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LI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口标、培养模式上二者乂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U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訂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后者重技术。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根据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U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

致性,乂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U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強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较为有效的三种衔接模式,具体如下:

(-)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若干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即“3+2”模式,通常学生在受完3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2年的高职教育,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

(二)对口升学模式: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职毕业生自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三)高职自主招生模式:中职生参加我院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求组织的“知识+技能”的自主招生考试后取得高职的入学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升学模式。

在这三种模式中,对口招生模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招收的学生质量较高,不论是从办学效果上,还是从办学规模上看,都远超其它培养模式。但是,山于之前缺乏中高职人才培养上的沟通,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容有少量重复等现象。

二、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U前我校讣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课程体系不连贯

1. 课程容重复。LI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容,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容重复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 基础课程薄弱。中职主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性课程。这与U前很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弱,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

3. 技能训练重复。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惜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LI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

(二)培养目标不对接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LI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日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H前中职教育培养LI标呈现出的似乎“多元”现象,实质是中职教育培养□标不明确的表现,是中、高职衔接不到位、不科学的副产品, 是高职入学考试的容、方法和要求与中职教育以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培养LI标的错位现象。

三、中高职衔接教育新模式建议

只有重视并针对中高职不衔接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

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中高职教育办学主体一体化(针对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旧模式)。U前,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学校归口不同,中、高职管理部门也不同,不利于中高职的顺利衔接。这种多头管理的现状,导致中高职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呈现“白家争鸣,白花齐放”的混乱局面,中、高职的专业、课程无法实现顺利对接,也影响了中高职的衔接。LI前,多数高职的专业课程设讣并没有将中职的学习情况考虑在,使得一些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只能将部分在中职学过的技能重新学习一遍,造成了培养资源的浪费。为此,建议教育部门专门成立一个有权威、有统筹协调能力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中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工作, 包括推动中高职专业课程的对接。

(二)中高职教育课程开设模块化,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实行模块化职业教育课程。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宜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这样一来,在接口上就有了更强的相容性、衔接性,在专业LI标定位与涵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补递进空间。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在课程U标衔接上, 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U标优化整合。在课程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容的重复,乂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容,真正实现课程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三)中高职教育培养U标阶梯化。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需要进行培养LI标的定位,只有U标明确了,才能做好衔接工作。中高职的培养LI标应分别定位为:高职的培养U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笫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能人才,包括有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去的工艺技术为主的专门人才,能把决策者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智能型操作人才等等。中职的培养LI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