择性注意):事前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的目
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内容结构:
第一节 非随意注意 第二节 选择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保持和调节 第四节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定义及特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 时期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 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 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
定义及特征:
•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 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 •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伴有学习困难、人 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 •男孩数倍于女孩。
概念的演变
人类对这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历程:
多动症 (活动过度,冲动行为)
轻度脑损伤
轻度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 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电位变化方向和潜伏期等特征与特定的注意状态
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通常要把ERP中的许多成
分分离出来,并以峰值方向和潜伏期加以命名,
这些成分往往与某种特定的注意状态相联系,因
此可以把它们作为对应的注意状态的指标。
N100 和N200成分(N表 示负电位,分别表示潜伏 期是100或200毫秒)常被 看作对刺激进行感觉分析 的指标。
平均诱发电位的这些变化说明大脑皮层在注意中的复 杂作用。
第二节 选择注意
选择注意:就是在众多外界刺激中,选择性注意某刺
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过程。
靶子:要求被试选择注意的刺激。 干扰项目(分心项目):要求被试忽视的刺激。 线索:对靶子的出现有提示作用的信息。
一、选择注意的选择时程
1、过滤器的瓶颈理论:
一般来说,2~3岁时专注时间10~12分钟,5~6岁达12~15分钟,7~1 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注 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专注时间短于上述范围。
多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 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 一种活动。
ADHD:患病率和人口学
在学龄儿童中总患病率为3%-10% 患者中男孩为女孩的3-4倍 30%-50%的患者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ADHD的症状
DSM-IV和ICD-10 诊断标准确定了ADHD的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
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 。
2、朝向反射的神经机制
形成的神经机制:外抑制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 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
消退的神经机制:消退抑制(主动性内抑制)
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 ,总会情不自禁地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就是外抑 制。简言之,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 外抑制。
注意过程与前运动皮层以及顶盖前区或上丘眼动 中枢的功能有关,注意以多种前运动中枢的连续活动 为其生理基础。
前运动中枢理论认为,注意是前运动中枢的选择 性反应,其反应的增强效应是选择注意过程。
2、选择注意的理论
(1)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早选择模型从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寻求对选择注意的 理论解释
(2)前运动中枢理论
轻度注意缺陷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 严重注意缺陷对任何活动都不能集中注意。
冲动行为(impulsive)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 行为反应。
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动,易受 外界刺激而兴奋,挫折感强
行为唐突、冒失;事前缺乏缜密考虑,行为不 顾后果,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晚选择模型从注意引起的运动环节中,寻求对选择注意的 理论解释 两者各有所长,都只能提供选择注意脑机制的一个侧面。
事实上选择注意是多个脑区参与的复杂动态机制,不仅传入环节和传出 环节,还有更多复杂脑高级中枢的参与。
第三节 注意的保持和调节
注意的保持(集中注意)必须不断忽视周围的各种刺激或发 生的其他事件,克服脑内出现的可能引起分心的概念或表象 。
活动过多(hyperactivity)
无论是声刺激、光பைடு நூலகம்激或温度刺激以及痛刺激, 只要它对机体是新异的,都会引起这些生理变化。

对重复应用同一模式的刺激,朝向反应消退;变换刺
激模式则再次呈现朝向反应。所以,刺激模式在朝向反应
中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3):朝向反应中引起的外周生理变化
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规律不同
皮肤电反应是朝向反应最稳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ERP 的CNV(伴随性负电位)实验范式: S1 警告信号 S2 命令信号 伴随注意保持的警觉状态,头皮上的前额皮层,可以记录 到S1与S2之间逐渐增高的负慢电位。 S2呈现被试做出反应后CNV波消失。
第三节 注意的保持和调节
根据人类无创性脑成像研究和灵长类动物细胞电生理研究 发现的科学事实,将注意的脑机制概括为三个功能网络:
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
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认识选 择性的高度表现,是个体的一种全身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 择性、集中性。
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的,还常伴有情绪体验和 情绪表现。这一特点决定了注意生理心理机制的复杂性。
重点:
朝向反射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前运动中枢理论 ADHD
第一节 非随意注意
一、非随意注意的定义:
是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引起主体意外感的刺激所 引发的不由自主的注意过程,又称被动注意、无意注意。
二、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朝向反射(巴甫洛夫)
三、非随意注意的理论解释: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索科洛夫)
二、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朝向反射
1、朝向反射的定义 2、朝向反射的神经机制 3、朝向反射的特点
重点
1、朝向反射的定义
朝向反射: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 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 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 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射历史由来
意义:使生物体随时可以注意到周围环境有意义的新变化,并在采取主
动措施前使机体处于准备状态,对有机体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背景:巴甫洛夫狗唾液条件反射
新异刺激
停止
朝向反射历史由来
20世纪初,在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 件事:巴甫洛夫的一位助手用狗做实验,使狗形成了对 声音的食物性条件反射。事后,请巴甫洛夫去实验室参 观。令人奇怪的是,每当巴甫洛夫在场的时候,实验就 不成功,实验动物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明显地被抑 制了。经过分析,巴甫洛夫把这种特殊的反射叫朝向反 射。
不匹配负波(MMN)对各种性质和意义的刺激都给出 相似的反应,它只负责反映刺激的模式变化,不论是声、光 或电刺激,只要这种模式在重复应用时发生一定的变化就能 有效地引起MMN波。
当在MMN波之后伴随一个正波或负正双相复合波( N2b-P3a)时,就会出现朝向反射;如果刺激模式变化引起 的MMN波之后不伴有N2b-P3a波或一个正波,就不会出现朝 向反射。
结果发现受注意位置出现的 目标的ERP反应,比未受注 意区域出现的目标的ERP高 ,在很多研究中这一差异在 刺激呈现后的100毫秒内开 始表现出来。
由于这一时间只对应于 感觉加工的中间阶段,所以 ERP实验的这一发现为早期 选择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
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证据: Hardwick(1969)在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刺激,其中 包括给右耳或左耳随机呈现特定的靶子词,要求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 右耳或左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分别作出反应. 结果是右耳和左耳对靶子 词的反应率都超过50%,达到59-68%,双耳的结果十分接近.
眼动变化要快于皮肤电的变化,可能与早期的信息收 集有关
运用脑事件电位中的“怪球范式”(指的是在80%以上大
概率呈现的刺激序列中,呈现概率小于15%的偶然刺激会引起“意外
感”)发现小概率事件引发的高幅值P3a波是新异性引发
朝向反射的脑中枢生理指标
三、非随意注意的理论解释: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 朝向反应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
按神经元的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重点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
朝向反应的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 元中。
在传出神经元中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 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
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 。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 转变为反应状态,即发生朝向反应。
(1)丘脑网状核闸门学说
S—感官—冲动—在脑干水平上分别沿两种不同的神经 通路传入--------
(一)特异性传导系统 (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 (三)二者在丘脑都受着一个闸门的控制,使冲动受到筛
选,只有能通过闸门的冲动才能到皮层。闸门:丘脑的 网状核
重点
(2)前运动中枢理论
注意过程并不是单一的中枢机制,涉及许多前运 动中枢。
3、朝向反射的特点
特点(1):在朝向反应中,机体的一系列生理 指标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此时瞳孔扩大,呼吸率和心率降低,四肢血管 收缩(血流量降低),肌电活动增强,脑电图表 现为去同步化,皮肤导电性增高。
此外有的学者还观察到了头部血流量 增加和唾液分泌量减少。
特点(2):朝向反应的生理变化对于各种新异性 刺激的性质是非特异性的。
只有新异的、较强的和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 才易于通过,并最终受到注意。
有关早期选择理论的研究
在左图所示的实验中, 在把注视点保持在中央十字的 同时,被试在有的试验中注意 左边的视觉区而在另一些试验 中注意右边的视觉区。要求被 试对出现在受注意区域的目标 刺激做出反应,实验者记录被 试ERP。
ERP对早期选择的支持
N200: N2a(不匹配负 波,MMN)、N2b-P3a( MMN的后继成分)
P200和P300(P表示正 电位)成分则表明个体开 始注意到刺激。研究表明 当个体注意分散时,这两 个成分通常比较大 . P3表示潜伏期是250-500 毫秒(新异刺激 额叶).
一些研究者通过对ERP的研究发现:
一个常出现在大脑额区或额中央区的ERP成分----不匹配 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与朝向反应密切 相关。
脑事件相关电位(ERPs) —朝向反应过程分析和记录手段
记录装置是一个电极帽,上面有多个记录或吸收头 皮放电情况的电极,这些电极在帽子上的位置是根据 国际脑电图学会1958制定的10-20系统( Jesper, 1958)确定的。每一个电极记录到的脑电 变化代表的是特定位置头皮上的放电情况.
电位随时间变化的方式以及刺激呈现后的
定向网络(顶叶皮层、上丘和丘脑枕核)
参与感觉刺激与空间位置的定向功能
执行网络(中额叶皮层)
实现选择注意的执行
警觉网络(中脑蓝斑的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大脑皮层右顶 叶和右前额叶)
实现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的调节功能
反应了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对注意脑机制的认识水平。
第四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